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鄂·何和禮

鎖定
董鄂·何和禮(1561年-1624年),亦作何和裏,明朝文獻記載為好好裏,明末遼東棟鄂(今屬遼寧本溪桓仁)人, [24]  滿洲正紅旗,清朝(後金)開國名將。
何和禮原為棟鄂部首領,後歸附清太祖努爾哈赤。參加了後金統一女真各部、 征伐朝鮮、 蒙古和攻取明朝關外諸城的多次戰役, 而且在後金內部權利鬥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娶其女端莊固倫公主為妻,被稱為 “棟鄂額駙”, [23]  後金建立後,何和禮為五大臣之一,後參與薩爾滸之戰、瀋陽遼陽之戰,官至三等總兵官。
天命九年(1624年),何和禮病逝,後追封勇勤公,諡號温順。
別    名
棟鄂額駙
所處時代
明朝末年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棟鄂地區(今遼寧桓仁)
出生日期
1561年
逝世日期
1624年
主要成就
位列清初開國五大臣,隨太祖統一女真各部,參與薩爾滸之戰、瀋陽遼陽之戰
本    名
董鄂·何和禮
爵    位
三等勇勤公
諡    號
温順
旗    籍
滿洲正紅旗
官    職
三等總兵官

董鄂·何和禮人物生平

董鄂·何和禮家世背景

何和禮的祖先原居於瓦爾喀(今吉林琿春),後遷到棟鄂地區(在今遼寧桓仁),並自成一部,以棟鄂(董鄂)為姓。祖父克徹巴顏,父親額勒吉,兄長屯珠魯巴顏,世代為棟鄂部首領。 [1] 
克徹巴顏時期,棟鄂部與章甲城長阿哈納(努爾哈赤堂叔)產生仇怨。因阿哈納是寧古塔六貝勒之一,棟鄂部便多次出兵攻打寧古塔。寧古塔不敵,向海西女真中的哈達部借兵,與棟鄂部相互攻伐。 [2] 

董鄂·何和禮歸附太祖

1586年(明萬曆十四年),何和禮接替兄長成為棟鄂部首領,時年二十六歲。當時,努爾哈赤剛剛起兵,知道棟鄂部兵強馬壯,便想招攬何和禮。 [3] 
1588年(萬曆十六年),努爾哈赤迎娶哈達貝勒扈爾幹之女納喇氏為妃,邀請何和禮率兵扈從。何和禮欣然率三十人隨行,並在返回後率部歸附努爾哈赤,又娶努爾哈赤長女東果格格為妻。 [4] 
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建立黃、紅、白、黑四旗。何和禮所部隸屬於正紅旗,並擔任正紅旗總管。 [5] 

董鄂·何和禮累立戰功

1608年(萬曆三十六年),努爾哈赤征討烏拉部,何和禮率所部旗兵破敵有功。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何和禮與額亦都扈爾漢討伐渥集部虎爾哈路,攻克紥庫塔城。 [6] 
影視劇中的努爾哈赤與五大臣 影視劇中的努爾哈赤與五大臣
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努爾哈赤再次征討烏拉部。當時,努爾哈赤本欲招撫布佔泰,希望他能夠悔悟歸降。何和禮與代善等貝勒極力勸諫,主張進兵,努爾哈赤遂滅亡烏拉部。 [7] 
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努爾哈赤在原有四旗的基礎上確立八旗制,何和禮被編入正紅旗。1616年(後金天命元年),努爾哈赤自稱汗王,建立後金,任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8-9] 
1619年(天命四年),何和禮率部參加薩爾滸戰役,大敗明朝遼東經略楊鎬。當時,何和禮幫助制定戰略,其所部兵馬在東線戰場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0-11] 
1621年(天命六年),何和禮隨軍攻破瀋陽、遼陽,因功被授予三等總兵官 [12]  後來,鎮江守將陳良策叛投毛文龍,組織當地漢人造反,努爾哈赤命何和禮與四貝勒皇太極率兵鎮壓。 [13] 

董鄂·何和禮病逝

1624年(天命九年),何和禮奉命前往遼南戍守海州,後被總兵官布善替回。 [14-15]  同年八月,何和禮病逝,時年六十四歲。當時,費英東、額亦都等四大臣已先後去世,努爾哈赤痛哭道:“與朕並肩作戰的幾位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能夠留下來給我送終?” [16] 
後來,清太宗皇太極繼位,追封何和禮為三等公。1655年(順治十二年),清世祖追諡何和禮為温順,又為他勒石記功。1731年(雍正九年),何和禮又加封號勇勤,是為三等勇勤公。 [17] 

董鄂·何和禮軼事典故

何和禮的妻子聽聞丈夫娶了努爾哈赤的女兒,便帶着留在部落的兵馬,殺向佛阿拉城,要與何和禮決戰。努爾哈赤親自出面勸諭,何和禮的妻子這才罷兵歸降。後來,努爾哈赤不但不允許她的子女承襲爵位,還讓人稱呼她為厄嚇媽媽,以此嘲諷她沒有德讓之風。 [18] 

董鄂·何和禮人物評價

昭槤:高皇初起兵時,滿洲軍士尚寡,時董鄂温順公諱何和禮者,為渾春部長,兵馬精壯,雄長一方。上欲藉其軍力,乃延置至興京,款以賓禮,而以公主妻之。公乃率眾歸降,兵馬五萬餘,我國賴以締造。薩爾滸之役,卒以敗明師者,皆公兵馬之力也。 [19] 
陳康祺:“何公進德之勇,並可見前輩處朋友間,規過責善,如是其嚴也。” [20] 
趙爾巽:國初置五大臣以理政聽訟,有徵伐則帥師以出,蓋實兼將帥之重焉。額亦都歸太祖最早,巍然元從,戰閥亦最多。費英東尤以忠讜著,歷朝褒許,稱佐命第一。何和禮、安費揚古、扈爾漢後先奔走,共成篳路藍縷之烈,積三十年,輔成大業,功施爛然。太祖建號後,諸子皆長且才,故五大臣沒而四大貝勒執政。 [21] 

董鄂·何和禮家庭成員

何和禮原在棟鄂部娶有一妻,歸附努爾哈赤後,又娶其長女東果格格。 [21] 
何和禮共有五個兒子: [25] 
  • 長子董鄂·雅什坦,仕至佐領 [25] 
  • 次子董鄂·多濟理(多積禮),官至正紅旗梅勒額真(副都統),清世祖寧愨妃的祖父。 [21]  [25] 
  • 三子董鄂·雅星阿,仕至護軍參領 [25] 
  • 四子董鄂·和碩圖,官至正紅旗固山額真,封三等公,並娶和碩禮烈親王代善第一女郡主,號和碩額駙 [21]  [25] 
  • 五子董鄂·杜雷(都類),官至正紅旗固山額真,封二等伯,娶和碩禮烈親王代善第三女郡主。 [21]  [25] 

董鄂·何和禮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五·列傳十二》 [21] 

董鄂·何和禮影視形象

韓棟飾演的何和禮 韓棟飾演的何和禮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6
電視劇
1988
電視劇
2005
電視劇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何和禮傳》:何和禮,棟鄂氏,其先自瓦爾喀遷於棟鄂,別為一部,因以地為姓。何和禮祖曰克徹巴顏,父曰額勒吉,兄曰屯珠魯巴顏,世為其部長。
  • 2.    《清史稿·何和禮傳》:棟鄂部素強,克徹巴顏與章甲城長阿哈納相仇怨。阿哈納,興祖諸孫,為“寧古塔”六貝勒之一。棟鄂屢侵寧古塔,寧古塔借兵哈達伐棟鄂,互攻掠。
  • 3.    《清史稿·何和禮傳》:何和禮年二十六,代兄長其部。太祖初起兵,聞何和禮所部兵馬精壯,乃加禮招致之。
  • 4.    《清史稿·何和禮傳》:歲戊子,太祖納哈達女為妃,何和禮率三十騎衞行。比還,遂以所部來附,太祖以長女妻焉。
  • 5.    《清史稿·何和禮傳》:旗制初定,何和禮所部隸紅旗,為本旗總管。
  • 6.    《清史稿·何和禮傳》:歲戊申,從太祖徵烏喇,率本旗兵破敵有功。歲辛亥,太祖命與額亦都、扈爾漢將兵伐渥集部虎爾哈路,克紥庫塔城。
  • 7.    《清史稿·何和禮傳》:歲癸丑,從太祖再徵烏喇。太祖招諭布佔泰,猶冀其悛悔,何和禮與諸貝勒力請進攻,遂滅烏喇。
  • 8.    《清史稿·何和禮傳》:天命建元,旗制更定,何和禮所部隸正紅旗。置五大臣,何和禮與焉。
  • 9.    《清史稿·太祖本紀》:是歲,釐定兵制,初以黃、紅、白、黑四旗統兵,至是增四鑲旗,易黑為藍。……天命元年丙辰春正月壬申朔,上即位,建元天命,定國號曰金。諸貝勒大臣上尊號曰覆育列國英明皇帝。命額亦都、費英東、何和裏、扈爾漢、安費揚古為五大臣,同聽國政。
  • 10.    《清史稿·何和禮傳》:四年,從破明經略楊鎬。
  • 11.    《嘯亭雜錄·卷二》:薩爾滸之役,卒以敗明師者,皆公兵馬之力也。
  • 12.    《清史稿·何和禮傳》:六年,下瀋陽、遼陽,何和禮皆在行間,敍功,授三等總兵官。
  • 13.    《滿文老檔·第二十四冊》:是日,命四貝勒、都堂棟鄂額駙,率兵三千往剿鎮江一帶之叛民。
  • 14.    《滿文老檔·第六十冊》:初十日,增派戍守之兵,棟鄂額駙往駐海州。
  • 15.    《滿文老檔·第六十一冊》:二十日,布三總兵官去海州,更換棟鄂額駙。
  • 16.    《清史稿·何和禮傳》:九年八月,卒,年六十有四。時費英東、額亦都、安費揚古、扈爾漢皆前卒,太祖哭之慟,曰:“朕所與並肩友好諸大臣,何不遺一人以送朕老耶?”
  • 17.    《清史稿·何和禮傳》:太宗朝,進爵為三等公。順治十二年,追諡温順,勒石紀功。雍正九年,加封號曰勇勤。
  • 18.    《嘯亭雜錄·卷二》:其前妻聞其尚主,怒,掃境而出,欲與之戰,高皇面諭之,然後罷兵降。故今襲世爵者,皆系公主所出,其前夫人所生者,不許列名。國語呼為“厄嚇媽媽”,蓋譏其鮮德讓之風也。
  • 19.    嘯亭雜錄  .閭巷掃花文學網[引用日期2014-06-13]
  • 20.    郎潛紀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2-20]
  • 21.    清史稿:列傳第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6]
  • 22.    《清史稿·后妃列傳》:元妃,佟佳氏。歸太祖最早。子二:褚英、代善。女一,下嫁何和禮。
  • 23.    李學成.清開國重臣何和禮[J]:滿族研究,2009(02):31
  • 24.    王從安.棟鄂部研究[J]:滿族研究,2007(03):69
  • 25.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2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