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褰,漢語二級字 [7]  ,讀作褰(qiān),形聲。從衣,寒省聲。本義指套褲。 [1]  [6] 
中文名
拼    音
qiān
倉    頡
JTCV
字    級
基本區 二級字
外文名
underclothing; to pick up one's skirts
筆順編號
4451122134413534
四角號碼
30732
unicode碼
8930
筆畫數
16
注音符號
ㄑㄧㄢ
粵語發音
hin1
五筆86版
PFJE
五筆98版
PAWE
異體字
攐 騫 䙭 𧛓 𧝱 𧞼 𧟑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褰qiān
⒈ 揭起:“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⒉ 古代稱套褲 [2] 
基本詞義
◎ 褰 qiān
〈名〉
(形聲。從衣,寒省聲。本義:套褲) 同本義 [leggings]
褰,絝也。——《説文》
徵褰與襦。——《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振養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學並序》 [6] 
詞性變化
◎ 褰 qiān
〈動〉
(1) 撩起[衣服等] [lift up]
褰,褰衣。——《廣韻》
暑無褰裳。——《禮記·曲禮上》
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後漢書·崔駰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詩·鄭風·褰裳》
攬轡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傳》
(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願接近某些人或事,遠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3) 散開 [spread out] [6] 
自非煙褰雨霽,不辨此遠山矣。——《水經注》

古籍釋義

唐韻》去乾切《集韻》《韻會》丘虔切,𠀤音愆。《説文》袴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公在乾侯,徵褰與襦。
搴也。《詩·鄭風》子惠思我,褰裳涉溱。《禮·曲禮》暑毋褰裳。
《司馬相如·子虛賦》襞襀褰縐。《注》褰,縮也。
類篇》紀偃切,音湕。九件切,音蹇。義𠀤同。 或作𧝱䙭𧛓。 [4] 
衣部: 褰:絝也。從衣,寒省聲。《春秋傳》曰:“徵褰與襦。” [3] 
中華字海
①撩起。《詩經·鄭風·褰裳》:”褰裳涉溱。“
②張開。潘岳射雉賦》:“褰微罟以長眺。”
③套褲。《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徵褰與襦。”

原典出處

《禮記·曲禮上》: 斂發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詩經·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白虎通德論·衣裳》: 《詩》曰:“褰裳涉溱。”
《新序·義勇》: 褰衣將就鼎,佛肸脱屨而生之。
《淮南子·説林訓》: 褰衣涉水,至陵而不知下。
《呂氏春秋·求人》: 子產為之詩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史記》: 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鬱橈溪谷。
《春秋左傳》: 夏,四月,鄭六卿餞宣子於郊,宣子曰,二三君子請皆賦,起亦以知鄭志,子齹賦野有蔓草,宣子曰,孺子善哉,吾有望矣,子產賦鄭之羔裘,宣子曰,起不堪也,子大叔賦褰裳,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於他人乎,子大叔拜,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不有是事,其能終乎,子游賦風雨,子旗賦有女同車,子柳賦蘀兮,宣子喜曰,鄭其庶乎,二三君子,以君命貺起,賦不出鄭志,皆暱燕好也,二三君子,數世之主也,可以無懼矣,宣子皆獻馬焉,而賦我將,子產拜,使五卿皆拜,曰,吾子靖亂,敢不拜德,宣子私覲於子產,以玉與馬曰,子命起,舍夫玉,是賜我玉而免吾死也,敢藉手以拜。
《吳越春秋·十三年》: 子胥受劍,徒跣褰裳,下堂中庭,仰天呼怨曰:“吾始為汝父忠臣立吳,設謀破楚,南服勁越,威加諸侯,有霸王之功。”
《戰國策》: 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
《漢書》: 於是鄭女曼姬,被阿錫,揄紵縞,雜纖羅,垂霧縠,襞積褰縐,鬱橈溪谷。
《後漢書》: 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則伏首歐刀,褰衣就鑊,臣之願也。
《後漢書》:與其有事,則褰裳濡足,冠掛不顧。
《楚辭·遠遊》: 回朕車俾西引兮,褰虹旗於玉門。
《焦氏易林·坤之》: 萃:褰衣涉河,澗流浚多。
《詩説·鄭》: 《褰裳》:子良如晉,作詩以寓靈公,賦也。
説文解字·衣部》: 褰:絝也。
《世説新語·言語》: 若秦、漢之君,必當褰裳濡足。
《抱朴子·疾謬》: 或宿於他門,或冒夜而反,遊戲佛寺,觀視漁畋,登高臨水,出境慶弔,開車褰幃,周章城邑
《水經注·渠》: 趙襄子時,佛肸以中牟叛,置鼎於庭,不與己者烹之,田英將褰裳赴鼎處也。
《三國志·賈詡傳》: 如此則攻守無堅城,不招必影從,雖兒童可使奮空拳以致力,女子可使其褰裳以用命,況厲智能之士,因迅風之勢,則大功不足合,八方不足同也。
《羣書治要·體論》: 暑則被霧谷,襲纖絺,處華屋之大廈,居重蔭之玄堂,褰羅帷以來清風,烈烈當作裂凝冰以遏微暑,侍者御粉扇,典衣易輕裳,飄飄焉有秋日之涼,將當何從體覺炎夏之鬱赫,識毒熱之難堪乎。
《藝文類聚·言志》: 自茲已降,參差萬緒,或跡著明晦,或才兼默語,若桓譚之褰俗,馮衍之忤時,北海之凝峭,中散之峻絕,率以方寸之情,喪不訾之德,蓋無取焉。
《通典·州牧刺史》: 乃令褰之,百城聞風振悚。
《論語註疏·憲問》: 孫炎曰:“揭衣,褰裳也。”
《廣韻·區》: 摳:褰裳。
《太平御覽·月》: 浮雲褰兮收氾濫,明舒照兮殊皎潔。
《太平廣記》: 夫人褰帷笑曰:“下域之人,而能知禮,然服食之氣,猶然射人。”
《朱子語類·內則》: 暑毋褰裳 。
《郁離子·即且》: 即且與蝁遇於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繞之,蝁迷其所如,則呀以待。
《全唐詩·驚秋》: 褰簾聽秋信,晚傍竹聲歸。
康熙字典·五》: 《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
宋史·列傳四十》:準初自青州召還,入見,帝足創甚,自褰衣以示準,且曰:“卿來何緩耶?”
芋老人傳》:攬轡褰帷。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