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蓬江

鎖定
蓬江是江門人的母親河,流域面積313平方公里,幹流全長23公里,平均河寬70米。
中文名
蓬江
外文名
Pengjiang
地理位置
廣東省江門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無時間限制
流域面積
313 km²
幹流全長
23公里
平均河寬
70米

蓬江幹流概況

蓬江 蓬江
它北接西江於北街,南連潭江於三江,從江門市區穿過,分成河北、河南兩部分。河的兩岸,都是一脈相連的丘陵地帶,市區就沿着河兩岸的狹長地帶向東西延江門的名字起源於“蓬江”。在千百年前,江門本是水汪汪一片,只有一些小島浮在水面上,小島中較突出的要算狗山、煙墩山和鳳凰山。相傳古時在虛無飄渺中有個神仙居住的地方,叫蓬萊三島,那時,江門的地貌恰好和傳説中的仙島有點相似。人們對仙島固然嚮往,而對狗山的名字又覺得太不雅緻,於是把三島中最突出的一個改名為“蓬萊山”。山名既改了,流經山下的江水也改為“蓬江河”了。因此,“蓬江河”的名字便應運而生。

蓬江流域

蓬江 蓬江
蓬江區地處中國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翼,是粵港澳經濟圈的重要區域、全國著名僑鄉——江門市的政治、經濟、 文化中心。蓬江區毗臨港、澳,北連廣州、佛山,東接珠海、中山,南向浩瀚的南海,是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與粵西、中國西南各省陸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門户。2002年江門市行政區劃的調整使生機勃勃的蓬江區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轄區面積由原來的72.4平方公里增加到323.7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34.7萬增加到49萬。

蓬江橋樑設施

蓬江江門鐵橋

蓬江河上現有橋樑有蓬江大橋江門大橋江門鐵橋東華大橋勝利大橋北街橋江禮大橋、新禮大橋、江中高速跨蓬江橋。
始建於1983年底,1984年9月竣工的江門鐵橋,是連接江門水道兩岸的一座人行鐵橋,該橋的建成,成為江南等地羣眾 進出鬧市區的主要通道,橋兩旁裝有彩燈,“鐵橋夜景”也曾是江門風光特色之一。
江門鐵橋,它像半個月亮爬在河面上。這座橋只供行人使用,它不但給人們購物、遊玩帶來了方便,而且還減輕了蓬江大橋的人流量。它是節油省時的橋,是淨化環境的橋,是保障安全的橋。

蓬江蓬江大橋

蓬江 蓬江
中國石拱橋的歷史悠久,中國許多地方都修建了石拱橋。其中“蓬江大橋”就是江門市著名的石拱橋之一。蓬江大橋是橫跨江門河上的公路橋。它修建於1974年,1975年5月1日建成通車。在1996年7月26日開始擴建,在1997年12月竣工。 蓬江大橋北起“躍進路”南段,南至“橋南路”。全長601米(含引道248米)。主橋路徑76米,寬12米,主橋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兩頭有分左右的“之”字梯級上落。橋底通航淨高9.5米。這座橋的特點是:(一)全橋一共有11個拱,在引道有9個大拱。而全橋(不含引道)有一個大拱,跨越南北兩岸。11個拱是聯拱的,所以,蓬江大橋也是一座“聯拱石橋”。這11個拱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而排列的。遠看就像一個家庭在拍照,高的站中間,矮的站兩旁。而每一個拱就像一把弓。(二)在每兩個拱之間就有9個小洞。它們彷彿是一扇扇的門。這些洞和拱襯托在一起,天衣無縫,互相映襯。(三)在夜晚,圍繞着橋邊的燈飾,就像一幅畫的勾邊,在橋上的燈,排成兩排,分在兩邊。就像等候領導來檢閲的隊伍,使蓬江橋變得更美麗。而“蓬江大橋”最使我們驕傲的是:它是用鋼筋混凝土雙曲結構橋,是第一座連接江門河南河北兩岸的大橋,大橋的建成,結束了江門河靠渡船來往的歷史,成為南北交通的樞紐。而1995年最高車流量為5300車次。在擴建後,我們的交通就更方便,更快捷了。它便成為了我們溝通南北兩岸的主要橋樑之一。

蓬江水利設施

蓬江
蓬江(5張)
2007年由於降雨量減少,水庫的蓄水量相應減少,對春耕生產造成影響。累計完成水利投資7717.7萬元,累計完成土石方233.6萬立方米,投入73.1萬個工日,出動機械4.8萬台,新增旱澇保收面積4.1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4.3萬畝。在集體經濟中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排洪河、支鬥毛渠的清淤和灌溉渠道硬底化改造,努力改善農業生產灌溉條件。已完成投資1560.5萬元,為冬修水利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證。同時,實施激勵機制,對冬修水利工作較好的鎮,在水利資金安排上給予優先考慮,積極性。以制定水利建設資金扶持辦法,或以補助石方、水泥等形式,或開展檢查評比等一系列措施,鎮與鎮、村與村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氛圍,有力推動冬修水利工作的順利開展。
恩平市着重抓好6項中型水庫灌區主要渠道的清淤和隱患工程的維修加固工作。其中,鳳子山水庫清理主渠道8.8公里,並進行防滲處理;青南角水庫清理主幹渠道3.05公里,並對水庫壩體進行白蟻防治;河排灌區重點清理高脊渠段,擴大渠道過水斷面,並加固防滲渠道2公里;馬山水庫動用機械,高標準清理尖峯水閘至匯同化工廠全長4.8公里的渠段,這段渠道地處高山峽谷,渠坡陡,竹木、雜樹叢生,嚴重影響了渠道的暢通,成為農田灌溉的老大難問題。抓好這些灌區的維修加固是冬修水利的關鍵。

蓬江民俗傳統

蓬江 蓬江
禮樂的龍舟賽有兩種,一種叫做節龍,另一種叫“出大標”。節龍是五月端午節扒的,因這時適逢洪水期,蓬江、睦州河水流湍急,因而比賽多在張圍河中進行。往往是三艘兩艘之間進行的友誼賽,不設獎項。橈手也大多是青年學生。 每逢農曆五月初一前後,人們就看到學生們在“龍舟頭”的帶領下,抬着龍舟鼓,到各自的龍舟塢“起龍”,然後扒到廟前的河道灣泊。那幾天,張圍河兩岸也往往擠滿觀看的人羣。“出大標”是八艘龍舟間進行的大賽,通常是三年一次,比賽時間多安排在農曆8月15前後,如有重大喜慶,也可更改賽期,像1945年抗戰勝利、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9年開放改革,都破例分別舉行過一次龍舟大賽。
禮樂有支傳唱了好幾代人的歌仔:“八月龍船出大標,九月登高放紙鳶……”唱的就是這龍舟賽事。八月的龍舟大賽是禮樂最大的盛事,比過年還熱鬧。這天,禮樂的男男女女,凡是能走的人幾乎都去觀看龍舟比賽,就算是腿腳有殘疾的病人,他們也會坐着輪椅由親人推着去看賽龍舟。看龍舟的不止是附近江門、會城、外海的人,一些遠在香港、澳門的人也會搭車搭船前來觀看。賽龍舟當天,但見營汛河(睦州水道)兩岸,人山人海,河邊泊滿大船小船,人數達到數萬人之多。龍舟賽一開始,鞭炮聲、喊叫聲更是此起彼落,沒有什麼節日能與它相比。
除羣眾外,禮樂的行政長官,各村的書記、村長都親自出動。1958年,禮樂公社黨委書記陳杰徵還親筆題寫了“一登龍門”、“二龍爭珠”、“三分鼎足”三個獎匾。 老一輩的禮樂人,把“出大標”稱為“出科”,他們將參加龍舟比賽與上京參加科舉考試相提並論,可見“出大標”在禮樂人心目中是何等的重要。
一般的龍舟賽,賽道都是一、兩千米的直道,比賽時間也只有十來分鐘,唯獨禮樂的龍舟賽,賽道選在自然界有流水的彎曲河道,長度約5公里,賽6個半來回,全程60多公里,比賽時間4個多小時,是龍舟比賽中的“馬拉松”。 由於是馬拉松式的比賽,加上賽道是自然河道,因而在挑選參賽選手時,既要選力氣大、爆發力強的年青人,也要選耐力好、能堅持的中年人,還要選熟悉賽道水流情況、富有比賽經驗的老舵手,實行老中青“三結合”。各艘龍舟都有一班“龍舟頭”、“龍舟躉”,誰個橈手入選由他們決定,書記、村長説了也不算。入選之人猶如中了大獎,全家為之高興。
能當上正艄公的,更是全裏(村民小組)的光榮。 要取得龍舟“馬拉松”賽的勝利,關鍵是有足夠的操練時間。比賽前,各艘龍舟都要進行15-20天的操(練)橈,屆時,“龍舟躉”們會坐在河邊,計算着每個來回的時間、留意橈手的橈勢。每天操練完畢,“龍舟躉”們會對操練情況進行點評,並提出更換橈手名單。 為了能在龍舟賽中拿第一,除了精心挑選橈手和加強操練外,禮樂人還十分講究“意頭”,除了龍尾叫“龍一”,龍船下水叫“升水”,龍舟的長度為十一丈一尺一(司碼尺)、寓四個笫一外,出賽前,最忌人家叫“七叔”、“尾叔”。
蓬江 蓬江
比賽前一天,停止操練,由龍舟師傅扎龍纜(調整龍頭龍尾的入水角度,以提高船速),又把龍舟用小艇擱離水面,在龍舟的外面塗上豬油,以減少水的阻力。賽道設上下兩個龍門,下龍門以前設在南口,修了禮樂大橋後改在大橋上方約300米處。上龍門則在江門紙廠笫一衝口附近,兩處距離約5公里。龍門並排設標樁8個,上插標旗,每次到龍門,由艄公拔取標旗後才能返航。整個賽程共設標旗13支,最後一支標是錦旗。比賽通常是早上7點鐘開始。放龍(開賽)儀式在下龍門舉行,由在任的禮樂最高行政長官主持。隨着發號槍聲一響,鼓聲、水聲、爆竹聲、吶喊聲齊鳴,8艘龍舟並排飛出,水花四起,場面蔚為壯觀。一般笫一個回合後,各龍舟之間的距離大多有半隻龍舟位,等第三、四個回合時,龍舟間的距離就拉開有一隻龍舟位以上了,但也有兩三艘挨着的。碰到兩艘或三艘龍舟爭持不下的時候,是最好看的。此時,除了橈手們奮力拚搏外,觀看的人羣也十分激動:有聲嘶力竭的,有揮動雙拳的,有來回奔跑的,人們熱血沸騰,全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收龍在上龍門,通常由禮樂的官員授錦旗和頒發獎金。笫一名有“飛龍奪錦”錦旗一面:燒豬一隻、另加獎金,笫二、三名只有錦旗、獎金,沒有燒豬。這時因已塵埃落定,觀看的人也陸續離去,場面反倒不大熱烈。禮樂人最看重的是名次,獎金多少則無所謂。據説,扒了個第一的龍舟,那個坊就會人丁興旺、事業有成。只有出了聖人(大人物)的龍舟才能拿到第一,這就是所謂的“聖地出飛龍”。

蓬江環境保護

對江門河流域進行綜合治理,累計完成河道清淤疏浚26.7公里,護岸26.4公里,消除了市區劣五類水體,提前一年實現了蓬江整治“不黑不臭”的目標。江門河是珠江流域首批整治的八條重點河流之一。亞硫酸鹽製漿廢液俗稱紅液,是江門甘化廠製漿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年產生量為5060萬噸,其污染負荷佔江門河流域工業污染源總負荷的近四成。

蓬江旅遊資源

蓬江河排森林公園

位於恩平市西部,距恩城街道20公里左右,是江門五邑地區最大的一個林場,也是最大的森林公園,林區面積18000公頃,其中林業用地面積16000公頃,現劃入生態公益林的面積有792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林木樹種有杉、松、馬佔相思等,其中加勤比松和馬佔相思是外引的速生林。
蓬江 蓬江
河排一帶的景色,被恩平人美其名曰“河排貯綠”,曾是“恩平八景”之一。“河排貯綠”這充滿詩意的名字,
確實是實至名歸,1993年,河排林場被廣東省林業廳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這裏不但有綠樹,還有碧水。在河排森林公園內的錦江水庫,面積達1666公頃,由清灣水與岑洞水匯流而成,錦江水庫宛如高峽平湖,綠樹、碧水、藍天,置身其間,仿如身在仙景。
作為省級森林公園的河排林場現有梅林300畝,遍佈該林區的墨硯坑、黃亞山、幹山坑等地。近幾年來,該林場為了配合恩平市建設“全國最大、最美的温泉旅遊城市”和申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目標,決心把林場建設成為林的海洋、花的世界,因此結合原有的品種,引進了許多特色樹種和花種,還針對原來梅林分佈較散的情況,在林場場部附近另設區域,規模種植梅花、禾雀花、“活化石”桫欏等,形成景區。公園範圍內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動植物種類繁多,是人們旅遊、避暑、休閒的好去處。

蓬江蓬江騎樓

蓬江騎樓 蓬江騎樓
建築大多是當時按照海外華僑帶回來的各國建築圖樣,結合本地特色設計興建的,集商住為一體,一般前店後宅或下店上宅,毗連一起,錯落有致,界面協調,各具特色。這些建築綜合了歐式建築與嶺南騎樓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有各種式樣的頂飾、陽台、柱頭等,或莊重大方,或精巧別緻,或典雅高貴,再加上中國傳統風格的浮雕和滿洲窗,是歐亞糅合的“南洋文化”的深刻體現。

蓬江長堤風貌街

位於美麗的蓬江河畔,全長0.8千米,是江門市老商業區和歷史街區。這裏的商鋪幾乎是獨具嶺南特色的“騎樓”建築羣,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內涵。街內有江門國際青年旅館、高檔的酒吧啡廳以及旅遊購物商店等。
景觀:蓬江兩岸有長堤風貌街釜山公園江濱公園、海傍街休閒平台、堤東路平台、沿岸市政園林等景觀設施。2004年1月,蓬江河獲得國家建設部頒發“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蓬江參考資料

[2]《中國河流》
[3]《江門環境治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