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萊克多巴胺

鎖定
萊克多巴胺是一種有機物,化學式為C18H23NO3 [3]  ,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克侖巴安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中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1] 
中文名
萊克多巴胺 [3] 
外文名
Ractopamine [3] 
4-[3-[2-hydroxy-2-(4-hydroxyphenyl)-ethyl]aminobutyl]phenol; 4-(1-hydroxy-2-{[4-(4-hydroxyphenyl)butan-2-yl]amino}ethyl)phenol
別    名
瘦肉精;雷託巴胺
化學式
C18H23NO3 [3] 
分子量
301.3801
CAS登錄號
97825-25-7 [3] 
水溶性
可溶於水
密    度
1.189 g/cm³
相對分子質量
337.83
管制類型
不管制
儲    存
密封乾燥保存
備    註
與皮膚接觸可能致敏

萊克多巴胺檢測方法

一、液相方法
試劑和溶液
乙腈和甲醇:色譜純;甲醇、二氯甲烷正己烷:分析純;2%冰乙酸:取5ml 冰乙酸,用水定容到250ml。
提取液:取900ml甲醇,用水定容到1 000ml,再加2ml濃鹽酸,混勻。
流動相:取320ml乙腈,用水定容到1 000ml,再加20ml冰乙酸和0.87g戊烷磺酸鈉,混勻。
萊克多巴胺標準貯備液:準確稱取萊克多巴胺(純度≥99%)0.100 0g,置於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定容,其濃度1 000μg/ml的貯備液,置4℃冰箱中保存。
克侖巴安標準工作溶液:分別準確吸取一定量的標準貯備液,置於10ml容量瓶中,用2%冰醋酸稀釋、定容,配製成濃度為0.01μg/ml、0.1μg/ml、0.2μg/ml、0.5μg/ml、1.0μg/ml、2.0μg/ml的標準溶液,分別進HPLC檢測。
儀器和設備
高效液相色譜儀:配熒光檢測器;離心機;振盪器;微孔濾膜(0.45μm)。
HPLC色譜條件
色譜柱:C18柱,250×4.6mm(i.d),粒徑5μm;柱温:室温;動相:320ml乙腈+680ml超純水+20ml冰乙酸+0.87g戊烷磺酸鈉;激發波長:226nm;發射波長:305nm。
二、酶聯免疫快速檢測試劑盒
採用間接競爭ELISA方法檢測樣本中的萊克多巴胺,在微孔條上預包被上偶聯抗原,樣本中的萊克多巴胺將和微孔條上預包被偶聯抗原競爭抗萊克多巴胺抗體,加入酶標記物後,用TMB底物顯色,樣本吸光度值與其所含萊克多巴胺含量成負相關,與標準曲線比較即可得出樣本中萊克多巴胺的殘留量。

萊克多巴胺醇鹽酸

理化性質:可溶於水,微溶於丙酮,可溶於乙醇,pH=6~7,呈中性,熔點:159.8℃

萊克多巴胺性質

化學分子式:C18H23NO3Cl  
分子量:337.83
海關編碼:2922.1100
化學分類:苯基乙醇胺類

萊克多巴胺風險解讀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發現了個別豬肉製品中檢測出萊克多巴胺。那麼,萊克多巴胺究竟是什麼物質?為什麼在牲畜飼養過程中會使用該物質?食用含有此物質的肉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哪些傷害?國內外對此有哪些相關的法規和標準?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2016年第11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萊克多巴胺”
一、萊克多巴胺是一種β-興奮劑類化合物,屬於第二代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人工合成的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俗稱β-興奮劑)類化合物,是由美國製藥公司研究出的毒性小、代謝快的克倫特羅替代品,屬於第二代瘦肉精。因其具有調節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國外也稱為蛋白質再分配劑(Repartitioner),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症和肌肉萎縮症等。
萊克多巴胺的毒性遠低於具有相同功能的其它瘦肉精添加物。常規劑量的瘦肉精類藥物可在機體內被代謝並排出體外,不會對機體造成傷害,但過量攝入萊克多巴胺,人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反應,其症狀與動物中毒症狀相似,表現為肌肉震顫、四肢麻痹、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腹痛、肌肉疼痛、噁心眩暈等症狀,重者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死亡。
二、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的適用範圍的規定不盡相同
當萊克多巴胺的使用量為臨牀使用量的5~10倍時,可以增加胴體蛋白質含量、減少脂肪組織,有效提高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的萊克多巴胺在豬和牛中的最高殘留量(MRL)標準均為:肌肉10μg/kg、脂肪10μg/kg、肝40μg/kg、腎90μg/kg,每日允許攝入量(ADI)為0-1μg/kg。世界各國對萊克多巴胺在養殖業適用範圍的規定不盡相同。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等24個國家和地區,萊克多巴胺可作為瘦肉精被允許用於畜禽養殖,以提高動物的蛋白質含量和瘦肉率;但在歐盟、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畜牧養殖中該類藥物被全面禁止。中國台灣地區不允許使用,但允許進口使用了β-興奮劑的動物產品。
三、我國禁止生產、銷售和在動物養殖中使用萊克多巴胺
2002年,農業部、原衞生部、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農業部公告第176號)禁止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2011年12月5日,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原衞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六部委發佈聯合公告(2011年第41號),要求即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因此,專家建議:一是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將肉類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畜牧養殖者應在源頭上嚴格禁止萊克多巴胺在養殖中的使用。加強對飼料生產流通過程的監控,以及對豬、牛、羊等養殖場的管理,推廣簡便、快捷、準確的檢測方法。二是監管部門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的監管。鑑於近年來我國畜肉進口量逐年增加,監管部門應在嚴控國內肉製品質量的同時,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藥物殘留的監督抽查,嚴禁不合格肉類產品進入我國。三是消費者要理性認識肉品的安全問題。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4、2015年肉及肉製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6.6%,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特別是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個別批次產品都要求有關單位及時採取下架等措施,同時進行追根溯源,嚴格查處。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肉品安全問題,注重從正規渠道採購。同時,要關注本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佈的抽檢結果,不要購買監管部門公佈的抽檢不合格產品。

萊克多巴胺禁產禁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23日發佈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衞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公告,自2011年12月5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2]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學者發現給動物飼餵鹽酸克倫特羅,可以提高瘦肉率和飼料轉化率,獲得很好經濟效益。由此,美國開始將其用於動物養殖,並逐漸推廣到其他國家。後來發現其毒副作用較大,80年代末歐盟、美國先後公佈禁止使用。隨後,美國製藥企業研究出毒性小、代謝快的替代品萊克多巴胺,使用時只要嚴格掌握劑量、執行停藥期規定,幾乎不會在動物體內殘留。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個國家先後批准將萊克多巴胺用於生豬養殖。
上世紀90年代初,“瘦肉精”傳入我國,1999年廣東省高明市發生首例境內食用含鹽酸克倫特羅豬肺中毒事件,引起了有關方面及社會關注。2014年,農業部會同衞生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佈《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規定禁止使用鹽酸克倫特羅、克侖巴安、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瘦肉精”類物質。

萊克多巴胺安全性

萊克多巴胺急性毒性

在動物實驗中,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3 547-2 545 mg/kg,大鼠的半數致死量為474-365 mg/kg。

萊克多巴胺中毒症狀

在大量食用含有萊克多巴胺殘留的肉類或內臟時,可能引發中毒症狀,如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頭暈、頭痛、肌肉震顫、心悸、心律失常、血壓上升、促進心血管疾病,影響生殖系統,等等。

萊克多巴胺相關事件

2014年7月12日,台北市環保局在木柵垃圾焚化廠,銷燬重7 490 kg的含瘦肉精進口美國牛肉。2014年2、3月間,台灣爆發瘦肉精爭議。這批含動物用藥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進口美國牛肉,都是來自遭封存下架退貨的樹森公司基隆、高雄兩地倉儲,其中瘦肉精含量最高的部分肉品,達2.9ppb(濃度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