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鎖定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日本語:フィリピン第二共和國、日語假名:フィリピンだいにきょうわこく),正式名稱為菲律賓共和國(他加祿語:Repúbliká ng Pilipinas)。是日本(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在太平洋戰爭(たいへいようせんそう)期間擊退美軍、佔領菲律賓羣島以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政權
中文名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外文名
Second Philippine Republic
簡    稱
菲律賓
所屬洲
亞洲
首    都
馬尼拉
主要城市
馬尼拉
國    歌
《親愛的土地》
官方語言
他加祿語
貨    幣
比索
時    區
UTC+9
政治體制
民主共和制
國家領袖
勞威爾
人口數量
1846.8 萬
人口密度
62人/平方千米
主要民族
他加祿人宿務人,伊洛戈人等
主要宗教
天主教
伊斯蘭教等
國土面積
300000 km²
道路通行
靠右駕駛
存在時間
1943年10月14日-1945年8月17日
殖民國家
大日本帝國
森林覆蓋率
53%

目錄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概況

日據菲律賓地圖 日據菲律賓地圖
菲律賓羣島北望台灣,南臨荷屬東印度(今印度尼西亞),扼太平洋南海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當時菲律賓是美國的殖民地,被稱為菲律賓自治邦,美軍在呂宋島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亞洲最大的海空軍基地,構成對日軍南進的障礙並威脅日本本土安全。因此攻佔菲律賓羣島,奪取美軍事基地,對日本下一步的侵略計劃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日軍大本營計劃首先奪取制空權;同時先遣部隊在呂宋島多點登陸,逐步推進並佔領馬尼拉;在南部佔領菲律賓第二大島棉蘭老島,隨後南北對進佔領菲律賓全部島嶼。
戰役進行半年多,日軍於1942年1月2日佔領馬尼拉;4月9日攻下巴丹半島;5月10日,駐棉蘭老島和北呂宋山區的美軍投降。18日,駐班乃島美軍投降。至此,日軍控制菲律賓全境。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發展

勞威爾 勞威爾
隨後,日本人成立了一個獨立準備委員會負責起草憲法。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日本語:ホセ・ラウレル)成立了一個傀儡政權,史稱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由日本顧問控制其大權。菲律賓在日佔三年的時間裏,美國失去了在遠東最重要的堡壘,淪為日軍作戰的中間基地和補給基地。日本在菲律賓實行法西斯的血腥恐怖專政,規定“任何企圖傷害日兵和日本平民的行動”,都以-10個菲律賓人來報復;日本還在菲律賓加強警察制度,城鄉都建立了“鄰組制度”,“任何違反日軍利益的行為”和一切“不合作者”,都將受到嚴懲。日軍統治期間,菲律賓人戰死和被屠殺者共111萬人,財富損失(包括死亡人口摺合值)共160億比索,約合80億美元。
日本帝國扶植下的菲律賓第二共和國(1943年—1945年)最高長官勞威爾,1946年7月因叛亂罪被起訴,後被當局赦免罪行釋放,於1959年過世。 [1] 
參考資料
  • 1.    《世界近現代史》曾在日本帝國影響下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