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蠻蠻

(中國古代神獸)

鎖定
蠻蠻是中國古代傳説中的鳥名,記載於《山海經》。又名鶼鶼、比翼鳥。
此鳥僅一目一,因此無法獨自飛行,雌雄須並翼飛行,故常比喻恩愛夫妻,亦比喻情深誼厚、形影不離的朋友。
要注意的是,《山海經》中還有一種獺形野獸同樣叫蠻蠻,二者容易混淆 [2] 
中文名
比翼鳥
別    名
鶼鶼
蠻蠻
出    處
山海經·西次三經》
族    種
神獸
屬    性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

蠻蠻歷史起源

山海經 山海經
《山海經·海外南經》:“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一曰在南山東。”又《西山經》:“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 [1] 

蠻蠻外貌形態

鶼鶼 鶼鶼
爾雅·釋地》:“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注:“似鳧,青赤色。”由此可見,這種鳥的顏色是青中帶紅,樣子像野鴨,只有一隻翅膀、一隻眼睛,必須兩隻並在一起才能夠飛翔。

蠻蠻神獸寓意

插圖 插圖
《山海經》説“見則天下大水”,説比翼鳥的出現預兆洪水滔天,是咎徵。此外諸説則多為休應,如《博物志·異鳥》:“見則吉良,乘之壽千歲。”
逸周書》曾載,周成王大會諸侯時,曾有人以比翼鳥進貢。《瑞應圖》:“王者德及高遠,則比翼鳥至。”
而後世因比翼鳥的特性,常用比翼齊飛形容夫妻生活和諧美滿,較為有名的便是白居易的“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蠻蠻傳説典故

不到黃河心不死
比翼鳥 比翼鳥
在遙遠的古代,黃河附近有個小村莊。有一個小孩子他叫柳生,家境困苦的他,每天幫家裏做完事之後最喜歡的便是在家後面的深樹林裏聽着各種鳥的叫聲,漸漸的柳生也學會分辨各種不同類型的鳥叫聲,慢慢的他也學着各種鳥兒的叫聲,久了之後模仿出來的聲音連鳥兒都分辯不出是真是假,經常能招來許多的鳥兒和他同樂。
年過一年,日復一日。柳生也長大了,這一年柳生十六歲,和他相依為命的母親也由於長年的勞累過度病重無法下牀,需要較多的金錢來買藥,於是柳生賣身進入了對面村的黃員外家負責花園的工作。
柳生進到黃員外家後,因為一隻金絲雀與黃家小姐結緣,日久生情,卻被黃員外得知,柳生被黃家眾家丁打了個半死,又被抬到了附近的黃河。
黃家小姐聽説後血氣攻心,噴出了一大灘的鮮血便去世了,這時人們看到了一隻美麗的單翅的小鳥,從那少女的心口跳了出來,那鳥兒並不會叫,只是朝着黃河的方向跑去,這鳥只有右翅也不會飛,一些人看了奇怪便跟了過去。那鳥雖然不會飛,但速度確是很快,不一會便追到了黃河邊,本來還有一口氣的快要被扔下黃河的柳生,看到了這隻小鳥也便把雙眼合上,被眾家丁甩了下去。
這時候被甩下黃河的柳生也從心口跳出一頭和那美麗小鳥一般但只有左翅的鳥兒,從剛要落下黃河的屍體上跳起,和那少女變成的只有右翅的鳥兒合在一起,飛向了天空。這小鳥兒的叫聲美麗無比,眾人都被它的啼叫聲吸引了。
後來眾人便説,那會唱歌的鳥便是柳生的心變的,而那不會唱歌的鳥便是黃鶯的心變的,兩人真心相愛死後也變化成了鳥兒,人們便把這種鳥兒稱做比翼鳥,從此世上便有了比翼鳥了。也有人被柳生的毅力打動了,便道: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是下定了決心做某件事。

蠻蠻後世影響

蠻蠻詩詞引喻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魯迅準風月談·談蝙蝠》:“有情的願作比翼鳥兒。”
三國魏·曹植《曹子建集·送應氏》詩之二:“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蠻蠻新婚對聯

雲路高翔比翼鳥,龍池滌種並頭蓮
海誓山盟同心永結,天高地闊比翼齊飛。
參考資料
  • 1.    陳冠蘭編.神話之源-《山海經》:中南大學出版社,2000.09:第167頁
  • 2.    徐客.山海經:中國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