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園

(元好問詩作)

鎖定
《西園》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古體詩。該詩以遊覽北宋故都汴京西園遺蹟起筆,引出詩人對北宋覆滅的感嘆;接着以西園昔日的勝景與宋帝“滿面黃沙哭燕月”的失國之態形成鮮明的對比。全詩總結了宋徽宗園成而國亡的深刻教訓,對金國統治者走上北宋老路表示了無限的痛惜。
全詩每四句轉一韻,平仄交錯,氣壯神馳,婉轉搖曳,格調獨高,構思含蓄,意味深長。 [1-3] 
作品名稱
西園
作    者
元好問
創作年代
金末
出    處
《遺山集》
作品體裁
七言古體

西園作品原文

西園1
興定庚辰八月中作2
西園老樹搖清秋,畫船載酒芳華遊3
登山臨水祛煩憂4,物色無端生暮愁5
百年此地旃車發6,易水迢迢雁行沒7
梁門回望繡成堆8,滿面黃沙哭燕月。
熒熒一炬殊可憐9,膏血再變為灰煙10
富貴已經春夢後11,典刑猶見靖康前12
當時三山初奏功13,三山宮闕雲錦重14
璧月瓊枝春色裏15,畫欄桂樹雨聲中16
秋山秋水今猶昔,漠漠荒煙送斜日17
銅人攜出露盤來18,人生無情淚沾臆19
麗川亭上看年芳20,更為清歌盡此觴。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須作賦擬阿房21 [2] 

西園註釋譯文

西園詞句註釋

1.西園:在北宋舊都汴京附近,宋徽宗時所建,為當時的有名園林。
2.興定庚辰:指金宣宗興定四年(1220),這一年干支紀年為庚辰。
3.畫船:裝飾華麗的遊船。芳華:芳香的花草。華,通“花”。
4.登山臨水:簡稱登臨,泛指遊覽。祛(qū):驅除。
5.物色:風物,景色。
6.百年:宋徽宗在靖康二年(1127)被虜,至作者寫此詩時已近百年。旃(zhān)車發:氈車啓動。
7.易水:河名,發源於太行山東麓,流經今河北易縣,注入南拒馬河。雁行:大雁飛行時的行列。
8.梁門:當是指汴京城門。汴京又稱汴梁。繡成堆:意思是説汴京城內園林台榭密集簇擁,就像是一堆錦繡。該句是化用杜牧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句意。
9.熒熒:火光閃爍的樣子。一炬:一把火。殊:實在,非常。
10.膏血:脂血,比喻用血汗換來的財富。
11.春夢:比喻人世的繁華如同春夜之夢般短暫易逝。
12.典刑:同“典型”,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這裏指在汴京園林中具有典型特色的西園。見:想見,看出。靖康:宋欽宗趙桓的年號。
13.三山:東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神。這裏是用來指三山仙境般的西園。奏功:也作奏工,本指事情辦完後奏樂慶祝,後來泛稱事情完成為奏功。這裏是指西園工程竣工。
14.雲錦:錦繡般的雲彩,指彩霞。重(chóng):重疊繚繞。
15.璧月:像璧玉一般的圓月。瓊枝:玉樹的樹枝。這裏指西園中的樹木。瓊,美玉。
16.畫欄:雕畫華美的欄杆。
17.漠漠:雲煙密佈的樣子。荒煙:荒野的雲煙。
18.“銅人”句:漢武帝為求長生,在建章宮中鑄一銅人,手捧一銅製的承露盤來承取天上的“甘露”,説是用甘露和玉屑服食可以長生。曹魏代漢以後,魏明帝下令把銅人和承露盤遷到魏都鄴城(今河北臨漳)。據説拆卸承露盤時,銅人竟然潸然淚下。古人經常借吟詠此事來寄託國家衰亡的感慨。
19.“人生”句:化用杜甫哀江頭》詩“人生有情淚沾臆”句。改杜詩“有情”為“無情”,更顯出亡國之悲的深重。
20.麗川亭:在汴京。年芳:應時的花。
21.阿(ē)房(páng):這裏指杜牧的《阿房宮賦》。阿房宮,舊址在陝西咸陽,秦始皇所建。杜牧在賦中對秦朝的興亡抒發了深刻的感慨。 [2] 

西園白話譯文

金宣宗興定四年八月中旬作
西園的老樹枝葉婆娑,輕輕搖動在瑟瑟清秋,華麗的遊船載上美酒,我在那花間縱意遨遊。
登上那高山走近那流水,本是想驅除重重的煩憂,秀麗的景色撲入了眼底,卻無端生起日暮的憂愁。
百年以前就在這裏,北行的氈車被迫起程,寒風中易水迢迢遠去,南飛的大雁隱沒天穹。
黯然回望汴京的城廓,園亭簇簇如錦繡成堆。可嘆被俘的皇帝空剩得黃沙滿面,泉湧的淚水灑落在燕地的月輝。
熊熊燃燒的一把大火,實在是燒得可悲可憐,長期搜刮來的民膏民血,又再一度灰飛煙滅。
昔日的富貴已經逝去,就像是春天夢後一般,惟有那西園景色依舊,仍讓人想見靖康之前。
當年西園就如同三山仙境,浩大的土木剛剛完工,宮殿矗立,錦霞繚繞重重。
圓月如璧,玉樹閃爍,春色盎然意正濃,華麗的欄杆邊桂樹挺秀,飄搖在颯颯的雨聲之中。
寒秋的山寒秋的水,今天還仍舊似往時,瀰漫的荒煙嫋嫋騰騰,淒涼地送走西斜的殘日。
銅人被搬出建章官裏,承露盤也已拆下遷徙,人生即便是冷漠無情,此時也難免淚沾胸臆。
我超然地站在麗川亭上,細細地觀賞時花的芬芳,再一次為了清歌一曲,痛快地幹盡滿溢的酒觴。
且不管千古的是是非非,都把它輕輕地同歸一笑,又何須模仿《阿房宮賦》,再來作杜牧的感慨文章。 [2] 

西園創作背景

金宣宗興定四年庚辰(1220)秋,元好問赴汴京應試落第,又恰逢金朝向蒙古求和被拒。在這多事之秋,詩人為排遣憂愁,往遊西園。然而,西園內的草木亭台,卻在在使詩人見而生愁,更引起詩人無限的感慨。他追憶宋徽宗耗費巨資修造園林,荒淫昏亂,以至國亡身俘的往事,聯想到如今逼迫當前的大敵,日益削弱的國勢,預感到金國重蹈北宋覆轍的可能,心中甚是傷感,因而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歌。 [2] 

西園作品鑑賞

西園文學賞析

全詩可分為三層。前四句為第一層,先略寫西園之遊,而以“生暮愁”三字提起下文,轉入宋徽宗被俘的往事,詩人從西園的清秋美景落筆,觸景生愁,引起對北宋覆亡的反思。
中間十二句為第二層,追憶西園及其故主的興衰。百年前金兵南下,汴京遭難,如花似錦的名園毀於一旦。宋徽宗被俘,押解北上,榮華富貴好似春夢散去,只落得滿面黃沙對月啜泣。可嘆當年西園如同神山仙境一般,宮闕嵯峨,錦雲圍繞,璧玉瓊枝不夜天。
後八句為第三層,由古及今,先以魏明帝拆遷漢武帝時的捧露盤仙人,隱指金人擄宋,元人擄金,慨嘆人生無常。而後故作曠達之語,將千古是非付之一笑,實際上對大敵當前的金朝安危極為憂慮。其中後四句又復照應西園之遊。詩中雖然用了“看年芳”“盡此觴”“同一笑”之類貌似歡快的詞語,裏面卻隱藏着詩人一顆痛苦的心。
該詩遊覽宋都遺蹟西園,追憶宋徽宗奢侈荒淫,以至國亡身死的往事,聯想到當前金朝正在蹈北宋的覆轍,不由得發出深沉的感慨。在藝術上,構思曲折,意味深長。先以西園清秋美景起興,觸景生愁,引起對北宋覆亡的回憶;繼而追憶宋微宗大建園林宮室,卻變為一片焦土,只落得“滿面黃沙哭燕月”;最後回到現實,故作曠達之語,將千古是非付之一笑,實質上含蓄地表現了對金朝國勢艱危的憂慮。 [4-5]  [3] 

西園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羅斯寧《遼金元詩三百首》:“元好問的古體詩‘構思官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趙翼甌北詩話》)此詩可當之。” [5] 
山西大學委員會主委牛貴琥《金代文學編年史(下)》:“詩的格局和老杜之歌行相似。” [6] 

西園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7] 
參考資料
  • 1.    王筱雲,韋風娟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5 詩歌卷 5》.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4.12:第97頁
  • 2.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32-37頁
  • 3.    (金)元好問著;李正民等解評.《元好問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01:第29頁
  • 4.    魯金波編著.《治國詩詞殷鑑》: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02:第297頁
  • 5.    羅斯寧選注.《遼金元詩三百首》:嶽麓書社,1990.06:第90頁
  • 6.    牛貴琥著.《金代文學編年史 下》: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03:第497頁
  • 7.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宋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