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艾曉明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鎖定
艾曉明,女,1953年11月出生,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編有《女權主義理論讀本》,著有長篇自傳體小説《血統》,紀錄片作品有《白絲帶》等,策劃、導演的舞台劇《陰道獨白》。 [1] 
現為廣州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學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文名
艾曉明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3年11月
畢業院校
華中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文學
職    務
中山大學婦女與社會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
學術代表作
青年巴金及其文學視界
中國左翼文學思潮探源
小説的智慧
職    稱
教授

艾曉明人物生平

1976年-1981年,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
艾曉明 艾曉明
1981年-1985年,任教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
1985年-1987年,攻讀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
1987年底畢業,獲博士學位,是“文革”後第一位文學女博士。
1988年-1994年,任教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文化基礎部。
1980年代末和1990年底中期,曾在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嶺南大學中文系訪問研究。
1994年至今,任教於中山大學中文系
1999年-2000年,在美國田納西州南方大學任訪問學者,進修婦女與性別研究,在美國期間曾作為志願者,與當地英語教師到大學附近的咖啡縣監獄幫助中國犯人和墨西哥犯人學英語。
艾曉明教授
2002年,曾訪問英國桑德蘭大學藝術、設計、媒體與文化學院。
2003年,因介入孫志剛案和黃靜案,被《南風窗》雜誌授予“為了公共利益良知獎”,同時被上海《東方女性》雜誌讀者投票選為“最有影響十大人物”之一。 [1] 
2003年,艾曉明帶領中山大學的師生,公開演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中文版《陰道獨白》。這是一部全球各地女權主義者尊崇的“神劇”,亦是各國婦女反抗針對婦女性暴力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式。

艾曉明社會任職

中山大學“婦女研究與性別教育”項目主持人,“婦女與社會性別譯叢”項目主持人,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召集人。2003年中山大學首屆“性別教育論壇”主持人、中山大學與英國桑德蘭大學“媒體與性別”項目協調人。廣東省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

艾曉明相關報道

2003年04月28日,新華網,《廣東中山大學艾曉明教授 就孫志剛被毒打致死之事 憤而撰文》
2004年03月08日,新華網,《專訪女性專家艾曉明“老婆管錢”不是男女平等》,原載於《國際先驅導報》
2006年11月09日,新華網,《中山大學建立同性戀社團稱只是為了研究》,原載於《新民週刊》
2008年03月08日,新華網,《艾曉明:深受<民權公約評註>影響》,原載於《新京報》

艾曉明個人生活

外公:唐生智
父親:艾仁寬
弟弟:艾路明 [14-15] 

艾曉明個人作品

艾曉明紀錄片

紀錄片名
出版機構
出版時間
紅色美術(與胡杰合導)
香港:採風電影有限公司
2010年
我們的娃娃
2009年
公民調查
開往家鄉的列車
2008年
關愛之家:遏制艾滋履行承諾
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影像工作室
2007年
關愛之家
香港:採風電影有限公司
中原紀事 關於中原農民和艾滋病的故事
天堂花園
文革宣傳畫
人民代表姚立法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
2006年
太石村
2005年
性,性別與權利 亞洲首屆酷兒研究國際研討會
為革命畫畫
廣州市:中山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影像工作室
2005年
陰道獨白,幕後故事
2004年

艾曉明出版著作

著作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89年
2009年
1991年
浮城誌異:香港小説新選(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年
小説的智慧:認識米蘭·昆德拉
長春:時代文藝出師社
1992年
台北:智慧大學出版社
1994年
論戲劇與戲劇性
1992年
當代中國文學名作鑑賞辭典
1992年
血統: 一個黑五類子女的文革記憶
1994年
尋找空間(也斯著,艾曉明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4年
中國女性小説新選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7年
永遠愛你:港粵父母與孩子對話
1997年
浪漫騎士:記憶王小波(與李銀河合編)
1997年
火焰或碎銀(主編)
1998年
從文本到彼岸
1998年
騎桶飛翔
1998年
怎樣寫小説
香港文化藝術事業公司
1999年
活在語言中的愛情
2000年
台北:小知堂文化
2000年
我的監獄之行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年
20世紀文學與中國婦女
2008年

艾曉明出版譯著

譯著名
原著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古典主義
塞克裏坦
1989年
表現主義
R.S.弗內斯
女性主義思潮導論
羅斯瑪麗· 帕特南·童
2002年
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唐紅梅柯倩婷合譯)
瑪麗・塔爾博特
2004年
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與宋素鳳,馮芃芃合譯)
休.索海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女權主義理論讀本
佩吉·麥克拉肯主編;艾曉明,柯倩婷副主編

艾曉明發表論文

論文名
期刊名
發表時間
論五四時期巴金的思想與活動
1981年02期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外延與內涵的思考
1985年05期
《激流》三部曲創作過程初探
《華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5年02期
二十年代蘇俄文藝論戰與中國“革命文學”論爭(上)
1987年03期
二十年代蘇俄文藝論戰與中國“革命文學”論爭(下)
1987年04期
三十年代巴金的寫作生活與對藝術問題的思索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05期
尋找與確立:二、三十年代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概觀
1987年02期
人的重新發現:讀凌宇《從邊城走向世界》一書
1987年03期
胡風與盧卡契
《文學評論》
1988年05期
後期創造社與日本福本主義 [2] 
1988年03期
沒有人會笑 [3] 
1990年04期
貶值了的塞萬提斯的遺產 [4] 
1990年01期
三十年代蘇聯“拉普”的演變與中國“左聯”
1991年01期
手記:嗜書的緣份與寂寞較勁 [5] 
1993年06期
都市人心的觀察者:讀林蔭的短篇小説
1993年02期
香港,作為小説的主人公:讀劉以鬯新作《島與半島 [6] 
1993年04期
照徹冬日的陽光
1994年01期
血性女人:讀王璞的散文集《呢喃細語》
1996年01期
後殖民處境與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書刊述評之一
《當代港澳》
1996年01期
後殖民處境與香港身分辨析——香港文化研究書刊述評之二
1996年02期
需要廣闊的資訊視野:讀香港評論家鄭樹森新著《藝文綴語》
1996年03期
驚喜與遺憾:讀第一本《香港文學書目
1996年04期
不為人知的傑作
1996年05期
性別:中國:性別敍事
《書屋》
1996年04期
閲讀遊戲
1997年02期
不虛此生:紀念王小波
1997年05期
失蹤與倖存
1996年04期
關於《一個人的戰爭》及其爭論
1996年05期
尋找獨角獸:想象的誤區説明什麼?
1996年06期
反傳奇:重讀張愛玲《傾城之戀
《學術研究》
1996年09期
混雜之美:讀張愛玲的香港傳奇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6年03期
婦女的故事:有多少種可能?
《廣角》
1997年01期
香港“女性主義文學國際研討會”述評
1997年01期
當代中國女作家的創作關懷和自我想象:以“紅罌粟叢書”中若干小説作品為例
1997年02期
香港作家西西的童話小説
《文學評論》
1997年3月
一季新書
1997年03期
“我夢想一個好奇的新世紀”
1997年04期
網上書與掌上書:香港新書漫筆
1997年05期
女性的洞察:論蕭紅的《馬伯樂
1997年04期
紀念早逝的自由作家王小波
《黃河》
1997年05期
女性主義文學角色的解構與重建
《國際學術動態》
1997年07期
你好,略薩:《敍事人》及其它
《博覽羣書》
1997年08期
雨季軼事
1997年09期
“新蟲類”記事
1998年11期
地久天長:關於王小波中短篇小説、劇本合集
《新東方》
1998年01期
關於《黑鐵時代》及其它小説遺稿
《黃河》
1998年01期
翻書報告
1998年01期
新書過年
1998年02期
隱匿和重現:記有關前蘇俄文學新書
1998年04期
書越來越多
1998年05期
求真意志:李銀河和她的性社會學研究
1998年06期
飛出墓穴的大師 [7] 
1998年06期
落日時分
《滇池》
1998年09期
“有女人無害”論
1998年01期
北望大陸:五十年代香港小説裏的大陸記憶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1998年02期
科學與怪人:重讀一部女性小説經典《弗蘭肯斯坦
1998年01期
尋夢者的疆土:《哈扎爾辭典》
1998年04期
記憶的春天
1998年07期
摯愛
《博覽羣書》
1998年02期
雌雄同體:性與類之想象:關於董啓章的《雙身》及其它小説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8年03期
孤寂的戲劇:聚斯金德的文學世界
1999年05期
敍事的奇觀:論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1999年04期
《作家》
1999年06期
復活
《北京文學》
1999年05期
慾望的故事
《世界華文文學論壇》
1999年02期
學習閲讀
《博覽羣書》
1999年02期
畫家和作家的約會
1999年07期
勇者生存:一個知識女性的人生故事
1999年08期
香港戲迷
《廣東藝術》
1999年03期
今日薩德
1999年03期
中國人為什麼好吃?
《上海文學》
2000年11期
V日風潮:美國校園的性別文化觀察
《作家》
2000年第10期
2001年第1、2、3期連載
寧靜與芬芳
《黃河》
2000年6期
戲弄古今:談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三部小説《青蛇》、《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和《霸王別姬》
收入《活潑紛繁的香港文學——一九九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
韓國中國現代文學學會:《中國現代文學》(Th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Vol. 20)
第20號,2001年6月
混雜之美:讀張愛玲的香港傳奇
見子通、亦清主編:《張愛玲評説六十年
中國華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交叉閲讀的小徑
《作家》
2001年第11期
你的凝視擊傷了我的臉 關於《作家》“美女”文章的爭鳴
2001年第8期
那一盆泡了兩千年的洗澡水:“蘇珊娜與長老”或裸女沐浴的原型及演變
《香港作家》
2002年9月
2003年01期
敍事的奇觀:圖説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作家》
2002年01期
消失的傑夫
2002年z4期
廣告故事與性別:中外廣告中的婦女形象 [9] 
《婦女研究論叢》
2002年第3期
戲劇性諷刺:論蕭紅小説文體的獨特素質 [10] 
2001年第12期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
2002年第3期
“真實的女人”:重新定義“女性美” [11] 
《中國青年研究》
2002年第2期
跨越性別:生死攸關的歷程(討論主持)
《作家》
2002年第9期
美國故事之三 強尼的笑
2002年08期
一條大河
2003年02期
衞生巾絮語
語言、性別與批判性的話語分析——對《語言與社會性別導論》及相關理論與實踐的介紹
2004年06期
用一生來學習閲讀
2004年10期
每個人都可以戰鬥在汶川
《中國企業家》
2008年11期
30年代蘇聯“拉普”的演變與中國“左聯” [12]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30年精編:文學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
2009年
永遠的父親
《社區》
2005年24期
美麗閲兵中的表演元素 [13] 
南風窗
2009年26期
中國人為什麼好吃?
《百花洲》
2010年01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