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平鎮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西平鎮)

鎖定
西平鎮,隸屬於四川綿陽三台縣,因位於縣城以西凱江沖積平壩上而得名“西平”。西與中江縣回龍鎮接壤,南和中江縣永安鎮、柏樹鄉毗鄰,東接古井鎮,北連建平鎮、樂安鎮。
全鎮幅員面積132.65平方千米,轄36個村、6個社區,總人口42971人(2017),西平鎮素有“小三台”之稱,被譽為“客家原鄉”“四川最美古鎮”,歷史底藴豐厚,客家風韻綿長 [11]  ,是全國重點鎮、四川省“百鎮建設行動”試點鎮、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四川省環境優美示範鎮。 [1] 
西平鎮開發古鎮景區的同時,依託自然生態環境,打造古鎮周邊產業,沿凱江規劃建設觀光農業、休閒農業、康養農業產業帶,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特色產業集羣,擴大聚集效應,促進文、商、旅、農融合發展,形成“以旅遊、商貿三產業為主導,一、二產業協調增長”的經濟發展新格局。
2015年西平鎮地區生產總值5.9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3527萬元、18215萬元、17577萬元。 [2]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躍進鎮和上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平鎮管轄,西平鎮人民政府駐廣東街45號。 [3] 
中文名
西平鎮
外文名
Xi Ping Town
別    名
小三台 觀音場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市三台縣
地理位置
三台縣西部
面    積
132.65 km² [4] 
下轄地區
西平、建林 獅王 朱君 峨山、凱河、躍進7個辦事處
政府駐地
西平鎮廣東街45號
電話區號
0816
郵政編碼
621104
氣候條件
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0656人 [4] 
著名景點
西平古城 吳氏宗祠 盤龍寺
火車站
綿陽站
車牌代碼
川B

西平鎮歷史沿革

西平鎮古名“觀音場”。明末清初,由於兵患、天災、瘟疫等原因,致使四川地區人口鋭減,“千里良田,無一耕種之人”。西平地區和四川一樣,“終日虎豹逐鹿”,百里難見一個行人。直到順治末年,才有移民遷入。
清初,三台縣境設4路28鄉。今西平鎮的歷史淵源主要來自西路星日鄉(駐觀音場)、西路亢金鄉(駐建林驛)兩支。
明洪武年間(1383),在建林寺建古道驛站,名建林驛。後漸形成集市,清末民初仍為亢金鄉駐地。
西平
西平(2張)
清康熙元年(1662年),在今西平場鎮建寺廟,名盤龍寺。
康熙十一年(1672年)盤龍寺興場,興場時已有500户居民,主要是來自福建、廣東、湖廣(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因盤龍寺中有觀音塑像,故得名“觀音場”;興場以後逐漸擴建的“十字”形老街,佔地約1平方公里。清末民初仍屬星日鄉(駐觀音場)。
清嘉慶五年(1800年),清政府地方官兵,為鎮壓白蓮教冉文儔等農民起義,指定在觀音場興役建倉,把三台、中江兩縣糧草儲藏這裏,平亂後,鄉人將守護糧倉的糧台連綴,修成了城牆。因而西平城牆有兩個不同特點:一是四方大門(除南門外),均附有小門,大門用於進車、小門用於行人。故叫做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小西門,四門方向與實際方向相錯90度,面北的門叫東門;面南的門叫西門。小東門亦稱環碧門,於清嘉慶八年整修,嘉慶九年(1804年)補修。老城中的觀音寺唸佛樓、城牆及城門樓洞,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九年,川戰迭起,各地加強團練組織,分上、下鄉團練,設辦事處。星日上鄉團練駐觀音場,星日下鄉團練駐萬安寺(今萬安鎮 );亢金鄉團練駐建林驛。
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團練為團甲,設甲公所。設星日鄉觀音場團甲、亢金鄉建林驛團甲。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以團甲設立聯保,設有觀音聯保、建林聯保。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建三台縣國民政府第四區,駐觀音場。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奉行“新縣制”,改聯保為鄉,設觀音鄉、建林鄉。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觀音場仍為區所駐在地。
1951年,土改完成,進行民主建政,仍設觀音鄉、建林鄉。並從建林分設朱君鄉,因駐地朱真(君)廟而得名;從觀音鄉分設獅王鄉,因駐地獅王廟而得名,分設鵝落鄉,因境內鵝落山而得名,分設廟嘴鄉(今西平鎮白廟嘴),因駐地白廟嘴而得名,分設金龜鄉(今西平鎮躍進辦事處),因駐地金龜寺而得名。
1956年3月,觀音鄉改名西平鄉,因位於縣城西部,且處於凱江衝擊平壩上而得名。6月撤銷朱君、廟嘴鄉。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時期,分別建立西平、建林、獅王、鵝落、金龜公社;
1960年, 恢復廟嘴公社、朱君公社;鵝落改為峨山公社。
1967年,金龜更名躍進公社、廟嘴更名凱河公社。屬西平區。
1984年3月,各公社分別複名西平鄉、獅王鄉、建林鄉、峨山鄉、凱河鄉、躍進鄉。
1985年,西平建為西平鎮。 [2] 
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西平鎮,轄原西平區的西平鎮、峨山鄉、朱君鄉、建林鄉、獅王鄉。 [2]  [5]  凱河、躍進、上新鄉合併成立凱河鎮。
2000年,上新劃出單列為上新鄉。
2017年,撤銷凱河鎮,原凱河鄉併入西平鎮,原躍進鄉設立躍進鎮
2019年12月25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撤銷躍進鎮上新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平鎮管轄,西平鎮人民政府駐廣東街45號。 [6] 

西平鎮行政區劃

2019年底,西平鎮轄東街、南街、西勝街、興盛街、西蜀大道北段、建設街西段、凱河場、躍進場、上新場9個社區,61個行政村。 [2] 
西平鎮下轄行政村:
西平
聯盟村
力盟村
柑子園村
踏水橋村
金星村
古房溝村
-
-
-
核桃溝村
上河村
西江村
活力村
-
-
-
-
-
峨山
方子堰村
柏樹灣村
白果溝村
青雲觀村
白雀寺村
桂花灣村
-
-
-
朱君
石堰村
福祿村
紅梁村
花墳村
火花村
鬥石村
-
-
-
建林
南椏村
金橋村
幹壩村
竹林村
金銀村
五里村
天嶺村
-
-
獅王
獅王村
菊家村
新廟村
白墳村
川洞村
升子溝村
-
-
-
躍進
翻水埝村
老龍觀村
馬房樓村
高橋寺村
馬家觀村
川祖廟村
園潭子村
王長溝村
-
凱河
李家嘴村
白廟嘴村
橙子梁村
徐家埝村
高碾房村
風吹樹村
三元壩村
石包埝村
-
上新
胡家溝村
響石板村
新河堰村
麻石橋村
四方碑村
仁和寨村
高運柏村
石筍村
磨口村

西平鎮地理環境

西平鎮位置境域

西平鎮位於三台縣西,北緯31°06′54′′~31°09′28′′,東經104°53′38′′~105°58′53′′,與德陽市中江縣毗鄰,西距成都80公里,北距綿陽77公里,東距三台縣城32公里。幅員面積91.85平方千米。 [2] 

西平鎮地貌

西平鎮為淺丘地貌,植被面積4533公頃,森林面積4443公頃,森林覆蓋率27.32%。 [2] 

西平鎮氣候

西平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温和,降水充沛,年平均氣16.7℃。年平均無霜期283天,年平均降水量882.2毫米,年平均日照1376小時。 [2] 

西平鎮水文

鎮內屬涪江水系,主要有凱江等5條河流總長29.7公里,其中凱江境內長15公里。 [2] 

西平鎮自然資源

西平鎮年平均温度16.7℃,年平均無霜期283天,年平均日照1376小時。 [2] 

西平鎮人口民族

西平鎮2000年總人口55605人,16934户。2015年總人口56151人,20476户,其中農業人口48430人,少數民族有回族共144人;場鎮常駐人口2萬餘人。
場鎮上有85%以上人口是清初“湖廣填四川”時,從福建、廣東、湖廣、江西等省遷進的移民、客家及後裔。場鎮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萬餘人。 [2]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7] 
總人口
49739
25596
24143
家庭户户數
15607
家庭户總人口(總)
48872
家庭户男
25051
家庭户女
23821
0-14歲(總)
11643
0-14歲男
6280
0-14歲女
5363
15-64歲(總)
33644
15-64歲男
17212
15-64歲女
16432
65歲及以上(總)
4452
65歲及以上男
2104
65歲及以上女
23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7442
總人口42971人(2017)。

西平鎮經濟

西平鎮綜述

2005年西平鎮地區生產總值15762萬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8699萬元、1096萬元、5967萬元;糧食總產31061噸,油料總產2833噸;出欄生豬26612頭、羊16573只、牛1472頭、禽畜105.34萬羽;鄉鎮企業產值17902萬元;財政收入257.9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9元。
2015年西平鎮地區生產總值5.93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為23527萬元、18215萬元、17577萬元,財政總收入7640萬元(含專項資金和基金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7元。 [2] 

西平鎮第一產業

2015年,西平鎮第一產業產值23527萬元; [2] 

西平鎮第二產業

2015年,西平鎮第二產業產值18215萬元; [2] 

西平鎮第三產業

2015年,西平鎮第三產業產值17577萬元; [2] 

西平鎮社會事業

西平鎮文化事業

2015年西平鎮有藝術團體4個;電影院1座;文化站1個、圖書室45個、藏書77700冊;體育場地18處,3個社區,7個村安裝有健身器材。 [2] 

西平鎮教育事業

2015年西平鎮有幼兒園7所,有朱君小學、峨山小學、獅王小學、西平鎮中心小學(明德小學),有西平初中、獅王初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建林中心學校,有西平中學(高中),中小學在校學生共計4300餘人,教職工300餘人。適齡中、小學入學率100%。
西平中學:四川省三台縣西平中學坐落在西平場鎮南端美麗的凱江河畔,該校原系一所農村戴帽高中,2004年12月,經省教育廳批准,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在綿陽市教育工作會議上,西平中學屢次被提及;在綿陽市高三工作表彰會上,西平中學連年獲獎;西平中學先後創建為“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合格高中”、“綿陽市示範性普通高中”,實現了三年三大步的歷史跨越。 [2] 

西平鎮醫療衞生

2015年西平鎮有村衞生站26個,二級乙等中心衞生院1所,牀位200張;敬老院1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2] 

西平鎮基礎建設

新城中,新建的中小學校、自來水廠、商貿大廈、郵電大樓、老年活動中心、衞生院、休閒莊等,是物質與精神生活富有的標誌。4000家個體商户、1300家工貿企業
西平鎮整合國家省市縣重點鎮資金1.5餘億元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改建市政道路16段、8公里、人行道改造45000㎡、新建改建雨污管網16.8公里、栽植行道樹1500餘株、安裝路燈400餘盞,日處理污水3000噸的西平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新建商貿型居住小區6個,建設商品房近12萬㎡(其中住宅10萬㎡、商鋪2萬㎡)
全鎮有商鋪門店824個、金融服務機構3家、大型超市5家、大型餐廳8家、商務賓館2家,服務業實現新增就業崗位近300個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紅梁村日間照料中心和文化活動公園、新廟村聚居點配套建設工程完成,南埡村綜合市場建設投入使用;
城鄉通暢工程:絲廠路道路建設;
排洪溝治理項目:對場鎮內1.2公里排洪溝進行景觀排污改造,已完成該項目的95%工程量;
雨污管網建設配套工程:完成第一批雨污管網工程和車行道鋪裝工程; [1] 

西平鎮風景名勝

西平鎮老城格局與縣城相似。由原糧台連綴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的城牆,四方大小7道城門,均與實地方向錯位。唸佛樓、古民居、石板街、四大會館、吳氏宗祠,以及朱君辦事處紅梁村陳宛溪故居遺址等文物、遺蹟,素有小三台之美稱。 [8] 

西平鎮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是川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的客家宗祠,也是四川吳氏客家中僅存的一處。位於西平鎮大東門外凱江河畔,始建於清朝乾隆初年,創建宗祠的主人吳公求俊,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湖廣填四川",來此落業的吳姓始祖,吳氏宗祠是典型的客家古建築,它由正殿,聖武殿,觀音殿,左右偏殿,中廳,內天井及大門門廳組成,左右還各有一個天井,外加三個院落。宗祠所轄十八個保護完整的分支客家祠堂。是西平客家吳氏族人舉族祭祖的場所。
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吳氏客家宗祠2003年9月15日成功地接待了“四川移民與客家文化研討會”的全體專家、學者,成為省內第一客家家族的隆重盛會。2006年10月世界客屬第二十一屆懇親大會在台灣台北市舉行,由世界客屬總會會長、當時的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先生親自為三台縣西平吳氏客家宗祠題贈匾額《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
吳氏宗祠(1張)
宗祠產生於舊時宗法社會時代,是孝道文化的載體,是孝順父母的延伸。一個不孝敬父母的人,很難相信他是一個好公民、好工作人員。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宗祠,正是傳統美德相承接的一種形式。
吳氏族人藉助“移民與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三台召開的東風,進行了較系統的修整。恢復了神祖牌和匾對。吳氏宗祠在舊的時代,為培養吳氏家族人才和西平社會穩定作出貢獻,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後,在取精用宏的基礎上,仍然有不可代替的德治輔教作用。

西平鎮客家會館

西平會館,為西平移民與客家人修建。其建造規模、大小、結構、樣式等,均與該省籍移民人數、經濟實力、社會地位相稱,併成正比。
客家會館
客家會館(1張)
老城中廣東、福建、湖廣(湖南、湖北)、江西4大會館,大多為清道光年間建造。如廣東會館戲樓中樑上就有“道光七年(1827年)修建”等字樣。據老人傳説,最大會館是湖廣館,巍峨壯麗,還有鐘樓和鼓樓。其次是福建館,現存廂房、二道排匾、一個香案等文物。有萬名碑,説明修建時有萬人捐贈。廣東館保存最好,有神廟、戲樓、門面等,現為茶園、飲茶者甚多。江西館僅存門樓,湖廣館只有遺蹟。
會館集鄉戀、社交、信仰、娛樂為一體。對西平移民的安居樂業、再造家園,起到歷史的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

西平鎮盤龍寺

盤龍寺遷出古城區後於盤龍山繼續延續香火。每逢過年過節寺廟上的人羣往來不斷,現如今盤龍寺已具規模,早晚前往供奉的人絡繹不絕,也成為了人們晨練健身的好去處。

西平鎮所獲榮譽

2010年1月19日,由四川省文化廳、省旅遊局、省建設廳等聯合主辦,省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發展促進會等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四川名城古鎮文化旅遊節”上,西平古鎮被評為“四川最美古鎮”,排名全省第二。 [9]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第五屆四川省文明村鎮”稱號。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