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萬(拼音:wàn, mò)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簡體“萬”和它的繁體(以下作“萬”)最早分別為兩種不同的字形。萬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字形像蠍子,後來另造形聲字“”(讀作chài)表示“萬”的本義,而萬假借為數詞,萬是極大的數字,所以萬也指數量極多。“萬”亦始見於甲骨文 [2]  ,本義不明,至春秋戰國時期仍作為數量詞在使用,在這個意義上與“萬”同義。以上義讀wàn。萬又讀mò,用於複姓“万俟”。萬讀作mò時不是簡化字。
中文名
拼    音
wàn,mò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DNV(86);GQE(98) [3] 
倉    頡
MS [3] 
鄭    碼
AY [3] 
筆    順
①橫、②橫折鈎、③撇
字    級
一級(0035) [1] 
平水韻
去聲·十四願(wàn) [4] 
注音符號
ㄨㄢˋ, ㄇㄛˋ
筆畫數
1+2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異    體
㸘、𠂍、𠃡、𥝄(其餘見擴展圖冊)
統一碼
基本區-4E07 [3] 
四角碼
1022₇

文字溯源

“萬”的繁體寫作“萬”。“萬”始見於商代甲骨文,是象形字。甲骨文(甲組圖1、乙組圖一至四)的“萬”正是一隻蠍子的形象:上部是螯肢;中部是身體;下部是尾巴,尾部末端還有毒刺。西周金文還出現眾多的異體,或加“彳”(圖7),或加“止”(甲組圖6),或加“辵”,或加“土”(甲組圖4、8),或加“廠”(甲組圖6)。金文的“萬”雖然還保留着蠍子的形體,但鉗忮、身上的斑紋,毒鈎的方向,因為傳寫的訛誤,已開始有所變異了:蠍體的斑紋固然與前不同,而圖五的蠍“尾”上多了一短橫。這短橫可能表示“萬”是“一萬”的基數符號字;因為甲骨文和金文裏有以附A圖作“三千”,有以文後乙組附B圖作“三萬(萬)”的。所以,數目字的“萬”,可説是“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是從蠍子的象形字假借而來的。
圖七的金文變化更大:鉗技變為三叉形了,“尾巴”與短橫變為手形,好像是用手去拉住蠍子的“尾巴”了。到戰國以後,“萬”字的眾多異體已不見,只剩下最基本的寫法,作甲組圖11。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個字便在圖七金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演變為圖八的秦代的小篆的“萬”字。在秦代的古隸書體(圖九)裏,這個字更進一步把蠍子的鉗肢訛變為“草”字頭,軀體變為“田”字,尾巴變為“厶”(三角形)了。於是,在這古隸的基礎上又逐漸發展成為漢隸(甲組圖14、16,乙組圖九、十)和楷書繁體(乙組圖十一)的“萬”字。 [5]  [2]  [19] 
萬是個大數,所以漢語中無論古今,常用“萬”泛指極多。例如《左傳·閔公元年》所記載:“萬,盈數也。”盈是滿的意思,滿則過,“萬”即指的眾多的意思。現代漢語有“萬里挑一”的説法,實際上就是這樣來的。多數可以代表全體,因而“萬”也有“全體、所有”的意思。“萬物”指所有事物,“萬象”指宇宙間的一切景象。
由“萬”的這個眾多含義,又進一步引申,“萬”這個大數目中如果有“一”點比較突出,就可能成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於是就有“萬一”“萬幸”這樣的説法。而“萬”還有表示強調的意思在裏面,也是由數目眾多這個含義引申而來,例如“萬不得已”“如果有陌生人敲門,你萬萬別開門”。 [20-21] 
由於“萬(萬)”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假借作數詞,而後又引申出眾多的、極、極大、極多等意思,假借義及其引申義成為“萬(萬)”的常用義項,而本義則淹沒不聞。後來另造形聲字“蠆”表示“萬(萬)”的本義。
簡體“萬”在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甲組圖2),但構型本義不明,有人認為是“亥”的分化字,至春秋戰國時期仍作為數量詞在使用,漢魏南北朝的碑文裏已常用“萬”字;唐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中出現了“萬(簡體)”字;宋代文學家蘇軾手跡中也留下了“乍寒萬萬自重”的詩句。 [5]  [19] 

詳細釋義

讀音
語法屬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wàn
數詞
千的十倍。
ten thousand
《孟子·滕文公上》:“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形容很多。
myriad;
multitudinous
《詩經·小雅·信南山》:“畀我屍賓,壽考萬年。”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近抵苗鄉,萬山重疊。”
萬物;萬水千山;日理萬機
名詞
〈文言〉舞名。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於其宮側,而振《萬》焉。”
(Wàn)姓氏用字,參看“萬姓”。



動詞
〈文言〉指跳《萬》舞。

左傳·隱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宮,將《萬》焉。”

副詞
絕對;一定(可重疊,用於陳述句)。
absolutely;
certainly
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萬無一失
加強否定,相當於“千萬”“務必”(可重疊,用於祈使句)。



〈文言〉極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呂氏春秋·貴當》:“為之必繇其道,物莫之能害,此功之所以相萬也。”
王夫之《知性論》:“世萬其人,人萬其心。”

非語素字
万俟】(Mòqí)原為中國古代鮮卑族部落名;後為複姓。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四下】【禸部】無販切(wàn)
萬,蟲也。從厹,象形。 [9] 

説文解字注

“萬,蟲也”注:謂蟲名也,叚借為十千數名,而十千無正字,遂久叚不歸,學者昧其本義矣。唐人十千作萬,故《廣韻》萬(簡體)與萬別。
“從厹”注:蓋其蟲四足像獸。
“象形”注:與虫部蠆同,象形,蓋萬亦蠆之類也。無販切。十四部。 [10] 

廣韻

無販切,去願明 ‖萬聲元1部(wàn
萬,萬舞。《字林》雲:“萬,蟲名也。”亦州名,自漢及梁猶為𦚧䏰縣地,後魏分置萬川郡及魚泉縣,武德初割信州南浦置浦州,貞觀改為萬州。又姓,孟軻門人萬章。
無販切,去願明 ‖萬聲元1部(wàn)
萬,十千。又虜三字姓,二氏,西魏有柱國萬紐於謹,《周書》唐瑾、樊深並賜姓萬紐於氏。無販切。十八。
【校釋】《周書·唐瑾傳》唐瑾賜姓萬紐於氏,《周書·樊深傳》樊深賜姓萬紉於氏。
莫北切,入德明 ‖萬聲職部(mò)
萬,虜複姓,北齊特進互俟普。俟音其。 [11]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部】 萬;部外筆畫:9
古文:㸘、𤍚、𢁭
《唐韻》無販切,音蔓。《説文》:蟲也。《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眾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易·乾象》:萬國咸寧。《前漢·律曆志》:紀於一,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
又舞名。《詩·邶風》:方將萬舞。疏:萬者,舞之總名。《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鏚舞也。《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幹舞稱萬舞。
又州名。《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為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萬(簡體),非。 [12] 
【子集上】【一部】 萬;部外筆畫:2
《廣韻》《集韻》《韻會》竝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萬紐於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13]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長橫居上居中。❷長撇起筆豎中線,撇尖收筆與橫的起筆垂直對齊。❸㇆(橫折鈎),橫段在橫中線,豎鈎段向左斜行,鈎底在豎中線,略低於撇尖。 [14]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i̯wăn
王力系統
m
ǐwan
董同龢系統
m
juăn
周法高系統
m
jwan
李方桂系統
m
janh
西漢



東漢





jan


j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元魂痕

jwən
北魏後期北齊
元魂痕

jwən
齊梁陳北周隋
元魂痕

jwə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m
i̯wɐn
萬、萬
擬音/王力系統

m
ǐwɐn
萬、萬
擬音/董同龢系統

m
juɐn
萬、萬
擬音/周法高系統

m
iɑn
萬、萬
擬音/李方桂系統

m
jwɐn
萬、萬
擬音/陳新雄系統

ɱ
ǐuɐn
[16-17]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萬、萬
去聲
二十五願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無販切
mjuɐn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次濁
莫北切
mək
集韻
萬、萬
去聲
二十五願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無販切
ɱiɐn
入聲
二十五德
開口呼
一等
次濁
密北切
mək
中原音韻

去聲
寒山

開口呼

次濁

ʋuan
中州音韻


去聲
寒山





忘扮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諫


次濁
無販切
ɱan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十五翻反泛發





以上參考資料: [16-1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uan
51
去聲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uæ̃
21
去聲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væ̃
5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uan
35
去聲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uan
1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uæ̃
53
去聲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uæ̃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væ̃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vᴇ
31
陽去
文讀
mvᴇ
31
陽去
白讀
吳語
温州
va
22
陽去
文讀
ma
22
陽去
白讀
湘語
長沙
uan
45
陰去
文讀
uan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ua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uan
21
陽去
文讀
man
21
陽去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van
52
去聲

粵語
廣州
man
22
陽去

粵語
陽江
man
45
陽去

閩語(閩南片)
廈門
ban
33
陽去

閩語(閩南片)
潮州
bueŋ
11
陽去

閩語(閩東片)
福州
uaŋ
242
陽去

閩語(閩北片)
建甌
uaiŋ
44
陽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7-1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26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9-01-06]
  • 4.    平水韻 十四願  .搜韻[引用日期2019-07-11]
  • 5.    陳政 著.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07:101-102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9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60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第1342頁;第916頁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6[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462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14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955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397;529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中國茶樹品種志[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11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
  • 14.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56
  • 15.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12]
  • 16.    萬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9-07-11]
  • 17.    萬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13]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72
  • 19.    陳煒湛著.古文字趣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09:60-62
  • 20.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518-519
  • 21.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