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蕭振瀛

鎖定
蕭振瀛(1890-1947),吉林扶余人。字仙閣。早年混跡東北軍政界,後投西北軍石友三。1926年任國民軍西路軍總司令部軍法處處長,為宋哲元幕僚。同年6月升任西安市長。1930年後任二十九軍總參議。1933年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行政院駐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1935年11月任天津市市長,1936年8月離職出國。抗日戰爭期間轉向商業活動,開設大同銀行。1947年病死於北平。 [1] 
出生地
吉林扶余
出生日期
1890年
逝世日期
1947年
本    名
蕭振瀛
民    族
漢族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生平簡介
蕭振瀛(1890-1947),字仙閣,祖籍山東省文登縣。1890年5月2日(清光緒十六年三月十四日)出生于吉林扶余縣四馬架村。1912年考人吉林省法政專門學校,1916 年畢業後入吉林省督軍署孫烈臣部任軍法官,歷任營長、參謀、團長。1920年,任吉林省田賦管理局局長,因主持開墾荒地而受到當局表彰。 [2] 
1921 年,北洋政府改選國會,蕭振瀛在他七叔的幫助下,大買選票,當上國會議員。這屆國會雖未召集,蕭卻取得了最初的政治資本,就憑着這議員身份,當上吉林民政促進會會長,併兼督軍署顧問。當時,原任吉林督軍孟懸遠剛被張作霖趕走,改由奉系軍閥孫烈臣繼任,代省長王樹瀚及軍、民兩署要津全為奉派人物盤踞。張作霖統一關外,當上東三省巡閲使。蕭開罪奉派,知在東北已無活動餘地,遂放棄家鄉攜眷人關,通過與石友三、門致中同鄉的關係,投人馮玉祥部下。 [3] 
1925年,任綏遠省包(頭)臨(河)道尹,併兼任五原縣縣長。1926年調任宋哲元西北軍北路軍軍法處處長。1927年,受馮玉祥委託赴蘇聯談判,回國後任西安市市長兼第4方面軍軍法處處長。時馮玉祥實行“反共清黨”,抓捕3000餘青年,交蕭振瀛處理。經過審理,蕭振瀛認為他們均系愛國青年,·時行動過激而已,遂陸續將他們全部無罪釋放。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張學良率東北軍人關支持蔣介石,馮、閻潰敗。宋哲元等西北軍各部退人山西。為了挽救西北軍,蕭振瀛北上奉天求見張學良,懇求收編,返回太原勸阻欲歸隱的宋哲元,邀西北軍各部長官張自忠馮治安趙登禹李文田何基灃張維藩在運城召開會議,決定收編各部為一軍。蕭振瀛隻身前往南京,説服蔣介石同意將西北軍餘部編為29軍。蕭振瀛又到天津説服張學良,張同意收編,並任命宋哲元為軍長,張自忠、馮治安為師長,蕭振瀛為軍事參議官。 [4] 
1931年東北淪陷後,蕭振瀛指派其妹夫柳青庭(柳樹堂)協助黑龍江省離職營長李海青,在家鄉組織義勇軍,與日寇血戰於松嫩平原。29 軍將士羣情激憤,宋哲元通電請纓抗戰,蕭振瀛在電文中特加“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字句。
1933年2月,日寇進攻熱河,蕭振瀛代表 29 軍請為前鋒在喜峯口迎敵。並將作戰計劃報蔣介石批准。時熱河守軍自潰,日軍得以搶佔喜峯口長城高地,居高臨下,負責進攻的趙登禹部傷亡慘重。眾將領召開會議,制定了“請民眾嚮導,迂迴敵後奇襲”的作戰方案,得到蔣介石和宋哲元批准。遂兵分三路,以趙登禹、童澤光王有章各率部由山民嚮導,趁黑夜繞小路至敵後,奇襲敵軍高地成功,並頂住敵人瘋狂反撲,殲敵 5000 餘眾。日軍轉而進攻羅文峪,被29軍劉汝明部擊潰。喜峯口之戰取得了長城抗戰的首次勝利,舉國振奮。
1935年5月,天津日租界發生親日的《國權報》社長鬍恩溥和《振報》社長白逾桓被暗殺的事件,史稱“河北事件”。在日方威逼下,國民黨政府命在天津履職的河北省主席于學忠辭職,時任29軍軍代表的蕭振瀛力挺于學忠。他説:“此輩漢奸只知有日本,今日縱至決裂,也不辭職,29 軍誓為後盾!”
1935年6月5日,4名日本人在察哈爾省張北縣南門,因不服29軍趙登禹部士兵檢查而被扣押,史稱“張北事件”。日方即以此為藉口,向中國政府抗議並施壓。蕭振瀛應召向負責對日交涉的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委員長黃郛説明情況:“日人人察境,以無護照見扣,此正告我國之主權也。”黃郛認為這樣做影響中日關係,中央早擬調 29軍“剿匪(剿共)”,宋哲元離察,此均為中央之決策,統希遵行”。蕭振瀛回答道:“餘為29 軍軍代表,可以請即轉報,29軍全體將士將本喜峯口殺敵之志,決不會聽一切賣國亂命,救國到底。”2後來蕭振瀛又到四川面見蔣介石,奉蔣命北返,協助秦德純解決“張北事件”。經反覆交涉,以中方妥協告終,宋哲元被免去察哈爾省主席職務,秦德純代之,並與土肥原簽署《秦土協定》。11月6日,蕭振瀛被中央政府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12月12日,蕭振瀛由察哈爾省主席改任天津市市長,兼任冀察政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1936年1月15日,蕭振瀛在宴請天津新聞界人時,更強硬地指出:“冀察既為國家領土,吾人又適在斯負責,自當任怨任勞,拼力支持,抱定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要錢,至前途一切利鈍非所問也。”在天津市長和冀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任上,蕭振瀛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拒絕日本修築滄石鐵路及合作成立天津市電力公司,對其所謂之經濟提攜、合作,皆以合作必須平等為前提,凡違背這一原則的,蕭振瀛-概予以抵制;二是在天津全境免捐税 74項,以緩解民眾之疾苦;三是恢復舉辦天津市歷史悠久之皇會,以帶動整個華北商業發展;四是疏浚河道,興修農業水利設施。他按照“以口號對口號,以苦撐搶時間”的原則,周旋對日關係。冀察政務委員會多次發表聲明強調:“津石路、龍煙礦事在可能範圍內。當合法進行,但必須以中央意旨及民眾利益為限度。"土肥原賢二並不罷休。在與宋哲元,蕭振瀛的談判中依然威逼所謂“經濟合作”。蕭振瀛強硬指出:“此非經濟合作,乃經濟侵略,當然不可。”土肥原賢二拔出手槍,蕭振瀛亦同時拔出手槍,呵斥道:“汝欲決鬥耶,可出室外決,不死不休,如何!”土肥原賢二感嘆道:“蕭振瀛膽大如牛 ”1936年5月28日天津學生舉行反日示威遊行,得到了蕭振瀛的允許和支持,他還親自到街頭演講,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 [2] 
1938年冬,蕭振瀛隨中央政府由武漢撤退至重慶,於1940年辭職。1942年開始經商,先後任四川大同銀行董事長、四川合江大明酒精公司董事長。蕭振瀛創辦東北松花江中學,收留 500 餘名東北流亡學生;創辦東北兒童教養院,收養500餘名兒童。抗日戰爭勝利後,蕭振瀛回到北平,居住在東城西堂子衚衕13號。1945年因腦栓塞而半身不遂,1947年5月8日病逝於北平,享年58歲。 [2] 
參考資料
  • 1.    李盛平主編. 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89.04:628.
  • 2.    萬新平主編;榮華,方昀,於學藴副主編. 天津近代歷史人物傳略 1[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6.10:259-262.
  • 3.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 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20 軍政人物 下[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2.08:529.
  • 4.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 圍場文史資料 第4輯[M]. 199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