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方三聖

鎖定
西方三聖又稱阿彌陀三尊,中間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立於佛左,大勢至菩薩立於佛右。西方三聖乃是淨土宗專修對象。
阿彌陀佛是表無量光明,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功德。
觀音菩薩是表大慈悲,宇宙的大慈悲。大勢至菩薩是代表喜舍 [1] 
中文名
西方三聖
外文名
Western Trinity
宗    教
佛教
三聖之一
阿彌陀佛

西方三聖菩薩起源

西方三聖
西方三聖(3張)
唸佛法門雖分實相念佛觀像唸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唸佛四種。而實在唸到業盡情空,無念而唸的時候,這四種唸佛方法,每用一種,那三種不期然而自然齊得,絕無嚴格的界限。但初學唸佛時,必須注重持名唸佛。 [2] 
手持金蓮花
通常所見阿彌陀佛的像約有三種:
一為説法像:兩手分開,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各以拇指拈着食指(左第二指),及無名指(右第四指),站立對眾説法。
二為接引像:左手持金蓮花,平胸而立,右手下垂,作接引眾生狀。
三為坐像:跏趺而坐七寶蓮花台上,雙手揲彌陀印,手上所持法物,有種種不同,總之以合乎《十六觀經》者為是。 [3] 
頂戴阿彌陀佛觀音菩薩頂戴的一尊佛,即是阿彌陀佛。’多經典作證如下:(一)《大日經》偈雲:‘此方大精進,觀音自在者,光色如浩月,髻現無量壽。’(二)龍樹菩薩十二禮〉曰:‘觀音頂戴冠中住,種種妙相寶莊嚴,能伏外道魔憍慢,故我頂禮彌陀尊。’(三)善導大師〈般舟贊〉曰:‘天冠化佛高千里,念報佛恩常頂戴。’(四)善導大師〈往生禮讚〉曰:‘西方阿彌陀佛,觀音頂戴冠中住。’頂上寶瓶
讀《觀無量壽佛經》至‘觀大勢至菩薩’節內雲:‘於內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
要知專就事相上講,西方三聖顯現的特徵,特令眾生容易觀想,容易憶念。譬如我們對於父母和兄弟姊妹,無論相距若干裏,相隔若干年,每一閉目憶想,他們的面型毛髮皆現,如在眼前。何以故久習熟知其特徵,且天性相關,深印識田
阿彌陀佛及兩位大士,本來與我們眾生,系親因緣,和現生的父母兄長,天性關係,無二無別。奈因眾生無始來背覺合塵,愈趨愈遠,迷昧父母的本來面目。所以佛祖開示觀像和觀想二法,令眾生重加諦觀憶想,做一翻認識工夫,為將來臨終往生的準備。《觀經》對於每一‘觀’成就時,都讚歎淨除無數劫生死重罪,職此故也。若就理性上講,則含義廣大深遠。如阿彌陀佛手託金蓮花,因蓮具眾德,出污泥而不染,表示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鹹收,此人人所知,不必贅言了。若觀音菩薩頂戴彌陀,一手執甘露瓶,一手執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皆是表示大悲。大勢至菩薩頂戴光明寶瓶,手持蓮花,招致眾生,皆是表示大智,光明為智慧故,所以稱為‘無邊光熾身’。佛度眾生,以大悲為本,以方便為門。
左輔表慈悲,右弼表智慧,正是象徵阿彌陀佛的悲智雙運,普度眾生。諸如此類,殊難枚舉。他如西方三聖之手持金剛台、紫金台、金蓮華、七寶蓮花等。都詳載《觀經》,特徵昭著。唸佛行者須知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另作花樣,即為邪觀,不可不慎。

西方三聖供養方法

七佈施:
一、為和顏施: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悦色的佈施。
二、為言施:向人説好話的佈施,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説好話,並勉人切實力行。
三、為心施:為對方設想的心,體貼眾生的心的佈施。
四、為眼施: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
五、為身施:身體力行幫助別人。
六、為座施:讓座給需要的人的佈施。
七、為察施: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佈施

西方三聖菩薩傳説

西方三聖
西方三聖(7張)
西方極樂世界教化眾生的導師也,梵語“阿彌陀”,中文稱“無量”,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號阿彌陀,按《無量壽經》之記載:在過去久遠劫以前世自在王佛時代的世界中,有一個國王聽聞了世自在王佛的説法後,內心充滿愉悦喜樂,發起趨向無上菩提正覺的真實向道之心。放棄國土捐舍王位,出家作沙門,名為“法藏”。
恭敬前往世自在王佛處所,請求佛陀開示説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法藏比丘廣泛地説出二百一十億諸佛世界,及其世界中天、人之善惡行為,國土之粗劣惡濁或善妙殊勝,並應法藏比丘之願,將所有國土的情況全部顯現給他看。
當時法藏比丘,聽聞佛所説的莊嚴清淨國土,並且承佛的大威神力而都親眼目睹之後,起發了無上殊勝的願力。此時法藏比丘心地清淨寂然安定,心意無所執著。以長達五劫的時間,思惟修習選擇攝取了莊嚴佛國利益眾生的清淨行願,如是思惟修習之後,親往世自在王佛處所,稟白佛陀:‘唯願世尊不捨慈悲傾聽思察,如是我所發的誓願,今天應當完全地表露説明發下了四十八大願。
法藏比丘建立此四十八大願之後,專一志向投注心意於莊嚴勝妙國土。其精進修行所感召的佛國世界,開闊廣大無有障礙,超然殊勝獨特美妙,其所建立的國土久遠恆長,無有衰惱無有變異。於不可思議百千億那由他年歲久遠劫來,積極培植菩薩無量的福德勝行。從不生起貪慾之心、嗔恨之心、惱害眾生的心。不起貪慾想、嗔恨想、惱害想,不著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
忍辱的力量堅固成就,從不計較抱怨一切勞苦。少欲知足,毫無染著嗔恨愚痴之念,心念住於三昧定意、恆常處於無為寂靜,一切智慧通達無礙。沒有虛偽諂媚邪曲之心,和顏悦色,柔軟愛語,時時主動流露關懷問候的慈愛心意。勇猛精進於自己所立下的志向誓願,從來沒有懈怠疲倦。專意追求清淨純白的善法,惠賜利益一切眾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無上地莊嚴自我之身心,具足種種福德善行,令一切的眾生,功德利益皆得成就。
安住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脱門,不假造作不起妄念,觀察世間一切諸法如幻如化,遠離所有粗惡低俗、自害害人彼此相害的言行。修習一切柔軟愛語、自利利他人我兼利的善行。放棄國土舍離王位,摒除財色的慾望,親身實踐六波羅蜜,亦教他人行六度萬行。無窮盡的時劫以來,積功累德。隨著其所轉生的地方,一任他的意願和所求,無量的珍寶庫藏,自然顯發應現。
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覺真實解脱之道。或者示生為長者居士、富豪家族、權貴種姓。或者示生為剎利國君轉輪聖王。或示生為六慾天天主、乃至大梵天王。
常以飲食、衣服、卧具、醫藥四事供養恭敬諸佛世尊,如是的功德多得無法稱歎記數。口中之氣芬芳潔淨,有如青蓮花香。
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栴檀香味,其所散的香氣普遍薰染無量世界。容貌顏色端正無缺,身相完好殊勝美妙。手中常常自然生出無盡的寶藏、衣服飲食、珍妙華香、彩畫寶蓋、儀杖旗幟等裝飾物品。如是等事超過一切世間諸天人民的功業福德,於一切法得大自在。
西方三聖
西方三聖(2張)
法藏比丘今已成佛,在西方,距離此娑婆世界十萬億國土的地方,這個佛國世界的名字稱為“安樂”,自從法藏比丘成佛以來,已經過了十劫的時間。
又根據《悲華經》説:‘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其中有一個轉輪王名叫“無諍念”,於寶藏如來處,發菩提心,期願攝取莊嚴的淨土。佛即為他授記,從此向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過一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進入第二個恆河沙數不可數百千萬億劫的時間內,此時的世界,已轉名為“安樂”,你到那個時候當可成佛,號為“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因地修行時,依據《悲華經》所記載的誓願,大略與《無量壽經》所發的願相似。
《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説:‘阿彌陀佛,在無量不可數時劫的時間以前,為轉輪王的太子,名字為“不思議勝功德”,年十六歲時,從寶功德星宿劫王如來之處,聽聞到法本陀羅尼。在七萬年中,精進勤奮修行學習,未曾睡眠,也不稍微卧倒休息。後來得遇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佛,於諸佛所説的法語,皆能聽聞受持修行學習,厭離在家剃髮出世,作出家沙門。作出家沙門以後,更於九萬年中,修習此陀羅尼,又為一切眾生分別義理顯揚開示。一生之中,努力精進教化眾生,令八十億那由他眾生,發菩提心。積功累德,至不退轉之地。’
現藏於朱炳仁銅雕館的三尊西方三聖 現藏於朱炳仁銅雕館的三尊西方三聖
《法華經》也説:‘過去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位王子,皆以童子年紀出家而作沙彌。彼大通智勝佛既已成佛,説完《法華經》之後,即進入寂靜的屋室,經八萬四千劫。當時十六位王子菩薩,各個高升法座,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部大眾,廣泛説明分別疏通《妙法蓮華經》的義理,一一皆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等眾生。此十六位菩薩,其中一位即是阿彌陀佛,第十六王子則是我釋迦牟尼。’由此可知阿彌陀佛,由本願力,生起的種種殊勝德行,無量億劫以來,從事於成就莊嚴清淨國土的工作。只取這些經文,約略標示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莊嚴淨土的大概內容,至於極樂世界中其他依報正報的事情,皆完備地記載於種種經典中,現今並不全部收錄。
而關於往生淨土三輩眾生之差別,依照《無量壽經》所説:‘那些能往生淨土上輩階位的人,都是舍離在家摒除愛慾,剃髮出家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習種種善業功德,以此迴向發願往生西方淨土。像這一類的眾生,臨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立刻顯現於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往生彼國極樂世界。便於七寶蓮華當中,自然化生,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智慧通達勇猛精進,隨其意念神通自在。是故阿難,若有眾生想要在今生今世便能見到無量壽佛,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修行一切善業功德,發願往生彼國淨土。
其次,那些能以中輩階位往生的是,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眾生至誠深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雖然不能出家修行作清淨沙門,廣大修習一切功德,然而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習一些善行,奉持齋戒,興造建立塔寺佛像,齋飯供養出家沙門,懸掛綵繒點光明燈,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此一切功德迴向,發願往生極樂淨土。現於此人臨命終時,無量壽佛化現他的莊嚴身形,具足一切光明相好,完全如同真佛一樣,與諸大菩薩清淨海眾顯現此人面前。此人即時追隨阿彌陀佛的化身,往生彼國極樂世界,安住於不退轉的境地。
功德智慧比前面的上輩者稍次一等。至於那些下輩往生的,若十方世界諸天人民,有人以至誠深心發願求生極樂淨土,假使沒有能力作種種的功德,應當發起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注心意持念無量壽佛,乃至只有十念,念無量壽佛,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或者聽聞到此淨土法門甚深難信之法,歡喜信受至心愛樂,不生疑惑之心,乃至一念淨心念阿彌陀佛,以至誠心發願求生彼國淨土。此人臨命終時,夢見阿彌陀佛,也同樣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功德智慧又比中輩的人稍次一等。’
按照《觀無量壽佛經》所分的九品階位,其上、中二品,約略收攝包含於《無量壽經》的三輩之中,而《觀無量壽佛經》的下三品的眾生,都是在一生之中造種種罪業,末後臨終時,一念懺悔迴心發願往生淨土而得成就往生的,這則是《無量壽經》中的三輩所未提及的。
依據《涅盤經》,斷善根闡提眾生也有佛性的這個義理宗旨,《無量壽經》的三輩必需要與《觀無量壽佛經》的九品合起來看,它的義理品類才能圓滿具足,請諸位讀者要詳細思惟。
評論曰:‘諸佛的法身,遍滿一切處,毗盧遮那如來既然如此,阿彌陀佛當然也是這樣的。一切法從究竟上來説,根本沒有清淨與染污的差異,那裏還有所謂的東方西方之分別呢,然而在方便法門中,殊勝與濁惡的世界對於眾生而言則有全然不同的感受。以凡夫之位而能夠達到不退轉者,只有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才有辦法如此,這並不是其他的佛國世界所能達到的。
五濁惡世的眾生只要能夠發起至誠懇切的心,十念唸佛就能夠功業成就了脱生死,剎那之間超過塵點劫的辛苦修行。我佛的大慈大悲,在此淨土法門之中可以説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何其幸運遭逢此等無上的廣大法門,得以聽聞阿彌陀如來殊勝宏大的本願功德。如果還不能發起希有難得之心,生起欣慕愛樂的憶想思念,就如同背離慈父逃離家鄉,徘徊於窮困險厄的漫漫長路,經過久遠劫來漂流浮沉於痛苦的生死大海,卻沒有人能夠慈哀救護,如此怎麼能不恐懼警惕,怎麼能夠不勉力精進呢 [1] 

西方三聖觀世音菩薩

西方三聖名稱及意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梵語稱“阿那婆婁吉低輸”,現今在西方極樂世界,是一生即可續補佛位的大菩薩。按照《悲華經》的記載,在過去的時劫中,當阿彌陀佛仍然為轉輪聖王的時候,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即為此王的第一太子,名為“不眴”。當時寶藏如來為轉輪王授記以後,不眴太子上前稟白佛陀説:‘世尊,今日我以廣大音聲,告知一切的眾生,我所具有的種種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願我行菩薩道的時候,若有眾生遭受到種種苦惱恐怖等事,退失了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墮落到沒有光明的大黑暗處,身心不安憂愁孤獨貧窮困苦的時候,沒有可以求救保護的人,沒有依靠也沒有屋舍。如果他能夠憶念著我,稱念我的名號,而那個求救的音聲被我天耳所聞,被我天眼所見,如是一切苦難眾生,若我不能為其免除如此種種痛苦煩惱者,終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果。世尊,我今天更當為了眾生的緣故,發起最上殊勝的大願,期願假使當轉輪聖王(阿彌陀佛),在西方淨土安樂世界,作完種種諸佛度化眾生的勝事,入於無餘涅盤之後,乃至正法仍然住世時,我將在那時,修菩薩道利益眾生。當無量壽佛正法,在初夜分滅去之後,我即刻在其後的夜裏,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佛果,繼續度化一切眾生。’

西方三聖傳聞經歷

陶瓷金萬珠觀音 陶瓷金萬珠觀音
當時寶藏佛,馬上為他授記説:‘你觀察憶念諸天人民、以及三惡道中一切眾生,而生起大悲心,為了斷除眾生一切的苦惱,為了令眾生住於安穩快樂的處所之緣故,我今日應當命名你為“觀世音”,無量壽佛入涅盤後,第二個恆河沙數等阿僧祇劫,彼國土轉名為“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所有種種莊嚴寶物,無量無邊,是安樂世界所不能及的,你在菩提樹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為:“遍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來”。’ 又根據《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受記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説:‘在過去廣大久遠無量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世界名“無量德聚安樂示現”,佛號“金光師子游戲如來”,其佛國土的清淨莊嚴,是言説讚歎所不能窮盡。在彼佛佛法教化的區域之內,有一個國王名曰“威德”,稱王於一千個世界之中,那時威德王,在他的園林樓觀當中,入於三昧禪定的時候,在國王左右有兩朵蓮華,從地裏湧出,有兩位童子,化生於蓮華之中,與威德王一起前往佛陀的座前,頭面接足頂禮世尊,聽佛説法。
當時兩位童子即説偈頌曰:“諸天龍鬼神,聽我師子吼,我們今天在如來前,立大誓願發菩提心。生死流轉無量劫來,想要推算其源始邊際而卻不可知(不可得)。諸佛為了度脱一個眾生的緣故,尚且無數劫地行菩薩道,何況如今只是數劫的時間,即可度脱無量眾生,圓滿修行菩提之道,卻反而生起疲乏厭倦的心呢,我等若從今日起,仍然生起貪慾心,如是則為欺誑十方一切諸佛。如果仍起嗔恚、愚痴、染污、慳貪、嫉妒等心,亦復如是。
今日我等説真實語,遠離虛妄不實之心。我等若從今日起,起於聲聞自利的心,不樂於度脱眾生的菩提大道,如此則是欺騙世尊。我等亦不求緣覺聖果,不只是自我濟度利益己身,我等必定於萬億劫中,以大悲心度脱眾生。如同今日世尊的國土,清淨安樂美妙莊嚴,願我成佛道之時,我的國土超越此百千億倍的莊嚴。
我國土中沒有聲聞眾,也沒有緣覺乘,只有發菩提心的大乘菩薩,其數目無有限量。一切眾生清淨無垢,悉皆具足最上勝妙的喜樂,出生在正知正見的佛法當中,總持一切諸佛法藏。我們這些誓願如果真實不虛,應當震動三千大千世界。”
當二位童子説完如是偈頌之後,即時大地普遍震動,百千眾多的樂神及種種樂器,演奏發出和諧優雅的樂音。光明亮麗的微妙服飾,旋轉地從天上降落下來,諸天天神在虛空中如雨般地散落種種美好末香,其所散發的香氣普遍地流溢薰染開來,歡喜愉悦了眾生的心。當時的威德王難道還有別人嗎,那就是我釋迦牟尼是也,而那時的兩位童子,就是現今的觀世音、以及得大勢至菩薩摩訶薩
此二位大菩薩,於金光師子游戲如來之處,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將來無量久遠不可計數時劫之後,阿彌陀佛當入涅盤。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與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壽命相等。
阿彌陀佛住世及入涅盤後,所度化的眾生,其數量悉皆相同平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入涅盤後,某些眾生即見不到佛,但如果有菩薩證得唸佛三昧者,即可時時見到阿彌陀佛的法身常住不滅。
阿彌陀佛示現滅度之後,極樂世界一切寶物,流水浴池各色蓮華,以及眾寶所成的一切行樹,仍然恆常演説法音,與阿彌陀佛親身説法沒有差異。
極樂世界正法時期滅盡之後,於當夜過中夜分,明相現前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在七寶菩提樹下,結跏趺坐,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其佛國土,自然而然七種寶物,以種種巧妙排列和合而成。其國土世界莊嚴美妙的情景,即使諸佛世尊,經過如恆河沙數的時劫,也沒有辦法説得窮盡。其國土之中沒有聲聞緣覺這種名號,純粹都是發菩提心的大菩薩,充滿了整個國土,這個國土世界名稱為“眾寶普集莊嚴”。普光功德山王如來隨著他住世的年歲,得大勢菩薩皆親近供養不相遠離,乃至於到入涅盤時。入涅盤後,得大勢菩薩仍然奉持正法,一直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的正法滅盡。正法滅盡之後,得大勢菩薩即在此國土,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功德寶王如來”。就如同普光功德山王如來一樣,他的國土世界、所放的無量光明、所具的無量壽命,以及諸菩薩眾的數量,乃至正法住世的期限,全部平等不二毫無差別。’
如同上面兩部經所記載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於因地初心所發起的本願功德,及攝取淨土莊嚴佛國的德行,與阿彌陀佛本起因地的發心,了無差別。因此其成佛果地的清淨莊嚴,是如此的殊勝、如此的殊勝啊,其他如三十二種因應眾生苦難的隨類應化身,十四種佈施眾生無所畏懼的無邊神力,四種不可思議無作無為的勝妙德用,具足一切無礙神通,廣修種種善巧方便,完備的描述就像《楞嚴經》、《法華經》,及其他諸經所説的。
又《大悲經》言:佛在補陀落伽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宮殿,眾寶莊嚴的道場之中。此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自己説明自己於過去無量億劫前,在千光王靜住如來處所,承受學習“大悲心大陀羅尼”,即刻從初地菩薩頓時超越到第八地菩薩,應時具足千手千眼。由於受持此大悲神咒的緣故,生生世世所在之處,皆得恆常在諸佛面前蓮華化生。因此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發誓願説:‘假使有眾生,能受持讀誦大悲神咒者,若不能往生諸佛清淨國土者,我即發誓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説完之後,釋迦牟尼佛告訴大眾:‘此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號為“正法明如來”。由於他的大悲願力,為了發起一切菩薩的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你們大家應當常常供養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專心稱念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得無量的福德,可滅無量的罪業,臨命終後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根據這段經文,應當可以知道恭敬供養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以及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名號,以此迴向往生極樂世界者,與那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人,同樣都能夠往生淨土,此二者福慧果報大略是相同的,福德善根也相等,請諸位修行者深思之。

西方三聖大勢至菩薩

西方三聖名稱及意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大。梵語稱“摩訶那缽”,現今在極樂世界,是第二順位遞補佛位的菩薩。根據《悲華經》的記載,過去阿彌陀佛仍為轉輪王時,大勢至菩薩為第二王子,名字為“尼摩”。當時寶藏如來幫轉輪王(阿彌陀佛)及第一太子(觀世音菩薩)授記以後,第二王子也稟白佛陀説:‘世尊,如我種種所有身口意業清淨無染的福德善根,全部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遍出功德光明佛(即觀世音菩薩),剛剛初成佛道時,我必於當時首先請佛大轉法輪。隨著彼佛説法度眾生所經歷的時間,於其中間行菩薩道利益有情。此佛入涅盤之後,等到正法滅盡之時,我緊臨其後,入補佛位圓滿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當我成佛之後,所作弘法利生的種種佛事、我國土世界的種種清淨莊嚴,以及入涅盤後,正法住世的時間,
都和遍出功德光明佛所作的所有的,平等無差異。’
那個時候寶藏如來告訴第二王子:‘你今日所願攝取的清淨莊嚴國土世界,必定如你所願。你將於如是最殊勝的清淨世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名號為“善住珍寶山王如來”。由於你發願攝取廣大殊勝清淨莊嚴的世界故,因此命名你為“得大勢”。’結合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所收錄的受記因緣一起來看,應當知道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行同願,經過無量劫以來,彼此不相違背遠離,乃至莊嚴淨土,先後次第成佛,其所修行的功德也都相等。

西方三聖傳説和經歷

首楞嚴經》所陳述的唸佛法門,尤其懇切重要:大勢至菩薩稟白佛言:‘在我記憶中,於過去恆河沙數時劫以前,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位如來,於一劫之中相繼成佛,最後一位佛陀名為“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唸佛三昧。譬如有兩個人,一人專心憶念對方,而另一人則專門遺忘對方,如此兩個人,有時相遇有時不相遇,或者相見或不相見。如果如是兩個人都彼此互相憶念,兩個人互相憶念的心思很深,那麼如此乃至於生生世世,就如同形影相連,不相違背遠離。十方三世諸佛如來,慈悲憐憫思念眾生,就好像慈母憶念最親愛的獨子一樣。如果孩子要遠離逃走,那麼慈母雖然思念孩子又有什麼用。孩子若是也能想念慈母,就如同母親思念孩子一樣時,母親與孩子雖然經歷多生,也不會互相違背遠離。若眾生的心中,憶想佛陀思唸佛陀,或者現生或者將來,必定能夠親見佛陀,離佛不遠。不必假藉其他的方便法門,只要專心憶佛唸佛,自然可以真心開顯徹見本性。就如同染香的人,身上自然有香氣,這個則叫做“香光莊嚴”(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莊嚴自心本覺佛性)我本在初心修行的因地,以唸佛之心,入於無生法忍。今日在此娑婆世界,攝受唸佛修行的人,導歸於西方極樂淨土。佛陀問我證得圓通的法門,我沒有別的分別選擇,只是一起收攝六根,淨念不斷一心念佛,而達到三摩地定慧等持的境地,此唸佛法門實在是最殊勝方便、最為第一。’大勢至菩薩,以唸佛法門入於佛道,乃至修菩薩行,度化眾生,都不離開這個唸佛法門。修行淨土法門的人,應當知道要學習效法啊。

西方三聖三聖雕像

內地 銀鎏金
雕像 雕像
分體澆鑄 西方三聖 黃春和這是一組佛教淨土宗崇奉的題材,稱“西方三聖”,是佛教宣稱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位尊神,由主尊阿彌陀佛與其兩位脅侍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組成。據《阿彌陀經》記載,阿彌陀佛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眾生臨命終時念誦他的名號,他將手捧蓮台,率領二十五位大菩薩前往接引,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二十五大菩薩的上首菩薩,是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重要助手。淨土思想從東漢末年傳入中土,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極大發展,隋唐時期形成我國著名的八大宗派之一的淨土宗,唐代以後隨着佛教的不斷世俗化,更成為我國廣大民眾最為崇奉的佛教思想和宗派之一,至今影響仍然不衰。這組西方三聖造像就是唐末五代時期淨土思想流行的重要歷史見證。主尊阿彌陀佛結跏端坐於中央,頭飾螺發,頂顯高肉髻,大耳垂肩,面形豐滿圓潤,眉如彎弓,雙目俯視,神態沉靜內省,頭後飾尖圓形頭光,頭光上刻畫細密的火焰紋,工藝精巧。上身修長,身着袒右肩袈裟和僧裙,衣紋自然流暢,有唐代薄衣貼體之遺風。左手結施與印,表示能滿足眾生一切願望,右手結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恐懼。身下為高束腰蓮花座,上部飾仰蓮三重,蓮瓣錯落有致,下部有覆蓮一重,排列規整。主尊左側為觀音菩薩,左手當胸持蓮花,右手下垂結施與印,右側為大勢至菩薩,左手下垂結施與印,右手當胸持蓮花。二菩薩皆頭戴寶冠,髮髻高聳,面相安詳,頭後亦配有尖圓形火焰紋頭光。身體修長,上身袒露,胸前佩飾瓔珞,左肩斜披絡腋,下身着長裙,衣紋呈U字形分佈,如水波般優美自然,腰間束帶,並露出蝴蝶結。雙肩搭有帔帛,帔帛蛇形垂落,飄逸自然。側身恭立於蓮花座上,蓮座形制與主尊相似。三聖像前又安立兩尊金剛力士——密跡金剛和羅那延天。力士形象、衣飾完全相同,皆頭束高髻,蹙眉闊鼻,面露愠色,頭後有圓形頭光,但其上無火焰紋飾,標明其身份尚未超凡入聖;上身袒露,胸腹部露出鼓脹肌肉,胸前飾瓔珞;下身長裙掩足,腰間束帶並打結,U字形衣紋襯托出衣質的輕薄柔軟;周身亦披有大帔帛;雙足立於單層覆蓮座上。二力士中央置一香爐,其口沿有四枝蓮花,兩兩相對盛開於爐口之上,爐下有鳩盤陀託舉。下為方形四足壼門形座牀,壼門上緣飾有鋸齒紋,四圍設有護欄和望柱。座牀前兩足旁各有一獅蹲踞,二獅前足直立,後臀着地,昂首翹尾,造型生動逼真。整組造像佈局嚴謹、主次分明,形象生動、風格古樸,造型複雜、工藝精巧,題材新穎、材質獨特,實為我國現存五代時期佛像珍品。唐代以後,佛像藝術流行寫實之風。所謂寫實,就是就是以藝術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中人物的真實特性。在寫實風格的影響下,佛像藝術展現出新的時代風貌:造像面相方圓,肌肉飽滿,軀體壯實,裝飾繁複,而最為突出的是衣紋的表現,衣紋寬大流暢,質感較強,整體給人親切自然的藝術美感;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已完全脱離了外來藝術模式,而呈現出鮮明的民族特性和濃郁的世俗社會審美情趣。這組西方三聖像以生動形象的藝術特徵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正是這一時期佛像藝術的重要代表之作。 參閲:《中國美術全集》雕塑卷隋唐雕塑1。
陶瓷
陶瓷西方三聖 陶瓷西方三聖
中國龍瓷作品《西方三聖》繼承了瓷都千年來的傳統雕塑技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產品潔白堅硬、色澤瑩潤、胎體滑潤緻密。釉面晶瑩光亮,是中國白(BLANC DE CHINA)德化白瓷器之尚品,東方之珍品瓷。2012年11月該作品榮獲首屆中國(大連)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優秀工藝美術作品“金獎”。2013年5月又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