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芋蘭屬

鎖定
芋蘭屬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植物。全屬約50種,分佈於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中國有7種2變種。台灣產4種及1變種,大陸產4種1變種,主要分佈於西南部至南部,其中毛葉芋蘭往北分佈至甘肅東南部。
中文名
芋蘭屬
拉丁學名
Nervilia Comm. ex Gaudich.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亞    科
蘭亞科
樹蘭族
亞    族
芋蘭亞族
芋蘭屬

芋蘭屬詳細介紹

地生植物。塊莖圓球形或卵圓形,肉質。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心形、圓形或腎形,質地厚或薄,被毛或無毛,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心形,邊緣全緣、波狀或具角狀齒,具柄。花先於葉,生於無葉、通常細長、具筒狀鞘的花葶頂端,1朵,或多朵排成頂生的總狀花序;花苞片通常小或細長;花中等大,具細的花梗,常下垂,唇瓣位於下方或上方;萼片和花瓣相似,狹長,張開、半張開或不張開;唇瓣近直立,基部無距,不裂或2-3裂;蕊柱細長,棍棒狀,無翅;藥牀多少突出,全緣或具鋸齒;花葯具不明顯2室;花粉團2個,2裂或4裂,粒粉質,由可分的小團塊組成;花粉團柄極短或無,無粘盤;蕊喙短;柱頭1個,位於蕊喙之下。 [1] 

芋蘭屬分佈範圍

全屬約50種,分佈於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我國有7種2變種。台灣產4種及1變種,大陸產4種1變種,主要分佈於西南部至南部,其中毛葉芋蘭往北分佈至甘肅東南部。 [1] 

芋蘭屬下級分類

廣佈芋蘭Nervilia aragoana Gaud.
流蘇芋蘭Nervilia cumberlegii Seidenf. et Smitin.
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
蘭嶼芋蘭Nervilia lanyuensis S. S. Ying
七角葉芋蘭Nervilia mackinnonii (Duthie) Schltr.
毛葉芋蘭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
台灣芋蘭Nervilia taiwaniana S. S. Ying [1] 
以下簡介廣佈芋蘭和流蘇芋蘭兩種植物。

芋蘭屬廣佈芋蘭

塊莖圓球形,直徑10-13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質地稍厚,幹後帶綠黃色,心狀卵形,長2.5-3.5釐米,寬2.5-4.5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具約20條在兩面隆起的粗脈,上面脈上無毛,但在脈間稍被長柔毛;葉柄長2.5-4釐米。花葶高15-26釐米,下部具3-5枚筒狀鞘;總狀花序具(3-)4-10朵花;花苞片線狀披針形,先端稍尖,多少反折,明顯較子房和花梗長;子房橢圓形,長4-5毫米,具稜,具長4-5毫米纖細的花梗;花多少下垂,半張開;萼片和花瓣黃綠色,近等大,線狀長圓形,長14-18毫米,寬2.5-2.9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唇瓣白綠色、白色或粉紅色,形狀有一定的變異,長12-17毫米,具紫色脈,內面通常僅在脈上具長柔毛,基部楔形,中部之上明顯3裂;側裂片常為三角形,先端常急尖或截形,直立,圍抱蕊柱;中裂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近倒卵狀四方形,先端鈍或急尖,頂部邊緣多少波狀;蕊柱長6-10毫米。花期5-6月。
產台灣、湖北、四川、雲南西部至南部和西藏東南部至南部。生於海拔400-2300米的林下或溝谷陰濕處。尼泊爾、錫金、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琉球)、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太平洋中的一些島嶼也有。模式標本採自太平洋的關島。 [2] 

芋蘭屬流蘇芋蘭

塊莖卵圓形或球形,長0.7-1.2釐米,直徑6-7毫米。葉1枚,無毛,腎形或心形,長2.3-4.3釐米,寬3-5.2釐米,兩面綠色,邊緣具不整齊的細鋸齒;葉柄長8-10毫米。花葶直立,長7-9釐米,基部具2-3枚披針形的鞘,頂部具2-3朵花;花苞片小;花先於葉,不倒置;花梗長3-4毫米;子房長4-5毫米;萼片綠色;中萼片線狀長圓形,長14毫米,寬2.1毫米;側萼片鐮狀,長14毫米,寬2.4毫米;花瓣與萼片相似,線狀橢圓形,長12毫米,寬2毫米,綠色;唇瓣長圓形,長13毫米,寬5毫米,基部淡黃綠色,先端白色,先端不明顯的3裂且具流蘇狀細裂片,上面具披針形的乳頭狀突起;乳頭狀突起在唇瓣先端變為較長且更密集;蕊柱直立,棒狀,長7-8毫米;花葯不明顯2室,圓錐形,寬1.8毫米;藥帽厚,藥室頂生。花期5月中旬。
產台灣中部(南投)。生於海拔約800米的山坡草地。泰國也有。
本種花不倒置,唇瓣位於上方;唇瓣先端邊緣流蘇細裂片,唇盤上面具狹披針形的乳頭狀突起,易與其他種類區別。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