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誰持彩練當空舞

(毛澤東詩篇)

鎖定
這是一首追憶戰爭的詩篇,但卻沒有激烈憤慨或血腥的戰爭場面,只有江山之美躍然於。回憶是美好的,只要成為過去就會變成親切的回憶,尤其是詩人要在這裏憑弔昔日得勝戰場,而身邊的夏日黃昏的美景寧靜而清翠。彷彿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詩人愉悦的心情。
中文名
誰持彩練當空舞
出    處
《菩薩蠻·大柏地》
作    者
毛澤東
寫作時間
1933年

目錄

誰持彩練當空舞出處

菩薩蠻·大柏地
毛澤東
赤橙黃綠青藍紫,
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後復斜陽,
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
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
今朝更好看。
1933年夏
【譯詩】
空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
而誰又在手持這彩虹臨空舞蹈?
黃昏雨之後又見夕陽,
延綿的羣山正漸次變得葱蘢。
想當年在此激戰,
昔日的彈洞仍留在村莊的壁頭。
就讓它來點綴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卻更加妖妍。

誰持彩練當空舞賞析

詩人毛澤東在這裏沒有像寫《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或那兩首《漁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圍剿”那樣以“天兵怒氣衝霄漢”的壯懷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寫詩斥敵;而是輕鬆地慢慢地駐足細看,留戀光景,回首當年。
他在回憶1929年,他同他的親密戰友朱德、陳毅等率紅軍主力三千六百餘人在那一年的早春離開了井岡山,向贛南進擊。由於敵軍重兵圍追,又由於來到外地,人生地不熟,紅四軍沿途五戰皆告失利。就在這一年的陰曆的除夕之夜,紅四軍剛到瑞金,江西敵軍便尾隨而至。毛主席見敵單薄,即決定再次迎敵。戰機已經抵達,好運即將降臨。毛主席沉着調兵,在瑞金以北約30公里處的大柏地麻子坳佈下口袋陣。自第二日下午3時一直激戰到次日正午,終於擊潰敵軍,取得這次轉戰以來首次重大勝利。而勝利之地就是大柏地——一個吉祥的必勝之好地名。
世事變幻,雪泥鴻爪,時間又到了1933年夏,多少年過去了,毛主席又置身於大柏地,這一次他的心情也不太好,因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後,毛澤東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排斥,被免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改去地方上主持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工作,這年夏天(即1933年)他因從事調研工作,領導中央蘇區的查田運動才重返大柏地,面對昔日金戈鐵馬的戰場,他感慨萬千地撫今追昔,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
此詩一開始就描繪了當日夏天傍晚雨後晴空的山水風景,先從夕陽西下的晚空入筆,一來就是七個顏色字,而且每字每頓,突兀奇瑰,有破空到來之感,同時又十分形象傳神地給了我們一幅斑斕的夏日黃昏圖。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膽靈妙。究竟是誰手持彩虹凌空而舞?彷彿詩人將自己溶入其間;這如畫的風景誰來描繪,誰來掌握?令人讀起來就是詩人自己,他就是這樣美景的繪圖人,這美景的變幻者,這“紅雨隨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
然後從空中到眼前的夕輝與青山,黃昏雨後的羣山格外蒼翠欲滴,在夕陽的映襯下閃爍着綺麗的暮色。這三、四句中,雖然第三句化用花間詞人温庭筠的“雨後卻斜陽”但並非落入花間派的婉約纖柔之中,其中一個“復”字就顯得比“卻”字有重量,更肯定,“卻”字卻更婉轉、更輕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風物也呈浩然大氣,尤其是“陣陣”二字,有浩蕩鋪展之勢,“關山”二字也是從大象入手,最後一個“蒼”字顯得氣韻悠盪,無邊無涯之感迴盪於心頭。
下半闋起首二句才點出此詩追憶的主題,上半闋整個是寫今日風景(即1933年夏天大柏地的風景)。當年的激戰如今已成為煙雲,只有雨後牆壁上還殘留着一些彈洞。這些追憶並非隨意道來,它將立即為我們創造出一個新意境:“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這的確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對美的新發現,因為在一般人的眼中,彈洞點是不好看的東西,但在詩人眼裏,一切都是物隨心喜。就用這些彈洞來點綴祖國河山吧,它在夏日黃昏雨後的晴空裏顯得分外美麗。因為它展示了一種新風景,詩人在此也預感到一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