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萬年甘

鎖定
萬年甘,直徑約1mm,青綠色,豆科植物的莖葉,因嚼之有甘味而得名,在《廣西藥植圖志》最早出現,分佈於台灣、海南、廣西等地。泡茶服用,可以解酒護肝,是一種名貴的中草藥材。
中文名
萬年甘
出處】
【《廣西藥植圖志》
【類型】
名貴中草藥材
【拼音】
wan nian gan

萬年甘基本信息

辭典萬年甘
【出處】《廣西藥植圖志》
【類型】名貴中草藥材
【拼音】 wan nian gan
【梵文發音】 aaananda
【別名】萬年草(《廣西藥植圖志》),甘萬年(《廣西中草藥》)。
【性味】《廣西藥植圖志》:"味甘,性涼,無毒。"
①《生草藥手冊》:"生津,止渴,潤肺,清熱。涼茶料多用。"
②《南寧市藥物志》:"葉:治乳瘡。"
③《中國藥植圖鑑》:"葉:利尿,治支氣管炎。"
④《中國中草藥》:"清熱利尿。治咽喉腫痛,肝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出處】出自《廣西藥植圖志》:萬年甘,嚼之有甘味,故俗稱萬年甘草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萬年甘的莖葉。
採收和儲藏:5-10月莖葉生長旺盛時,割取帶葉幼藤(除淨莢果),切成小段,鮮用或曬乾。

萬年甘原形態

萬年甘 攀援灌木。枝細弱,有平伏短剛毛。偶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8-15對,具短柄,長圓形,兩端圓形,先端有極小尖頭,長1-2cm,寬0.3-0.3cm,上面無乞求,下面被稀疏的伏貼細毛。總狀花序很小,長3-6cm,成頭狀,生在短枝上,無總花梗,花序軸短而粗,肉質。花小,排列緊密,長約9mm,具短梗;花萼黃綠色。莢果黃綠色,革質,菱狀長圓形,扁平或膨脹,長2-4.5cm,寬1.2-1.4cm,先端有彎曲的喙,被剛毛狀細毛。種子4-6顆,橢圓形,在臍的一端黑色,上端硃紅色,長6.5mm,有光澤。

萬年甘性狀

性狀鑑別 莖纖細,直徑約1mm,青綠色,表面被有稀疏剛毛,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偶數羽狀複葉,小葉片長方形至長方狀倒卵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稀疏剛毛。氣微,味甘回涼。以葉多、色青綠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細胞排列緊密,內含棕色物質;栓內層薄壁細胞含有眾多草酸鈣稜晶。中柱鞘厚壁細胞環的細胞2-3列,鄰近的薄壁細胞中有較多的草酸鈣稜晶韌皮纖維徑向排列成束,射線1-4列,木質部導管徑向排列。髓部細胞類圓形,表面有點狀壁孔,細胞內亦含有草酸鈣稜晶。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形狀不規則,胞壁呈波狀彎曲,氣孔主為不定式,副衞細胞2-7個。單細胞非腺毛長144-165(-578)μm,直徑13-17μm,平直,先端鋭尖,表面平滑。

萬年甘生長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地帶或山間、路旁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台灣、海南、廣西、等地。

萬年甘藥用價值

【性味】甘;涼;無毒
【歸經】肺;脾;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主感冒,咽喉腫痛,肺熱咳嗽,乳癰,瘡癤,肝炎
生津,潤肺,清熱,利尿,治喉痛,肝炎,支氣管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生草藥手冊》:生津,止渴,潤肺,清熱。涼茶料多用。
2.《南寧市藥物志》:葉:治乳瘡。
3.《中國藥植圖鑑》:葉:利尿,治支氣管炎。
4.《中國中草藥》:清熱利尿。治咽喉腫痛,肝炎,支氣管炎。

萬年甘功效與作用

萬年甘護肝

1、萬年甘泡茶能幫助肝臟排毒並提升肝臟自身的解毒的功能,同時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
2、疏肝鬱,萬年甘茶疏肝解鬱、疏肝理氣。
3、調肝氣,肝氣逆則肋脹痛、胸悶不舒,並常見消化機能紊亂或月經不調等症狀。

萬年甘解酒

萬年甘草本中富含護肝因子及生物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兩個氫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脱氫酶則能把乙醛中的兩個氫原子脱掉,使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萬年甘化學成份

【摘錄】《中華本草》
萬年甘葉中含萬年甘三萜甙(abrusoside)A、B、C、D,5,7,4ˊ-三羥基黃烷甙(5,7,4ˊ-trihydroxyflavane glycoside),7,4ˊ-二羥基黃酮醇二糖甙(7,4ˊ-dihydroxyflavonol diglycoside)花旗松素-3-葡萄糖甙[taxifolin(e)-3-glucoside],甘草甜素(glycyrrhizin),半乳糖(galact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萬年甘內酯(abruslactone)A,萬年甘原酸甲酯(methyl abrusgenate),萬年甘原酸(abrusgenic acid)。

萬年甘來源

"aaananda" 一詞源自梵文"aarogy",他的本意是“健康(無病)”,所以便引申了阿南達(幸福)這個詞。元和十年,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被貶柳州抑鬱難當,身患黃疸(也就是現在西醫所説的乙肝),在現今的廣西巴馬縣某個村落養病,受當地居民的影響,他嘗試用當地居民常飲用的茶緩解病情.一天,他隨便煮了些茶飲用,發現這種茶水非常甘甜可口,便決心一直喝下去.過了不久,奇蹟出現了--他身上的病竟然不治而愈。這樁奇聞很快讓當地人知道了。很多人便對此物來歷發生了興趣。
相傳 當年達摩老祖雲遊四海,經過這個村莊時,發現這裏山清水秀適合種植,就把帶來得種子遺留了下來。因為當時是以梵文命名的,當地居民又是口述相傳, 阿南達聽起來很像萬年甘,而更生動的是這種茶的的確確讓人入口生甘,喝一次便不能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