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襯托對比

鎖定
襯托與對比是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方法。翻開最簡單的修辭方法介紹,你會發現,對比這種方法是豁然在列的,而襯托,卻往往被擠的沒了蹤影。其實,這也難怪,襯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襯,有人往往將它與對比混為一談。應該説,古詩在襯托和對比這些修辭的運用上,都是很明瞭的。這是由古詩詞語言上的精到簡略所決定的。
中文名
襯托對比
含    義
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方法
作    用
使主體的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相同點
都是將一些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
不同點
從不同角度描述事物

目錄

  1. 1 簡介
  2. 2 作用
  3. 區別
  4. 概念

襯托對比簡介

“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一事物;“對比”就是把兩種對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進行對照比較,起到強調的作用。襯托一般是以次襯主,對比是正反對照,無主次之別。例:我喜歡花,卻沒有侍弄花的閒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時要點草花種種。有一種太陽花又名死不了,開時五色繽紛,雜在草間很好看。種了幾次,都不成功。“連死不了都種死了。”我們常這樣自嘲。玉簪花卻不同,從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長。往後院月洞門小徑的兩旁,隨便移栽了幾個嫩芽,次年便有綠葉白花,點綴着夏末秋初的景緻。我的房門外有一小塊地,原有兩行花,現已形成一片,綠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隱約如綠波上的白帆,不知駛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葉中,會藏着一些小活物,嚇人一跳。玉簪花下卻總是乾淨的。可能因氣味的原故。不容蟲豸近身。(宗璞《抱秋》)在寫玉簪花之前,作者先寫自己種花的經歷,尤其寫到把有“死不了”之稱的太陽花種死了,這樣寫反襯了玉簪花生命力之強。

襯托對比作用

使主體的特點更加突出、更加鮮明。
其中的襯托分為兩類:正襯和反襯
正襯:“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使用的就是正襯。課文中使用正襯的有《愛蓮説》,文中的“菊”和“蓮”構成了正襯關係,《捕蛇者説》先寫蛇之毒: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接着寫“賦”之毒,最後得出“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的結論,“蛇”和“賦”就構成了正襯關係。
反襯:“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裏用 “百丈冰”反襯梅花堅強和耐寒的品性,這麼冷的天氣而梅花依然自我的開放着。

襯托對比區別

襯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襯,有人往往將它與對比混為一談,其實襯托與對比的界定與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柳斌這樣論述:“對照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並聯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辭方式,也叫對比。”“映襯是用乙事物來作甲事物的陪襯,以突出事物的修辭方式。……映襯可分正反襯兩類。”可見,從修辭的角度講,對比與襯托是不同的。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裏也曾明確寫道:“襯托有主次之分,陪襯事物是説明被陪襯事物的;是用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表明是對立現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並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這兩種修辭混為一談。”
事實也確實如此。例如《納諫與止謗》一文,納諫之利和止謗之害,兩者並無主次之分,即寫此而意亦此。而《天山景物記》一文,寫天然湖的景色,“在這幽靜的湖上,唯一活動的東西是天鵝,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 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增添了湖面的幽靜。”以天鵝的潔白襯托湖水的明淨,以天鵝的叫聲襯托湖面的幽靜,兩者顯然有主次之分,即寫此而意指彼。
可見,襯托,就是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別的東西來陪襯和對照的修辭手法。襯托,若就襯體與主體的性質與關係而言,可分為正襯與反襯這兩種。
正襯,即是用一與本體事物一致的觀點或景物,從正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古人尚能”頭懸樑,錐刺股“孜孜不倦的學習,你們為了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一定會更加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刻苦攻關。(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該例拿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勁頭,來襯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會更加“刻苦攻關”的鑽研精神。這是“正襯”。
反襯,即是把一種與本體事物相反或對立的觀點、事物從反面去陪襯烘托本體事物的格式。
例如“當你下馬坐在一塊岩石上吸煙休息時,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卻閃着煙頭的紅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記》)
該例以作者騎馬進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閃着煙頭的紅火光,突 出森林成長茂密、林子陰暗,這是“反襯”。
常言道:“紅花雖好,也要靠綠葉扶持。”這句話很能説明襯托的道理。寫文章亦如此,運用襯托這一技巧,會把所描寫的對象表現得更加鮮明突出。而襯托在其體運用中,主要又有兩種類型。
以景襯情,即通過具體生動的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以動襯靜,即通過具體的聲音或行動的描寫,來烘托渲染幽靜的自然環境或恬靜的內心世界。
此外,襯托的方法還可以舉出一些,如以小襯大、以美襯美、以反襯正、以虛襯實、以賓襯主、以惡襯善、以正襯正等。
對比是把互相矛盾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修辭格。對比可以截取兩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的方面,兩相比較,使形象美醜顯得更加鮮明,雙方特點比得更加顯著,正反道理説得更加深刻,矛盾問題揭得更加尖鋭。對比,從內容分,有兩體對比、一體兩面對比兩種。
兩體對比,就是把相反、相對的兩種人物、兩種事物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兩面對比,就是把一種事物的相反或相對的兩面放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
平比,指兩件事物平等並列地比較,往往採用並列句式。
綜上所述,襯托與對比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甲乙對比,同時又互相襯托,甲襯乙,乙也襯甲;甲乙襯托,也含有某種程度的對比。也正由於它們有聯繫,所以有些修辭著作中將它們合為“比襯”或“映襯”。但是襯托與對比的區別還是顯而見的。
①從甲乙兩者的地位來講,甲乙對比,一般説來,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通過對比,相得益彰,兩者都更加鮮明突出。甲乙襯托,並不是所謂一半對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襯甲,甲為主體,乙為襯體,通過襯托,使主體更加鮮明、突出。這是對比與陪襯的主要區別。
②從甲乙兩者的隱現來説,凡於乙對比,兩者必須都要出現,否則便達不到黑白分明的表達效果;而甲乙襯托,襯體必須出現,而主體則允許隱藏,可以明寫此而暗指彼,特別是像以動襯靜、以明襯暗等反襯,常常不出現主體。
③從甲乙兩者的類屬來講,凡甲乙對比,兩者要麼同一物體,要麼同一方面,否則便不可比;而甲乙襯托,兩者可以是同類屬的,也可以是不同類屬的,如以景襯情就是言此而意彼。對比與襯托,不僅是修辭方式,也是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戲劇、電影、繪畫、攝影、雕塑和音樂等,都經常用到它。如果運用恰當可以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襯托對比概念

對比是用一種事物和另外一種事物作一比較,以此把事物的性質和特點從鮮明的對照中表現出來,通過這種手法可以更清楚地強調或提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給消費者以深刻感受。
對比襯托法是一種趨向於對立衝突的藝術美中最突出的表現手法。它把作品中所描繪的事物的性質和特點放在鮮明的對照和直接對比中來表現,借彼顯此,互比互襯,從對比所呈現的差別中,達到集中、簡潔、曲折變化的表現。通過這種手法更鮮明地強調或提示產品的性能和特點,給消費者以深刻的視覺感受。
作為一種常見的行之有效的表現手法,可以説,一切藝術都受惠於對比表現手法。對比手法的運用,不僅使廣告主題加強了表現力度,而且飽含情趣,擴大了廣告產品的感染力。對比手法運用的成功,能使貌似平凡的畫面處理隱含着豐富的意味,展示了廣告主題表現的不同層次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