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夏侯夔

鎖定
夏侯夔(483年-538年),字季龍。譙郡譙縣人。南北朝南梁時期名將,尚書左僕射夏侯詳次子、豫州刺史夏侯亶之弟。
夏侯夔在南齊末年為荊州刺史蕭寶融府僚,在蕭穎胄蕭衍等西軍舉義時,與父兄同為西朝臣僚。南梁建立後,歷任太子洗馬中書郎大匠卿、吳興太守等職。普通七年(526年),出任信武將軍、司州刺史。後改為北司州刺史,累官至右衞將軍,封保城縣侯。自中大通四年(532年)起,接連鎮南豫州豫州,並加使持節、督七州軍事。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在州鎮去世,年五十六。獲贈侍中、安北將軍諡號“桓”。
夏侯夔為人豪奢,禮敬賢才,府中文武幕客常滿座。他為將十餘年,先隨名將裴邃平義州之亂,北伐壽陽;後更督率二將連破三關,收取廣陵;再敗魏將元顯伯部,克楚城,絕義陽北道。鎮豫州七年,修水利,勤農桑,養部曲萬人,甚有聲績。清人朱軾贊其“武略既振,復能留心民事,用克懷柔遠近,保固邊圉”,有衞文公之遺烈 [1] 
別    名
夏侯季龍
季龍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譙郡銍縣
出生日期
483年
逝世日期
538年
主要成就
屢敗北魏,攻降二州;治理豫州七年,聲績遠播
本    名
夏侯夔
官    職
雲麾將軍、豫州刺史、督七州軍事
爵    位
保城縣侯
追    贈
侍中安北將軍
諡    號

夏侯夔人物生平

夏侯夔歷諸僚佐

夏侯夔為南梁開國功臣夏侯詳的次子。在南齊末年,夏侯夔最初擔任南康王蕭寶融即後來的齊和帝荊州刺史府的行參軍一職。 [2]  齊和帝中興(501年-502年)初年,夏侯夔改任司徒掾屬 [3]  在此期間,夏侯夔與父親夏侯詳、長兄夏侯亶同在西朝(齊和帝名義下與東昏侯相抗衡的政權)供職,為江陵政權的臣僚。
天監元年(502年),南梁政權建立,夏侯夔先後歷任太子洗馬、太子中舍人中書郎等職。 [4] 

夏侯夔入內出外

天監六年十二月(508年1月) [5]  ,夏侯詳逝世,夏侯夔為父服喪,因而離職。服喪期滿後,升任大匠卿。在任內,夏侯夔奉命督造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中的太極殿。 [6] 
普通元年(520年),夏侯夔擔任邵陵王、信威將軍蕭綸的長史,代管將軍府及邵陵國事務。同年,出任假節徵遠將軍,伺機北討。不久後,夏侯夔入朝為給事黃門侍郎 [7] 
普通二年(521年)六月,義州刺史文僧明叛降北魏。七月,夏侯夔隨信武將軍裴邃平叛,在檀公峴擊破北魏署任的義州刺史封壽,進圍義州州府。不久後,封壽請降,義州被梁軍收復。 [8]  [9-10] 
普通三年(522年),夏侯夔接替其兄夏侯亶任吳興郡太守。旋即改任假節徵遠將軍,併兼領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11] 
普通五年(524年)至普通六年(525年)間,裴邃兩次進攻北魏壽陽城,“攻狄丘、甓城、黎漿等城,皆拔之。屠安成、馬頭、沙陵等戍”,又大破魏軍五萬人。 [12]  夏侯夔亦參與此役。 [13] 
普通七年(526年),夏侯夔被徵入朝為衞尉,尚未就職,又被改授為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郡太守。 [14] 

夏侯夔攻降二州

大通元年(527年)正月,蕭衍敕命譙州刺史湛僧智統領所部進攻北魏的東豫州,夏侯夔則督率壯武將軍裴之禮直閣將軍任思祖出義陽道,連破北魏的平靜、穆陵、陰山三關,“所至皆克”。 [15]  [16-17] 
戰事一直持續到九月,湛僧智已將北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圍困於廣陵城中,並攻破廣陵城,迫使元慶和在內城“築柵以自固”。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也被湛僧智擊破。此時,夏侯夔自武陽關義陽三關之一 [18]  )引兵助湛僧智,斷絕魏軍歸路。十月,夏侯夔兵至廣陵城下,元慶和在重壓之下,遣使請降。夏侯夔念及湛僧智圍城之功,想要讓他主持受降儀式,湛僧智卻説:“元慶和想向您投降,不願降於我,我如今前往,一定違背了他的本意。而且我所統領的都是應募入伍的烏合之眾,不能以軍法統御。您治軍向來嚴整,一定不會對廣陵城有侵凌的暴行,招降納附,正是恰如其分的。”夏侯夔於是登城,撤下魏軍旗幟,改樹南梁旗鼓,元慶和整兵出降,梁軍順利接收廣陵防務,官民安定如舊,市井一無侵擾。在此期間,攝於夏侯夔的威嚴,眾軍都不敢妄動。廣陵一役,梁軍獲男女四萬餘口、粟六十萬斛。 [19-20]  [21] 
元顯伯得知廣陵陷落,連夜撤退,夏侯夔指揮梁軍追擊,生擒魏軍兩萬餘人,斬獲頗多(資治通鑑》稱“斬獲萬計” [22]  )。戰後,夏侯夔改屯安陽,派偏師攻克楚城,“盡俘其眾”,並移屯此城 [23]  。義陽北道自此於魏境隔絕。 [24] 
大通二年(528年)四月,北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蕭衍命郢州刺史元樹前往納降,夏侯夔也從楚城出兵會師,遂留鎮此州。蕭衍改北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夏侯夔為北司州刺史,兼督司州。 [25]  [26]  [27]  夏侯夔分兵進逼新蔡郡,並親自領軍攻毛城,被北魏尚書行台源子恭擊退。 [28]  [29] 
大通三年(529年),夏侯夔獲加使持節,進號仁威將軍,封爵保城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30] 
中大通二年(530年),夏侯夔入朝為右衞將軍,不久後即因生母去世而去職守孝。 [31] 

夏侯夔總鎮豫部

北魏南兗州刺史劉明譙城投降,蕭衍派鎮北將軍元樹率軍應接,並起用夏侯夔為雲麾將軍,命其伺機北討。不久後,蕭衍授夏侯夔為使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32] 
中大通六年(534年),夏侯夔轉任使持節豫州刺史,督豫、淮、陳、潁、建、霍、義七州諸軍事。 [33] 
豫州連年遭戰火塗炭,百姓流離失所,遊蕩無事。夏侯夔為改變這種局面,於是親自率領軍人在蒼陵建造大堰,灌溉田地一千餘頃,每年可以收穫穀物一百餘萬石。這些糧食既可以充實倉儲,又能救濟貧民,豫州官民都頗為依賴此堰。 [34] 
夏侯夔在豫州任職七年,聲名遠揚,遠近之人都歸附於他。夏侯夔養有部曲私兵)一萬人,戰馬二千匹,這些人都嫺熟武藝、精悍強壯,號稱“當時之盛”。 [35] 

夏侯夔晚年及逝世

大同二年(536年),東魏定州刺史侯景領軍七萬入侵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乘勝進抵淮上,遣使勸降南、北司二州刺史陳慶之。蕭衍聞訊,命夏侯夔與湘潭侯蕭退一併赴援。夏侯夔進軍至黎漿時,陳慶之已擊破侯景,夏侯夔遂撤兵歸鎮。 [36-37] 
大同四年(538年),夏侯夔在豫州刺史任上逝世,享年五十六歲。蕭衍聞訃訊後,下詔為他舉哀,賜其家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贈官侍中安北將軍諡號“桓”。 [38] 

夏侯夔主要影響

夏侯夔政治

夏侯夔屢次出任州郡守臣,有着豐富的治理地方的經驗。他鎮守豫州七年,大興水利,勸課農桑,充實倉儲,撫卹孤貧,政績突出,深得豫州遠近民心。 [34]  [35] 

夏侯夔軍事

  • 破北魏
普通二年(521年),夏侯夔隨信武將軍裴邃討平義州刺史文僧明叛亂,收復義州。 [8]  大通元年(527年),率軍北上,攻克北魏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又赴援譙州刺史湛僧智,招降北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克廣陵,獲男女四萬餘口;再追破魏將元顯伯等部,生擒魏軍兩萬人,斬獲眾多;旋即以偏師克楚城,使“義陽北道遂與魏絕”。 [15]  [20]  次年,再自楚城出兵,收取郢州,並襲擾新蔡郡鄰近諸縣。 [28]  [25]  [26] 
  • 訓精卒
夏侯夔在豫州時,蓄養部曲一萬人、戰馬兩千匹,使其成為了一支強悍的戰力。 [35] 

夏侯夔歷史評價

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一作“賴彼夏侯”);前兄後弟,佈政優優。 [39-40] 《夏侯歌》
湛僧智: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 [39] 《梁書》引
姚思廉裴邃之詞采早著,兼思略沉深,夏侯亶之好學辯給,夔之奢豪愛士,韋放之弘厚篤行,並遇主逢時,展其才用矣。及牧州典郡,破敵安邊,鹹著功績,允文武之任,蓋梁室之名臣歟。 [39] 《梁書》
胡三省:夏侯詳為梁朝佐命功臣,其子亶、夔皆宣力邊陲,並著聲績,至譒不克負荷矣。 [41] 資治通鑑》注
朱軾:夔備屏藩於南北分疆之時,武略既振,復能留心民事,用克懷柔遠近,保固邊圉。庶幾衞文(衞文公)之遺烈焉。 [1] 《史傳三編》

夏侯夔軼事典故

夏侯夔奢豪愛士

夏侯夔為人奢侈闊綽,府中“曳羅縠、飾金翠”的女樂姬妾就有上百人。除此之外,夏侯夔也敬愛人才,不因身份顯貴而自傲,幕中文武賓客座無虛席,當時輿論也因此稱讚他。 [42] 

夏侯夔前兄後弟

主詞條:前兄後弟
夏侯亶、夏侯夔兄弟先後出任豫州刺史:夏侯亶先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鎮豫州,夏侯夔又居豫州七年。二人均政績卓著,深受愛戴,百姓作歌稱頌:“我之有州,頻仍夏侯(一稱“賴彼夏侯”);前兄後弟,佈政優優。” [35]  [40] 

夏侯夔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父親
官至尚書左僕射、金紫光祿大夫、侍中,封豐城縣公。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景”。
平輩
兄長
官至豫、南豫二州刺史、平北將軍,封豐城縣公。卒贈車騎將軍,諡號“襄”。
子輩
兒子
夏侯撰
襲封保城縣侯,官至太僕卿
粗險薄行,歷任豫州刺史蕭淵明侯景長史
表格參考資料: [39]  [43] 

夏侯夔史料索引

類別
作者
篇目
紀傳體史書
梁書》卷22 [39] 
南史》卷55 [43] 
《史傳三編》卷52 [1] 
編年體史書
資治通鑑》卷第151~152
冊府元龜》卷352 [44]  、436、454等
軍事地理學著作
參考資料
  • 1.    《史傳三編》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07-29]
  • 2.    《梁書·夏侯夔傳》:起家齊南康王府行參軍。
  • 3.    《梁書·夏侯夔傳》:中興初,遷司徒屬。
  • 4.    《梁書·夏侯夔傳》:天監元年,為太子洗馬,中舍人,中書郎。
  • 5.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紀二》天監六年:十二月,丙辰,豐城景公夏侯詳卒。
  • 6.    《梁書·夏侯夔傳》:丁父憂,服闋,除大匠卿,知造太極殿事。
  • 7.    《梁書·夏侯夔傳》:普通元年,為邵陵王信威長史,行府國事。其年,出為假節、徵遠將軍,隨機北討,還除給事黃門侍郎。
  • 8.    《梁書·夏侯夔傳》:二年,副裴邃討義州,平之。
  • 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九·梁紀五》普通二年:秋,七月,丁酉,以大匠卿裴邃為信武將軍,假節,督眾軍討義州,破魏義州刺史封壽於檀公峴,遂圍其城;壽請降,復取義州。
  • 10.    《梁書·武帝紀第三》:(普通二年)六月丁卯,信威將軍、義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叛入於魏。秋七月丁酉,假大匠卿裴邃節,督眾軍北討。
  • 11.    《梁書·夏侯夔傳》:三年,代兄亶為吳興太守,尋遷假節、徵遠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 12.    《梁書·裴邃傳》:明年,復破魏新蔡郡,略地至於鄭城,汝潁之間,所在響應。魏壽陽守將長孫稚、河間王元琛率眾五萬,出城挑戰。邃勒諸將為四甄以待之,令直閣將軍李祖憐偽遁以引稚,稚等悉眾追之,四甄競發,魏眾大敗。斬首萬餘級。稚等奔走,閉門自固,不敢復出。
  • 13.    《梁書·裴之高傳》稱“壽陽之役,(裴)邃卒于軍所,之高隸夏侯夔”,此可證明裴邃北伐壽陽時,夏侯夔參與此役。
  • 14.    《梁書·夏侯夔傳》:七年,徵為衞尉,未拜,改授持節、督司州諸軍事、信武將軍、司州刺史,領安陸太守。
  • 15.    《南史·夏侯夔傳》:帥壯武將軍裴之禮、直閣將軍任思祖出義陽道,攻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克之。
  • 16.    《梁書·武帝紀三》:大通元年春正月……是月,司州刺史夏侯夔進軍三關,所至皆克。
  • 17.    《梁書·夏侯夔傳》:八年,敕夔帥壯武將軍裴之禮、直閣將軍任思祖出義陽道,攻平靜、穆陵、陰山三關,克之。
  • 18.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一》“司州刺史夏侯夔自武陽引兵助僧智”一句,注曰:武陽關,義陽三關之一也。
  • 19.    《南史·夏侯夔傳》: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入其郛。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出會僧智,斷魏軍歸路。慶和於內築柵自固,及夔至,遂請降,凡降男女口萬餘人。
  • 20.    《梁書·夏侯夔傳》:是時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入其郛。魏將元顯伯率軍赴援,僧智逆擊破之,夔自武陽會僧智,斷魏軍歸路。慶和於內築柵以自固,及夔至,遂請降。夔讓僧智,僧智曰:“慶和志欲降公,不願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為烏合募人,不可御之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犯令,受降納附,深得其宜。”於是夔乃登城拔魏幟,建官軍旗鼓,眾莫敢妄動,慶和束兵以出,軍無私焉。凡降男女口四萬餘人,粟六十萬斛,餘物稱是。
  • 21.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紀七》大通元年:(九月)譙州刺史湛僧智圍魏東豫州刺史元慶和於廣陵,魏將軍元顯伯救之,司州刺史夏侯夔自武陽引兵助僧智。冬十月,夔至城下,慶和舉城降。夔以讓僧智,僧智曰:“慶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今往,必乖其意。且僧智所將應募烏合之人,不可御以法;公持軍素嚴,必無侵暴,受降納附,深得其宜。”夔乃登城,拔魏幟,建梁幟;慶和束兵而出,吏民安堵,獲男女四萬餘口。
  • 22.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一·梁紀七》大通元年:元顯伯宵遁,諸軍追之,斬獲萬計。
  • 23.    考《梁書·夏侯夔傳》稱大通二年魏將元願達請降時,“(夏侯)夔亦自楚城會之”,故猜測大通元年下半年夏侯夔克楚城後,已自安陽移屯楚城。
  • 24.    《梁書·夏侯夔傳》:顯伯聞之夜遁,眾軍追之,生擒二萬餘人,斬獲不可勝數。詔以僧智領東豫州,鎮廣陵。夔引軍屯安陽。夔又遣偏將屠楚城,盡俘其眾,由是義陽北道遂與魏絕。
  • 25.    《南史·夏侯夔傳》:及郢州刺史元願達降,詔改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封保城縣侯。
  • 26.    《梁書·夏侯夔傳》:大通二年,魏郢州刺史元願達請降,高祖敕郢州刺史元樹往迎願達,夔亦自楚城會之,遂留鎮焉。詔改魏郢州為北司州,以夔為刺史,兼督司州。
  • 27.    《梁書·武帝紀三》:(大通)二年春正月……夏四月辛丑,魏郢州刺史元願達以義陽內附,置北司州。
  • 28.    《魏書·源子恭傳》:武泰初,郢州刺史元願達以城降蕭衍,詔徵都督尉慶賓還京師,回眾隸子恭以討之。衍將夏侯夔率眾數萬來寇,遠近不安。夔乘勢分兵,遂逼新蔡,自攻毛城。子恭隨方應援,賊並破走。
  • 29.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二·梁紀八》大通二年:夔進攻毛城,逼新蔡;豫州刺史夏侯亶圍南頓,攻陳項;魏行台源子恭拒之。
  • 30.    《梁書·夏侯夔傳》:三年,遷使持節,進號仁威將軍,封保城縣侯,邑一千五百户。
  • 31.    《梁書·夏侯夔傳》:中大通二年,徵為右衞將軍,丁所生母憂去職。
  • 32.    《梁書·夏侯夔傳》:時魏南兗州刺史劉明以譙城入附,詔遣鎮北將軍元樹帥軍應接,起夔為雲麾將軍,隨機北討。尋授使持節、督南豫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
  • 33.    《梁書·夏侯夔傳》:六年,轉使持節、督豫、淮、陳、潁、建、霍、義七州諸軍事、豫州刺史。
  • 34.    《梁書·夏侯夔傳》:豫州積歲寇戎,人頗失業,夔乃帥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歲收谷百餘萬石,以充儲備,兼贍貧人,境內賴之。
  • 35.    《梁書·夏侯夔傳》:夔兄亶先經此任,至是夔又居焉。兄弟並有恩惠於鄉里,百姓歌之曰:“我之有州,頻仍夏侯;前兄後弟,佈政優優。”在州七年,甚有聲績,遠近多附之。有部曲萬人,馬二千匹,並服習精強,為當時之盛。
  • 36.    陳顯泗 主編.中外戰爭戰役大辭典:湖南出版社,1992-12:101
  • 37.    《梁書·陳慶之傳》:大同二年,魏遣將侯景率眾七萬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沒,景仍進軍淮上,貽慶之書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衞夏侯夔等赴援,軍至黎漿,慶之已擊破景。時大寒雪,景棄輜重走,慶之收之以歸。
  • 38.    《梁書·夏侯夔傳》:大同四年,卒於州,時年五十六。有詔舉哀,賻錢二十萬,布二百匹。追贈侍中、安北將軍。諡曰桓。
  • 39.    《梁書·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07]
  • 40.    《樂府詩集·卷八十六》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3-29]
  • 4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一·梁紀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8-01]
  • 42.    《梁書·夏侯夔傳》:性奢豪,後房伎妾曳羅縠飾金翠者亦有百數。愛好人士,不以貴勢自高,文武賓客常滿坐,時亦以此稱之。
  • 43.    《南史·卷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1-07]
  • 44.    《冊府元龜·卷三百五十二》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03-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