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高華

(“改革先鋒”、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

鎖定
謝高華(1931年11月—2019年10月23日),男,漢族,浙江省衢州市橫路鄉賀邵溪人。初中文化。1951年3月加入共青團,1952年2月參加工作,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浙江義烏縣委書記,衢州常務副市長,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衢州計生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2017年4月16日,榮獲“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終身貢獻獎”。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謝高華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 [1-2]  2019年9月,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 [3] 
2019年10月23日,謝高華去世。 [4] 
中文名
謝高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1年11月
逝世日期
2019年10月23日
主要成就
改革先鋒
最美奮鬥者
出生地
浙江省衢州市

謝高華人物生平

謝高華生活照圖冊
謝高華生活照圖冊(3張)
1931年11月,謝高華出生於浙江省衢州市。
1951年3月加入共青團。任橫路鄉團支部書記
1952年2月參加工作,在銅山源水庫下鄉。
195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衢州杜澤區(當時的杜澤區含蓋了杜澤鎮以及周圍的蓮花、白水等鄉鎮)委副書記、書記。
1966年7月至1972年7月遭迫害。後歷任龍游縣龍游鎮委書記、區委書記,70年代任衢縣縣委副書記、書記,衢州市委(縣級市)書記。
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任義烏縣委書記。後調任金華地委農工部部長。
1985年任衢州市常務副市長,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分管計生工作後,使衢州的計生工作實現了他提出的“一年抓基礎,兩年摘帽子,三年上水平”的目標。曾任衢州計生協會名譽會長。
1995年5月退休,定居衢州
謝高華是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2019年10月,“改革先鋒”、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謝高華去世。 [4] 
謝高華 謝高華

謝高華人物榮譽

2017年4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發展論壇上,86歲高齡的衢州人、義烏小商品市場催生者、義烏原縣委書記謝高華榮獲“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終身貢獻獎”。 [5] 
2018年11月,謝高華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謝高華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 [2] 
2019年9月,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 [3] 
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8]  [10] 
2021年6月,被追授“浙江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9]  [11] 

謝高華人物逝世

2019年10月23日,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黨組原副書記、退休幹部謝高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杭州逝世,享年88歲。 [6] 

謝高華人物事蹟

謝高華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創始人,1982年他領導的義烏縣委作出了正式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決定並制定了“四個允許”的政策,首創了“興商建市”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謝高華退休後,仍把主要精力傾注於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在他的倡導和努力下成立了浙江省馬寅初人口福利基金會衢州市執行部,共籌措資金60多萬元。先後累計投入和拉動各方配套資金300多萬元,資助基層計生協會開發、創辦經濟實體項目20多個;慰問資助貧困計生户,會員户200多户。在他的發動下全市計生協會還開展了以優質果樹苗扶貧的“百户萬苗”、“雙百户雙萬苗”活動和“萬斤大米賑災民”、“萬名會員幫萬户”等扶貧幫困系列活動,扶持會員户發展生產,脱貧致富,從而增強了基層計生協會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力地促進了計生工作的開展。
1980年8月,50歲的馮愛倩搖着撥浪鼓進城時,她所想的,只是為貧寒的家庭尋找一條生路。為了更快地賺錢,馮愛倩放下了手中的撥浪鼓,偷偷摸摸地在縣城擺起了小攤。受馮愛倩的影響,義烏北門一帶慢慢地聚集起20多個擺地攤的人。不過擺攤在當時並不被允許,政府專門設立了一個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擺地攤的人多了起來,但被“圍堵”的命運沒有改變。馮愛倩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她要為自己討個説法。1982年5月的一天,馮愛倩將當時的義烏縣委書記謝高華堵在了縣委門口,責問政府為什麼不讓老百姓擺地攤。謝高華將她請到了辦公室。“你去擺小攤好了!我告訴有關部門不關掉你的地攤。”幾番爭論後,謝高華作出了一個決定。她記得,也正是在那一年,“雞毛換糖”被工商部門所承認,而之前,這一直是受打擊的投機倒把行為。馮愛倩幸運地成為義烏第一個取得“雞毛換糖”許可證的小商販,這也是義烏第一本個體商業營業執照。1982年9月5日,在經過大量的調查之後,義烏縣委作出了一個當時被人認為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舉動——開放位於義烏湖清門的小商品市場。這成為義烏第一代小商品市場的雛形。從此義烏便走上了“興商建市”的道路。 [7] 

謝高華人物評價

改革開放初期,謝高華堅持羣眾需求就是第一導向,打破條條框框,以敢於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擔當,毅然拍板給路邊攤市場開綠燈,果斷提出“四個允許”的政策,首創了“興商建縣”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並帶領全縣幹部勇敢堅持、積極作為、精心培育,從而催生了義烏這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為全國小商品市場的改革發展樹立了榜樣。他的先進事蹟體現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敢於擔當的改革精神,贏得人民羣眾廣泛讚譽。(新華網評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