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翰

(遼初外戚、將領)

鎖定
蕭翰(?-949年),原名小漢,字寒真。契丹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外甥,北府宰相蕭敵魯之子。遼初外戚、將領。 [22] 
天贊元年(922年),蕭翰與將軍康末怛奉命南下,救援節度使張文禮,解鎮州之圍,戰後唐軍,斬其將李嗣昭,拔石城,獲大勝。天顯十一年(936年),隨帝南下,助後晉石敬瑭攻後唐。同年九月,設伏兵大敗唐將張敬達,斬殺近萬。會同初年(938年),領漢軍侍衞。會同八年(945年),蕭翰跟隨遼太宗伐晉,大敗晉將杜重威。 [22] 
大同元年(947年)正月,入晉都汴京,亡晉。受任宣武軍節度使,後追隨遼世宗。天祿二年(948年),娶遼世宗妹阿不裏。後因與太宗子耶律天德謀反罪,被杖釋。天祿三年(949年),與妻阿不裏以書陰結明王耶律安端謀反,叛書為遼世宗心腹耶律屋質所獲,因事情泄露,被斬。 [22] 
別    名
石魯隱·兗裏
敵烈
迭烈
小漢
寒真
所處時代
遼朝
民族族羣
契丹
逝世日期
949年
主要成就
隨遼太宗滅後唐與後晉
本    名
蕭翰

蕭翰人物生平

蕭翰屢次從徵

蕭翰是遼太宗耶律德光的舅舅,時人稱為“國舅”。 [1-2]  太祖天贊元年(922年)四月,與將軍康末怛奉命南下,救援成德節度使張文禮,解鎮州(今河北正定)之圍,與後唐軍交鋒,斬其將李嗣昭,拔石城(今河北唐山東北),獲大勝。 [3-4] 
太宗天顯十一年(936年),隨太宗南下,助後晉主石敬瑭攻後唐。九月,設伏兵大敗唐將張敬達,殲敵過萬。 [5]  會同初,領漢軍侍衞。會同八年(945年),太宗以後晉主石重貴對契丹“稱孫不稱臣”,辭多不恭,南下伐晉,他隨同出征,大敗晉將杜重威,然而在白團衞村之戰中建議讓精鋭騎兵鐵鷂下馬作戰,太宗採納,結果被晉軍擊潰。 [6-7] 

蕭翰支持兀欲

大同元年(947年)正月,遼軍入晉都開封,後晉滅亡,他帶頭在中原燒殺搶掠。 [8]  隨後被拜為宣武軍節度使,留守開封。其時,太宗想為他取個漢式姓名,後晉降臣李崧取“蕭翰”二字,於是他成為契丹第一個正式姓蕭的人。 [9-11] 
不久,蕭翰聽説太宗駕崩於回軍途中,隨軍將臣擁永康王兀欲(耶律阮)為帝,於是安排郇國公李從敏(一説後唐明宗幼子許王李從益)主持中原事務,以便自己能順利撤離,然後急赴行在,追隨兀欲。 [12-13]  太后述律平聞訊大怒,派皇太弟耶律李胡擁軍南向討伐,兩軍對峙於潢河橫渡,述律平質問蕭翰為何支持兀欲自立,蕭翰回答自己的母親無故被太后殺害,因此支持。 [14]  耶律李胡、述律平終因難以得到眾貴族的支持,不得不與兀欲達成橫渡之約,同意兀欲繼位,是為遼世宗。蕭翰因支持世宗,得到信任,娶世宗妹耶律阿不裏為妻。 [15] 

蕭翰謀反伏誅

天祿二年 (948年)正月。蕭翰與耶律天德耶律劉哥耶律盆都等人聯合謀反,此事被他的政敵耶律屋質告發。世宗追詢,蕭翰等人不服,世宗無意將他治罪,屋質反覆諫言其不可,世宗乃命屋質負責審訊,蕭翰認罪,但世宗還是釋放了他。
天祿三年(949年)正月,蕭翰與妻阿不裏以書陰結明王耶律安端謀反,叛書為屋質所獲,蕭翰遂被誅殺,阿不裏死於獄中。 [16-17] 

蕭翰軼事典故

蕭翰以生性殘忍著稱。當時滋德宮有宮人五十餘人,蕭翰想要霸佔,宦官張環不給,蕭翰打破宮門鎖鑰,抓住張環,以燒紅的鐵燙其腹部,最後張環腹部潰爛而死。 [20] 

蕭翰歷史評價

契丹國志》:最殘忍,工騎射。 [21] 

蕭翰人際關係

  • 父親:有蕭敵魯、蕭室魯(以上兩者為述律平異父兄)、蕭阿古只(述律平同父弟)之子過繼蕭室魯等不同説法
  • 母親:一説耶律餘廬睹姑公主(阿保機之妹),一説耨斤夫人
  • 妹妹蕭温(有爭議)
  • 妻子:齊國公主耶律阿不裏
  • 兒子:蕭丹哥
  • 孫子:蕭啜裏(尚遼世宗女秦國長公主耶律和古典) [18-19] 
參考資料
  • 1.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蕭翰,一名敵烈,字寒真,宰相敵魯之子。
  • 2.    《舊五代史 卷九十八(晉書) 列傳十三》:蕭翰者,契丹諸部之長也。父曰阿缽……阿缽妹為阿保瑾妻,則契丹主德光之母也。翰有妹,亦嫁於德光,故國人謂翰為國舅。
  • 3.    《遼史 卷二 本紀第二》:天贊元年……四月……癸亥,李存勖圍鎮州,張文禮求援,命郎君迭烈、將軍康末怛往擊,敗之,殺其將李嗣昭。辛未,攻石城縣,
  • 4.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天贊初,唐兵圍鎮州,節度使張文禮遣使告急。翰受詔與康末怛往救,克之,殺其將李嗣昭,拔石城。
  • 5.    《契丹國志》卷十七:太宗與張敬達交鋒,翰等自東北起,衝唐兵為二,唐兵大敗,步兵死者萬人。
  • 6.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會同初,領漢軍侍衞。八年,伐晉,敗晉將杜重威,追至望都。翰奏曰:“可令軍下馬而射。”帝從其言,軍士步進。敵人持短兵猝至,我軍失利。帝悔之曰:“此吾用言之過至此!”
  • 7.    《遼史 卷四 本紀第四》:三月戊戌,師拔祁州,殺其刺史沈斌。庚子,杜重威、李守貞攻泰州。戊子,趙延壽率前鋒薄泰城。己未,重威、守貞引兵南遁,追至陽城,大敗之。復以步卒為方陣來拒,與戰二十餘合。壬戌,復搏戰十餘裏。癸亥,圍晉兵於白團衞村。晉兵下鹿角為營。是夕大風。至曙,命鐵鷂軍下馬,拔其鹿角,奮短兵入擊。順風縱火揚塵,以助其勢。晉軍大呼曰:“都招討何不用兵,令士卒徒死!”諸將皆奮出戰。張彥澤、藥元福、皇甫遇出兵大戰,諸將繼至,遼軍卻數百步。風益甚,晝晦如夜。符彥卿以萬騎橫擊遼軍,率步卒並進,遼軍不利。上乘奚車退十餘裏,晉追兵急,獲一橐駝乘之乃歸。晉兵退保定州。
  • 8.    《遼史 卷七十六 列傳第六》:入汴,諸將蕭翰、耶律郎五、麻答輩肆殺掠,礪奏曰:“今大遼始得中國,宜以中國人治之,不可專用國人及左右近習。苟政令乖失,則人心不服,雖得之亦將失之。”上不聽
  • 9.    《遼史 卷六十七 表第五》:大同元年,太宗自汴將還,留外戚小漢為汴州節度使,賜姓名曰蕭翰,以從中國之俗,由是拔裏、乙室已、述律三族皆為蕭姓。
  • 10.    《舊五代史 卷九十八(晉書) 列傳十三》:契丹入東京,以翰為宣武軍節度使。契丹比無姓氏,翰將有節度之命,乃以蕭為姓,翰為名,自是翰之一族皆稱姓蕭。
  • 11.    《新五代史 卷七十二 四夷附錄第一》:漢高祖起太原,所在州鎮多殺契丹守將歸漢,德光大懼。又時已熱,乃以蕭翰為宣武軍節度使。翰,契丹之大族,其號阿缽,翰之妹亦嫁德光,而阿缽本無姓氏,契丹呼翰為國舅,及將以為節度使,李崧為制姓名曰蕭翰,於是始姓蕭。
  • 12.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會帝崩欒城,世宗即位。翰聞之,委事於李從敏,徑趨行在。
  • 13.    《資治通鑑 卷二百八十七 後漢紀二》:初,翰聞帝擁兵而南,欲北歸。恐中國無主,必大亂,己不得從容而去。時唐明宗子許王從益與王淑妃在洛陽,翰遣高謨翰迎之,矯稱契丹主命,又以從益知南朝軍國事,召己赴恆州。淑妃、從益匿於徽陵下宮,不得已而出。至大梁,翰立以為帝,帥諸酋長拜之,以禮部尚書王松、御史中丞趙遠為宰相,前宣徽使甄城翟光鄴為樞密使,左金吾大將軍王景崇為宣徽使,以北來指揮使劉祚權侍衞親軍都指揮使,充在京巡檢。松,徽之子也。百官謁見淑妃,淑妃泣曰:"吾母子單弱如此,而為諸公所推,是禍吾家也!"翰留燕兵千人守諸門,為從益宿衞。壬寅,翰及劉晞辭行,從益餞於北郊。遣使召高行周於宋州,武行德於河陽,皆不至。
  • 14.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是年秋,世宗與皇太后相拒於潢河橫渡,和議未定。太后問翰曰:“汝何怨而叛?”對曰:“臣母無罪,太后殺之,以此不能無憾。”
  • 15.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天祿二年,尚帝妹阿不裏。
  • 16.    《遼史 卷一百十三 列傳第四十三》:初耶律屋質以附太后被囚,翰聞而快之,即囚所謂曰:“汝嘗言我輩不及,今在狴犴,何也?”對曰:“第願公不至如此!”翰默然。……後與天德謀反,下獄。復結惕隱劉哥及其弟盆都亂,耶律石剌告屋質,屋持遽入奏之,翰等不伏。帝不欲發其事,屋質固諍以為不可,乃詔屋質鞫按。翰伏辜,帝竟釋之。復與公主以書結明王安端反,屋質得其書以奏,翰伏誅。
  • 17.    《遼史 卷五 本紀第五》:(天祿)二年春正月,天德、蕭翰、劉哥、盆都等謀反。誅天德,杖蕭翰,遷劉哥於邊,罰盆都使轄戛斯國。……三年春正月,蕭翰及公主阿不裏反,翰伏誅,阿不裏庾死獄中。
  • 18.    愛新覺羅·烏拉熙春.敵輦巖木古與室魯子嗣新考[J].北方文物,2010(03):63-71.
  • 19.    史風春.遼朝後族蕭翰身世考[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4):345-348.
  • 20.    《資治通鑑 卷二百八十七 後漢紀二》:滋德宮有宮人五十餘人,蕭翰欲取之,宦者張環不與。翰破鎖奪宮人,執環,燒鐵灼之,腹爛而死。
  • 21.    《契丹國志》卷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22.    高文德主編.盧勳,史金波,白濱等副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第199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