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荊芥

(唇形科荊芥屬植物)

鎖定
荊芥(Nepeta cataria L.),唇形科荊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短柔毛;長莖為紫色的方形基部,四面有縱溝;葉成對生長,葉片分裂成三瓣;輪傘花序集生長於枝頂成假穗狀;花冠唇形,青紫或淡紅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假蘇”。而荊芥之名始見於《吳普本草》 [5-6] 
荊芥最早記載產地為陝西漢中,後廣泛分佈於中國東北、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生於山坡、山谷、林緣及路邊等處。適應性較強,喜歡温暖潮濕、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低注積水、土質黏重或貧瘠的粗沙地不宜種植,常採用種子繁殖或育苗移栽種植。 [5] 
《本經》中記載荊芥“除濕痹”證實荊芥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本草匯言》記載其“凡一切失血之症,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勢,以荊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中以散風,苦温可以清血,為血中風藥也”,表明荊芥對治療吐血、便血、經血等都有效果。使用方法有水煎服,外敷和研磨入藥,《本草經疏》:“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此外,因為荊芥小花為淡紫色,且具特殊氣味,適宜作為地被植物,也可以用於佈置庭院的花境,或者點綴岩石園。 [7-9] 
中文名
荊芥
拉丁學名
Nepeta cataria L. [1] 
別    名
假荊芥
樟腦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10] 
唇形目
唇形科
荊芥屬
荊芥
分佈區域
自中南歐阿富汗,向東一直分佈到日本,在美洲非洲南部

荊芥植物學史

荊芥
荊芥(4張)
首載於《神農本草經》,原名“假蘇”。而荊芥之名始見於《吳普本草》。 [5-6] 

荊芥形態特徵

多年生植物。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基部近四稜形,上部鈍四稜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卵狀至三角狀心臟形,長2.5-7釐米,寬2.1-4.7釐米,先端鈍至鋭尖,基部心形至截形,邊緣具粗圓齒或牙齒,草質,上面黃綠色,被極短硬毛,下面略發白,被短柔毛但在脈上較密,側脈3-4對,斜上升,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隆起;葉柄長0.7-3釐米,細弱。
花序為聚傘狀,下部的腋生,上部的組成連續或間斷的、較疏鬆或極密集的頂生分枝圓錐花序,聚傘花序呈二歧狀分枝;苞葉葉狀,或上部的變小而呈披針狀,苞片、小苞片鑽形,細小。花萼花時管狀,長約6毫米,徑1.2毫米,外被白色短柔毛,內面僅萼齒被疏硬毛,齒錐形,長1.5-2毫米,後齒較長,花後花萼增大成甕狀,縱肋十分清晰。花冠白色,下唇有紫點,外被白色柔毛,內面在喉部被短柔毛,長約7.5毫米,冠筒極細,徑約0.3毫米,自萼筒內驟然擴展成寬喉,冠檐二唇形,上唇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先端具淺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圓形,長約3毫米,寬約4毫米,基部心形,邊緣具粗牙齒,側裂片圓裂片狀。雄蕊內藏,花絲扁平,無毛。花柱線形,先端2等裂。花盤杯狀,裂片明顯。 [11] 
子房無毛。小堅果卵形,幾三稜狀,灰褐色,長約1.7毫米,徑約1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2] 

荊芥近種區別

荊芥
藏荊芥
莖堅強,基部木質化,多分枝,高40-150釐米,基部近四稜形,上部鈍四稜形,具淺槽,被白色短柔毛。
莖直立,高約60釐米,多分枝,莖及分枝均能育,鈍四稜形,具細條紋,被向下而近於捲曲的微柔毛。
小堅果卵形,幾三稜狀,灰褐色,長約1.7毫米,徑約1毫米。
小堅果長圓狀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先端圓,具成叢柔毛。
荊芥 荊芥
藏荊芥 藏荊芥

荊芥生長環境

多生於宅旁或灌叢中,海拔一般不超過2500米。 [4]  荊芥對環境的適應性較強,最適於生長在肥沃、疏鬆的土壤,濕度適中、陽光充足和温和的氣候條件下。種子在15-20℃下即可發芽,生長適温為20-25℃,耐高温也較耐寒。 [3] 

荊芥分佈範圍

產新疆,甘肅,陝西,河南,山西,山東,湖北,貴州,四川及雲南等地;自中南歐經阿富汗,向東一直分佈到日本,在美洲及非洲南部逸為野生。模式標本採自歐洲。 [2] 
人工栽培主產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河北等地。

荊芥繁殖方法

荊芥自然繁殖

野生的荊芥多為種子繁殖。荊芥的花為兩性花,同時存在雌蕊和雄蕊,授粉主要靠熊蜂等昆蟲,當昆蟲在花上覓食時,可以幫助傳遞花粉。荊芥的花授粉後可結果,果實小,容易因風吹、昆蟲觸碰等條件掉落,種子容易萌發,萌發最適温度為15~25攝氏度,幼苗能耐0攝氏度左右低温,零下2攝氏度以下會出現凍害,適宜生長温度為25攝氏度,低於12攝氏度則生長緩慢。

荊芥人工種植

選擇向陽、平坦、排灌較好的弱鹼性沙質土壤進行人工種植,荊芥不宜連作。一般在春季3~5月進行播種,播種前對土地進行施肥、篩選種子,挑選出精良種子,開溝條播,撒種後覆蓋約1釐米厚的土壤。定期除草、間苗、定苗、補苗、施肥等,防治病蟲害。荊芥播種後40~50天即可採收,採收時需留茬和側芽。採收後20天左右,選擇生長情況優良、無病害的單株或區塊採收優良的成熟種子,脱粒除雜後乾燥存放。
在温暖地區多采取條播,春季或秋季均可播種,行距40~50釐米。播種時,苗牀要精細整地,畦面要平,條播或撒播,播後略加鎮壓、澆透水,出苗前要保持苗牀內土壤濕潤。出苗後及時間去過密苗,保持株間距4釐米見方左右。2~3片真葉即可定植。 [3] 

荊芥栽培技術

荊芥肥水管理

定植苗後如遇乾旱天,每隔1天要澆水1次。換苗後及時中耕鬆土,看長勢,適當追施速效肥,以後每採收1次嫩莖尖,要追加1次肥。 [3] 

荊芥採收方法

荊芥的幼苗可食,定植後株高約25釐米,即可陸續摘頂芽梢,採摘長度為10釐米左右,約7~10天採收1次,可持續採摘120天左右,該品種嫩莖葉不耐貯藏,宜隨需要時隨採。 [3] 

荊芥主要價值

荊芥藥用價值

歐洲各地民間用於防治胃病、貧血以及其他多種的疾病。荊芥的根尚含有強烈刺激神經系統的成分。在中國有時栽培供藥用,但非常用荊芥的正品,全草用於防治感冒。 [4] 
荊芥味辛香、微温,其莖葉有解暑、發汗發熱、防治中暑、口臭、胸悶及小便不利等作用,也可用於急性腸胃炎。 [3]  《本經》中記載荊芥“除濕痹”證實荊芥具有抗炎鎮痛作用。《本草匯言》記載其“凡一切失血之症,已止未止,欲行不行之勢,以荊芥之炒黑,可以止之。大抵辛香中以散風,苦温可以清血,為血中風藥也”,表明荊芥對治療吐血、便血、經血等都有效果。使用方法有水煎服,外敷和研磨入藥,《本草經疏》:“陰虛火炎面赤,因而頭痛者慎勿誤入。” [7]  [8]  [9] 

荊芥食用價值

荊芥的莖葉含較為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嫩莖葉可涼拌,作調味品或作湯,清香可口,增進食慾,利喉。魚蝦中放入洗淨切碎的荊芥葉,可除去魚腥味。 [3] 

荊芥觀賞價值

因為荊芥小花為淡紫色,且具特殊氣味,適宜作為地被植物,也可以用於佈置庭院的花境,或着點綴岩石園。 [7]  [8]  [9] 

荊芥其他價值

荊芥有令陶醉、興奮的特性,貓在嗅聞、舔舐、咀嚼荊芥後,會出現搖頭、摩擦下巴和臉頰、打滾等異常行為。荊芥合成的荊芥內酯被認為類似於貓信息素,而荊芥使貓產生的反應也類似於發情期雌性的表現,這可能是荊芥使貓興奮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可能是荊芥驅蟲性的化學物質和氣味能夠保護貓免受害蟲傷害。
有研究表明,荊芥釋放出39種揮發性物質,其中醛類物質和萜類物質均檢測出9種,酮類和脂肪烴類物質均為5種,苯形烴類物質4種,醇類物質3種,酯類物質2種,其他類別2種。荊芥揮發性物質中有驅蚊活性的物質主要為荊芥內酯,但有關其作為驅避劑的功用尚未得到很好地開發利用。
據國外報道該種含芳香油達3%,油用於化妝品香料,其中有1變型f. citriodora Dum具有濃郁的檸檬香氣,常作芳香油及蜜源植物栽培。 [4] 
參考資料
  • 1.    荊芥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20-05-04]
  • 2.    荊芥 Nepeta cataria L.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2-11-13]
  • 3.    彭光德.香荊菜(假荊芥)[J].北京農業,2005(09):4.
  • 4.    荊芥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1-05-12]
  • 5.    姚勤,谷巍,陳孟溪主編;周春花,萬熊,葛雲鵬副主編,抗癌中草藥彩色圖譜,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3,第256頁
  • 6.    周幸來,夏大順主編;孫巖巖編著. 常用中藥臨證禁忌[M]. 2016--40頁
  • 7.    沈丕安著,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 下,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06,第650頁
  • 8.    沈丕安著. 中藥藥理與臨牀運用 下[M]. 2020
  • 9.    吳棣飛,尤志勉編,常見園林植物識別圖鑑 第2版,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08,第181頁
  • 10.    荊芥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11.    荊芥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