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醫學中的概念)

鎖定
虛是一箇中醫學中的概念,是指衰弱,不充實;中空不滿之容器,出自《素問·上古天真論》。
中文名
解釋1
衰弱,不充實
解釋2
中空不滿之容器。
解釋3
③使衰減。

引證釋義

中醫學名詞。
①衰弱,不充實。《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
②中空不滿之容器。《素問·生氣通天論》:“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王冰注:“外濕既浸,中熱相感,如持虛器,受此邪毒,故曰受如持虛。”
③使衰減。《素問·水熱穴論》:“故取俞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
④脈象名。脈大,按而無力之象。《素問·脈要精微論》:“胃脈實則脹,虛則泄。”
⑤病證類型八綱之一,即虛證。以正氣不足為主要傾向的證候。《素問·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⑥空,淨。見“虛靜”、“虛無”。

四虛辯證

什麼是陰虛?什麼是陽虛?什麼是血虛?什麼是氣虛?這對中醫專業人士來説不是很難辨別的問題。但對多數患者來説卻很茫然。聶文濤先生總結四句科普:“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燥;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辯證的全部,確實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