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春秋傳

鎖定
此書作於宋室南渡之際,完成並表進於南渡之後,《朱子語錄》謂“胡氏《春秋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此論被《四庫全書總目》稱作“千古之定評也”。書成以後,除深為當世所重外,亦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入元,被奉為科學官方定本;明初定科學之制,要求士子宗法程頤朱熹,但因程氏《春秋傳》僅具二卷,缺略太甚,朱子亦無成書,以安國學出於程子,遂用安國之書為定本,逐漸發展到棄經不讀,惟以此書為準的地步。在宋儒的諸多《春秋》學著作中,此書地位最為顯赫,影響了幾百年的《春秋》學研究。
中文名
春秋傳
外文名
Spring and Autumn Biography
卷    數
三十卷
作    者
胡安國
朝    代
宋朝

春秋傳胡安國三十卷

春秋傳作者簡介

宋·胡安國(1074一1138)撰。安國字康侯,福建崇安人,紹聖進士,曾任太學博士、提舉湖南、成都學事,以不肯附權貴,為蔡京、南仲所惡;高宗即位,官給事中,中書舍人,上《時政論》二十一篇,力陳恢復略,後以反對重用朱勝非去職,為學宗程頤,主要著作尚有《資治通鑑舉要補遺》等。據王應麟《玉海》記載,紹興五年(1135)四月詔,徽猷閣待制胡安國經箍舊臣,令以所著《春秋傳》,纂述成書進入;十年(1140)三月書成,上之,詔獎諭,除寶文閣直學士,賜銀幣。
閩人胡安國(1073—1138)是兩宋之際著名的儒家學者和經學家,以治《春秋》而有名於時。建炎三年(1129)冬,他為躲避戰亂而攜帶家眷來到湖南湘潭,隱居在碧泉並以住宅為書堂,著述《春秋傳》並教授子弟生徒。紹興三年(1133)後,他又在南嶽衡山“買山結廬”,建“衡山文定書堂”。胡安國在湖南的實際時間雖只有八年左右,但就在這短短的八年當中,卻在湖南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據湖湘學專家王立新先生考證,胡安國“不僅培養了大量弟子學人,造就了湖南人追求價值人生的理學氛圍,……使遠近學人開始對湖南刮目相看” [1],而且也因此成為湖湘學派的實際創始人。
胡安國畢生致力於《春秋》學,從宋徽宗崇寧四年(1105)開始,直至宋高宗紹興六年(1136)底,歷時三十餘年,完成了在歷史上享有盛譽的《春秋傳》三十卷,共十餘萬字,對後世影響很大。起初十年,胡安國“遍覽諸家,欲求博取以會眾妙”;又用了十餘年的工夫,簡編思索,“時有省發,遂集眾妙,附以己説”,但還是不敢以為已經有所自得;再用五年多的時間,才完成了撰述 [2];而後又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修改、完善,《春秋傳》方告最後完成,可謂“用意甚勤”。“初稿不留一字”[3],尤見其用心之良苦。

春秋傳內容提要

是安國此書,久已屬稿,自奉敕撰進,又覆訂五年而後乃成。此書作於宋室南渡之際,完成並表進於南渡之後,安國感激時事,往往借《春秋》以寓意,並進爾託諷時事。胡氏自謂著書之目的在於“尊君父,討亂賊,辟邪説,正人心,用夏變夷,大法略具”。由於安國的主要目的在於借史事寄寓愛國感情,故其論不盡合於經旨,《朱子語錄》謂“胡氏《春秋傳》,有牽強處,然議論有開合精神”。此論被《四庫全書總目》稱作“千古之定評也”。書成以後,除深為當世所重外,亦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入元,被奉為科學官方定本;明初定科學之制,要求士子宗法程頤朱熹,但因程氏《春秋傳》僅具二卷,缺略太甚,朱子亦無成書,以安國學出於程子,遂用安國之書為定本,逐漸發展到棄經不讀,惟以此書為準的地步。在宋儒的諸多《春秋》學著作中,此書地位最為顯赫,影響了幾百年的《春秋》學研究。

春秋傳版本流傳

傳本較多,宋刊本今較罕見,明代有湖廣兩地刻本,崇道堂刻本,明正統十二年(1447)刊《六經》本,內府刊《六經》本等,清有《四庫全書》本。

春秋傳劉敞十五卷

春秋傳作者簡介

宋·劉敞(1019一1068)撰。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新喻(原江西新餘市,今樟樹市黃土崗鎮)人。
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

春秋傳內容提要

此書為劉氏系列有關《春秋》學著作之一,其他著作,宋代即有刊本行世,唯此書一直以寫本流傳,入清,通志堂刊刻《通志堂經解》時將其收錄,始有刻本傳世,故時人有疑其為偽作而託名劉敞者,修《四庫全書》時,館臣詳核其議論、體裁,與劉氏其他著作一一吻合,始破除疑問,肯定了其確為劉氏著作之一。書中內容,皆節錄三《傳》事蹟,斷以己意,其褒貶義例,多取諸《公羊》、《穀梁》,如以莊公圍□師還為仁義,以公孫寧儀行父為有存國之功,以晉殺先□為疾過,以九月用郊為用人,而趙鞅入晉陽以叛一條,尚沿二《傳》以地正國之謬。諸如此類,皆不免於謬固。在經文的使用上,雜用三《傳》,不主一家,並經常以經傳連書,不復區劃,頗有混淆之病。又好減損三傳字句,往往改竄失真,如《左傳》“借也越竟乃免”句,後人本疑非孔子之言,劉氏則改為“討賊則免”,而仍以“孔子曰”冠之等等。自北宋以來,出新意解説《春秋》者,自孫復劉敞始,孫氏襲唐人啖助、趙匡之餘脈,幾於盡廢三《傳》,劉氏則多不拘傳注,亦不盡廢三《傳》,其治經方法,於此書可睹其一斑。

春秋傳版本流傳

主要版本有《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等。

春秋傳葉夢得二十卷

春秋傳作者簡介

宋葉夢得(1077一1148)撰。夢得字少藴,號石林居士,原籍吳縣(今江蘇蘇州),遷居浙江湖州,紹聖進士,初任丹徒尉,累官翰林學士、翰林學士兼侍讀、尚書左丞;紹興初,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宮留守,致全力以抗金,官終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一生博學多通,著述較多,有《春秋考》、《春秋讞》、《石林詞》、《石林燕語》、《石林詩話》、《建康集》等等。

春秋傳內容提要

夢得因孫復春秋尊王發微》主張廢傳以從經;蘇轍《春秋集解》則力主尊崇《左傳》而廢《公羊》、《穀梁》,其主張皆不免偏頗,遂撰此書,以闡述己見。其書參考三《傳》以求經,不得於事則考於義,不得於義則考於事,更相發明,頗為精核。書成以後由其孫葉筠於開禧中刊刻於南劍州,真德秀為之跋,稱讚此書辟邪説,黜異端。有補世教不淺。全書文筆流暢,持論謹嚴。對前儒舊説多所匡正,如葉氏評論孫復《春秋尊王發微》,謂其不深究禮學,使其觀點多有牴牾,甚至有甚害於經義之論;雖概以禮論當時之過,卻不能盡禮之制,尤為膚淺等;論劉敞《春秋權衡》及《春秋意林》諸書,對其觀點則褒多於貶,認為劉氏所論淵源允正,大義微言,灼然聖人之意者頗多等等。所以,此書實際上對北宋時期諸儒有關《春秋》學著述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評價。在葉氏的幾部《春秋》學著作中,唯此書最為完備,宋慈抱《兩浙著述考》著錄為《葉氏春秋傳》。

春秋傳版本流傳

傳本有《通志堂經解》本及《四庫全書》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