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葉甫蓋尼·奧涅金

(普希金著長篇詩體小説)

鎖定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説,寫於1823~1831年,發表於1831年。
該作寫的是彼得堡貴族青年奧涅金,他厭倦了上流社會生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俄國的鄉村。在那裏他結識了地主拉林家的長女達吉雅娜。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鍾情。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她給奧涅金寫了一封深表愛慕之情的信。而奧涅金卻根本不能理解達吉雅娜的真摯情意,竟輕浮地當面表示拒絕,説什麼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後來,奧涅金在決鬥中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連斯基,便離開了鄉村。幾年之後,奧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一次交際活動上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從一個純樸的農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會“女神”般的貴婦人。奧涅金為虛榮心所驅使,為她神魂顛倒,拼命追求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則真誠地告訴他:此刻她仍然愛他,卻不能屬於他,因為她要忠於自己的丈夫。 [1]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準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小説展示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社會現實生活的廣闊圖景,塑造了具有高度概括意義的“19世紀青年”的典型形象,被譽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 [15] 
作品名稱
葉甫蓋尼·奧涅金
外文名
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
作    者
【俄】普希金
創作年代
1823~1831年
文學體裁
長篇詩體小説
字    數
250000

葉甫蓋尼·奧涅金內容簡介

奧涅金與連斯基的決鬥 奧涅金與連斯基的決鬥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貴族青年奧涅金。奧涅金有過和一般的貴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當時的時代氣氛和進步的啓蒙思想、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拜倫頌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詩歌,都對他產生了影響,使他對現實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厭倦上流社會空虛無聊的生活,抱着對新的生活的渴望來到鄉村,並試圖從事農事改革。但是,華而不實的貴族教育沒有給予他任何實際工作的能力,好逸惡勞的惡習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圍地主的非難和反對,奧涅金到頭來仍處於無所事事、苦悶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時代病—憂鬱症。在鄉下的莊園,他和連斯基及其未婚妻奧爾伽成為好友。奧爾伽的姐姐達吉雅娜純樸、多情,她熱烈地愛上了奧涅金 ,並勇敢地寫信向他傾訴自己純潔的愛情,奧涅金一番勸説拒絕了她。一次家庭宴會,感到一切都庸俗無聊的奧涅金故意向奧爾伽獻殷勤,引起連斯基的憤怒並要求與他決鬥,奧涅金在決鬥中打死了自己的朋友。追悔莫及之餘,奧涅金離開鄉下出國漫遊。幾年後在聖彼得堡一個舞會上,奧涅金和已成為將軍夫人的達吉雅娜重逢,發現自己深深愛上了她,但達吉雅娜無法背叛自己的丈夫。儘管深愛着奧涅金,但達吉雅娜拒絕了他。 [2] 

葉甫蓋尼·奧涅金創作背景

葉甫蓋尼·奧涅金時代背景

19世紀上半葉,歐洲社會改革風起雲湧,而俄國仍然面臨着走向何處的問題。部分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為俄國的出路奔走奮鬥,普希金就是其中的一位。十二月黨人的經歷使普希金大受震撼,目睹了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的普希金決心承擔起吶喊者的責任,喚醒沉睡的民族。《葉甫蓋尼·奧涅金》即是在這樣的精神狀態下創作的產物,是詩人對俄羅斯民族精神振奮與再塑造的一次嘗試。 [13] 

葉甫蓋尼·奧涅金創作過程

在普希金的手稿上,保留着詩人所標示的創作起訖時間:1823年5月9日,在基希涅夫開始創作《葉甫蓋尼·奧涅金》;1830年9月25日在波爾金諾基本完成,共計7年4個月17天。但是,不能把這個時間總數看成是最終的時間,因為普希金在1831年又對小説進行了續寫,增補了小説最後一章的幾個詩節,其中包括《奧涅金給達吉雅娜的信》。按照最初的計劃,《葉甫蓋尼·奧涅金》應當由9章組成。在手稿中,普希金把9章分成3個部分,並且每一章都有標題:第1部分第1章“憂愁”,第2章“詩人”,第3章“小姐”;第2部分第4章“鄉村”,第5章“命名日”,第6章“決鬥”;第3部分第7章“莫斯科”,第8章“旅行”,第9章“上流社會”。後來,普希金刪去了第8章,並把其中的幾個詩節安排在小説的“附錄”裏。第九章寫成以後,詩人又將它銷燬了,只留下幾個不完整的詩節。這就是小説創作的整個過程。 [16] 

葉甫蓋尼·奧涅金人物介紹

葉甫蓋尼·奧涅金奧涅金

奧涅金是個利己主義者,他沒有勇氣向朋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本想拒絕決鬥,但又怕人嘲笑和誹謗,最終殺死了連斯基,在連斯基死後到處流浪。
在對待愛情上奧涅金是個自欺欺人者,他擺出一副道學家的面孔教訓達吉亞娜,對她説不願意把自己禁錮在家庭的圈子裏,天生不會享受幸福,拒絕了達吉亞娜的愛情。可是後來,在奧涅金回到彼得堡後,他又愛上了達吉雅娜,身為人婦的達吉雅娜拒絕了他。達吉亞娜走了,只留下奧涅金一個人,在這裏普希金結束自己的小説,關於奧涅金以後的命運如何普希金什麼也沒寫,一個普希金的熟人説按照詩人的意思“奧涅金應該犧牲在高加索或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中”。 [4] 
奧涅金的“多餘感”是俄國舊文化與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產物,註定了他的悲劇性命運。一方面,貴族階級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特別是黑暗腐朽的專制政體、愚昧落後的農奴制以及適應這種制度的舊文化;另一方面,歐洲啓蒙思想文化的傳播促使俄國的知識者去思考。在這場俄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以壓倒優勢撞擊俄國文化。
奧涅金厭惡舊文化並不採取行動,認同新文化也無力去實踐。這樣無法脱離舊文化,又不能紮根於新文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感到時代的風暴即將來臨,不甘心和貴族階級一道滅亡,但階級的侷限又使他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參加革命鬥爭。也看不見社會發展的前景,因此終日彷徨苦悶、焦躁不安,社會不需要他,他也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苦尋求俄羅斯的出路,但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只會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在時代矛盾日益尖鋭、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歷史大背景下,具有“多餘感”的“多餘人”是時代與社會的產物。 [3] 
奧涅金作為這種特定社會條件下的一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具有貴族出身帶來的各種缺點,並不是當時貴族青年的先進人物。作者從奧涅金身上體現了—個時代的重要問題,即俄羅斯進步的知識分子脱離人民的問題,這也是十二月黨人之所以失敗的原因。
奧涅金的性格是真實的,他不僅代表了貴族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憂鬱而又無能為力,而且反映了整個時代的情緒,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説,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多餘人”心中的“多餘感”具有民族性特徵。 [3] 

葉甫蓋尼·奧涅金達吉雅娜

達吉雅娜是詩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別林斯基在評價這部作品時指出;“普希金的偉大功績,是他在這篇長篇小説裏詩意地再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並且以奧涅金和連斯基為代表,顯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性的一面,可是,這恐怕是我們詩人更大功績:他首先第一個以達吉雅娜為代表,詩意地再現了俄國的婦女。”在評論作品的人物形象時,別林斯基進一步肯定達吉雅娜是“俄國婦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評論中,則把達吉雅娜稱作“俄國婦女的聖像”。可見,達吉雅娜不僅是詩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5] 
達吉雅娜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貴族革命的前夕。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外貌上遠不及妹妹漂亮,“一點兒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極富思想個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靈美、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對責任的忠誠、純而又純的天性。她從小就厭棄女孩子的針線活計;她拒絕父母的溺愛,更不習慣貴族家庭對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滿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熱愛俄國自然景物和民間故事;她讀過理查生和盧梭的著作,受西歐啓蒙主義思想的薰陶,有模糊的個性解放的要求。但在當時的俄國社會里,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她們沒有任何經濟或文化地位,傳統賦予她們的角色只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愛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達吉雅娜作為一個女性,身處當時的社會,“為女——為妻——為母”是她必經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種生命程式。作為女兒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婚姻(為妻),於是,她渴望着愛情,渴望着找到一個理想的丈夫能幫她擺脱這種孤獨的處境,給她以新生。孤傲不羣的奧涅金出現了,達吉雅娜一見鍾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熱情地幻想着,並被幻想不停地追逐着……終於決定拋棄一切傳統的上流社會女性虛偽的種持和矯揉的束縛,拋棄父母的意見,主動出擊,勇敢求愛。詩人把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塑造成為一個勇敢、主動追求愛情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當時貴族上流社會的道德規範,具備了現代的愛的能力,這與傳統的規則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傳統的積習認為“兩性必然是有差別的,一方是主動的,另一方是被動的,女性當然屬於被動的一方”,而文本中達吉雅娜一反傳統的被動而變為主動,其現代性非常明顯。詩人充分肯定並讚揚了她的這種愛情和行為。 [5] 
普希金無法跳出時代的侷限去給奧涅金和達吉雅娜一個光輝的結局。所以面對奧涅金,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情理想,達吉雅娜表面上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私下裏卻悲痛欲絕。她獨坐在豪華的起居室裏,讀着奧涅金寫給她的信,心酸無言,淚如泉湧,表現了她在愛情和婚姻權衡中的悲哀與無奈。達吉雅娜是“俄羅斯婦女的典型”,她再一次以俄羅斯婦女們所特有的犧牲和隱忍承擔了個人命運的一切悲哀。 [6] 

葉甫蓋尼·奧涅金連斯基

如果説奧涅金是冷漠、自私的現實主義者,那麼外省的貴族青年連斯基就是充滿激情、富於幻想的浪漫主義者。雖然他和奧涅金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他們的性格迥異。連斯基沉醉於脱離現實生活的哲學學説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詩歌,不諳世事,把一切都加以理想化。像他這樣的人根本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最終要麼妥協於現實,要麼就被現實碾得粉碎。連斯基在決鬥中死於奧涅金的槍下,這一事件構成了小説情節的高潮,普希金對連斯基之死做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7] 
連斯基是一個有教養、有文化的人。他在與奧涅金的談話中,涉及許多哲學問題、社會問題和科學問題。普希金指出,連斯基有“愛好自由的理想”,他是一個詩人,一個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者。普希金在第2章第10詩節,列舉了連斯基詩歌的主要內容,在第6章第21和第22詩節,把他的哀詩作為浪漫主義詩歌的範例加以引用。詩人指出,連斯基詩中的那些內容,與茹科夫斯基和當時一些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詩人的詩相近似。“愛情、離別、悒鬱”、若有若無的奇妙的內容,對“生命的凋謝的花朵”“縹緲的夢境”和“浪漫的玫瑰花”的讚頌,這一切正是茹科夫斯基詩歌的特徵。像連斯基這樣的浪漫主義者,是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的:他們或安於舊秩序,或一旦同現實發生衝突就沉淪下去。連斯基被打死了,但是,如果他還活着,那麼最大的可能是變成一個平庸的地主。從連斯基那些“陰沉和萎靡”的詩來看,他未必能成為一位出色的詩人。 [15] 

葉甫蓋尼·奧涅金奧爾加

奧爾加精神上非常貧乏,毫無個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價值籌碼,在男性視野中,奧爾加就是他們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詩人連斯基因此而瘋狂地迷上了奧爾加。然而,普希金讓奧爾加使兩個親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奧爾加是個間接兇手。從某種意義上説,詩人對奧爾加的責備態度,反映出了他作為一個傳統的男性作家對於女性恐懼心理的原始狀態。這一點,精神分析學家霍妮説得很中肯;“男人總是通過對女性的攻擊,使自己從對女性的恐懼中掙脱出來。”連斯基愛上了頭腦愚鈍、感情膚淺、水性楊花的奧爾加,對頗有個性思想的達吉雅娜卻視而不見。當連斯基對婚姻無限神往和陶醉的時候,詩人普希金則把“我”與奧涅金封為“豪門的叛逆”。顯然,普希金借“我”之口傳達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該自由自在的享受單身生活,享受天拘無束的愛情,而不應像連斯基那樣將婚姻當成生命的目標,讓婚姻束縛自由;男人屬於自由的愛情,女人屬於責任的婚姻,婚姻只是用來束縛女性的。舞會風波後,連斯基為了未婚妻奧爾加而決鬥,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自始至終,奧爾加對連斯基生死攸關的重大行動,毫無覺察,她對連斯基的生命感念也非常短暫,在連斯基屍骨未寒之際,她便被一位驃騎兵用情場上幾句獻媚的話所俘虜,在神壇前羞答答頭戴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無疑,奧爾加的見異思遷、另覓新歡,也是普希金對於連斯基婚姻理念的一個極大諷刺。 [5]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品鑑賞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品主題

反映黑暗現實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準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多餘人”是19世紀俄國文學中所描繪的貴族知識分子的一種典型。他們的特點是出身貴族,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受過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們雖有高尚的理想,卻遠離人民;雖不滿現實,卻缺少行動,他們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只能在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費自己的才華。他們既不願站在政府的一邊,與上流社會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對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他們很是心儀西方的自由思想,他們也很不滿俄國的現狀,又無能為力改變這種現狀,然而他們又是大貴族和權勢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與底層人民相結合以改變俄國的現狀。
生態倫理
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可以感受到詩人超前的生態倫理意識:返歸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詩人賦予達吉雅娜的純真、自然的個性和品質,正是其對自己所向往的美好生活方式的表達。在詩人筆下,城市裏充滿着喧囂與浮躁,燈紅酒綠,人影幢幢,滿是虛情假意和花言巧語,而在農村,有恬靜的溪流、牧場,有散發着野花幽香的叢林、山谷,有像達吉雅娜的奶孃一樣淳樸、厚道的人民。這樣的對比描寫道出了達吉雅娜不願意去那繁華的城市的原因,呆在古樸的鄉村的緣由,也道出了詩人呼籲人們返歸自然、詩意地棲居於大自然之中的心聲。而這種境界又恰恰與生態倫理學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不謀而合。 [8] 
婚戀觀
如果説鄉村少女達吉雅娜是叛逆的、現代的,那麼,作為婚姻的女性,作為將軍夫人,達吉雅娜已完全歸於了傳統。為了不使母親失望,她來到了莫斯科這個婚姻市場,將自己嫁給了老將軍。作為將軍夫人的達吉雅娜,光彩照人,雍容華貴,具有完全的責任感和犧牲精神。舊情人奧涅金再次出現,當愛情與婚姻正面衝撞的時候,愛情讓位於婚姻,自由讓位於責任,將軍夫人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斷然拒絕了奧涅金的求愛,選擇了忠於傳統婚姻道德。
男主人公奧涅金最終拒絕了達吉雅娜的求愛,將“好心”地將女主人公教訓了一通。花園裏,他們的那場對話,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兩性之間的一場對話。一向心高氣傲的奧涅金在愛情方面一直習慣於主動出擊,而現在,一個女性卻反客為主,把他當作追求對象,潛意識裏他是難以接受的。在男性話語的統攝之下,女性只能被動地居於屈從的地位。因而,從兩性文化的角度來看,達吉雅娜的求愛失敗也是一種必然。奧涅金與達吉雅娜的對話表明,在愛情方面,主動權只能專屬於男性,女性只能處於被動。一旦她逾越常規變成主動,那麼結局只有一個——失敗。所以,在普希金的愛情觀念中,愛情自由是單向的,只屬於男性。 [5] 

葉甫蓋尼·奧涅金藝術特色

總體風格
作者在奧涅金身上準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作品生活場景廣闊,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優美,體裁別具一格。它用詩體寫成,兼有詩和小説的特點,客觀的描寫和主觀的抒情有機交融。獨特的“奧涅金詩節”(每節十四行,根據固定排列的韻腳連接)洗練流暢,富有節奏感。 [9] 
人物形象
《葉甫蓋尼·奧涅金》事件貫穿社會反農奴制運動時期,普希金講述了年青人的命運,反映了他們對現實生活的失望、不滿,比如説奧涅金,他是十二月黨人先進貴族、知識分子代表,是19世紀初葉俄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他出身貴族,從小受貴族教育,學説法語、社會交際等。奧涅金區別於社會上的年青人是他出眾的智慧,他能在談話中輕易地涉及一切,在重大問題中他會裝出老練的、學者的嚴肅,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見解。
達吉亞娜和奧涅金在天性上,在對待社會的批判態度上是一致的,他們都鄙視貴族上流社會,但在心靈氣質上他們又不同。奧涅金無力擺脱貴族階級思想和習俗的惡劣影響,精神空虛,而達吉亞娜與人民有深厚的感情,與俄羅斯大自然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內心充實。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概括了19世紀貴族進步青年的特點,提出貴族向何處去的問題,而在達吉亞娜身上突出了她和人民的親近、她氣質的高潔,詩人以達吉亞娜的豁達胸懷、善良、同情勞動人民來批評奧涅金的利己主義和精神空虛。 [4] 
意象
連斯基通過百合花的意象表達了光陰雖然寧靜美好,然而生活中有些東西卻容易消逝的低沉鬱悶的心理,百合花是美麗的,但卻也會匆匆地枯萎。奧涅金的到來,讓連斯基原本的生活變得混亂不堪,也讓他在最美的年華里為愛和奧涅金進行一場決鬥,而這最美的年華就如同盛放的百合一般,純潔而美麗,但也許在未知的明天就有可能會凋謝。普希金通過百合花的意象不僅突出了奧爾加聖潔美好的形象,而且還將連斯基內心複雜和傷感的情緒表現了出來,並且也充分顯示出了作者普希金對於俄羅斯文化與宗教的熱愛。
在小説《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有段是描寫連斯基的:“……他唱着生死離別和傷悲,歌唱虛無縹緲和迷茫的遠方,也歌唱浪漫主義的玫瑰”,然而在普希金的手稿當中卻將玫瑰解釋成將死的玫瑰、枯萎的玫瑰等,將憂愁的連斯基與代表浪漫的玫瑰放在一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充分顯示出了作者的別具匠心。連斯基內心雖然十分的惆悵卻喜歡將浪漫主義掛在嘴邊,而就作者看來,那些寓意着浪漫的玫瑰已經開始逐漸地凋謝,並通過反諷的巧妙形式充分展現了浪漫主義正在消亡。 [17]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品影響

葉甫蓋尼·奧涅金社會影響

1908年版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1908年版的《葉甫蓋尼·奧涅金》
小説是俄羅斯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塑造了奧涅金這個“多餘人”的形象。作品用奧涅金的冷漠、懷疑,連斯基的理想主義熱情,達吉雅娜的純潔、孤寂,突出反映19世紀20年代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和知識分子追求光明、自由時的困惑、迷惘的心理。這部詩體小説廣闊地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表現了那一時代俄國青年的苦悶、探求和覺醒,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它展現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上尉的女兒》一起被譽為“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
詩人以精湛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表達了那個時代俄羅斯青年的思想和苦悶,探求和覺醒,不幸和悲劇,並且通過人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現了俄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揭示了沙皇主義專制制度下俄國社會生活的種種矛盾和醜惡,使《葉甫蓋尼·奧涅金》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對當時和以後的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0] 

葉甫蓋尼·奧涅金衍生作品

1878年,俄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將其改編成同名歌劇。
2013年,圖米納斯根據普希金長篇詩體小説改編的話劇《葉甫蓋尼·奧涅金》首演。 [14]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品評價

俄國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首先我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種看到一幅描繪俄羅斯社會的詩的圖畫,並且選取了這社會發展種最有意義的一段時期。”他稱這部詩作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1] 
現代翻譯家王智量: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個概念,在一般人看來,似乎完全是兩回事。《葉甫蓋尼·奧涅金》這部作品卻恰恰告訴我們,這兩種創作方法完全可以同時並存於同一部作品中,並存在同一個基礎之上。 [18] 

葉甫蓋尼·奧涅金出版信息

《葉甫蓋尼·奧涅金》最初由甦夫於1942年譯出,由世界語譯本轉譯,由桂林絲文出版社出版,書名為《奧尼金》。1944年,重慶希望社出版了呂熒的第二個譯本《歐根·奧涅金》。1954年,上海平民出版社出版了查良錚翻譯的《歐根?奧涅金》。20世紀80年代先後有王士燮譯的《葉夫根尼·奧涅金》、馮春譯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和智量譯的同名譯本問世。20世紀90年代,出現了未餘、俊邦合譯的譯本,顧藴璞的譯本和台灣出版的書名為《永恆的戀人》的譯本等等。此外還有王志耕、鄭錚、何茂正等譯的片段見諸報刊。 [19] 
中文譯本
1957年,《歐根·奧涅金》,查良錚譯,新文藝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1981年,《葉夫根尼·奧涅金》,王士燮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1991)
1982年,《葉甫蓋尼·奧涅金》,馮春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1985年,《葉甫蓋尼·奧涅金》,王智量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6年,《葉甫蓋尼·奧涅金》,呂熒譯,安徽文藝出版社
1996年,《葉甫蓋尼·奧涅金》,丁魯譯,譯林出版社
2001年,《葉夫根尼·奧涅金》,劉宗次譯,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葉甫蓋尼·奧涅金》,田國彬譯,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4年,《葉甫蓋尼·奧涅金》,劍平譯,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2年,《葉甫蓋尼·奧涅金》,九霄環佩譯,新浪博客網絡共享

葉甫蓋尼·奧涅金作者簡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國詩人。生於莫斯科。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他使俄羅斯文學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進入了世界文學的先進行列。主要作品有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等。 [12] 
參考資料
  • 1.    金歌等編,中外名著博覽 文學藝術卷=WORLD'S CLASSIC INTRODUCTION[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5.03,第76頁
  • 2.    李志敏編著,和我一起讀名著 一口氣讀完百部世界文學名著[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03,第136-137頁
  • 3.    楊士強.普希金筆下葉甫蓋尼·奧涅金“多餘感”的社會文化探源 [J] 《語文學刊》 -2012年8期
  • 4.    曾凡榮.《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人物形象淺析[J]. 《科技信息》- 2014年10期
  • 5.    周穎.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從《葉甫蓋尼·奧涅金》看普希金的女性觀[J].《江西社會科學》- 2004年8期
  • 6.    段湘懷.愛情與婚姻權衡中的達吉雅娜--試論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達吉雅娜形象[J]. - 《山花》- 2014年8期
  • 7.    王加興.試論《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修辭手法"換説"[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 2005年2期
  • 8.    劉曉燕.《葉甫蓋尼·奧涅金》倫理解讀[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年3期
  • 9.    陳建華主編,插圖本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第104頁
  • 10.    王前程主編;李小駒,朱華陽副主編,中國文學經典導讀[M],廣州:華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10,第213頁
  • 11.    李志敏編著,和我一起讀名著 一口氣讀完百部世界文學名著[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03,第138頁
  • 12.    甘其勳主編,閲讀 (中華書局版) 九年級 (下冊)[M],鄭州:文心出版社,2008.1,第137頁
  • 13.    劉張賀薇. 《葉甫蓋尼·奧涅金》達吉雅娜形象分析[J]. 參花(上), 2020, (8):37-39.
  • 14.    管絃. 從《葉甫蓋尼·奧涅金》看“詩劇”的創作[J].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9, (10):52.
  • 15.    謝·弗洛林斯基, 藍泰凱.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構想與創作研究[J].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第14卷(5):83-90.
  • 16.    謝·弗洛林斯基, 藍泰凱.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構想與創作研究[J]. 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 第14卷(5):83-90.
  • 17.    劉睿菲. 探析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中“花”的意象[J]. 參花(上), 2021, (4):44-45.
  • 18.    柳鳴九,王智量,藍英年主編,世界名著大師課  俄羅斯卷,天地出版社,2020.11,第19頁
  • 19.    鄭魯南主編,書裏書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0.09,第1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