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陰痿

鎖定
陰痿,病證名,出《靈樞·經脈》,又稱陽痿。
中醫病名
陰痿
別    名
陽痿

陰痿鑑別診斷

陰痿與陽痿
⑴ 陰痿
陰痿一詞,首見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共5見如下:
①《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六十,陰痿,氣大衰。”
吳昆《素問吳注》:“痿,與萎同,草木衰而萎也。陰痿,陰事弱也。”
張介賓《類經二卷·陰陽類二》注:“陰痿,陽不舉也。”
張志聰《素問集註》:“陰痿,陰事痿矣。”
②《素問·五常政大論》:“太陰司天,濕氣下臨,腎氣上從,黑起水變,埃冒雲雨,胸中不利,陰痿氣大衰而不起、不用。”
③《素問遺篇·本病論》:“太陰不退位,……濕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慾不下,泄注淋滿,足脛寒,陰痿(萎)閉塞,失溺小便數。”
④《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腎脈急甚為骨癲疾……大甚為陰痿。”
⑤《靈樞·經筋》:“經筋之病,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馳縱不收,陰痿不用。”
陰痿:陰,陰部、陰器(男子指外生殖器官-陰莖;女子指外陰及陰道等生殖器官);痿,同萎,萎弱無力。陰痿男女皆有之。男子指未到腎衰年齡而出現陰莖萎弱無力,女子指未到腎衰年齡而出現陰道萎縮乾澀、性生活無快感等表現。
如《諸病源候論·卷四·虛勞陰萎候》:“腎開竅於陰,若勞傷於腎,腎虛不能榮於陰器,故萎弱也。”
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陰痿:陰莖不舉也。”
李經緯,鄧鐵濤《中醫大辭典》:“陰痿:病證名。出《靈樞·經脈》。又稱陽痿。”
⑵ 陽痿
陰痿為何又稱為陽痿呢?
陰痿與陽痿,是醫學上的兩個病名,其實是同樣的病,一般通稱都稱做陽痿,而不稱陰痿,在陰和陽兩個對立的名詞上,為什麼同一種病而有相反的名稱呢? 這是因為古代男性外生殖器謂之陽(具、物)。
陽具(或陽物)是生物學上陰莖的俗稱,泛指雄性動物的外生殖器官。對於哺乳動物而言(該詞主要用於人類,指代男性外生殖器官),陽具具有排泄和繁殖的功能,可以勃起和性交。
陽痿,指未到腎衰年齡而出現陽具(事)不舉或舉而不堅者。
陽事,《中醫大辭典》:“指陰莖或者性機能。如‘陽事不舉’、‘陽事衰弱’。”
楊思澍、張樹生、傅景華《中醫臨牀大全·陽痿》:“陽痿亦屬痿證範疇。以其陰器萎弱,不起、不用,故稱‘陰痿’。又陽事不舉,多因陽衰不用,所以稱‘陽痿’。”
陽痿是指男性在性生活時,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或堅而不久,不能完成正常性生活,或陰莖根本無法插入陰道進行性交。陽痿又稱“陽事不舉”等,是最常見的男子性功能障礙性疾病。偶爾1~2次性交失敗,不能認為就是患了陽痿。只有在性交失敗率超過25%時才能診斷為陽痿。據國外有關資料統計,陽痿患者約佔全部男性性功能障礙的37%~42%。國內有關調查表明,在成年男性中約有10%的人發生陽痿。陽痿的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男性在50歲以後,不少人會陽痿,到了65~70歲時陽痿的發生進入高峯。但也因人而異,並非絕對。

陰痿陽痿的原因

陽痿多數屬功能性,少數屬器質性。其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精神神經因素:如幼年時期性心理受到創傷,或新婚缺乏性知識,有緊張和焦慮的心理,或夫妻感情不和,家庭關係不融洽;或不良習慣,如自慰用力過度,因此而是陰莖的敏感度降低,精神緊張,思想負擔過重等可導致陽痿;腦力或體力過度,或不良精神刺激,如過度抑鬱、悲傷、恐懼等,或恣情縱欲,性生活過度等均可引起大腦皮層功能紊亂而出現陽痿。
2、神經系統病變:下丘腦-垂體腫瘤或其他部位腫瘤,大腦局部性損害,如侷限性癲癇、腦炎、腦出血壓迫等,脊髓損傷、脊髓腫瘤,慢性酒精中毒,多發性硬化症,盆腔手術損傷周圍自主神經等可發生陽痿。
3、內分泌病變:如糖尿病,垂體機能不全,睾丸損傷或功能低下,或甲狀腺機能減退及亢進,腎上腺功能不足等均可導致陽痿。
4、泌尿生殖器官病變: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附睾炎、精索靜脈曲張等常可導致陽痿。部分中老年患者就是由於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而引起陽痿;
5、藥物影響:臨牀上很多藥物對性功能有抑制作用,如利血平、胍乙啶、地高辛、安定、速尿、胃復安等均可引起陽痿。
6、慢性疲勞: 疲勞之所以能引起陽痿, 是因為肌肉過度疲勞或因過度用腦、憂鬱不安、緊張等所致的心因性疲勞干擾性慾的喚起,其中包括大腦功能降低抑制了性興趣、皮層邊緣系統情感中樞興奮性降低,以及垂體的促性腺激素和睾丸的雄激素分泌減少而降低性興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