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蓮花宮

鎖定
蓮花宮(Lin Fa Temple),位於香港島大坑蓮花街,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左右,主祀觀音菩薩,亦供奉太歲、韋陀及陰財神,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1-2] 
蓮花宮可歸類為兩進式建築,廟的前半部建於平台之上及以石柱支撐,後半部則坐落於巨石上,其前殿呈半八角形,配以重檐攢尖式屋頂,在香港傳統中式建築物中非常罕見。蓮花宮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坑舞火龍關係密切,每年農曆八月十四,插滿香枝的“火龍”在大坑區開始巡遊前,會先到蓮花宮向觀音參拜祈福。 [2-3] 
2010年5月17日,蓮花宮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4]  。2014年10月24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蓮花宮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5] 
中文名
蓮花宮
外文名
Lin Fa Temple
地理位置
香港島大坑蓮花街
所處年代
清代
保護級別
香港法定古蹟
批准單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蓮花宮歷史沿革

蓮花宮大概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據稱歷史上由曾氏家族所擁有。蓮花宮當年位於向海山坡下的巨石上及舊大坑村西面。有指每當潮水湧至廟下,蓮花宮便仿如水中蓮花,後因不斷的填海工程,令蓮花宮坐落於羣廈之中。 [2] 
自1975年起,蓮花宮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3] 
1986年及2014年,蓮花宮由華人廟宇委員會重修。 [2] 
蓮花宮正面 蓮花宮正面

蓮花宮建築特色

蓮花宮的建築非常獨特,可歸類為兩進式建築,前殿建築呈半八角形寶塔狀,及設重檐攢尖屋頂,正面的小陽台設有西洋風格的欄杆。與其他傳統兩進一天井格局的中式廟宇不同,蓮花宮的前殿與長方形正殿(後殿)之間沒有天井。天花為六邊形,上有金龍與祥雲,而廟頂瓦脊則飾有象徵吉祥的寶珠、鰲魚及獅子等。
蓮花宮正立面的中央設有拱形開口和欄杆,通往該廟宇的入口階梯則設於前殿左右兩側,與其他正門設於正立面中央的傳統中式廟宇有所不同。 [2-3] 
蓮花宮正殿屋脊 蓮花宮正殿屋脊

蓮花宮文物遺存

由於蓮花宮坐落於山坡上,前殿建於一個拱式石砌平台之上,而呈人字頂的正殿則坐落於一堆岩石之上,其中一塊巨石外露地面。正殿分成上下兩層,下層設石制神壇供奉觀音,上層設有太歲殿及木製觀音神樓,兩個樓層之間的平台則有韋馱殿。
蓮花宮內擺放了多件文物,例如清同治三年(1864年)的花崗石雕刻供台、清同治四年(1865年)的古鐘、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石神壇、清宣統元年的(1909年)的彩門和民國十四年(1925年)的牌匾。 [3] 
蓮花宮內景 蓮花宮內景

蓮花宮歷史文化

蓮花宮建廟緣由

觀音是佛教的菩薩,以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稱著,相傳觀音坐於蓮花上修行,故個別觀音廟又稱為蓮花宮。
據稱,觀音曾於廟內蓮花石上顯聖,為了紀念聖蹟,村民於是立廟奉祀。另有考證指,當時華南正值太平天國之亂,對廣東一帶影響甚深,大量難民南逃至香港及聚居大坑附近,長老為安定民心便建廟奉祀觀音。 [2] 
太歲殿 太歲殿

蓮花宮傳統民俗

每年四個觀音誕(分別為農曆的二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的十九日)期間,蓮花宮內香火鼎盛,而農曆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更吸引近萬名善信參與借庫,輪候隊伍由蓮花宮伸延至蓮花宮東西街,全日人流不絕於途,場面熱鬧。
此外,每年中秋節前後的大坑舞火龍乃區內的年度盛事,火龍必在蓮花宮內點睛、拜神。插滿香枝的火龍在龍珠、天門及雲燈等引領下,穿梭大坑浣紗街及區內的大街小巷,街頭兩旁更掛滿彩燈及有鑼鼓表演助慶,再加上途人吶喊,情景熱鬧壯觀,這項承傳百年的傳統習俗,已於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 
大坑舞火龍 大坑舞火龍

蓮花宮文物價值

蓮花宮除了是港島區最古老的觀音廟外,亦是香港現存七間已評級的觀音廟之一。此外,蓮花宮呈半八角形的前殿別樹一幟,在香港傳統中式建築物中非常罕見。
蓮花宮亦與大坑舞火龍關係密切,是大坑社區重要的歷史地標建築物。 [3] 

蓮花宮保護措施

2010年5月17日,蓮花宮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4] 
2014年10月24日,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蓮花宮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5] 

蓮花宮旅遊信息

地址:香港銅鑼灣大坑蓮花街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七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
公共交通:香港地鐵天后站B出口,沿銅鑼灣道直行約5分鐘,再轉入蓮花宮西街。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