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菩提寺

(江蘇省射陽縣菩提寺)

鎖定
菩提寺,江蘇省射陽縣菩提寺。
中文名
菩提寺
原    名
菩提蓮社
年復建
1982
位    置
射陽縣千秋鎮境內千秋大橋北側

菩提寺寺廟簡介

射陽菩提寺 射陽菩提寺
江蘇射陽菩提寺,位於射陽縣千秋鎮境內千秋大橋北側。於上世紀40年代毀於戰火,1982年復建。於1995年搬至現址,並更名為菩提寺。菩提寺佔地18畝,所有建築一律仿造清代寺院建築風格,已建成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殿、地藏殿、三聖殿和藏經樓等房舍90餘間,佛像、菩薩像42尊。

菩提寺興建由來

射陽菩提寺高清大圖
射陽菩提寺高清大圖(35張)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福建閩南佛學院弘一大師的弟子明鑑法師來此弘法。在此期間,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在荒灘野地裏有一棵碩大無蓬的菩提樹,樹下聚集着一羣大大小小的黿,他向其中的一隻黿説,你們都是水中精靈,為什麼不呆在水裏,跑到岸上來幹什麼。
老黿説,我們的祖先因作惡多端,塗炭生靈,遭到上蒼的懲罰,我們來此,專門為恭候大師而來,祈求大師在此建一道場,善報天下,超度亡靈,以償還我們祖先所犯下的罪孽。明鑑大師一覺醒來,天已放亮,縱觀四方無一大樹,頓覺此夢蹊蹺,於是一心要在此建一道場。後來在蘇州靈巖山寺妙真大和尚援助下,於1935年農曆八月初五奠基造舍,取名菩提蓮社。當時的菩提蓮社,大殿雄偉,佛像莊嚴,信徒雲集,香火鼎盛。後於40年代毀於戰火,1982年復建。由於省道陳李線的建設需要,菩提蓮社於1995年搬至現址,並更名為菩提寺。

菩提寺民間傳説

歷史傳説 歷史傳説
菩提寺,原名菩提蓮社,位於射陽縣千秋鎮境內,千秋大橋北側。關於菩提寺的創建,有一個小故事20世紀30 年代初,福建閩南佛學院弘一大師的弟子明鑑法師來此弘法。在此期間,他做了一個夢,夢見在荒灘野地裏有一顆碩大無蓬的菩提樹,樹下聚集着一羣大大小小的黿,他向其中一隻黿説,你們都是水中精靈,為什麼不呆在水裏,跑到岸上來幹什麼。老黿先説,我們的祖先因作惡多端,塗炭生靈,遭到上天的懲罰,我們來此,專門為恭候大師而來,祈求大師在此建一道場,善報天下,超度亡靈,以償還我們祖先所犯下的罪孽
明鑑大師一覺醒來,天已放亮,縱觀四方無一大樹,頓覺此夢蹊蹺,於是一心要在此建一道場。後來在蘇州靈巖山寺妙真和尚援助下,於1935年農曆八月初五奠基造舍,取名菩提蓮社。當時的菩提蓮社,大殿雄偉,佛像莊嚴,信徒雲集,香火鼎盛。後於40年代毀於戰火,1982年復建。由於省道陳李線的建設需要,菩提蓮社於1995年搬至現址,並更名為菩提寺。射陽河中的老黿並沒有絕跡,近百年來,兩岸百姓經常傳説看到老黿

菩提寺相關典故

最為神奇的事發生在千秋大橋造橋期間,1994年5月28日清晨,建橋工人起牀後發現前一天晚上用吊車放到河中心的3根護筒不見了,護筒是用來澆築橋樁的,一節一噸,共十節,一節節疊放到水裏,上面用4根鋼纜固定,10噸重的護筒怎麼就不見了呢?在排除了被船撞倒的可能以後,工程指揮部把疑點放到水下,他們從青島請來了兩名水手,進行水下查看。在護筒倒塌的東邊20米處,潛水員發觀了一個直徑3米的大坑,周圍分佈着5個直徑1.5米左右的小坑,坑深1.5米,小坑深1米,坑壁光滑,象是什麼動物的棲息地。
射陽縣千秋鎮菩提寺
射陽縣千秋鎮菩提寺(20張)
為了大橋安全,必須要弄清水下究竟是什麼動物以及護筒倒塌的直接原因。專家們一致認為,水下動物的存在是客觀的,護筒倒塌與水下動物的破壞有一定的聯繫,因為水下動物有自己固定的航線,一旦發觀在固定航線上多了什麼障礙物,它會主動前去攻擊或者清理。就象人在自己的進出家門口發現一塊石頭一定要把它搬開一樣,護筒雖然重達10噸,但水的浮力使原有重量大大減輕,抗衝擊的強度也大大削弱,相反,正因為水的浮力,使水下動物的攻擊能力大大增強,往往100公斤重的海琢在水下能產生1000公斤的衝擊力。究竟這水下是不是老黿,專家們最終沒能得出肯定的結論,但有一點專家們是明確的:就是水下動物絕對不會影響大橋日後的安全,因為水下動物有它共同的惰性,也就是它發現障礙在清理一兩次不見效果之後它就永遠不再去碰它,大橋已通車這麼多年,專家們的結論已經得到檢驗大橋建造歷時20個月,期間黿的傳聞不斷出現,其中兩次浮上水面,這事引起了一位慈善老者的注意,這就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如今的菩提寺方丈茗山法師。正是千秋大橋造橋工地老黿的頻繁出觀,使茗山法師決定把寺廟建在老黿經常出沒的,靠近其棲息大坑的射陽河邊,並將菩提蓮社更名為靜黿寺,後來根據宗教部門的建議將靜黿寺又改為菩提寺。

菩提寺建築風貌

菩提寺 菩提寺
菩提寺佔地18畝,所有建築一律仿造清代寺院建築風格,已建成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文殊殿、普賢殿、觀音 殿、地藏殿、三聖殿和藏經樓等房舍90餘間,佛像,菩薩像42尊。天王殿裏南北四尊神像是四大金剛,面對山門的是彌勒像,在彌勒佛的背面是韋馱菩薩。寺內珍藏的《貝葉經》、緬甸佛像及吳道子畫,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平放於殿前的鋼石碑,石擊則猶如鐘鳴,融雪石則着雪即化,被奉為寺院之寶。大殿前的一對石雕動物,是緬甸傳説中的一種奇獸,叫嘎朵,是專門守護佛殿的。看到的這座大殿及傣式、漢式、梵式建築風格於一體,構思別緻,製作精巧,實為中國建築藝術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千秋大橋高清大圖
千秋大橋高清大圖(2張)
天王殿採用中國傳統寺廟構造進行建造,四梁八柱,象徵着四面八方,天地合一。出了天王殿便是放生池,放生池面積不大,但構造獨具匠心,文化底藴深厚,池小意深。大雄寶殿正中供奉着佛祖釋迦牟尼像,和佛祖在一起的三尊像統稱三世像,也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而三聖殿裏則供奉着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統稱為西方三聖。在南面後牆邊立着的三尊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和藥師菩薩,俗語説,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有了陽光雨露,藥師菩薩才能夠把醫治世間各種疾病的藥草灑遍人間,為人類消災免難。
放生池 放生池
四大菩薩殿分立在大雄寶殿兩側,裏面分別供奉着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和普賢菩薩。菩提寺1994年左右曾更名為靜黿寺,關於靜黿寺這個名字的由來,還得從千秋大橋建設説起。千秋大橋全長420.7米,始建於1994年1月,1995年8月建成通車。從通車之日起,射陽河兩岸的羣眾由此結束了千百年來依靠擺渡的歷史,碧波盪漾的射陽河從此天塹變通途。射陽河是一條天然河,上通大江大湖,下接滔滔大海,河魚海蝦混雜,在1957年射陽大閘沒有修造之前,兩岸百姓經常看見大量海生動物逆游到射陽河內,攪得魚蝦水面亂竄、爭相逃命的壯觀
大雄殿,仔細觀看,會看到一些不尋常的地方,在大殿左上方的橫樑上懸掛着一個木製的大墨斗子;在釋迦牟尼佛像前,有一根上頭劈裂的立柱,柱頭上綁着一根麻繩;走出正殿,在大殿的東南角,有一根粗大的立柱沒有柱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