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葉芋蘭

鎖定
毛葉芋蘭(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是蘭科芋蘭屬植物,塊莖圓球形,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上面暗綠色,有時帶紫綠色,背面綠色或暗紅色,質地較厚,幹後綠色,帶圓的心形,具20-30條在葉兩面隆起的粗脈,兩面的脈上、脈間和邊緣均有粗毛,花葶,下部具2-3枚常多少帶紫紅色的筒狀鞘,花期5-6月。 [1] 
分佈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菲律賓、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和中國。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或溝谷陰濕處。 [1] 
毛葉芋蘭塊莖在中國民間可作藥用,補肺止咳,收斂止痛。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毛葉芋蘭
拉丁學名
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天門冬目
蘭科
芋蘭屬
毛葉芋蘭
命名者及年代
(Andr.) Schltr.,1911
保護級別
列入CITES附錄 Ⅱ

毛葉芋蘭形態特徵

毛葉芋蘭
毛葉芋蘭(6張)
塊莖圓球形,直徑5-10毫米。葉1枚,在花凋謝後長出,上面暗綠色,有時帶紫綠色,背面綠色或暗紅色,質地較厚,幹後綠色,帶圓的心形,長7.5-11釐米,寬10-13釐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全緣,具20-30條在葉兩面隆起的粗脈,兩面的脈上、脈間和邊緣均有粗毛;葉柄長1.5-3釐米。花葶高12-20釐米,下部具2-3枚常多少帶紫紅色的筒狀鞘。
總狀花序具2(-3)朵花;花苞片披針形,短小,先端漸尖,較子房和花梗短;子房橢圓形,具稜,無毛,長5-7毫米,具長約5毫米、向下彎曲的細花梗;花多少下垂,半張開;萼片和花瓣棕黃色或淡紅色,具紫紅色脈,近等大,線狀長圓形,長20-2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漸尖;唇瓣帶白色或淡紅色,具紫紅色脈,凹陷,攤平後為近菱狀長橢圓形,長18-20毫米,寬10-12毫米,內面無毛,近中部不明顯的3淺裂;側裂片小,先端鈍圓或鈍,直立,圍抱蕊柱;中裂片明顯較側裂片大,近四方形或卵形,先端有時略凹缺;蕊柱長約10毫米。花期5-6月。 [1] 

毛葉芋蘭主要變種

紫花芋蘭(Nervilia plicata (Andr.) Schltr. var. purpurea (Hayata) S. S. Ying):該變種的葉片質地薄,上面暗綠色而略具有綠色斑塊,脈間具疏生的剛毛,背面紫紅色或略帶紫紅色;花苞片倒披針形,明顯較子房和花梗長;花較小,萼片長1.2-1.7釐米;唇瓣紫紅色或淡紫色,內面從基部至先端具1條隆起縱脊等易與原變種區別。分佈於中國台灣南部(高雄)。生長於海拔200-500米的山地林下。 [1] 

毛葉芋蘭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000米的林下或溝谷陰濕處。 [1]  毛葉芋蘭大多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稠密灌木林的隙地。光照以漫射光為主,或者有短時直射光。土壤為赤紅壤,pH值為4.5-6.5。 [4] 

毛葉芋蘭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菲律賓、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甘肅東南部(文縣)、福建(同安)、廣東、香港、廣西、四川和雲南。 [1] 

毛葉芋蘭栽培技術

選地:毛葉芋蘭由野生轉為人工栽培,應選擇排水良好,適度遮陰,避開直射光的環境和富含有機質的疏鬆壤土和砂壤土,酸鹼度適宜的土壤為植地。 [4] 
栽植:採集毛葉芋蘭植株時,需帶有原土壤,使植株帶有一定數量的共生菌,以提高成活率和促進生長髮育。上半年採種和移植的成活率較高,生長較快。毛葉芋蘭葉片的長度和寬度一般為2-6釐米,最大的葉片不超過10釐米。葉片大小與塊莖大小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以塊莖為種苗時,塊基長和寬在1釐米以上,株行距採用10釐米×10釐米,塊基長和寬在1釐米以下的,株行距用6釐米×6釐米。根據觀察,只要植枺間的葉片不相互覆蓋,適度密植可促進植株葉片加速增長,長勢旺盛。 [4] 
管理:毛葉芋蘭是喜陰濕的植物,但又怕過度陰濕。在適宜遮陰環境下生長的毛葉芋蘭,其葉柄長0.5-1.5釐米,葉片貼近地面。當遮陰度過大時,葉柄徒長高舉,纖細,葉片遠離地面,應及時掀去部分遮蓋物,增加光線。當遮陰度過小時,葉片增長速度慢或停止增長,葉片小葉緣向地下路反捲,此時應添加遮蓋物。毛葉芋蘭植後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度,提供生長所需水份,但應防止土壤積水,否則會造成植株爛根死亡。 [4] 

毛葉芋蘭主要價值

毛葉芋蘭塊莖在中國民間可作藥用,補肺止咳,收斂止痛。 [2] 
毛葉芋蘭 毛葉芋蘭

毛葉芋蘭保護現狀

列入CITES附錄 Ⅱ
參考資料
  • 1.    毛葉芋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馬驥,唐旭東主編.《嶺南採藥錄》考證與圖譜 上冊[M],廣東科技出版社,2016.06,第154頁
  • 3.    毛葉芋蘭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6-05]
  • 4.    陳忠仁,張永田.毛葉芋蘭的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J].亞熱帶植物科學,1995,(第2期):26-30
  • 5.    毛葉芋蘭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