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陽

(古代地名)

鎖定
蘭陽,舊縣名,治所在原東昏城。 [1]  [10]  東昏,新莽時改稱東明縣,東漢複稱東昏。晉初廢縣,南入浚儀,北入濟陽 [12] 
中文名
蘭陽
地理位置
河南省蘭考縣
所處時代
金、元、宋、明朝
名稱來源
宋真宗
別    名
儀封蘭儀縣蘭封縣蘭考縣 [1-2] 
東明縣 [11] 
別    名
浚儀 [11] 
蘭陽八景
秦台煙柳、馬蹄漁唱、白山樵歌、韓陵曉月、黃河舊跡、東昏廢城、留侯遺冢、陳平古廟 [4] 
歷史名人
張滷梁雲構
古    蹟
銅瓦廂 [13] 
非物質遺產
堌陽大響許氏彩塑 [15-16] 

蘭陽歷史沿革

春秋時屬户牖地,秦漢之後屬東昏地,北宋初屬東明縣。金天興元年(1232年),析東明南部六鄉置縣,以首鄉蘭陽定縣名,稱蘭陽縣,治所在原東昏城。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黃河沒東昏故城,蘭陽縣城遷韓陵。明洪武元年(1368年),再遷至馬村(即今蘭考縣城關鎮)。 [1] 

蘭陽名稱來源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真宗東封泰山,路過東明縣楊崗。楊崗背坡蘭草繁殖,芳香異常,地方罕見,當地人獻上瑞草,於是易楊崗為蘭崗。而當時鄉民多居於崗南,故稱其地為蘭陽 [1] 

蘭陽地名演變

蘭考縣地處中原腹地,是由歷史上的谷縣東昏(東明)、蘭陽儀封考城諸縣分合演變而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縣境西部,春秋時稱户牖,戰國時稱户誦邑。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始置東昏縣。
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稱東明縣。曹魏黃初四年(223年)廢縣,宋乾德元年(963年)重建東明縣。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決口,將縣域分成南北兩部分。金天興元年(1232年)縣治遷河北岸冤句故地,遂將南岸地域析置蘭陽、儀封2縣。蘭陽縣治仍在原東明縣城。元至正十七年( 1357年) ,蘭陽縣城遷於韓陵 (今城關鄉老韓陵村西)。明洪武元年(1368年) ,再遷於馬村(今縣城)儀封在金末建縣,縣治在通安堡。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遷白樓村(今儀封鄉政府所在地)。清道光五年( 1825年)並於蘭陽縣,稱蘭儀縣。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稱蘭封縣
縣境東部,古稱戴國。春秋時,改為谷城,秦置谷縣。秦楚之際稱甾縣。東漢建初二年(82年),改為考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蘭封考城2縣均歸陳留專署領導; 1952年6月, 改歸鄭州專署領導.1954年6月,蘭封考城2縣合併,稱蘭考縣。
縣政府駐原蘭封縣城,隸屬關係不變。1955年4月,蘭考縣劃歸開封地區。1977年12月, 劃歸商丘地區。1980年8月,迴歸開封地區。1983年6月, 開封地區撒銷,蘭考縣隸屬開封市,至2003年未變化。 [3] 

蘭陽歷史名人

王厈 [8] 
張滷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