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

鎖定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此詞是為送別其兄弟翁元龍(號處靜)而作,詞人運用“比”體,以一位與處靜相戀多年的女子的口吻訴説離愁別恨,來表達兄弟間難割難捨的親情。全詞多處化用立春風俗及詩句以點題,又經過幾番轉折,使得詞意隱晦曲折。
作品名稱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
作品別名
解語花·立春風雨並餞翁處靜江上之役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作品原文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
檐花舊滴,帳燭新啼,香潤殘冬被。淡煙疏綺。凌波步、暗阻傍牆挑薺。梅痕似洗。空點點、年華別淚。花鬢愁、釵股籠寒,彩燕沾雲膩
還鬥辛盤葱翠。念青絲牽恨,曾試纖指。雁回潮尾。征帆去、似與東風相避。泥雲萬里,應剪斷、紅情綠意。年少時、偏愛輕憐,和酒香宜睡。 [1]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註釋譯文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詞句註釋

⑴解語花:詞牌名。入“林鐘羽”,一作“高平調”。此詞雙調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
⑵處靜:作者弟翁元龍之號。翁元龍,字時可,號處靜,有《處靜詞》問世。
⑶挑薺:原指二月二日宮中排辦挑菜御宴。此日將生菜、薺花等植於花斛後,待開宴作樂時以金篦挑之,故曰“挑薺”。此代指宴飲餞別時有女子作樂侑酒。
別:一本作“清”。
⑷釵股:釵的分支,一釵為二股。
⑸彩燕:即綵勝。立春時將絲綢剪成雞、燕、花、柳等形狀,並在雞、燕上插以羽毛,然後插於發或繫於花枝上,以迎春。
⑹辛盤:迎春習俗之一,以葱、蒜、韭、満、養辛嫩之菜,雜和食之,謂之五辛盤,表迎新之意。葱:一本作“濕”。
⑺青絲:指韭菜。
⑻潮尾:潮水退,進尾聲。
⑼“征帆”句:一本作“東風到、似與去帆相避”。
⑽泥雲:指天地。李紳《憶夜直金鑾殿承旨》:“明日獨歸花路遠,可憐人世隔雲泥。”
⑾紅情綠意:原指梅,後指荷。姜夔用《暗香》《疏影》詠梅,張炎改二曲詠荷,詞調也改為《紅情》《綠意》。
⑿輕憐:長者對少者的關愛。 [2]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白話譯文

室外屋檐頭淅淅瀝瀝地滴着殘留的雨雪水,室內帳邊燭台上正流淌着燭淚,但春天的温馨卻已經浸潤進越冬的錦被內。在淡煙朦朧的迷幻之中,我彷彿看到那位飄飄如仙的純情女子正停住蓮步,不去幹她挑薺菜的活兒,卻傍牆悄立着,正在等待着你去相會呢。你像室外的梅樹那樣經受了多年風雨的洗禮,樹上的水滴彷彿就是你因為嘆息年華虛度而親人又死別生離的清淚。你哀愁得鬢髮斑白,你的亡姬也因為陰陽相隔而在冥冥中面帶寒霜,連她雲鬢上戴着的彩燕,看上去也極不舒服。
回憶過去,在一個立春日,我們曾拿着五辛盤爭相比較哪一盤最青翠、最好看的那段快樂時光,彷彿就在眼前;又有一回你因為心中有些不快,我為你彈琴解憂,這件事也是歷歷在目。大雁從南方已經回來了,但是你卻要遠行他鄉,恰似在躲避着同春姑娘見面一樣。天空中彤雲密佈,好像也是用來隔絕我倆往日相處時那種甜蜜的戀情。想起年輕時候,你我兄弟倆相親相愛同飲美酒,共眠繡帳的快樂日子,好想就在眼前,而現在人都老矣,且又離別在即,不禁令人倍加傷感。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創作背景

此此為吳文英餞別其弟處靜之作,其創作時間未能確證。夏承燾《夢窗詞集後箋》:“翁處靜與夢窗為親伯仲,行次無考。劉毓盤輯處靜詞跋,引此詞結拍四句,謂‘纏綿愷悌,似兄戒其弟者’。處靜,或夢窗之弟也。” [2]  [3]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作品鑑賞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整體賞析

此詞發端“檐花舊滴”一韻,扣題展開筆墨,寫錢別傷感的情狀。“檐花舊滴”化用杜甫醉時歌》:“清夜沉沉動春酌,燈前細雨檐花落”,言昔日別離時亦是風雨之夜,雨滴房檐,聲聲入耳,此句逆人。“帳燭新啼”化用杜牧贈別》: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言今日錢別又在風雨之夜,“新啼”二字,再次強調了惜別之情,此句為平出。“香潤殘冬被回憶舊離新別之間,短暫的相聚,時值殘冬。此句為“鈎轉”之筆。“澹煙疏綺”二韻,宕開寫餞別的環境。在雕窗外有澹煙縹緲,雕窗內有女子作樂侑酒。“暗阻傍牆”寫女子倚牆作樂,以樂曲挽留。“梅痕似洗”二韻,轉筆續寫“舊滴”“新啼”,言送別之情。“似洗”“別淚”均寫傷情。“梅痕”二字暗點詞題,“梅”暗點“立春”,“痕”暗點“風雨”。歇拍“花鬢愁”一韻,依然扣住“立春”寫別情。此從立春習俗上談。“花鬢”言立春日民間頭戴花勝的習俗,“彩燕”言立春日民間以綢制燕、雞等綵勝的習俗。寒”字既寫立春之日剛過殘冬,仍暗點“立春”。“愁”字言餞別之情。至此,詞又收攏。過片“還鬥辛盤葱翠”一韻,仍扣住立春寫別情。“辛盤葱翠”言立春時的五辛盤迎春之熱烈。“青絲”一韻,化用杜甫《立春》“菜傳纖手送青絲”句,既寫立春時用纖纖玉指送青韭的習俗,暗點了“立春”,又以“牽恨”二字,表達了恨別之情。“還鬥”句寫現在,是平入;“曾試”句寫昔日,是逆出。“雁回潮尾”,寫大雁在湖水減退時而歸,此以景語抒發盼弟迴歸之情。此句是倒裝句,應在“征帆去”二韻之後。“征帆去”一韻,言其弟徵船遠行,兩人將相距萬里的天地之間。此韻以想像之筆抒無限別情。“應剪斷”一韻,又回筆寫到眼前,以互相慰藉。“紅情綠意”在姜夔的《疏影》《暗香》詞中指“梅”,在張炎化用後指“荷”,“梅”“荷”者均是高潔的象徵。此處以“紅情綠意”形容兄弟之情,富純潔高尚之意,“應剪斷”實言未剪斷,正是難捨難分之意。此處緊扣詞題“餞處靜”三字。“年少時”一韻,回憶少年兩人相聚時,兄對弟的關愛備至。“和酒香宜睡”一句,勸其弟以酒與睡銷愁也。此以逆筆作結,戛然而止。
全詞雖寫餞別,但緊扣詞題的“立春”“風雨”“餞別”六字,時有側重,筆墨跌宕曲折,極富伸縮之妙。首韻,扣“立春”“風雨”展開筆墨,寫“餞別”之淚,二、三韻,寫女子侑酒,餞別情狀,以“挑薺”暗點“立春”。四、五韻寫別淚,又以“梅痕暗點“立春”“風雨”。六韻,化用立春風俗事,暗點“立春”明寫離“愁”。七、八韻,以迎春風俗,暗點“立春”,明寫離“恨”。九韻,寫盼歸。十、十一韻,寫人之遠去,天地之隔,此是想象日後。十二韻,轉筆寫今之離情。十三韻,逆筆回憶少年相聚之情,作結。
此詞化用諸多立春時風俗及詩句以點題,而且又經過幾番轉折,故使多處詞意隱晦難明。如:“凌波步、暗阻傍牆挑薺”、“花鬢愁,釵股籠寒,彩燕沾雲膩”、“還鬥辛盤葱翠”、“念青絲牽恨,曾試纖指”等。無怪張炎評日:“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炫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詞源》)但其緊扣詞題,調動各種詞彙以反覆點染(有明點、暗點)的方法,亦是使其詞極妍盡態,避免直切空滑的重要手段。故而賙濟曰:“夢窗非無生澀處,總勝空滑。”(《介存齋論詞雜著》) [2]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名家點評

明代文學家卓人月《古今詞統》卷十三:控引之深,自踵達頂,不僅以喉也。
近代詞人陳洵《海綃説詞》説:“舊滴”,逆入。“新啼”,平出。復以“殘冬”勾轉。三句極伸縮之妙。“淡煙”兩句脱開,寫春人如畫。“梅痕”二句復“舊滴”“新啼”。歇拍複寫春人,續“凌波”“挑薺”。“辛盤葱翠”,節物依然。“青絲牽恨”,舊情猶在。“還鬥”,平入。“曾試”,逆出。“帆去”,復由雁迴轉落。“泥雲萬里”,重將風雨一提,然後跌落。“剪斷紅情綠意”,“輕憐”“宜睡”,復拗轉作收。筆力之大,無堅不破。
近代詞學家楊鐵夫《夢窗詞全集箋釋》:鐵夫初讀此詞,見所用“帳”、“被”、“凌波”、“挑薺”、“花鬢”、釵股”、“纖指”等兒女字,疑與送弟無關,但不得其説迨得趙氏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讀之,見曹擇可《松泉詞·齊天樂》,題為“和翁時可悼故姬”,又尋處靜詞《齊天樂》,題雲“遊胡園書感”,中有“梅謝蘭銷,舞沉歌斷”句,即悼故姬原唱也。因此,知夢窗此詞即和處靜兼送其行者。又疑處靜行期與姬死時相距不遠,故云爾。本此以觀,則見此詞句句皆有真意,否則,真是七寶樓台拆下之零件耳。劉氏“纏綿愷悌”語,尚未得其真情也。 [3] 

解語花·立春風雨中餞處靜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4]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2881
  • 2.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上).北京:中國書店,2007:116-119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352-3353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