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藜,漢語二級字 [6]  讀作藜(lí),〔~蘆〕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藥;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枴杖(亦稱“灰條菜”)。
中文名
部    首
倉    頡
THHE
筆    順
122312343533424134
字    級
二級(6320) [6] 
讀    音
部外筆畫
15
總筆畫
18
五筆98
ATQI
五筆86
ATQI
Unicode
CJK.
筆順讀寫
橫、豎、豎、撇、橫、豎、撇、點、撇、橫折鈎、撇、撇、捺、豎鈎、點、提、撇、點
統一漢字
U+85DC

字源演變

lí 來紐、脂部;來紐、齊韻、郎奚切。 [1] 
形聲字。從艸,黎聲。本義是指藜科植物,嫩葉可食,莖之堅老者可以為杖。《説文》:“藜,艸也。”朱駿聲通訓定聲:“字亦作菞、作蔾,即《詩》 ‘北山有萊’之萊,《爾雅》之‘釐,蔓華也’。初生可食,古蒸以為茹。” 《左傳·昭公十六年》:“斬之蓬、蒿、藜、藋,而共處之。” 《顏氏家訓·勉學》:“藜羹緼褐,我自欲之。”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郞奚切,音犂。蒿類。《禮·月令》藜莠蓬蒿𠀤興。《前漢·司馬遷傳》墨者,糲粱之食,藜藿之羹。《注》藜草似蓬。《爾雅翼》藜,莖葉似王芻,兗州蒸為茹,又可為杖。《晉書·山濤傳》文帝以濤母老,贈藜杖一枝。
《揚雄·甘泉賦》配藜四施。《注》配藜,披離也。
懸藜,玉名。《史記·範睢傳》梁有懸藜。 [3] 

説文解字

【卷一】【艸部】藜
艸也。從艸黎聲。郎奚切 [4] 

經籍籑詁

~藋【大戴記曾子制言下】聚橡慄~藿而食之注○【爾雅釋蟲】蒺~蝍蛆釋文~本作䖿○【城垻碑】~首愛,黎作~【婁壽碑】𥻿,蔬菜之食~作𥻿 [5] 

詳細釋義

基本字義:
1. 〔~蘆〕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藥。
2.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嫩葉可吃。莖可以做枴杖(亦稱“灰條菜”):~仗。~藿(指粗劣的飯菜)。
詳細字義:〈名〉
1. 一種普通的蔓生藜 [lamb's-quarters]
[2]  ,藜草也。——《説文
聚橡慄藜藿而食之。——《大戴禮記·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記·太史公自序》。正義:“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莖直立,葉子菱狀卵形,邊緣有齒牙,下面被粉狀物,花黃綠色,嫩葉可食。如:藜杖(用藜莖製成的手杖);藜芘(藜編的璧障);藜牀(藜莖編的牀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