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詅痴符

鎖定
原指文字拙劣而好刻書行世的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吾見世人,至無才思,自謂清華,流佈醜拙,亦以眾矣, 江南號為‘詅痴符’。”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文》:“ 和凝為文,以多為富,有集百餘卷,自鏤板行於世”。
中文名
詅痴符
含    義
稱文拙而好刻書行世的人

詅痴符詞條本義

原指文拙而好刻書行世的人。亦省作“ 詅痴 ”、“ 詅符 ”。
例證:①明代楊慎《楊升庵集·七十一卷·雜類六》雲“和凝為文以多為富,有集百卷,自鏤板以行,識者多非之曰‘此顏之推所謂詅痴符也’。”
②清代厲鶚 《自序》雲:“有雜文若干卷,叢綴若干卷,將次第排纘焉,得毋蹈詅痴符之誚邪!”
③清代王夫之《詠史》之九雲:“鳳杳揚雄 拾羽,龍乖谷永探鱗。奇字詅痴萬卷,危言賣綻千春。” 清代趙翼《有以明人詩文集二百餘種來售成四律》之一雲:“詅符幾費雕鐫苦,元草殊慚鑑賞精。” 清末平步青《霞外攟屑·論文下·文章圈點》雲:“自刻詩文,已近噉名,不及古人謙質。如濃圈密點,自買詅痴,無論邨樣可哂,其中肯綮者,十不得八九,反誤後人多矣。”

詅痴符禁燬書籍

《詅痴符》二卷,清代色情文言短篇小説集,今存嘉慶七年己巳(1809)序刊本,巾箱小本二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原書單黑魚尾,四邊單欄,半頁八行,行十九字。扉頁豎題“詅痴符”,首“詅痴符敍”雲:“予於丁卯夏赴北闈鄉試,偶見小市有殘缺書數本,以百錢購之,內有此卷,不著作者姓名,且刪改塗抹,多不可讀,知其為小説家未竟稿,姑置之敝簏而已。茲以飢驅赴笠澤之召,友人見之,以為此文多寓勸懲意,特以諧語出之,不令閲者以老生常談生厭也。因汰其繁蕪,僅存若干首以付梓,作者得毋怨予曰:奈何必欲流佈吾醜惡,為□□子所笑。時嘉慶歲在屠維大荒落且月耕石農者書於吳趨之藕花榭。” [1] 
書末另附跋語云:“耕石居士曰:餘初得是稿,草草一閲,鄙其言近乎穢褻而無意義,置之高閣久矣。一日,舟中兀坐,無所寄目,復翻閲之。始知其用意每在隱約吞吐之間,頗有味美於回之妙;且察其所注意者,不過一二篇,餘皆藉以説法耳。豈其放曠滑稽,故作此遊戲之筆耶?抑窮愁憤懣,而發為不平之鳴耶?然其文多不雅馴,固不可為道學先生見,而亦非細心人不能知其意在言外也。” [1] 
審其序跋之話語口吻,此“耕石農者”與“耕石居士”,乃為同一人,也即《詅痴符》的原作者,所謂以百錢購得“小説家未竟稿”云云,出於假託。嘉慶丁卯(1807),“耕石居士”科舉落第,仕路蹭蹬,生活潦倒,於是通過編撰小説來發泄“窮愁憤懣”,並藉此射利餬口,這種生活狀態與小説編撰動機,在古代小説史上頗具普遍性。“耕石居士”自署“吳趨之藕花榭”,又曾“以飢驅赴笠澤之召”,“笠澤”乃松江(今屬上海市,清代屬江蘇省)的古稱,據此,“耕石居士”乃為吳中地區的文人。《詅痴符》於道光十八年(1838)被江蘇按察使司按察使裕謙,列入首份禁燬書目——《計毀淫書目單》,從地域視之,合乎情理。 [1] 
值得指出的是,明清時期曾產生過諸如《肉蒲團》、《繡榻野史》、《浪史》等一批“淫詞小説”,無論其場景描寫如何誇張色情,它們敍述的故事卻仍屬常態的兩性關係。而像《詅痴符》這樣全書充斥着人獸戀與亂倫故事的作品,實在非常罕見,就筆者所知,惟有題為“顧道民脱稿、客夫人校字”的《狐仙口授人見樂妓館珍藏東遊記》小説,可與之相彷彿。此類小説的文學意義與藝術美感,自不足掛齒,但是,對於研究古代中國的性心理學、性社會學及性倫理學,或仍有一定的案例價值。 [1] 
參見
文學遺產》2005年第6期潘建國《稀見清代禁燬小説<詅痴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