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苜蓿

(豆科苜蓿屬植物)

鎖定
苜蓿(學名:Medicago sativa L.)是豆科、苜蓿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莖直立、叢生或匍匐,呈四稜形,多分枝;托葉較大,卵狀披針形,小葉片呈倒卵狀長圓形;花朵是成族狀的總狀花序;花梗呈尊鍾狀,花冠紫色花;果實螺旋形,熟時呈棕褐色;種子小而平滑,呈黃色或棕色。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歐亞大陸和世界各國廣泛種植。生田邊、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
各國廣泛種植為飼料與牧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3] 
中文名
苜蓿
拉丁學名
Medicago sativa L.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1] 
苜蓿屬 [1] 
苜蓿
亞    綱
薔薇亞綱
超    目
薔薇超目

苜蓿植物學史

苜蓿的原產地並不在中原地區,它是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兩漢時期,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西漢的張騫分別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內地同“西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苜蓿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傳入中原地區的。金花菜的原名就是苜蓿,屬豆科植物。見載於陶弘景《名醫別錄》。各地有野生,亦有栽培。江蘇蘇州等地將其嫩苗醃作菜蔬,叫金花菜。

苜蓿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0.3-1米;莖直立、叢生以至平卧,四稜形,無毛或微被柔毛;葉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大,卵狀披針形;葉柄比小葉短;小葉長卵形、倒長卵形或線狀卵形,等大,或頂生小葉稍大,長1-4釐米,邊緣1/3以上具鋸齒,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柔毛,側脈8-10對;頂生小葉柄比側生小葉柄稍長;花序總狀或頭狀,長1-2.5釐米,具5-10花;花序梗比葉長;苞片線狀錐形,比花梗長或等長;花長0.6-1.2釐米;花梗長約2毫米;花萼鐘形,萼齒比萼筒長;花冠淡黃、深藍或暗紫色,花瓣均具長瓣柄,旗瓣長圓形,明顯長於翼瓣和龍骨瓣,龍骨瓣稍短於翼瓣;子房線形,具柔毛,花柱短寬,柱頭點狀,胚珠多數;莢果螺旋狀,緊卷2-6圈,中央無孔或近無孔,徑5-9毫米,脈紋細,不清晰,有10-20種子;種子卵圓形,平滑;花期5-7月,果期6-8月。 [1] 

苜蓿近種區別


苜蓿
花果
花冠淡黃、深藍或暗紫色
花冠各色:淡黃、深藍至暗紫色
圖片
苜蓿 苜蓿
紫苜蓿 紫苜蓿

苜蓿產地生境

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或呈半野生狀態;歐亞大陸和世界;生田邊、路旁、曠野、草原、河岸及溝谷等地。 [1] 

苜蓿育植技術

苜蓿選地

苜蓿適應性廣,可以在各種地形、土壤中生長。但最適宜的條件是土質鬆軟的沙質壤土,pH值為6.5-7.5,冬季温度-20℃左右,年降水量在300-800mm,不宜種植在低窪及易積水的地裏。輕度鹽鹼地上可以種植,但當土壤中鹽分超過0.3%時要採取壓鹽措施。為了便於機械化運輸及操作管理,儘量選擇交通便利、大面積連片具有排灌措施的地塊。

苜蓿整地

苜蓿種子小,苗期生長慢,易受雜草的危害,播前一定要精細整地。整地時間最好在夏季,深翻、深耙一次,將雜草翻入深層。秋播前如雜草多,還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然後耙平,達到播種要求。
苜蓿有根瘤,能為根部提供氮素營養,一般地力條件下不提倡施氮肥。據有關研究表明,苜蓿施磷肥後增產效果比較明顯,且一次施足底肥和以後分期施肥效果基本一樣。播前結合整地施有機肥2-3m2/畝、純磷8-16kg/畝一次施入。由於苜蓿生長過程中莖葉帶走大量的鉀,有條件的地方可適當施些鉀肥以維持高產,為了防止苗期雜草的發生,播前將48%的氟樂靈(100m1/畝)噴入土中,結合整地旋入5cm土中,有效期可達3-5個月。

苜蓿播種

選種:選擇適宜的良種是種好苜蓿成功的第一步。因為苜蓿是多年生植物,一次播種後,少則利用2-3年,多則利用4-5年,一旦選錯,幾年受損。國內品種表現較好的有保定苜蓿、甘農l號雜花苜蓿、新疆大葉苜蓿、敖漢苜蓿、中苜l號耐鹽苜蓿等。國外引進的比較好的有美國的皇后、WL323.WL320.安斯塔、百綠及日本的立若葉和北若葉苜蓿。國外引進的品種直立性好,利於機械化收割。
種子處理:國內生產的種子有的雜質較多,品質不能保證,所以一定要清選,使淨度90%以上、發芽率85%以上,純度98%以上才行。播前種子最好進行丸衣化處理。按種子500kg+包衣材料150kg+粘合劑1.5kg+水75kg+鉬酸銨1.5kg的配方進行,使種子在苗期不受病蟲害、雜草等的危害,才能健壯生長。
播種時間:北方一年兩熟地區,一般採用秋播。土壤水分充足,温度適宜,雜草和病蟲害較少。在陝西河北河南山西山東地區,以秋播最好,播種期為8月10日至9月10日。太晚影響正常越冬。
播種方法及播種量:大部分地區以條播為主,行距30cm,利於通風透光及田間管理。播種量一般為1千克/畝左右,採種田要少些,鹽鹼地可適當多些,播量過大苗細弱。播種深度是影響出苗好壞的關鍵,一般是播種過深,最佳深度為0.5-1cm。

苜蓿除草

清除雜草是苜蓿田間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則是在夏季收割後,由於這兩個時期苜蓿生長勢較弱,受雜草危害較為嚴重,特別是夏季收割後,水熱同步雜草生長快,不論採取什麼方法,一定要做到及時規範。選擇除草劑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苜蓿灌水排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產1千克幹物質需水800L。在冬前、返青後、乾旱時要澆水。濱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小時苜蓿會死亡。

苜蓿病蟲防治

苜蓿生育期間遇到病蟲害時一定要及時防治,否則會影響產量和品質。一般用殺螟松樂果氰戊菊酯等噴霧,防治害蟲、如發生鏽病褐斑病霜黴病,用多菌靈、託布津等藥劑防治。
我國苜蓿常見的病害主要有鏽病、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莖病、黑莖和葉斑病、黃斑病和輪斑病等8種。其中以鏽病分佈最為廣泛,發生於我國13個區,從南到北均有分佈,其次為霜黴病、褐斑病、白粉病等。在進行苜蓿生產時,對上述病害應給予充分注意 苜蓿病害綜合防治 在苜蓿病害綜合防治體系中,農藥的應用十分有限。所以苜蓿病害的防治更加註重於“防”,更加依賴於農牧措施。包括整地(區域、地點、前作、種牀、肥力)、播種(品種、種子質量、種子處理單播、混播、播期、播量、播深)、田間管理(肥料、水分、雜草、病害監測、蟲害監測、田間建植、殘茬)、利用與收穫(刈割、放牧、收種、利用方式、利用時機、利用順序)、儲藏(温度、濕度、氧氣、藥劑)的全過程。
就如所有的作物一樣,苜蓿也會受惡劣氣候、疾病及昆蟲之害,其中為害最烈的包括凍害、細菌性萎蔫病、苜蓿葉象、蚱蜢、苜蓿斑翅蚜及葉蟬等。在潮濕或灌溉地區,生長3年以上的苜蓿羣叢常常為土壤中的萎蔫病病原體植物單胞苜(Phytomonas insidiosum)所侵染,因而變得稀疏。

苜蓿主要價值

苜蓿食用

各國廣泛種植為飼料與牧草。 [1]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稱,不僅產量高,而且草質優良,各種畜禽均喜食。我國苜蓿的種植面積約133萬hm^2。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苜蓿產業化規模發展較快,苜蓿的種植面積正在擴大。為了更科學地種植苜蓿,提高苜蓿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現將苜蓿耕作與栽培管理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苜蓿的初生根能深入地下。植株生長20年以上時,若底土多孔則主根可深達15公尺(50尺)以上,因此苜蓿對乾旱的耐受能力極強。生長2個月時籽苗的根可深入土壤90公分,5個月時達180公分(6尺)。常見這種情況:新栽種的苜蓿能耐受嚴重的夏天干旱而其它根系較淺、分支較多的豆科植物因不耐乾旱而死亡。
苜蓿莖枝收割後能迅速再生出大量新莖,因此每個生長季節內可收割乾草1次至13次之多。可收割的次數及每個生長季節的總產量主要決定於生長季節的長度、對土壤的適應性, 陽光是否充足,尤其是生長季節降雨及灌溉的數量和分佈。綠葉的苜蓿乾草營養豐富,為牲畜所愛食,含約16%的蛋白質及8%的礦物質,又富含維生素A、E、D及K。
苜蓿含有大量的粗蛋白質、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E及鐵等多種微量營養素,不僅可用於家畜飼養,也是人類最古老的食物之一。人們主要食用苜蓿早春返青時的幼芽,苜蓿芽營養成分高,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僅有很少的糖類,熱量非常低,是一種上佳的高纖維低熱量食物

苜蓿藥用

【苜蓿防出血】:一切出血癥候,如鼻血、齦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宮出血肛門出血。新藥每用維他命K,認為是有凝結血管功能的療法。其實維他命K在食品中,含量最豐富的,就是“苜蓿”。
由苜蓿來作為預防出血症候,實驗的結果認為收效很高,對各種小出血,和肺胃及十二指腸出血,都能獲得預防的效果。
苜蓿的吃法,當然以新鮮為最佳,而且味亦雋美,因為新鮮的苜蓿,四季皆有,即使在寒冷季節,亦有出產,不過由於氣候和土地的關係,有時產品極嫩,有時極老,患者不妨常用此佐膳,可以防止出血。用鹽漬制的“醃金花菜”,功效相等。
【苜蓿清內熱】:苜蓿是清涼性的蔬菜,進食之後,確能消除內火,尤其在燥烈季節,用以佐膳,功效顯著,更勝於西洋菜。
苜蓿經油炒後,乘熱進食,味極鮮潔。冷卻後,進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在燥烈季節,如果覺得唇乾舌燥,用以佐膳,是維護健康的上品菜餚。

苜蓿觀賞

苜蓿除了用於飼養牲畜之外,還可以作為水土保持和護坡植物,園林上多作為鹽鹼地、貧瘠土地的綠化草種和景觀野花用草種。

苜蓿毒性

苜蓿芽(alfalfa sprouts,紫色苜蓿的芽)雖然很有營養,但含天然有毒成分,是刀豆氨基酸(L-Canavanine sulfate),即有毒鹼性氨基酸,可能引起哺乳動物的自體免疫疾病,使具免疫系統喪失調節機能,誤將自己體內的細胞當成抗原,而產生抗體來對抗,毀壞自己身體產生疾病。猴子長期誤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後,會發生類似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LE)的血液學及血清學變化。 可能與苜蓿芽所含刀豆氨基酸有關。刀豆氨基酸可能引起身體內免疫T細胞的異常作用,導致一連串的免疫異常反應,發生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的病變。因此,正常人長期大量生食苜蓿芽或苜蓿芽種子,要留心是否紅斑性狼瘡病變的症狀出現。紅斑性狼瘡的病患者,要避免食用苜蓿芽。苜蓿可使猴子發病,也可能使SLE病人的病情惡化。攝食苜蓿芽大量後,可能會破壞人類各種血球細胞,減少各種血球數,如貧血或自血球稀少、血小板稀少。病患因此容易感染,且易出血等症狀。有些可能有關節痛、光敏感的反應,應該停止食用後,即可復原。

苜蓿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苜蓿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64 千卡
蛋白質 3.9 g
脂肪 1 g
碳水化合物 10.9 g
不溶性膳食纖維 2.1 g
6 mg
61 mg
78 mg
497 mg
713 mg
0.79 mg
9.7 mg
2.01 mg
8.5 μg
維生素A 440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73 mg
煙酸(煙酰胺) 2.2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18 mg
展開
參考資料
  • 1.    苜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苜蓿  .物種2000中國節點 中國生物物種名錄[引用日期2023-03-24]
  • 3.    苜蓿  .PPBC中國植物圖像庫[引用日期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