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向君寺

鎖定
向君寺,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韋莊村塌堡子東,一處紅粉院基、青石欄杆、翠柏掩映的寺院。
向君寺正對縣城主山老君山故名。因主尊為觀音菩薩,當地又稱菩薩殿。背倚韋坪山中峯,前臨縣城區腹地;松柏明月伴寺眠,歷數度變革罹劫,大殿保存依然。
中文名
向君寺
別    名
菩薩殿
位    置
武山縣韋莊村
始    建
道光十七年

向君寺歷史沿革

向君寺正對縣城主山老君山故名。因主尊為觀音菩薩,當地又稱菩薩殿。背倚韋坪山中峯,前臨縣城區腹地;松柏明月伴寺眠,歷數度變革罹劫,大殿保存依然。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或春節,石雕欄杆、古樹之上,燈似游龍,盤旋莊頂;寺比畫舫,滿載遊人;燈火輝映,梵唄悠揚,蔚為壯觀。佇立寺南,憑欄而望,縣城全貌一覽無餘,渭河兩岸風光盡收。
向君寺,始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土木結構,大殿面闊三間,四明柱與綽幕方保存完好,中間兩柱上置天祿頭像,威猛奇特。山牆頂部清代山水畫充滿空闊靜雅氣息,深藴清淨追古韻味。寺南正對泰山廟,地勢較之略高,西連山神廟,再西鄰文昌廟。舊時民間説日觀峯主山黑虎嘴是”將軍坐帳”脈象,泰山廟建此能鎮南面之煞,卻對韋莊村不吉利,影響仕宦者的前程性命。為鎮村趨吉保平安,天錫家(因商鋪號名)五世大房奉直大夫張應瑞、韋莫主持修建了菩薩殿及僧房等。而主尊塑觀音菩薩,也是鑑於泰山爺的顯赫和神力。寺成之後,村裏果然平安順遂,風調雨順。時天錫家從福建遷到武山正好一百年,而寺院至今也有177年的歷史。
向君寺“百年衍化,歷劫不衰”。光緒十九年(1893年)遭震毀,民國十年(1921年)張興漢等主持震後重建,張濤書匾“得一以寧”。民國十二年寺南建成山門,張濤書門額”仙笠寺”。民國十三年(1924年)九十六軍中將參謀長張韜安書匾”難得佛心”。民國二十年張梅等獻匾”慈航普度”。1958年,磬與兩口大鐘及匾額俱毀。
1966年古寺再遭浩劫,神像全毀,山門移寺東南角,大殿改作村學教室。1983年村民修繕大殿,將張韜安家四扇精雕花鳥圖案的門扇改作大殿窗扇,以保護木雕遺存,兼飾建築之美。此後,村民大力恢復古寺,重塑神像,彩繪裝飾,新修僧房,硬化道路。天錫家九世張如一等立”向君寺紀念碑”,深掘備述寺院歷史。

向君寺建築結構

寺內存青石三塊,其一靠椅狀,兩塊細頸長伸,人稱雞娃石,惟妙惟肖,頗具情趣,曾被學生常騎,光溜發亮。殿前古柏下一通三稜柱形的鴛鴦玉”長壽不老”碑,字跡雋秀剛勁,方正挺拔,為1924年張潮立張棪書。張潮乃天錫家七世祖,時天錫家人丁興旺,家業頗豐,教書行醫隆盛,投身報國名顯,但像民主鬥士張雨僧英年早逝(35歲)者同輩之中就有數人,如曾任四川崇慶州知州的張溥,為官清廉,政績卓著,四十而卒等。飽讀詩書的張潮於是在先祖創建的寺殿前東邊柏樹下立此碑。詎料碑立後,除在張韜安部任第三營軍醫長的張濤,四十三歲(1926年)在寶雞戰場不幸犧牲外,族人皆長壽,多耄耋者。張潮亦享年八旬有四,其子九二身體硬朗。
該碑歷遭劫難仍矗原址,與大殿相依共存,交相輝映,共同見證着一方歷史的發展,承載着一方百姓的信念,凝聚着族羣的精魂和信仰的力量。 [1] 
向君寺寄託了一方民眾嚮往美好未來和幸福生活的願望,寄託了他們對先祖構建精神家園功績的緬懷。一寺一殿一重天,一磚一瓦一棵樹,無不寄寓着黎庶夙願。向君寺也是當地社會發展的縮影,伴隨古寺流傳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現狀,以及羣眾的生活狀況、精神寄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