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眾一心

(漢語成語)

鎖定
萬眾一心(拼音:wàn zhòng yī xī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後漢書》。 [2] 
“萬眾一心”意為千萬人一條心,後多用來形容廣大人民團結一致。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定語,也作狀語;含褒義。 [2-3] 
中文名
萬眾一心
外文名
unite as one [5] 
拼    音
wàn zhòng yī xīn [1] 
近義詞
眾志成城眾擎易舉勠力同心聚沙成塔
反義詞
四分五裂各自為政離心離德
注音字母
ㄨㄢˋ ㄓㄨㄙˋ ㄧ ㄒㄧㄣ
成語出處
《後漢書》
語法結構
主謂式
成文用法
謂語定語狀語

萬眾一心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傅燮傳》:“今率不習之人,越大隴之阻,將十舉十危,而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 [2]  又《後漢書·朱儁傳》:“萬人一心,猶不可當,況十萬乎!” [3] 
成語“萬眾一心”由句中的“萬人一心”演變而來。

萬眾一心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爆發了黃巾起義。漢靈帝派出軍隊鎮壓。朝廷派出的朱儁(jùn)率部在宛城城外堆了一座比城牆還高的山丘。朱儁登上土丘細細觀察宛城城內起義軍將領韓忠的軍事部署,發現城東北的守備比較空虛。第二天,朱儁讓一支兵馬佯攻宛城西南,故意把戰鼓擂得震天響,吸引韓忠增兵西南,自己卻帶領主力急攻城東北,乘虛拿下了外城。
朱儁不理會韓忠的談判要求,加緊圍攻內城,可一連幾天都遭到了起義軍的有力抵抗。攻城屢屢受挫,朱儁又登上外城城牆向內城眺望,接着,下命令叫部隊後撤幾里。撤退後不久,城內守軍紛紛衝出城外,試圖突圍,朱儁的兵馬乘機從側翼殺過來。韓忠不備,再退回內城已來不及,起義軍只得四散而逃,傷亡很大。
事後,朱儁的部下問他用的什麼計謀,他得意地説:“我從高處看得很清楚,內城十分堅固,城內盡是守兵。他們想談判談不成,想突圍又出不去,這不是逼着他們萬眾一心跟我軍拼命嗎?一萬個人齊了心尚且勢不可當,何況他們有十萬人馬呢!倒不如先緩—緩,暫且鬆動一下包圍圈,讓他們產生突圍的念頭,然後乘亂殺上去,那他們的士氣也就瓦解了。” [4] 

萬眾一心成語寓意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團結互助、和衷共濟,並引此為美德。中國有句古話,叫“上下同心,其利斷金”,説的就是團結的重要意義。一個團體萬眾一心,充滿凝聚力,就算是艱難的事情,只要能夠齊心協力,再怎麼困難,怎麼重大的問題也能夠在共同合作和齊心努力之下迎刃而解。在災難面前,最需要的是團結,上下一心、團結互助是戰勝困難的必需精神,更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存發展、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世界上有些事情雖然看起來難辦,但只要眾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協作,就能形成強大合力,再難的事也會變容易。這就是“萬眾一心”的力量。 [4] 

萬眾一心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萬眾一心”形容廣大民眾團結一致。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定語,也作狀語;含褒義。 [3]  [2] 
  • 運用示例
近代·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〇八回:“萬眾一心,同聲呼籲,力抗漢奸,喚醒政府。 ” [1] 
近代·魯迅《華蓋集·我觀北大》:“雖然很中了許多暗箭,背了許多謠言;教授和學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換了,而那向主的精神還是始終一貫,不見得馳懈。自然,偶而也免不了存些很想制轉馬頭的,可是這也無傷大體,‘萬眾一心’,原不過是書本子上的冠冕話。” [2] 
現代·王安憶《叔叔的放事》:“這樣的小鎮是不可侵略的,這裏萬眾一心,草木皆兵。” [2] 
參考資料
  • 1.    萬眾一心  .漢典[引用日期2019-11-15]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723
  • 3.    周宏溟編著.九用學生成語大詞典[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08:78
  • 4.    陳營編著.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4:247-248
  • 5.    錢蓮生,劉玉傑編. 漢語成語英譯詞典[M]. 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 1999.0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