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邊村

鎖定
葉邊村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江高鎮,南臨流溪河,西靠巴江河,全村總面積約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700畝,共9個經濟合作社。2006年户籍人口為2664人,其中農業户口1962人,居民户口702人,流動人口近1萬人。
2006年本村經濟總收入為15498萬元,農民人均所得11871元。
本村民風淳樸,世代以農業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近幾年,通過農田出租給外地花農種植花卉形成500畝高產花卉園圃。進駐村的企業有十多家,其中在建設的大專院校是全國有名的民辦高等院校;廣州市永業食品有限公司是市、區、鎮重點扶持發展的農業農頭企業。工業和學校的發展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村民收入。 該村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水利設施齊全,適宜種植蔬菜及其他農作物,種植生菜是該村的一大經濟特色。
中文名
葉邊村
行政區類別
面    積
3.31 km²
人口數量
1.26 萬(截止2006年)

葉邊村村情概況

主要農產品:香菜,美洲南瓜,羽衣甘藍,水稻,白蘿蔔,小包菜
村內資源:鎵,鋅,金,海蘭寶石,石膏
企事業單位:江高集成日雜店
2014年黨(總)支部班子成員情況及分工 [1]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
孔凡樂
黨支部書記
全面工作
2
孔慶保
支委委員
紀檢監察、組織、宣傳
3
孔慶鎧
支委委員
出納、團、民兵營長
2014年村委會(聯社常務理事會)組成及分工 [2] 
序號
姓名
職務
性別
分工
1
孔凡樂
主任
全面工作
2
孔慶傑
副主任
經濟、消防
3
江廣潮
副主任
農業、村建、社保
4
孔慶保
村委委員
紀檢監察、組織、宣傳
5
孔慶鎧
村委委員
出納、團工作、民兵工作
6
葉培深
村委委員
治安、民政
7
梁淑華
村委委員
計生、衞生

葉邊村葉姓排行

葉姓在宋人編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行第41位。葉姓發源於河南葉縣,全國葉氏人口約660多萬,主要集中分佈在廣東、浙江、福建、台灣、江蘇、江西、四川、安徽、湖北、廣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葉(Yè 葉)姓源出有十個:
出自羋姓葉公沈諸梁
顓頊後裔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據《風俗通義》及《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顓頊後人沈諸梁,又稱葉公,葉公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
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沈諸梁:字子高,為葉縣尹,稱葉公,問政於孔子得近悦遠來之語,年八十九而卒,墓葬於荊州南陽縣城東八里楚人立廟而祀之為受姓之始祖。夫人張氏,生子二,長子名重,為周楚邑令,配樊氏,生凝,為楚大夫;次子名才,襲父爵,字羋騮凸,號璧英,生子名盼,後為司馬。葉氏始祖沈諸梁,居於春秋時楚國葉地(今河南葉縣),直至終老。
傳説,帝顓頊的後裔陸終娶鬼方氏女為妻,生下六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叫季連,賜姓羋。
季連的後裔鬻能做過周文王的老師,後來周成王姬誦鬻熊的曾孫熊繹在荊州山(今湖北荊州),立國為荊,定都丹陽(今湖北秭歸),後遷都子郢(今湖北江陵),改國號為
春秋時期,楚莊王羋旅(熊侶)的曾孫尹戌,在楚平王熊棄疾執政時期(公元前528~前516年)任沈縣令尹(今安徽臨泉),又稱沈尹戌,後出任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國人民的敬重,他的後代中有人以沈為姓氏者。
楚昭王羋軫(熊壬)十八年(公元前498年),沈尹戌在率軍與吳國軍隊作戰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沈尹戌的兒子沈諸梁於葉邑(今河南葉縣舊城),史稱葉公。葉公曾大力平定白雲勝叛亂以助楚惠王復位,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分封到南陽(今河南南陽、湖北襄樊一帶),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
葉公,即千古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他才能出眾,在楚惠王熊章執政時期(公元前488~前432年)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
葉公曾在葉邑大力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邑人“莫不欣戴”。他在平定白公之亂後,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
因葉公的字號為“子高”,後人多稱其為葉子高,其後裔以先祖封邑為姓氏,稱葉氏,世代相傳至今,葉邑由此成為葉氏祖地,葉公則被葉氏族人尊奉為得姓始祖,葉氏正確讀音作shè(ㄕㄜˋ)。
得姓始祖:葉子高。上古時代,顓頊的後裔陸終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連。季連的後裔曾做過周文王的老師,被周成王追封在荊山(今湖北省西部)一帶,立國為荊,定都丹
陽,後遷都於郢,改國號為楚。春秋時,楚莊王曾孫戌,在楚平王時任沈縣(今安徽省臨泉縣)尹,其後人便以沈為氏。戌後任楚國左司馬,他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
楚昭王十八年(公元前498年),在與吳軍打仗時英勇戰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兒子沈諸梁在葉為尹。沈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勝的叛亂以復惠王,為楚國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陽,賜爵為公,世人尊為葉公。於是其後人便以邑為氏,沈諸梁則被尊為葉姓始祖,因其字號子高,後人也習慣稱其為葉子高。
孔氏祠堂是孔氏後裔 曾享皇恩
葉邊村2000多人中,孔氏後裔佔有1300人,村民的輩分均按照皇帝賜字排名,據稱傳到79代“維”字輩。該村有孔氏祠堂,青磚白牆,正門上方書寫着“至聖家廟”。儘管貼着喜慶的紅對聯,還是難掩祠堂的衰敗。“很靚的!”前峯社原社長孔凡果感嘆道,因“文革”除四舊,祠堂外觀遭到破壞,2010年才把祠堂內部重新修整過 [3] 
祠堂為何沒有大修?他稱村裏上年紀的人都想修,但沒有錢,年輕人則嫌祠堂小,沒必要修。關於祠堂和葉邊村的歷史,連村裏年紀最大的老人也説不清,因為族譜在“文革”中被燒燬,只知道他們的祖先是從山東曲阜來,經過韶關最後來到葉邊村定居 [3] 
最讓村民驕傲的是祠堂裏一塊黑色石碑,上面刻着“皇恩·潘邑聖裔優免碑記”和“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字樣,碑文大意是宣佈葉邊村孔氏後裔享受皇恩,免除苛捐雜税、不用服兵役。由此村民推斷祠堂和村的歷史遠超過300年 [3] 
孔氏後裔多從事農耕
記者走訪多名葉邊村的村民,他們對於祖先孔子的言論和事蹟均説不出更多。孔子75代後裔———賣雞的商販孔祥炳説,他們讀書的時候趕上“文革批林批孔”,提及孔子就“好大禍”,老師也沒有好好講述孔子的豐功偉績,後來是從電視上了解到祖先原是一位偉人。為了彌補,會給讀書的兒子買一些關於孔子的書“不要丟太公的面!” [3] 
他説,村裏興起尊孔文化。在孔子誕辰的時候,會組織聚餐、放煙花,重陽節會去白雲山祭太公,發生重大事情則會和山東曲阜孔廟聯繫,由他們記載 [3] 
村民中成為知識分子的是極少數,更多的仍是從事原始的農耕,“孔子後代也有些聰明,有些不聰明的!”孔祥炳打趣道,他認為孔子後裔對他而言並不意味着耀眼的光環,而僅僅是一個姓氏 [3] 
一羣小朋友在村頭嬉戲,被問及孔子是誰,大多搖搖頭,一位小男孩搶先説是祠堂裏被供奉的照片,一位讀三年級的女孩孔嘉怡説剛學完《孔子拜師》,在她眼裏“孔子讀書很好,不驕傲。”他們稱雖然均是孔子後裔,但家中父母很少提及祖先 [3] 
歷史沿革
據廣東孔子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孔慶儒先生介紹,首次移居廣東的孔氏後代,是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孔子第41代孫孔昌弼遵父遺命避朱温之亂,隨節度使徐彥若遷居韶州正昌(現南雄縣平林村),並創辦孔林學院,成為孔氏嶺南派始祖。其孫孔承休於公元977年再遷居廣州城西彩虹橋,成為珠三角孔氏始祖。其後裔共有10萬多人。廣州轄區內的孔子後裔,主要分佈在番禺區、白雲區及花都區 [3] 

葉邊村所獲榮譽

2021年9月,江高鎮葉邊村(錦鯉)被認定為第二批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村。 [4] 

葉邊村交通

葉邊村臨近G107,交通便利,如圖1。
圖1

葉邊村村貌

圖2 村貌
圖2 村貌(5張)
葉邊村村貌,如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