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螺螄

(螺螄屬的通稱)

鎖定
螺螄屬(學名:Margarya):是中腹足目、田螺科的一屬,是一屬淡水生有螺厴和螺殼的軟體動物。殼大型,高70毫米以上。外形呈圓錐形或塔圓錐形;殼面有棘狀或乳頭狀突起,或僅有光滑螺稜。為角質薄片。雌雄異體,雄性右觸角短粗,形成交配器官。卵胎生,每1育兒囊內有3-7個胚螺,殼高10毫米以上。
全年皆可繁殖。胚螺產出後生長迅速,不到1年即可達到性成熟。螺螄以寬大的足部匍匐於湖底。該屬的模式種螺螄分佈於西南高原湖泊,在滇池、洱海、撫仙湖、異龍湖和大屯湖均有發現。光肋螺螄僅分佈於異龍湖和大屯湖、楊宗海螺螄僅分佈於雲南的湖泊中。在雲南、貴州、廣西的新生代地層中曾發現螺螄屬的化石種類。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螺螄屬
拉丁學名
Margarya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中腹足目
田螺科
亞    科
環稜螺亞科
螺螄屬
7種 [3] 
命名者及年代
Neville, 1877 [6] 
保護級別
極危(CR)3種;瀕危(EN)2種IUCN標準 [4] 

螺螄動物學史

中國雲南的十個淡水湖位於中國西南高原,棲息着許多特有的大型植物和動物,包括魚類、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湖泊,其中洱海、滇池和撫仙湖是最大的。形成於上新世晚期和早更新世。它們流入三個不同的河流系統。 [2] 
螺螄屬(Margarya)是中腹足目、田螺科的1屬,是中國雲南高原湖泊特有的腹足類。1877年瑪格麗亞·內維爾(Margarya Nevill)帶領一支探險隊進入中國雲南,在大理府洱海湖第一次發現了螺螄屬物種,採集到該種標本,從那個湖裏收集的貝殼,具有巨大的鱗狀外殼,明顯的縫合線和雕刻紋強烈的螺旋紋。1877年瑪格麗亞基於模式種“Margarya melanoides”描述了螺螄屬。因此,螺螄屬的學名Margarya源於該屬模式種Margarya melanioides樣本的採集者瑪格麗(A.R. Margary)。然後再由內維爾(Nevill 1877) 對該屬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基於螺殼及螺肋的形態,張璽及齊鍾彥於1949年首度修訂該屬,並辨識出該屬有7個不同的物種。 [2-3] 

螺螄形態特徵

一個淡水生、有螺厴的淡水螺的屬,是田螺科環稜螺亞科的腹足綱軟體動物。中國特有屬。殼大型,高70毫米以上。外形呈圓錐形或塔圓錐形;殼面有棘狀或乳頭狀突起,或僅有光滑螺稜。厴為角質薄片。雌雄異體,雄性右觸角短粗,形成交配器官。卵胎生,每1育兒囊內有3-7個胚螺,殼高10毫米以上。 [1]  [3] 
螺螄屬圖片

螺螄棲息環境

螺螄類一度廣泛分佈在中國雲南各個高原淡水湖中,甚至包括茈碧湖、劍湖和月湖等小型水域。但由於水污染和過度捕撈,如今只剩下少數地點尚存小的種羣,其餘大部分產區均已功能性滅絕。 滇池作為螺螄種類最豐富的湖泊之一。 [3]  [1] 
螺螄屬動物與其他高度依賴水生植物為食的田螺科其他動物不同,主要以湖底生長的硅藻為食,因而可以分佈到水深且無水草生長的湖心地帶。但如今,螺螄在滇池內已商業性絕跡,產量鋭減。所產的4種螺螄中,方氏螺螄已確認功能性滅絕,作為特有種的牟氏螺螄,純種個體也十分罕見。沿湖淺水區已經完全見不到活體螺螄存在跡象,只在湖心地帶還有一定數量的普通螺螄和尖龍骨螺螄個體殘存。 [1]  [3] 

螺螄分佈範圍

螺螄屬種類僅分佈在雲南的高原湖泊中,為雲南特有種類。該屬的模式種螺螄分佈於西南高原湖泊,在滇池、洱海、撫仙湖、異龍湖和大屯湖均有發現。光肋螺螄僅分佈於異龍湖和大屯湖、楊宗海螺螄僅分佈於雲南的湖泊中。在雲南、貴州、廣西的新生代地層中曾發現螺螄屬的化石種類。 [3]  [7] 
螺螄屬分佈圖 螺螄屬分佈圖 [7]

螺螄下級分類

螺螄屬(7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二肋螺螄
Margarya bicostata
Tchang & Tsi, 1949
2
Margarya francheti
(J.F. Mabille, 1886)
3
光肋螺螄
Margarya mansuyi
(Dautzenberg & Fischer, 1906)
4
螺螄
Margarya melanioides
G. Nevill, 1877
5
牟氏螺螄
Margarya monodi
Dautzenberg & Fischer, 1905
6
尖龍骨螺螄
Margarya oxytropoides
(Heude, 1889)
7
陽宗海螺螄
Margarya yangtsunghaiensis
Tchang et Tsi
[3]  [4] 

螺螄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8年 ver3.1:牟氏螺螄和陽宗海螺螄極危(CR);二肋螺螄、光肋螺螄和螺螄瀕危(EN)。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