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山

(雲南省昆明市境內山峯)

鎖定
西山,古稱碧雞山,明代稱太華山,元代以來俗稱西山,遠眺形似巨佛長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稱,位於東經102°37'~102°38',北緯24°57'~24°59'之間 [5]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境內,在昆明市區西15千米 [20] 滇池西岸,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亙35千米,東臨滇池,西連安寧市東部的紅巖山丘,東西寬3~4千米。 [1] 
西山北部山勢高聳,有碧曉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諸峯,以美女峯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餘米;以南山勢較低,頂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斷層崖龍門絕壁海拔2300餘米,高出滇池414米。 [1] 
西山山地森林植被保存較好,名勝古蹟有華亭寺太華寺三清閣、龍門、聶耳墓、張天虛墓、紀念華僑抗戰功績的南洋機工碑,山頂有小石林及雲南最早的高山氣象站,山麓有升庵祠、西園。昆明市民間有“三月三,耍西山”的習俗。西山境內設有昆明西山森林公園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該區域是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 [1] 
中文名
西山
別    名
碧雞山
太華山
地理位置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境內,滇池西岸
走    向
南北走向
長    度
35 km
寬    度
3 km
起    點
碧雞關
終    點
海口
海    拔
2511 m(最高點美女峯)

西山位置境域

西山,位於東經102°37'~102°38',北緯24°57'~24°59'之間 [4]  ,位於昆明市西山區境內,地處滇中高原,在昆明市區西15千米,滇池西岸,北起碧雞關,南至海口,綿亙35千米,東臨滇池,西連安寧市東部的紅巖山丘,東西寬3~4千米,總面積16平方千米。 [1] 
西山 西山

西山地理環境

西山地質

西山屬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形成的斷裂帶區域 [7]  ,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包括石灰岩地層和玄武岩地層,是中國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地層出露較為典型的地區,其上部發育的玄武岩紅色風化殼,整個滇中高原面上具有一定代表性。 [13] 

西山地貌

西山北部山勢高聳,南北走向,有碧曉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諸峯,以美女峯最高,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餘米;以南山勢較低,頂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斷層崖龍門絕壁海拔2300餘米,高出滇池414米,最高海拔2359米,最低海拔1890米。 [7]  [1] 
西山全景 西山全景

西山氣候

西山中下部年均温14.7­°C,最熱月均温19.8­°C,極端最高温31.5­°C;最冷月均温7.7°C,極端最低温-5.4­°C,年平均氣温在10~22­°C之間,年較差12.1­°C,年的年活動積温5368.5­°C,年平均降水量1094.1毫米,乾濕季分明。 [4] 

西山植被

西山植被的類型和組成與基質的分佈相適應,玄武岩地區的主要植被由滇油杉林,滇油杉、高山栲林,滇青岡林組成;石灰岩地區的主要植被為華山松林,雲南松疏林及稀樹灌草叢。 [4]  且伴隨着山體高度的變化,森林垂直帶譜十分顯著。山體下部,以櫟類為主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山體上部,以雲南松華山松為主的針葉林佔據主要地位;在海拔215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帶,沖天柏林和多種落葉闊葉林隨處可見。 [6] 
遠眺西山 遠眺西山

西山土壤

西山的土壤類型以紅壤為主,同時存有紅色石灰土。具體土壤類型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依次為:沼澤土水稻土、紅棕壤、棕壤(玄武岩地區)及紅色石灰土(石灰岩地區)。 [6]  [4] 

西山主要山峯

西山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太平山、羅漢山、掛榜山、老青山、觀音山等山峯組成。 [12] 
華亭山,西山諸峯之一,前人暢遊至此,“仰睇碧空,宵雲謁謁,狀如華蓋”,遂取名“華亭”。
太華山,《清一統志·雲南府》:太華山“環擁蒼秀,其麓為太平山,其左為華亭山,皆稱名勝”。 山頂設有昆明太華山氣象站,山間建有太華寺。
美女峯海拔2511米,高出滇池水面620餘米,為最高峯。
南山,山勢較低,頂部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 [7]  [1] 

西山自然資源

西山生物資源

西山植被
西山植被(4張)
西山分佈有167科、594屬、1086種灌喬木和其他植物。此外,此地還生長了一些珍稀樹種,如台檜、鵝耳櫪、化香樹、八角楓、滇紫荊等四季常青的樹木。 [6]  該區種子植物共計有114科451屬799種,分別佔雲南高原種子植物區系的56.16%、30.23%、14.41%,其中,裸子植物共計2科5屬7種,分別佔全區的22.22%、29.41%、41.18%;被子植物(雙子葉和單子葉)共計112科446屬792種,佔全區的57.73%、30.26%、14.36%。 [8] 
西山有蕨類植物31科,64屬,133種(包括變種及變型),分別佔雲南蕨類植物60科,198屬,約1500種的51.7%,32.3%,8.9%,分別佔中國蕨類植物63科,231屬,約2600種的49.2%,27.7%,5.1%,種的密度達8.3125株/平方千米,遠遠大於0.00027株/平方千米的全國蕨類植物密度,0.00395株/平方千米的雲南蕨類植物密度,也遠高於被譽為植物王國裏的皇冠的西雙版納的蕨類植物密度(0.0171株/平方千米),在昆明西山的蕨類植物區系中,有2個變種為該地區特有:花葉假蹄蓋蕨二回疏葉蹄蓋蕨,有17箇中國西南地區特有種,3個為雲南特有種,有5個是以滇中高原為其主要分佈的種類。 [4] 

西山旅遊資源

西山有國家、省、市級文物11處 [17]  ,因其遠眺羣山,既像一尊躺卧的大佛,又似一位仰卧的妙齡少女,所以西山又有了“卧佛山”和“睡美人山”的稱號。在明代,昆明西山與通海秀山、巍山巍寶山、賓川雞足山,合稱“雲南四大風景名山”。由於其歷史文化悠久,在古代就有了“滇中第一佳境”的美譽。
(1)龍門景區主要包括龍門、攬海處、慈雲洞、雲華洞、達天閣、羅漢崖、三清閣、靈宮殿、真武殿、朝天門、千步崖等。
(2)小石林景區是以岩石地質景觀為主的喀斯特地貌小石羣,小石林景區頂部視野寬闊,滇池和昆明市區林立的高樓大廈盡在眼前,同時也是觀看日落的最佳位置。
(3)其他景區(除去龍門景區和小石林景區)主要景點有聶耳墓、升庵祠、太華寺、太華古道、華亭寺、玉蘭園、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等。 [11] 

西山歷史文化

西山地名來源

西山,古稱碧雞山,明代稱太華山,元代以來俗稱西山,遠眺形似巨佛長眠,亦名卧佛山,又有睡美人山之稱。 [1]  因其在城西,當地百姓習慣稱它為西山。 [15]  1956年10月,昆明市第八、第九區建市轄區以境內名勝西山命名。

西山文物古蹟

11世紀至20世紀初葉,西山曾建有梁王避暑宮、進耳寺、碧雞寺、普賢寺、華亭寺、太華寺、太平寺、松隱寺、三清閣、龍門、張仙殿、如意觀、朝聖庵、龍王廟等。 [12] 
  • 升庵祠(徐霞客紀念館)
文物古蹟
文物古蹟(11張)
“升庵”是明代文學家楊慎的號。他一生著作約有180部,其中有關雲南的重要著作有《滇程記》《滇載記》《雲南山川志》《南中集》等。明萬曆年間,雲南布政使尤廷龍為紀念這位文化名人,將其原居所“碧嶢精舍”修為“升庵祠”。徐霞客紀念館位於升庵祠內。徐霞客曾詳細地考察過西山,在升庵祠停留,寫下《遊天華山記》。 [2] 
  •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位於前往華亭寺的公路旁,1987年7月7日落成。碑高9米,基座上鐫刻着“赤子功勳”四個大字;碑額有當年南僑機工榮譽紀念章圖案。 [2] 
  • 華亭寺
華亭寺位於華亭山山腹。宋嘉祐八年(1063年),大理國鄯闡侯高智升建樓台別墅。元延祐七年(1320年),玄通元峯創建佛寺,是昆明的佛教聖地。明天順六年(1462年),明英宗賜名“華亭寺”。
華亭寺依山勢坐西向東,建築屬中軸對稱封閉院落。殿宇巍峨,佛像莊嚴,庭院寬敞,規模宏大,佈局嚴謹,環境幽邃。1983年被列為昆明市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公佈為首批開放的全國重點寺院。 [2] 
  • 太華寺
太華寺,又名佛嚴寺,位於西山太華峯山腹,太華寺始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雲南梁王命建梵剎,“一載而成,賜寺額曰佛嚴,山曰太華”,延請高僧玄鑑無照住持,玄鑑成為太華寺“開山第一祖”。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雲貴總督範承勳拆吳三桂翠湖新府材料重修太華寺。大雄寶殿南北兩側遊廊與兩廂亭閣樓台連接,建築別具寺廟園林特色。思召堂北面,靠山依次排列塔林,古塔安葬着太華寺歷代方丈靈骨。太華寺1983年3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 聶耳墓
聶耳墓,坐落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聶耳不幸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溺水而逝,他的骨灰由摯友張天虛從日本帶回,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安葬於西山華亭東坡。1980年5月13日遷葬太華山新墓園。聶耳墓園呈月琴狀,佔地1200平方米,7個花壇表示7個音階,步道上二十四級石階,象徵聶耳二十四歲年輕的生命,墓穴位於“月琴”發音孔處,墓前豎立着白色花崗岩的聶耳雕像,墓後鑲有七塊巨大晶瑩的墨石,墓碑鐫刻郭沫若書“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1986年,聶耳墓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 龍門
龍門景區是三清閣古建築羣及龍門石窟的統稱,三清閣,建築在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的懸崖絕壁之上,高出滇池水面300多米。三清閣九層十一閣建築羣高低錯落,由靈官殿、三清殿、玉皇閣、凌霄閣等景點組成。
龍門石窟,位於三清閣南面,包括北由三清閣“別有洞天”石洞門起,南至達天閣止的整個在千仞削壁上的石窟石道工程,由攬海處、慈雲洞、雲華洞、達天閣等景點組成。整個龍門石雕、石室、崖壁上,歷代文人留下不少題詠,是書法和摩崖石刻藝術珍品。1983年3月龍門石窟被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 雲南氣象博物館(一得測侯所)
雲南氣象博物館位於太華山美人峯之巔。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遷至現址,由雲南氣象、天文、地震科學先驅者、中國自然科學家陳一得創辦,其氣象業務延續至今。1993年列為省級文物,後相繼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2008年成立雲南氣象博物館。全館包括一得樓和一得夫婦墓。 [3] 

西山民風習俗

三月三、耍西山
三月三、耍西山(7張)
“三月三、耍西山” 是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是昆明人耍西山的傳統習俗。 [10]  這一天,大家到西山踏青,登龍門,唱山歌,對小調,耍龍舞獅,野餐賞景。陳毅曾在三言長詩《昆明遊西山》道:“昆明城,三月三,數萬人,遊西山,華庭怪,太華寒,龍門險,滇池寬”。
農曆三月初三,又稱“上巳節”,源於戰國,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西山區從1999年起,在過去“玉蘭”調子會活動的基礎上,推出了“三月三、耍西山”民間藝術節,是一項羣眾廣泛參與、知名度高、具有西山本土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 [9] 

西山神話傳説

  • 鯉魚跳龍門
西山遠眺滇池西岸
西山遠眺滇池西岸(5張)
龍門的旁邊為達天閣,是在原生岩石雕鑿而成的石室。石室外的橫額上刻有石龕,龕內刻有一仙翁。石室外北側刻有跳躍的鯉魚,南側刻有金龍,這就是鯉魚跳龍門的典故。龍門至今流傳着各種傳説,有一個關於狀元情節的傳説:中國自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開科舉以來,雲南千年沒有狀元。何時在絕壁上鑿出龍門,雲南就有人躍龍門金榜題名,大魁天下。 [14] 
  • 西山睡美人
據説很早以前昆明一帶沒有湖泊也沒有小溪,只有一片貧瘠的土地。一個年輕的獵手,為了給昆明尋找水源,告別新婚的妻子歷經千辛萬苦來到了東海,並在途中救下了遇險化作小紅魚的東海龍王三公主。龍王有心許配三公主給獵手,但青年執意不肯,龍王惱怒將獵手變成一條小黃龍。小黃龍忘不了對妻子以及家鄉的思念,一天趁龍王不備,放開量喝足東海水後飛回昆明,然而妻子由於思念過度已故並化作了睡美人(今滇池邊的西山)小黃龍悲痛欲絕,吐完腹中海水後撞山而亡,他吐出的東海水彙集成了今天美麗的滇池。從此山水相依,一對情侶永不分離,昆明也就有了這顆高原明珠、雲南最大的淡水湖。 [14] 

西山保護研究

西山價值意義

西山是雲南高原最大的斷層湖泊滇池湖周的主要山體,是離昆明市區最近的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具有水源涵養、水土保持及美化環境的價值和功能,研究該地區的植物對西山森林公園、滇池及其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4]  西山境內文物薈萃,具有極高的觀賞遊覽價值,可稱為滇中文物的寶庫。 [19] 

西山生態保護

西山境內設有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景區管理局和昆明西山林場。2009年,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成立,昆明市園林綠化局所屬的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成建制整體劃轉西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理。 [16] 
2020年,“西山林場植被修復項目”由雲南省楊善洲綠化基金會與日本株式會社山田養蜂場合作開展實施。該項目連續5年由日本山田養蜂場每年捐贈490萬日元,共2450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55萬元),在昆明市西山林場實施“城市面山植被恢復·宮脅造林項目”,每年種植本土壯苗2萬株,並確保存活率在90%以上。 [18] 
參考資料
  • 1.    麗江地區地方誌編纂委員會.《昆明市志第一分冊》[M].雲南民族出版社:昆明,1990.123.
  • 2.    傳統文化  .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景區[引用日期2023-02-05]
  • 3.    愛國主義  .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景區[引用日期2023-02-05]
  • 4.    張光飛, 翟書華, 蘇文華,等. 雲南昆明西山蕨類植物資源[J]. 昆明學院學報, 2003, 025(004):47-51.
  • 5.    彭明春, 彭芳, 蔣德盛. 昆明西山景觀格局研究[J] . 生 態學雜誌, 2001, 20( 增刊) : 52.
  • 6.    李明, 李羚菱, 鄭茹敏,等.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土壤類型及特徵研究[J]. 綠色科技, 2016(10):3.
  • 7.    李小雙, 宋亮, 陳軍文,等. 昆明西山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及其次生演替羣落的更新特徵[J]. 廣西植物, 2012, 32(4):8.
  • 8.    段華超, 李雙智, 茶曉飛,等. 昆明西山喀斯特地區種子植物區系研究[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 49(3):6.
  • 9.    【紀檢人·鏡頭】三月三 耍西山  .昆明市紀委市監委[引用日期2023-02-05]
  • 10.    三月三,耍西山  .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2-05]
  • 11.    盧黎剛, 陳堅. 昆明西山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評價與景觀保護[J]. 現代園藝, 2016(15):3.
  • 12.    昆明西山風景名勝區相關情況-景點薈萃-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政府  .昆明市西山區政府[引用日期2023-02-05]
  • 13.    張笑微, 蘇懷, 孔瑞. 昆明西山峨眉山玄武岩風化殼磁化率特徵[J]. 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10, 22(2):5.
  • 14.    高清才. 昆明西山龍門紀遊[J]. 中國土地, 1996(11):1.
  • 15.    西山概況  .昆明滇池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山景區[引用日期2023-02-05]
  • 16.    西山風景區管理局  .昆明市西山區政府[引用日期2023-02-06]
  • 17.    景區介紹詳情  .湖畔西山[引用日期2023-02-06]
  • 18.    5年種樹10萬棵 “宮脅造林法”助西山林場城市面山復綠-西山要聞-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政府  .昆明市西山區政府[引用日期2023-02-06]
  • 19.    袁西. 昆明西山風景名勝區風景資源調查及評價[J]. 決策與信息, 2015(27):2.
  • 20.    楊旭恆,羅寧,佟海敬主編. 雲南新旅遊風物誌[M]. 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 2009.01.2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