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尉的女兒

(普希金創作中篇小説)

鎖定
《上尉的女兒》是俄國作家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創作的中篇小説,首次出版於1836年。
小説採用第一人稱的敍述方式,以貴族青年軍官格里尼奧夫和上尉的女兒瑪麗婭之間曲折而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主要線索,把格里尼奧夫的個人命運與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中容納了豐富的歷史畫面和社會內容。刻畫了各種不同階層人物的性格,揭示了他們的心理活動。
《上尉的女兒》是俄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現實主義作品。 [1] 
作品名稱
上尉的女兒
外文名
капитанская дочка
作    者
【俄】普希金
文學體裁
中篇小説
首版時間
1836年
字    數
約90000

上尉的女兒內容簡介

《上尉的女兒》 《上尉的女兒》
彼得·安德列耶維奇·格里尼奧夫是俄國西姆比爾斯克一個有三百個農奴的貴族的兒子。父親安德列·彼得羅維奇曾任過陸軍中校。彼得還在娘肚子裏時,父親就給他登記為近衞軍中士了。五歲時委託給馬伕薩威裏奇教管。十七歲時,父親叫他到俄國南方奧倫堡去當兵。由薩威裏奇隨行,作為保護人。臨別時,父親叮囑兒子要忠於職守,牢記這樣的諺語:“衣服要趁新珍惜,名譽要從小愛護。”
彼得在城裏遇見輕騎兵上尉伊凡·伊凡諾維奇·祖林。他是到西姆比爾斯克召募新兵的。他邀彼得喝酒、打枱球賭博,結果彼得輸了一百盧布。他要薩威裏奇拿出錢來付賭賬,薩威裏奇不肯,彼得便訓斥他説:“我是你的主人,你是我的僕人。錢是我的。我輸了錢,因為我願意這樣。我勸你,不要自作聰明瞭,怎樣命令你,就該怎樣去做。”為此,薩威裏奇哭了。過後,彼得也感到對不起這位忠誠的管教人。
彼得的雪橇向一片“沙漠似的荒原”駛去。突然颳起了暴風雪。他們迷失了方向。在暴風雪中出現了一個過路的陌生人,彼得要他指引道路。那人便跳上了雪橇,把他們帶到一個安全的村舍。那兒有一家旅店,陌生人和哥薩克店主打着隱語。彼得感到這位陌生人“外表很了不起,他大約有四十歲,中等身材,瘦瘦的,肩膀卻很寬。”彼得為酬謝這位嚮導,買酒給他喝。第二天分別時,還把自己的兔皮襖贈給了他。這位陌生人不是別人,他是在落難中的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他對彼得説:“謝謝……我永遠不會忘記你的恩典。”
《上尉的女兒》 《上尉的女兒》
彼得到了奧倫堡,被派到白山要塞當軍官。要塞司令伊凡·庫茲米奇·米羅諾夫上尉是個精神奕奕、身材高高的老人。他的妻子伐西里薩·葉戈洛芙娜協助丈夫工作,而且,她還過問軍事,因為她比丈夫更能幹。他們有個十八歲的女兒瑪麗婭·伊凡諾夫娜 ,小名叫瑪莎。她有“圓圓的臉,紅潤的頰,淡黃色的頭髮整整齊齊地梳到發紅的耳朵後面”。他們一家居住在邊塞地區已有二十多年了。彼得來到的第二天,上尉便請他去吃飯。從而結識了他們一家。 上尉屬下有個青年軍官叫士伐勃林。他因決鬥,新近從別處近衞軍中轉來。這是個相當伶俐乖巧的人,他談話刻薄而又有趣味。他正在追求瑪莎。因此,他在彼得面前,把她説成是個傻丫頭。不久,彼得和瑪莎親近起來,並且互相愛慕了。
有一天,彼得寫了一首愛情詩念給士伐勃林聽。士伐勃林便對他進行諷刺和挖苦,並嘲笑他已愛上上尉的女兒了。於是他們由口角變成決鬥。在決鬥時,彼得本來佔了上峯。剛好,薩威裏奇趕來阻止,叫了彼得一聲,彼得一回頭,便被士伐勃林狠狠地砍了一劍。 彼得傷勢很重。五天後才清醒過來。他在上尉家治傷,瑪莎一直看護着他,併為他日夜擔心。這樣,他們的感情更接近了。士伐勃林被上尉夫人鎖在麪包房裏坐禁閉。後來,在彼得請求下,把他釋放了。彼得向父親寫信,要求父母答應他和瑪麗婭的親事。可是,父親不同意,加上士伐勃林暗中寫信告發他,他父親已知道彼得和人決鬥的事了。瑪莎為此“臉色蒼白了”。她説如果得不到彼得父母的祝福,他們便不可能得到幸福,她不能嫁給彼得。
她儘量抑制住內心的痛苦,迴避他。1773年10月,普加喬夫率領農奴和哥薩克在俄國南部舉行了暴動。白山要塞出現了普加喬夫的傳單。要塞裏的哥薩克士兵開始騷動起來了。軍官們捉到一名散發傳單的巴什基人。這是個七十餘歲的老人。他沒有鼻子和耳朵,是過去造反時,被沙皇政府割去的。在審問時,他不會説話,原來他的舌頭也被割去了。不久,普加喬夫率兵攻打白山要塞,他“騎着白馬,穿着紅袍,拿着出鞘的佩刀”,由部下蜂擁而來。上尉米羅諾夫打開了要塞大門,要駐防軍往外衝,但士兵們都呆立不動。普加喬夫順利地佔領了白山要塞。居民們都從家裏拿出鹽和麪包(按俄國習慣是招待最尊敬客人的禮物)來歡迎普加喬夫。要塞中被俘的軍官,除士伐勃林投降外,其餘的都受到審判。
上尉夫婦不願歸降,被殺死。當普加喬夫下令要絞殺彼得時,薩威裏奇上前求救。普加喬夫這才認出,彼得是在旅店送兔皮襖給他的年青軍官。他赦免了彼得,並伸出自己的手給彼得吻,但彼得恪守忠於沙皇的誓言,不去吻他的手。普加喬夫含笑地叫人把彼得扶起來。居民們都向普加喬夫宣了效忠誓。 瑪莎躲藏在牧師家裏。士伐勃林想要得到她,沒有去告發她。普加喬夫派士兵叫彼得到住所去。在那兒,彼得看到普加喬夫和部下自由地交談。他那“端正的,十分愉快的容貌一點也沒有顯出殘忍的樣子”。他和士兵們一同唱着俄羅斯民歌,對沙皇進行了尖鋭的嘲笑。他們唱道:起義的人民對付沙皇有四個親密的伴侶:黑夜、大刀、快馬和硬弓。普加喬夫見到彼得感激地對他説:“你在我不得不躲避我的敵人的時候給了幫助。”他勸彼得為他服務,他可以封給他官職。但彼得沒答應,因為他已向女皇葉卡傑林娜二世宣過效忠的誓。於是,普加喬夫答應給他自由。他説:“賞就賞,罰就罰,你愛往哪兒,就往哪兒去吧!”
普加喬夫的起義部隊要開拔了。他指定士伐勃林為白山要塞司令。彼得要到沙皇軍隊駐守的奧倫堡去。普加喬夫便派人送給他一匹馬和自己的一件羊皮大衣。彼得臨行前,偷偷地去看瑪莎,她病得很厲害。彼得只好囑託牧師的妻子照料她,有要緊的事送信給他。 彼得到了奧倫堡。他本想請將軍派兵去收復白山要塞。但官員們在軍事會議上説:“軍隊不可靠,成功沒有把握,躲在堅固的城牆裏防守要好得多。”隨後,普加喬夫領兵圍困了這座城市。在一次交戰時,一個投降普加喬夫的白山要塞的士兵,交給彼得一封信。
信是瑪莎寫的,信中説,士伐勃林強迫她要在三天內答應和他結婚,否則,他便要告發她了。彼得拿着信去見將軍,要他發兵救援。但將軍不同意。彼得只好私自離開了奧倫堡,趕往白山要塞去。 彼得出城不遠,便被普加喬夫的士兵捉住了。普加喬夫對他進行了問訊,彼得告訴他要去白山營救一個孤女。普加喬夫驚愕地説;“我的人誰敢欺侮孤女呢?……任意胡行和欺侮人民的人,我要絞死他。”彼得告訴他,那孤女就是他的未婚妻。普加喬夫決定親自陪他一道到白山要塞去。在路上,普加喬夫對他講了一個烏鴉和老鷹的寓言。烏鴉吃死屍能活三百年,老鷹喝生血只活三十三年。
有一回,烏鴉勸老鷹吃一匹死馬。老鷹啄了一口説:“不,烏鴉老弟!與其吃死屍活三百年,不如痛痛快快地喝一次鮮血。”普加喬夫讚揚老鷹的自由和勇敢的精神。 他們乘車到了白山,營救了瑪莎。普加喬夫打算親自為彼得舉辦婚禮。這時,士伐勃林便狗急跳牆,揭發瑪莎是上尉米羅諾夫的女兒。普加喬夫問彼得為何隱瞞不告訴他。彼得説,如果他説出瑪莎是上尉的女兒,她能活到今天嗎?普加喬夫聽了,覺得有道理,便命令士伐勃林給彼得開一份通行證。彼得願意把瑪莎帶到哪兒,便帶到哪兒。然後,他和彼得分別,回到奧倫堡戰場去了。 彼得決定把瑪莎送到父親田莊上去。
在路上,他遇見已提升為輕騎兵少校的祖林。祖林勸彼得參加他的軍隊,不要回家去了;瑪莎可以叫薩威裏奇護送回家。彼得答應了。不久,果裏岑公爵擊敗了普加喬夫,解了奧倫堡之圍。但普加喬夫又在西伯利亞工廠出現了,糾集了更多的軍隊攻下喀山,並向莫斯科進逼。伏爾加河一帶村莊的農民都起義了,地主躲在森林裏,祖林的軍隊接到橫渡伏爾加河的命令。彼得先行渡河,準備先回去探家和看望瑪莎。但他的田莊上的農民也起義了,農民把彼得父母及瑪莎鎖在穀倉裏。彼得正要把他們營救出來,恰好,士伐勃林領兵來到了。彼得受到包圍。士伐勃林要彼得一家投降,彼得不肯。士伐勃林便下令燒穀倉。彼得在衝出穀倉時,被一塊火磚打倒了。於是,士伐勃林把彼得一家捆綁起來。並下令把他們絞死。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祖林得到薩威裏奇的報信,帶兵趕來了。營救出彼得一家,並把士伐勃林俘虜了。
1774年,普加喬夫的軍隊失敗了。彼得由於和普加喬夫的關係以及擅自離開奧倫堡的事件,被士伐勃林告發。他遭到逮捕和受審,最後判處終身流放西伯利亞。瑪莎以上尉女兒的身份,上彼得堡去求見女皇葉卡傑林娜二世,她把她和彼得的關係,以及他們前後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訴女皇。於是彼得得到女皇的寬大和赦免。他和瑪莎結了婚。普加喬夫被沙皇判處絞刑。受刑的那天,彼得也在場,普加喬夫從人羣中認出了他,並向他點點頭。然後,他從容地受刑而死。 [2] 

上尉的女兒作品目錄

第一章 近衞軍中士
第六章 普加喬夫暴動
第十一章 叛亂的村莊
第二章 嚮導
第七章 猛攻
第十二章 孤女
第三章 要塞
第八章 不速之客
第十三章 被捕
第四章 決鬥
第九章 離別
第十四章 受審
第五章 戀愛
第十章 圍困
刪去的一章 [3] 

上尉的女兒創作背景

時代背景
作品的寫作背景正值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之後,沙皇對民主力量實施令人髮指的殘暴統治,階級力量儘管懸殊有別,但人民暴動、軍閥起義在當時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仍然頻頻爆發。與此同時,貴族卻把改革中所贏得的階級利益進一步演化為不斷追求財富、地位、享樂的生活狀態,從而大大限制了貴族擴大自身勢力的機會,且由於其自身普遍缺乏的現代進取精神,他們對俄國所引發的各種社會危機漸感無能為力。因此,農民揭竿反抗的正是一個封建落後、搖搖欲墜、行將就木的農奴制國家,他們是在為爭取一個充滿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國度而與統治勢力進行殊死搏鬥。 [4] 
創作歷程
普希金很早就打算寫一部以農民起義為主題的小説。由於寫作條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正面地去描寫普加喬夫起義,而只能在有限制的“家庭紀事”的範圍內,從一個側面去展示這場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描繪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的形象。
為了寫這部小説,普希金花了很長時間進行調查研究,他首先研究了與普加喬夫起義相關的檔案材料,寫出了一部學術著作《普加喬夫史》(後經沙皇尼古拉一世改名為《普加喬夫叛亂史》出版)。然後又參閲了那個時代各方面人物的回憶錄,最後還親自到起義地點進行實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一手材料。這樣就為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上尉的女兒人物介紹

彼得
彼得·格里尼奧夫寄予了作家美好的貴族願望,主人公從小接受典型的貴族教育,儘管在法國先生博普的引導下沾染上玩世不恭的不良品性,但並不影響他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蜕變成一個正直、勇敢、對愛情忠貞不治、具有高度貴族榮譽感、對國家盡職盡資的優秀貴族青年。
從個人的情感來看,格里尼奧夫具有理想的人文主義精神。格里尼奧夫處處尊重長輩的意志,恪守父親灌輸的資族道德,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珍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在戰爭中,即使面臨死亡,也毅然秉承着父輩的尊嚴和骨氣。格里尼奧夫對待朋友遵守高尚的道德原則,在祖林蓄意為之的賭局上,前者並未因為借款較高而失信朋友。在奧倫堡狂風暴雪的夜晚,主人公古道心腸,既出於感恩又出於仁慈把價格不菲的皮襖轉贈給衣着單薄的普加喬夫,表現出鮮明的人道主義精神;在愛情上,格里尼奧夫從奧倫堡冒死回到白山要塞從卑劣的敵手施瓦勃林手中救走瑪麗婭,並且在沙皇審案的過程中為了保全瑪麗婭的名譽而置自己的危險於不顧,這些情節把一個普通人物豐富細膩、為愛情視死如歸的甚至感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4] 
普加喬夫
文本中,格里尼奧夫在奧倫堡一個狂風暴雪的晚上第一次結識普加喬夫,後者單薄而破舊的衣着表現了人物典型的農民特徵,他沉着冷靜的性格特徵,為後文普加喬夫的首領身份埋下了伏筆。普加喬夫在攻下白山炮台之後第三次出現,這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深受人民愛戴的起義領袖,也是一個知恩圖報、深明大義的普通農民的形象。由於兔皮襖的饋贈,普加喬夫多次赦免主人公,對他關懷備至,且在緊要關頭不吝相助。除此之外,晉加喬夫在自己的戰友面前不以領袖自居,而是親如兄弟,平和近人,作家對普加喬夫的這番描寫,顯然與官方蓄意扭曲的暴徒形象有着天壤之別,不僅揭穿了沙皇在起義軍與人民關係上企圖挑撥的用心,也完整地塑造了一個真實生動的農民領袖形象。另外,普加喬夫除了正直善良、剛強果敢、憨厚豪放等個性特徵外,對於起義事業也有着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追求自由、獻身革命的道路上流露出大無畏的英雄本色。普加喬夫對格里尼奧夫講述的一個烏鴉與老鷹的寓言故事,表明了自己“與其吃三百年死屍,還不如喝一口鮮血來得痛快”的革命立場,鮮明地體現了人物熱愛自由和獻身於事業的崇高理想。 [4] 
瑪麗婭
瑪麗婭是要塞司令伊萬·庫茲米奇·米羅諾夫上尉的女兒。她有“圓圓的臉,紅潤的頰,淡黃色的頭髮,整整齊齊地梳到發紅的耳朵後面”。當格里尼奧夫決鬥受傷,躺在她家裏修養時,她一步都不離開格里尼奧夫,細心地照顧他。她還請求父母原諒卑鄙的什瓦布林。當格里尼奧夫的父母來信拒絕接受瑪麗婭為兒媳時,她説如果得不到其父母的祝福,他們便不可能得到幸福,她不能嫁給彼得。她儘量抑制住內心的痛苦,迴避他。在經過白城一難之後,她毅然決定成為格里尼奧夫的永不分開的妻子。當格里尼奧夫被罰到西伯利亞,瑪麗婭比任何人都難過,她認為自己是禍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去營救格里尼奧夫。瑪麗婭在兩個僕人的陪同下來到聖彼得堡,通過各種關係,想盡各種辦法,以上尉女兒的身份終於見到了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瑪麗婭把自己與彼得的關係,以及他們前後的遭遇,原原本本地告訴女皇。瑪麗婭機智地説服了女皇,終於使格里尼奧夫得到女皇的寬大和赦免。出獄後,格里尼奧夫與瑪麗婭結婚。 [6] 
什瓦布林
什瓦布林是個偽君子。這是個相當伶俐乖巧的人,他談話刻薄而又有趣味。為了得到瑪麗婭的愛,防止格里尼奧夫對瑪麗婭的追求,什瓦布林使用愚弄、嘲笑和貶低瑪麗婭的卑鄙手段。在與格里尼奧夫決鬥時,什瓦布林乘格里尼奧夫不備之時,刺傷了他。為了在瑪麗婭面前表示懺悔,虛偽地向格里尼奧夫賠禮道歉。為了將格里尼奧夫與瑪麗婭分開,他暗地寫信將格里尼奧夫與瑪麗婭交往的事告訴格里尼奧夫的父母。在普加喬夫進入白城時,什瓦布林又作為叛徒,倒向普加喬夫一邊,明哲保身,並接替了原城堡司令的職位。他在混亂之時,逼迫、威脅被困的瑪麗婭嫁給他。當局勢變化之時,他又推卸責任,做偽證。他完全是一個卑鄙下流、背叛友情、見風使舵的偽君子、小人的形象。這個人物形象也是阻礙社會發展、進步的絆腳石,正因為有了這樣的一些敗類,社會才會有惡、衝突、動盪、流血和犧牲。 [6] 
薩維裏奇
《上尉的女兒》成功地刻畫了普加喬夫這一農民起義軍領導人的形象,但是小説中格里涅夫的僕人薩維裏奇的形象是令人深思的,他對主人的“忠心耿耿”固然是一種未覺悟的奴性的表現,但從中也折射出被扭曲了的勞動者待人熱誠無私,熱情善良的品格的光輝,他對本來屬於同一階級的普加喬夫持敵對態度則是統治階級意識毒化的結果。普加喬夫運動之所以失敗,其原因之一就在於大多數俄國農民還處於薩維裏奇這種不覺悟的狀態中。這是薩維裏奇的悲劇,也是時代的悲劇。普希金把宗法制下農民和地主的關係加以理想化,他企圖證明,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不必通過暴力解決,只要有好心腸的主人就行,這裏反映了普希金的偏見。 [7] 

上尉的女兒作品鑑賞

上尉的女兒作品主題

《上尉的女兒》是一部反映普加喬夫農民起義的歷史題材小説。歷史上,貴族社會和沙皇政府一貫醜化普加喬夫,把他説成是十惡不赦的強盜,而普希金卻懷抱琵琶另彈別調,把他塑造成一位機智勇敢、樂觀豪邁、胸懷遠大理想而又深受人民愛戴的農民運動領袖,同時在作品中生動地展示了這場運動波瀾壯闊的規模和廣泛的社會基礎,表達了作家對封建壓迫下農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農奴制度與專利統治的深刻批判。 [8] 

上尉的女兒藝術特色

《上尉的女兒》構思的絕妙之處首先在於,普希金沒有將普加喬夫與農民起義軍的其他領袖及主要成員構成人物關係,也不是從農民起義軍角度來寫農民起義,而是將普加喬夫與農民起義軍相對立的——沙皇軍隊下層軍官格里尼奧夫、士伐勃林等構成了人物關係,從第一人稱敍事視角,以格里尼奧夫自述的方式展開小説情節。小説中的特殊人物關係設置,有兩個十分突出的優勢。
一是從起義軍對立階級的貴族軍官格里尼奧夫的角度來寫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選材視城更加開闊,不僅真實感人,而且更有説服力,讓人們深切理解普加喬夫農民起義的必然性。二是小説中的人物較少,人物關係較為簡單,這種特殊的人物關係設置決定了小説的主要情節是在格里尼奧夫、普加喬夫、士伐勃林、瑪莎等四個人物之間,尤其是在普加喬夫與格里尼奧夫之間展開的。小説情節線索清晰簡明,內容簡約得當,以中篇小説的篇幅承載長篇小説的信息容量,不僅筆墨經濟,結構緊湊,也有利於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節的演進。 [9] 
由於《上尉的女兒》人物關係設置的特殊性,使得這部反映農民起義的作品與同題材作品相比明顯不同:其一,普加喬夫雖然是農民起義領袖,但卻不是小説的主人公,只是小説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小説的主人公是貴族軍官格里尼奧夫,整部小説是以格里尼奧夫自述的形式,用第一人稱敍事視角展開情節的。其二,格里尼奧夫是小説中諸多事件的參與者,也是某些重大事件的目擊者。普希金從一個親歷普加喬夫起義、一個起義軍對立階級的貴族軍官的所聞所見親歷角度構思作品,直接反映了普加喬夫起義的內容,大大增加了情節的真實性和真切感。其三,小説多次描寫格里尼奧夫與普加喬夫的近距離接觸,但作為貴族和沙皇軍隊軍官的格里尼奧夫對普加喬夫起義並不理解。在他看來,普加喬夫是“暴徒”,是“強盜”,是“自封皇帝”,農民起義軍是“叛軍”。這恰恰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本質:農奴和沙皇政府、農民起義軍和沙皇軍隊存在着十分尖鋭的矛盾。同時,從第一人稱的敍述中,讀者仍然可以透過敍事者的敍述,體會到小説“隱含作者”的真實意圖,即作者普希金對農民起義的充分理解與深刻認同。
小説的情節演進主要取決於小説中的人物性格,小説情節的演變發展又必須表現人物性格。在中外名著中,重大歷史事件通常較多地體現為社會背景,人物命運如何改變、情節如何發展變化仍然決定於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上尉的女兒》把農民起義作為小説的重要情節,以這一重大事件直接改變小説中主要人物的命運,小説情節曲折起伏,驚險異常。這樣的情節設置在中外名著包括反映法國大革命雨果的《九三年》、狄更斯的《雙城記》中都極為少見,這體現了普希金《上尉的女兒》構思的獨特性,也體現出作者善於將小説情節與人物命運緊密相聯,既寫了多變的人物命運,又使小説情節一波三折,作者在設置組織小説情節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才能。 [9] 

上尉的女兒作品影響

該作在藝術上有很多創新之處,對後世作家產生重大的影響。把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人物、個人的悲歡離合與重大歷史事件有機地糅合在一起的寫法,是《上尉的女兒》藝術總體上的特點。這種寫法,據説最早見於18世紀末期英國小説家司各特的歷史小説中。普希金借鑑了這種寫法,並對其加以靈活運用,使之達到了新的水平。 [5] 

上尉的女兒作品評價

俄國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上尉的女兒》是)散文體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整個創作的“壓卷之作”。 [5] 
俄國作家果戈理:“同《上尉的女兒》相比,別人的小説簡直都成了一碗油膩的菜湯。” [5] 

上尉的女兒作者簡介

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1799-1837),俄國詩人。生於莫斯科。俄羅斯近代文學的奠基者和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他使俄羅斯文學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進入了世界文學的先進行列。主要作品有長詩《葉普蓋尼·奧涅金》等。 [10]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普希金作品鑑賞辭典[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08,第109頁
  • 2.    温祖蔭,歐美文學名著介紹與欣賞(小説)[M],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年07月第1版,第303-307頁
  • 3.    (俄)普希金(А.С.Пушкин)著;臧傳真,少明譯,上尉的女兒[M],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08,第1頁
  • 4.    從《上尉的女兒》看普希金的思想歸屬 黃雲,HUANG Yun - 《宜春學院學報》- 2013年8期
  • 5.    鄭克魯主編,歐美文學名著導讀 修訂版[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07,第177-182頁
  • 6.    温玉霞.普希金歷史觀在長篇小説《上尉的女兒》中的體現[J].名作欣賞.2011年30期
  • 7.    《上尉的女兒》的人物刻畫特點分析 吳雪松 - 《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05年1期
  • 8.    孫玉華。《上尉的女兒》主題思想及藝術特色管見(代譯序)[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04期
  • 9.    《上尉的女兒》人物關係設置與情節設置淺析 常小鳴 - 《學術交流》- 2013年12期
  • 10.    普希金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4-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