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裴之高

鎖定
裴之高(480年-552年) [30]  ,字如山,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南朝梁大臣、將領,中散大夫裴髦之子。 [1-2] 
裴之高頗愛讀書,少負意氣,隨叔父裴邃四處征戰,多有戰功,壽陽之戰因功拜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大通元年(527年),接應北魏汝陰王元慶和投降,駐守廣陵,因功拜假節、飈勇將軍、潁州刺史。侯景之亂時,裴之高入援京師,為東道都督, [18]  受韋粲勸説,推司州刺史柳仲禮為大都督,協力鏖戰侯景。侯景攻陷建康後,裴之高返回合肥,不久又投靠蕭繹,來到江陵,被拜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1-2] 
承聖元年(552年),裴之高去世,時年七十三歲。獲贈侍中、儀同三司,諡號為“恭”。 [1-2] 
全    名
裴之高
如山
諡    號
所處時代
南朝梁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480年
逝世日期
552年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壽陽、討伐侯景
籍    貫
河東聞喜

裴之高人物生平

裴之高早年經歷

裴之高是中散大夫裴髦之子,左衞將軍、夷陵侯裴邃之侄 [3] 
裴之高年少時歷任州從事、新都縣令、奉朝請等職,遷任參軍,好讀書,意氣風發,經常隨叔父裴邃征討,多次立功,裴邃很器重他,經常將一些軍事任務委任給他。 [4] 
普通五年(524年),南梁派豫州刺史裴邃北伐,同北魏爆發壽陽之戰,裴之高隨軍戰鬥, [33]  第二年,裴邃在軍中去世,裴之高又隸屬於夏侯夔,平定壽陽後,因功拜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邑二百五十户。 [5]  [34] 
大通元年(527年),北魏汝陰王元慶和歸附南梁,梁武帝令裴之高接應,裴之高因功拜假節、飈勇將軍、潁州刺史。廣陵士民在晚上反叛,越過城牆進城,裴之高率家僮與部下奮擊,賊徒於是散走。 [6] 
裴之高因父親去世返回京城建康。後被起用為光遠將軍,進討陰陵的盜賊,討平,任譙州刺史。又回朝任左軍將軍,又出任南譙太守、監北徐州,遷員外散騎常侍。不久又加官雄信將軍、西豫州刺史,其他官職仍舊。 [7] 

裴之高義讓權柄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叛亂。梁安北將軍、鄱陽王蕭範派裴之高和自己的長子蕭嗣率軍自合肥救援京師,屯於張公洲。 [14]  裴之高和弟弟裴之橫有舟師一萬駐守張公洲,侯景就逮捕了裴之高的部分親屬,用鐵鎖綁着排成一排,列於陣前,後面放着鐵鍋、刀鋸,告訴裴之高:“裴公若是不降,就烹殺這些裴氏親屬”。裴之高挑選軍中善射箭者,直接射殺裴氏親屬,射手發了兩發,都沒有射中。 [32] 
當時,梁武帝下詔任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共同討伐侯景。 [18]  而柳仲禮與衡州刺史韋粲、宣猛將軍李孝欽、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等,合軍屯新林王遊苑,位於上游,被稱為上游諸軍。 [31]  裴之高派出兩百餘艘船舸迎接司州刺史柳仲禮。 [8]  [11]  [22] 
為統一指揮,韋粲建議推柳仲禮為大都督,並徵求下游諸軍的意見。裴之高認為自己年高位尊,恥於位居柳仲禮之下,於是説:“柳節下已經是一州刺史,哪裏還用來我任命呢?”諸軍爭論多日,不能作出決定。韋粲説:“我推舉柳司州的原因就是因為他長期守衞邊疆,侯景早就畏懼他。而且柳司州兵強馬壯,沒有人能超過他。如果論官位和年齡,他都在我之下,只是考慮到國家危難,才不計較這些。裴公是朝廷有聲望的老臣,年高望重,怎麼可以出於私心,破壞救援大計呢?請允許我來為諸君消除這個障礙。” [13]  [36] 
於是韋粲乘一條小船到裴之高的大營,嚴詞責備裴之高説:“前些天諸位將領推舉柳司州任大都督的主張,你心裏不同意,如今皇上、太子情勢危急,狡猾的逆賊侯景罪惡滔天,我們這些臣子應當同心協力,哪能相互爭執呢?如何你一定要有二心,我便只有以刀劍相向了。”裴之高流着淚説:“我蒙受國家的恩惠榮寵,自然應該身先士卒,只恨自己年老力衰,不能為國家效力,希望和柳使君共同剷除逆賊,我是認為大家的主張已經實行了,不用等我決定罷了。如果你一定懷疑我另有想法,我可以剖出心來給你看。”於是將領門共同做出了決議,柳仲禮任大都督,領軍進發討伐侯景。 [12]  [37] 
太清三年(549年),柳仲禮駐朱雀航南,裴之高駐南苑,韋粲駐青塘,陳文徹、李孝欽屯丹陽郡,鄱陽世子蕭嗣駐小航南,並沿秦淮河建營柵。雙方交戰,韋粲戰死,柳仲禮重傷,此後叛軍不敢渡河主動攻擊勤王大軍 [19]  ,但勤王大軍也士氣低落,不敢再戰。 [20] 
同年,侯景攻陷京城,侯景派遣石城公蕭大款向各路援軍傳達詔令,命令各軍解散,還回原駐地。柳仲禮召集諸將商議,蕭綸説:“今天是戰是和,全憑將軍命令。”柳仲禮沉默不表態。裴之高、王僧辯勸説:“柳將軍有百萬軍隊,卻沒能拯救皇帝,使皇帝陷於叛賊手中。現在應當全力一戰,不必多言”。柳仲禮一直不表態,裴之高只能率軍返回。 [15]  [21] 

裴之高歸順蕭繹

裴之高返回合肥後,與蕭範西上,到了新蔡,有部眾將近一萬,但此時裴之高還未有統屬。不久,鎮守江陵的南梁湘東王蕭繹派蕭慧正徵召裴之高,任命裴之高為侍中、護軍將軍。 [9] 
大寶元年(550年),蕭綸據有郢州(今武昌一帶) [16]  ,與蕭繹不合,蕭繹討伐蕭綸,蕭綸自知不敵,率軍退出郢州城北上。裴之高率軍向江陵進發時,在路上遇到了蕭綸。裴之高派兒子裴畿奪取了蕭綸的兵器。 [17] 
裴之高到了夏首,有弟子部曲千餘人,蕭繹任命他為,以為新興、永守二郡太守。 [35] 
裴之高到了江陵,當時裴之高的弟弟裴之悌在侯景軍中,有傳言説裴之悌斬殺了侯景,蕭繹派中書舍人黃羅漢通報給裴之高,裴之高並沒有什麼高興的話語,反而説這是賊殺賊,裴之高並不瞭解。蕭繹感慨其耿介正直,借皇帝的名義拜裴之高為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9]  [23] 
承聖元年(552年),裴之高去世,時年七十三歲。朝廷贈裴之高侍中、儀同三司,鼓吹一部。諡號“恭”。 [10] 

裴之高主要影響

裴之高出身官宦世家,其任職生涯幾乎貫穿了南梁政權的主要時間段,屬於南梁政權的骨幹力量。早年意氣風發,隨叔父裴邃四處征戰,頗有戰功。參與南梁與北魏的壽陽之戰,後又接應北魏汝陰王元慶和投效南梁,駐守廣陵,擊退當地士民騷亂。在討伐侯景時,裴之高任東道都督,但顧忌個人利益,不願意推西道都督柳仲禮為盟主,經韋粲勸説後才同意。後在交戰遇挫、韋粲戰死、柳仲禮重傷時,又盤桓不進,靜待時變,導致侯景攻入台城,把持朝政。裴之高與柳仲禮一樣,都非救國之臣。 [1-2] 

裴之高歷史評價

李百藥:(韋睿、裴邃)二門子弟,各著名節,與梁終始,克荷隆構。"將門有將",斯言豈曰妄乎?(《南史》) [2] 

裴之高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
裴壽孫
寓居壽陽,為宋武帝前軍長史 [25] 
祖父
裴仲穆
驍騎將軍 [26] 
父親
裴髦
中散大夫 [27] 
叔叔
豫州刺史。追贈侍中、左衞將軍,夷陵縣侯 [28] 
弟弟
裴之高五弟,年少時隨裴邃征戰,歷任譙州長史、陽平太守、散騎常侍、右衞將軍、太子詹事 [29] 
裴之高第十三弟,隨鄱陽王蕭範討伐景侯,後歸順梁元帝蕭繹,隨王僧辯討伐侯景、陸納等,蕭元帝被北周殺害後,負責守蘄城,被北齊攻破後殉國 [1] 
裴之悌
在侯景軍中,曾有傳言説裴之悌斬殺了侯景,後被證偽 [23] 
兒子
太子右衞率、雋州刺史。西魏攻陷江陵,裴畿戰死 [24] 

裴之高史料索引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 [1] 
南史》卷五十八《裴之高傳》 [2] 
參考資料
  • 1.    《梁書》卷二十八 列傳第二十二◎裴邃兄子之高 之平 之橫 夏侯亶弟夔 魚弘附 韋放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4-08]
  • 2.    《南史》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16]
  • 3.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
  • 4.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起家州從事、新都令、奉朝請,遷參軍。頗讀書,少負意氣,常隨叔父邃征討,所在立功,甚為邃所器重,戎政鹹以委焉。
  • 5.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壽陽之役,邃卒于軍所,之高隸夏侯夔,平壽陽,仍除平北豫章長史、梁郡太守,封都城縣男,邑二百五十户。
  • 6.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時魏汝陰來附,敕之高應接,仍除假節、飈勇將軍、潁州刺史。士民夜反,逾城而入,之高率家僮與麾下奮擊,賊乃散走。
  • 7.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父憂還京。起為光遠將軍,合討陰陵盜賊,平之,以為譙州刺史。又還為左軍將軍,出為南譙太守、監北徐州,遷員外散騎常侍。尋除雄信將軍、西豫州刺史,餘如故。
  • 8.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侯景亂,之高率眾入援,南豫州刺史、鄱陽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於張公洲。柳仲禮至橫江,之高遣船舸二百餘艘迎致仲禮,與韋粲等俱會青塘立營,據建興苑
  • 9.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及城陷,之高還合肥,與鄱陽王範西上。稍至新蔡,眾將一萬,未有所屬。元帝遣蕭慧正召之,以為侍中、護軍將軍。到江陵,承製除特進、金紫光祿大夫。
  • 10.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卒,時年七十三。贈侍中、儀同三司,鼓吹一部。諡曰恭。
  • 11.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先是,安北將軍鄱陽王範亦自合肥遣西豫州刺史裴之高與其長子嗣,帥江西之眾赴京師,屯於張公洲,待上流諸軍至。是時,之高遣船渡仲禮,與合軍進屯王遊苑。
  • 12.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前諸將之議,豫州意所未同,即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之高垂泣曰:"吾荷國恩榮,自應帥先士卒,顧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謂眾議已從,無俟老夫耳。若必有疑,當剖心相示。"於是諸將定議,仲禮方得進軍。
  • 13.    《梁書》卷四十三《韋粲傳》:粲建議推仲禮為大都督,報下流眾軍。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乃雲:"柳節下是州將,何須我復鞭板?"累日不決。粲乃抗言於眾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鋭,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復論。今日形勢,貴在將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齒,年德已隆,豈應復挾私情,以沮大計。粲請為諸君解釋之。"
  • 14.    《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丙戌,安北將軍鄱陽王範遣世子嗣、雄信將軍裴之高等帥眾入援,次於張公洲。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己巳,景遣石城公大款以詔命解外援軍。柳仲禮召諸將議之,邵陵王綸曰:"今日之命,委之將軍。"仲禮熟視不對。裴之高、王僧辯曰:"將軍擁眾百萬,致宮闕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 1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三:庚午,邵陵王綸至江夏,郢州刺史南平王恪郊迎,以州讓之,綸不受;乃推綸為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承製置百官。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三:邵陵王綸大修鎧仗,將討侯景。湘東王繹惡之,八月,甲午,遣左衞將軍王僧辯、信州刺史鮑泉等帥舟師一萬東趣江、郢,聲言拒任約,且雲迎邵陵王還江陵,授以湘州……麾下壯士爭請出戰,綸不從,與礩自倉門登舟北出……綸遇鎮東將軍裴之高於道,之高之子畿掠其軍器,綸與左右輕舟奔武昌澗飲寺,
  • 18.    《梁書》卷五十六《侯景傳》:於是詔郢州刺史鄱陽王範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同討景
  • 19.    《梁書》卷五十六《侯景傳》:仲禮營朱雀航南,裴之高營南苑,韋粲營青塘,陳文徹、李孝欽屯丹陽郡,鄱陽世子嗣營小航南,並緣淮造柵。及曉,景方覺,乃登禪靈寺門樓望之,見韋粲營壘未合,先渡兵擊之。粲拒戰敗績,景斬粲首徇於城下。柳仲禮聞粲敗,不遑貫甲,與數十騎馳赴之,遇賊交戰,斬首數百,投水死者千餘人。仲禮深入,馬陷泥,亦被重創。自是賊不敢濟岸。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二:自是景不敢復濟南岸,仲禮亦氣衰,不復言戰矣
  • 21.    《南史》卷三十八《柳仲禮傳》:及台城陷,侯景矯詔使石城公大款以白虎幡解諸軍。仲禮召諸將軍會議,邵陵王以下畢集。王曰:"今日之命,委之將軍。"仲禮熟視不對。裴之高、王僧辯曰:"將軍擁眾百萬,致宮闕淪沒,正當悉力決戰,何所多言!"仲禮竟無一言,諸軍乃隨方各散。
  • 22.    《南史》卷五十八《裴之高傳》:侯景之亂,之高為西豫州刺史,率眾入援。南豫州刺史鄱陽嗣王範,命之高總督江右援軍諸軍事,頓張公洲。柳仲禮至橫江,之高遣船舸迎致仲禮。
  • 23.    《南史》卷五十八《裴之高傳》:元帝遣召之,以為侍中、護軍將軍,到江陵。時之高第六弟之悌在侯景中。或傳之悌斬侯景,元帝使兼中書舍人黃羅漢報之高,之高竟無言,直雲:"賊自殺賊,非之高所聞。"元帝深嗟其介直。
  • 24.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子畿,累官太子右衞率、雋州刺史。西魏攻陷江陵,畿力戰死之。
  • 25.    《梁書》卷二十八《裴邃傳》:祖壽孫,寓居壽陽,為宋武帝前軍長史
  • 26.    《梁書》卷二十八《裴邃傳》:父仲穆,驍騎將軍。
  • 27.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高傳》:之高字如山,邃兄中散大夫髦之子也。
  • 28.    《梁書》卷二十八《裴邃傳》:又遷督豫州、北豫、霍三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合肥。……其年五月,卒于軍中。追贈侍中、左衞將軍,給鼓吹一部,進爵為侯
  • 29.    《梁書》卷二十八《裴之平傳》:之平字如原,之高第五弟。少亦隨邃征討,以軍功封都亭侯。歷武陵王常侍、扶風、弘農二郡太守,不行,除譙州長史、陽平太守。拒侯景,城陷後,遷散騎常侍、右衞將軍、太子詹事。
  • 30.    莊輝明主編.齊梁文化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408
  • 3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丙辰夜,粲、仲禮及宣猛將軍李孝欽、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南陵太守陳文徹,合軍屯新林王遊苑。
  • 3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裴之高與弟之橫以舟師一萬屯張公洲。景囚之高弟、侄、子、孫、臨水陳兵,連鎖列於陳前,以鼎鑊、刀鋸隨其後,謂曰:"裴公不降,今即烹之。"之高召善射者使射其子,再發,皆不中。
  • 3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普通五年甲辰……六月,以豫州刺史裴邃督征討諸軍事,以伐魏。……九月,裴邃帥騎三千襲壽陽,……魏使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救壽陽
  • 34.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普通六年乙巳……五月,夷陵烈侯裴邃卒……壬子,以中護軍夏侯亶督壽陽諸軍事,馳驛代邃。
  •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三:裴之高帥子弟部曲千餘人至夏首,湘東王繹召之,以為新興、永守二郡太守。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粲議推仲禮為大都督,報下流眾軍;裴之高自以年位,恥居其下,議累日不決。粲抗言於眾曰:"今者同赴國難,義在除賊。所以推柳司州者,正以久捍邊疆,先為侯景所憚;且士馬精鋭,無出其前。若論位次,柳在粲下,語其年齒,亦少於粲,直以社稷之計,不得復論。今日形勢,貴在將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舊德,豈應復挾私情以沮大計!粲請為諸軍解之。"
  • 3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一:乃單舸至之高營,切讓之曰:"今二宮危逼,猾寇滔天,臣子當戮力同心,豈可自相矛盾!豫州必欲立異,鋒鏑便有所歸。"之高垂泣致謝。遂推仲禮為大都督。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