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票價格
- 20 元
- 原 名
- 聚瑟寺
- 所屬國家
- 中國
- 所屬城市
- 北京
萬壽寺歷史沿革
編輯清朝順治二年、康熙二十五年、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六年以及光緒二十年都重新進行了修葺。
光緒初年曾毀於火,之後成為菜圃,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萬壽寺作為行宮,連菜圃一起圈入。
1934年前後,萬壽寺的前部曾用作東北難民子弟學校。
1985年,萬壽寺闢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以明清時期的藝術品為其特色。
萬壽寺建築佈局
編輯萬壽寺深庭廣廈,瓊樓玉宇,雕樑畫棟,極其宏麗。其間曲欄迴廊,御書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宮,蒼松翠柏錯落有致,佔地三萬餘平方米。寺內分東、中、西三路。中路為主體建築,山門以內共七進院落,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即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御碑亭、無量壽佛殿、萬壽樓等,各殿兩側有配殿配房。大禪堂後建有三座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三山,假山上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大殿,山後為御碑亭。東路為方丈院和圃園,即僧人生活區。西路在乾隆年間改為行宮院。
[3]
萬壽寺山門上方,有清順治二年御賜的石匾,上書“敕建護國萬壽寺”。山門兩側的卡子牆、撇山影壁的磚雕,構圖精細,為不可多得之藝術精品。兩側齊胸高的宇牆虎皮底座,朱牆白頂,色彩分明。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殿前左鐘樓,右鼓樓。素有“鐘王”之稱的永樂大鐘曾懸掛於此。
[4]
正殿之後的萬壽閣是近年重修的,原閣於民國年間毀於火災。閣後的大禪堂,為主持講經説法之地。堂後假山疊石,松柏蒼勁,皆為數百年之物。大禪堂後為最後一進院落,內有一片假山,象徵普陀、峨眉、清涼佛教三山,山上有三大士殿,正殿為觀音,左為文殊,右為普賢。山後有兩株古銀杏樹分立兩旁,飽經滄桑的虯乾枝葉高聳入雲。其後還有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千佛閣等。
西路是行宮部分,為清乾隆年間修建,靠前部分有四小院落,被中間夾道一分為二。左為壽膳房,右為壽茶房,其後是皇帝、太后駐蹕之行殿。行殿之後兩側有爬山遊廊,通過小亭到後樓。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曾於此梳妝,故稱“梳妝樓”。再後有大悲殿及配殿,院中有一井亭,是專為皇帝講經之所。東路是方丈院。前部有大齋堂,大廚房及僧舍,中為齋堂、前宇、南房,齋堂之後為土山,最後是獨院。
[3]
萬壽寺藝術藏品
編輯北京藝術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藝術博物館,“藏身”於這座著名的古剎內。收藏各類古代藝術品近五萬件,時代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明清,尤以明清時期蔚為大觀。藏品門類廣泛,主要包括歷代書法和繪畫、碑帖及名人書札,宮廷織繡、宮室瓷器、古代傢俱、歷代錢幣及璽印等。其他如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器、佛造像、鼻煙壺等,不勝枚舉。字畫有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大師的傳世之作。藝術館還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國的古籍圖書十餘萬冊。
[3]
萬壽寺旅遊信息
編輯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9:00—16: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萬壽寺內
乘車路線:乘74、300、323、362、374、394、482、534、699、特5、特8、特10、運通108、運通110、944等,萬壽寺站下車向南100米路東
自駕路線:西三環北路紫竹橋向北200米路東(中國劇院南側)。
- 參考資料
-
- 1. 北京藝術博物館 .新華網.2006-01/16[引用日期2016-10-30]
- 2. 萬壽寺——皇家寺院的沒落晚秋 .鳳凰網.2011/12/02[引用日期2014-05-30]
- 3. 北京萬壽寺 .雅安佛教 .2013-10-14[引用日期2014-05-31]
- 4. 默默無語的敕建護國萬壽寺 .鳳凰網.2012/05/18[引用日期2014-05-30]
- 5. 北京萬壽寺攻略 .攜程[引用日期2021-03-08]
- 6. 七成文物首秀,“京西小故宮”歷經五年修繕重張 .北京日報客户端.2022-09-16[引用日期2022-09-16]
- 7. 今日正式對外開放!萬壽寺曾是慈禧行宮,戰俘營,戒毒所……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9-17]
- 8. 藝博網站-資訊-藝博簡介 .北京藝術博物館官網[引用日期2022-09-17]
- 9. 震撼!探訪“京西小故宮”萬壽寺,每一步都是在和歷史對話…… .其他.202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