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唇芋蘭

鎖定
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是蘭科芋蘭屬植物。塊莖圓球形,直徑10-15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淡綠色,質地較薄,幹後帶黃色,心狀卵形。花葶高15-30釐米,下部具3-6枚筒狀鞘。花期5月。 [1] 
分佈於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香港、廣西、雲南和四川中部至西部等地。生長於海拔220-10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下陰濕處。 [1-2] 
毛唇芋蘭是“十大南藥”之一,以全草或葉入藥,具清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結消癧之功效;主治肺癆、咳嗽咳血、瘰癧、腫毒、跌打損傷、急性咽喉炎等,對治療小兒肺炎有特效。 [2] 
被列入《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2013版)——Ⅱ級。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二批(討論稿)——Ⅱ級。
(概述圖參考來源: [4] 
中文名
毛唇芋蘭
拉丁學名
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蘭科
芋蘭屬
毛唇芋蘭
命名者及年代
(Hance) Schltr.,1911

毛唇芋蘭形態特徵

毛唇芋蘭
毛唇芋蘭(16張)
塊莖圓球形,直徑10-15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淡綠色,質地較薄,幹後帶黃色,心狀卵形,長5釐米,寬約6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波狀,具約20條在葉兩面隆起的粗脈,兩面脈上和脈間均無毛;葉柄長約7釐米。
花葶高15-30釐米,下部具3-6枚筒狀鞘;總狀花序具3-5朵花;花苞片線形,反折,較子房和花梗長;子房橢圓形,長5毫米,稜上具狹翅,具4-5毫米長的花梗;花梗細,常多少下彎;半張開;萼片和花瓣淡綠色,具紫色脈,近等大,長10-17毫米,寬2-2.5毫米,線狀長圓形,先端鈍或急尖;唇瓣白色,具紫色脈,倒卵形,長8-13毫米,寬6.5-7毫米,凹陷,內面密生長柔毛,頂部的毛尤密集成叢,基部楔形,前部3裂;側裂片三角形,先端急尖,直立,圍抱蕊柱;中裂片橫的橢圓形,先端鈍;蕊柱長6-8毫米。花期5月。 [1]  [7] 

毛唇芋蘭產地生境

分佈於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廣東、香港、廣西、雲南和四川中部至西部等地。生長於海拔220-1000米的山坡或溝谷林下陰濕處。喜生長在背陰的石縫、草叢或林下潮濕的腐殖土中,喜偏酸性土壤,適宜生長的年均温度為20℃左右。 [1-2] 
毛唇芋蘭 毛唇芋蘭

毛唇芋蘭栽培技術

毛唇芋蘭品種選擇

毛唇芋蘭有大葉、中葉、小葉之分。大葉毛唇芋蘭葉直徑7釐米以上,中葉毛唇芋蘭葉直徑3.5-7釐米,小葉毛唇芋蘭葉直徑小於3.5釐米。小葉毛唇芋蘭地下部分每年可產生2-4個新球莖,中葉毛唇芋蘭和大葉毛唇芋蘭只能產生1-2個新球莖。以全草入藥,小葉毛唇芋蘭產量比中葉、大葉毛唇芋蘭高,且繁殖係數比中葉、大葉毛唇芋蘭高2倍左右。野生馴化栽培以小葉毛唇芋蘭最好。 [2] 

毛唇芋蘭選地整地

種植地選擇:毛唇芋蘭喜陰、濕環境,以選擇疏林下栽培最佳,土壤以腐殖土或疏鬆的紅壤土較好,黏土不宜種植。大田栽培需間、套作玉米等高稈作物。 [2] 
整地理畦:毛唇芋蘭根系淺,翻耕不宜過深,以15-20釐米為宜。其全生育期只有180天左右,生長期為提供充足的養分,翻耕前需要施足底肥,每畝施入農家肥2000-3000千克。按1.1米包溝理畦,畦寬80釐米,高15-20釐米,溝寬30釐米。 [2] 

毛唇芋蘭栽植方法

種球準備:毛唇芋蘭主要用球莖繁殖。於4月至5月到野外採挖剛出葉的毛唇芋蘭苗,選較陰涼的地方集中栽培,行距10釐米、株距10釐米,培育供第二年生產用的球莖。或於7月至8月收購毛唇芋蘭全株,摘取一年生球莖,儲藏在有一定濕度的沙中,作為第二年繁殖的種源。 [2] 
種植遮陰作物:毛唇芋蘭要求遮陰度達到60-70%的環境才能正常生長,通常情況下種植玉米遮陰,2月中旬在每一畦面同一側,半溝中部種植一行玉米,株距30釐米。 [2] 
種植方法:5月初,提前4-5天將上一年培育的毛唇芋蘭球莖挖起,或將上一年7月至8月儲藏於濕沙中的毛唇芋蘭球莖取出,按大小分別放在室內通風處晾1-2天,然後選晴天種植。大小球莖分開種植,按行距15釐米、株距10釐米穴植,穴深5-6釐米,覆土後畦面蓋一層松毛保濕。 [2] 

毛唇芋蘭田間管理

摘花薹:重量大於3克的毛唇芋蘭球莖種植當年均會先抽薹開花,後出葉,為集中養分供給球莖和葉,應將花薹摘掉。 [2] 
除草:毛唇芋蘭根系淺,一般不宜中耕,可採用人工及時拔除雜草。 [2] 
追肥:5月至6月是毛唇芋蘭葉片生長最快時期,在此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最好施清糞水1-2次,每次每畝150千克,另外每畝加複合肥5千克。 [2] 
水分管理:毛唇芋蘭喜濕潤,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做到生長前期、後期潤,中期濕,防止土壤乾旱。土表發白時及時澆水。雨季挖溝排水,做到墒面無積水。 [2] 

毛唇芋蘭採收加工

以葉入藥:於8月葉尖剛開始變黃時採收最好。用小刀齊地面收割植株,洗淨,曬至半乾時用手搓成粒狀,邊曬邊搓。第一次須單葉搓,以後可數葉合搓,每日搓2-3次,至曬乾為止。 [2] 
以全草入藥:於9月倒苗時進行,挖取全株,除去根莖,僅留球莖和葉,洗淨暴曬,並將葉片包裹球莖,搓成球狀,再曬至全乾。 [2] 

毛唇芋蘭病蟲防治

斑點病:危害葉片,發病後及時用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2] 
蛞蝓:早晚舔食葉片,可用60%的密達或2%滅旱螺1000倍液噴霧。也可用50%蝸克靈拌切碎的菜葉置小堆誘殺。 [2] 

毛唇芋蘭主要價值

毛唇芋蘭是“十大南藥”之一,以全草或葉入藥,具清肺止咳,清熱解毒,散結消癧之功效;主治肺癆、咳嗽咳血、瘰癧、腫毒、跌打損傷、急性咽喉炎等,對治療小兒肺炎有特效。 [2] 

毛唇芋蘭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