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學遺產

(古典文學研究專業學術刊物)

鎖定
《文學遺產》創刊於1954年,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辦的文學理論刊物 [1] 
據2020年3月《文學遺產》官網顯示,《文學遺產》編輯委員會有編委40人、編輯部有責任編輯3人,設有主編1人、副主編3人 [2-3] 
據2020年3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學遺產》共出版文獻5568篇、下載2173299次、總被引3448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05、(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91 [4]  。據2020年3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學遺產》共載文2510篇,基金論文量為465篇、被引量為14045次、下載量為16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0.33 [5] 
中文名稱
文學遺產
外文名稱
Literary Heritage
語    言
中文
類    別
古典文學
主管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辦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編輯單位
《文學遺產》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54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11-1009/I
國際刊號
0257-5914
郵發代號
18-266
屬    性
CSSCI、中文核心期刊、CSTPCD 
現任主編
劉躍進
編輯部地址
北京市建國門內大街5號

文學遺產歷史沿革

1954年,經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副部長鄭振鐸,以及何其芳、馮雪峯、聶紺弩等人倡議、組織,由中國作家協會古典文學部主辦,在《光明日報》以週刊的形式創辦了一個學術副刊——《文學遺產》。同年3月1目,《文學遺產》第一期出版,在《發刊詞》中明確指出:“運用科學的觀點與方法,也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與方法,對我們的文學遺產作出正確的評價,這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同時也指出:“容許發表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不要求每一篇文章都成為最後的結論。我們希望有些重要的問題,能夠在這個刊物上展開活潑的自由論辯。”
1956年9月,中國作家協會古典文學部撤消,《文學遺產》改由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主辦,以後文學研究所劃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現中國社會科學院前身),《文學遺產》自此隸屬學部文學研究所領導,仍以《光明日報》副刊的形式出版,每週日出刊。
1963年6月,《文學遺產》副刊停止出刊。
1964年,《文學遺產》改由《光明日報》主辦,文學研究所不再參與編刊事務,內容也從古典文學研究變為包括中外文學研究的綜合性文學研究。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文學遺產》副刊被迫停刊。
1980年,《文學遺產》以學術雜誌形式復刊,為季刊。
1981年,《光明日報》應讀者要求恢復《文學遺產》副刊,雙週出版。
1984年,《文學遺產》副刊停刊。
1987年,為了適應學術發展的需要,增加信息量,《文學遺產》改為雙月刊,還增加了“論文摘編”“博士新人譜”“學者研究”“雪鴻錄”“海外學術信息”等欄目。
1989年,《文學遺產》改為季刊。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物價不斷上漲而經費又不斷緊縮等各種經濟原因,《文學遺產》面臨着財政上的困境,乃至一度瀕於停刊,因此期刊不得不在出版、發行方面做了多次改變,先後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經理出版事務和山西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文學遺產增刊》十八期等。
1992年,《文學遺產》與江蘇古籍出版社簽約併合作出版 [6] 
1994年,《文學遺產》改為雙月刊 [7] 
2014年12月,《文學遺產》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8] 

文學遺產辦刊條件

文學遺產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文學遺產》主要欄目包括論文、書評、學者研究、海內外學者訪談、學術動態等 [1] 
  • 刊登內容
《文學遺產》以發表古典文學研究論文為主,同時也報導該專業學術動態,交流學術信息 [1] 
  • 讀者對象
《文學遺產》的讀者對象是大學文科師生,各學術研究部門、文化事業單位專業人員,以及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 [1] 

文學遺產人員編制

據2020年3月《文學遺產》官網所示,《文學遺產》編委會有編委40人,編輯部有責任編輯3人 [2-3] 
職務名單
編委王水照王長華王兆鵬左東嶺石昌渝
關愛和劉世德劉石劉揚忠劉躍進
呂微呂薇芬吳承學張劍張錦池
李浩楊義陳洪陳大康陳伯海
陳尚君周勳初竺青羅宗強趙昌平
趙逵夫鍾振振項楚徐公持徐俊
莫礪鋒袁世碩袁行霈郭英德陶文鵬
梅新林黃天驥傅璇琮葛曉音韓經太
責任編輯李桃高曉成劉玲華
參考資料: [3] 

文學遺產學術交流

1982年,《文學遺產》在開封(河南師範大學)召開“近代文學研討會”。
1983年,《文學遺產》在蘇州(江蘇師範學院)召開“清詩討論會”。
1985年,《文學遺產》在成都召開“宋代文學學術研討會”。
1987年,《文學遺產》在杭州大學召開“宏觀文學研究會”。
1989年,《文學遺產》在信陽召開“四十年古典文學研究回顧反思研討會”。
1990年,《文學遺產》在桂林召開“文學史觀研討會”。
1989至1991年間,《文學遺產》召開一系列古典文學專題研究回顧與反思研討會。
1994年,《文學遺產》在曲阜召開“儒學與文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6] 
2013年4月,《文學遺產》與杭州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研究中心合作舉辦了“2013年學術期刊與古代文學學科建設研討會”;8月份與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合作舉辦了“宋代文史青年學者論壇”;12月,《文學遺產》編輯部與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聯合主辦了“先秦兩漢文學研究前沿問題中青年學者研討會”。
2014年1月,《文學遺產》編輯部主辦了“《明清釣魚島詩歌及其相關文獻考述》座談會” [9] 

文學遺產辦刊成果

文學遺產出版發行

從1954年3月1日創刊到1963年6月停止出刊,《文學遺產》副刊共出刊463期,共發表了近兩千篇文章,每期近一萬字,由於當時稿件多,而報紙的篇幅有限,一些較長的論文和以資料、考據為主的文章,就另編入《文學遺產增刊》出版,其中一些有影響的文章又輯入《文學遺產選刊》 [6] 
據2020年3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學遺產》共出版文獻5568篇 [4] 
據2020年3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學遺產》共載文2510篇,基金論文量為465篇 [5] 

文學遺產影響因子

據2020年3月26日中國知網顯示,《文學遺產》總下載2173299次、總被引34483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605、(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91 [4] 
據2020年3月26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文學遺產》被引量為14045次、下載量為16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33,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6362名 [5] 

文學遺產收錄情況

《文學遺產》是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9-2020)(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CSTPCD中國科技論文來源期刊,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收錄。 [4-5] 

文學遺產榮譽表彰

《文學遺產》曾被評為社科雙效期刊 [4] 
2014年,《文學遺產》被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文學類權威期刊 [5] 

文學遺產文化傳統

文學遺產辦刊理念

《文學遺產》以深入研究和總結中國古代文學成就和經驗為基本任務,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提供重要參照 [1] 

文學遺產形象標識

《文學遺產》標識左側為一個圓形標誌,外圈為墨痕組成的圓圈,圓內中間從上到下為“文學遺產”的繁體字,四周分佈着許多墨痕;右側為“文學遺產”的中文藝術字,下面為“文學遺產”的英文名稱 [2] 
期刊形象標識 期刊形象標識 [2]

文學遺產期刊領導

文學遺產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主編劉躍進
副主編石雷、劉京臣、馬昕
參考資料: [2] 

文學遺產歷任領導

姓名任期
陳翔鶴1954.3-1963
餘冠英1980-1985
徐公持1985-2004.5
陶文鵬2004.5- 2011.2
參考資料: [6]  [10] 

文學遺產社會評價

《文學遺產》幾乎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同步,其在中國學術史上的意義,不僅僅是如前所説的傳播學術研究成果的價值,同時還發揮了組織學術研究、引導學術研究走向、培養學術人才的重要作用。《文學遺產》正因為如此,逐漸確立了它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領域的權威地位,受到學人的熱愛和崇敬。《文學遺產》已經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原國家圖書館館長詹福瑞任常務副館長詹福瑞評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