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舉棋不定

(漢語成語)

鎖定
舉棋不定(拼音:jǔ qí bú dìng),是一個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1] 
舉棋不定指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步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中文名
舉棋不定
外文名
hesitate about [over] what move to make;be...
拼    音
jǔ qí bú dìng
出    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注音字母
ㄐㄨˇ ㄑㄧˊ ㄅㄨˋ ㄉㄧㄥˋ
語法結構
連動結構
語法屬性
作謂語、賓語、定語

舉棋不定成語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舉棋不定”。 [1] 

舉棋不定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衞國的國君衞獻公殘暴無道,引起了人們的不滿。後來,衞國的大夫孫文子和甯惠子發動政變,將衞獻公趕下台,另立衞殤公。衞獻公只好帶着母親和弟弟逃到了齊國,過着流亡的生活。 [2] 
甯惠子臨死前覺得自己錯了,將兒子甯悼子叫到跟前説“我曾將獻公趕出了衞國,我死以後,你要把他接回來。”説完,就去世了。 [2] 
漫畫-舉棋不定
漫畫-舉棋不定(5張)
逃亡到齊國的衞獻公也不甘心失敗,他多次遊説齊國等諸侯國,到處進行復國活動。當甯悼子派人到齊國找到他,告訴他要接他回去重掌朝政時,他心花怒放。為了不讓甯悼子有什麼疑心,衞獻公假惺惺地派人回國與甯悼子聯繫,並向甯悼子許諾:復國後,決不干預國政大事,只掌管宗廟、祭把等一類的事。國事全交由甯悼子負責處理。甯悼子得到衞獻公的許諾後,心裏非常高興,心想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完成父親的遺願,自己也不會失掉手裏的權力。當下他就召集羣臣商議此事。 [2] 
但是,眾大夫極力反對獻公復位,特別是大夫右宰見了獻公以後,回來勸甯悼子説:“國君雖在外流亡了十二年,但粗暴的牌氣一點沒有變,要讓他回來,大家的死期就到了。”另一位大夫也警告甯悼子説:“現在你們寧家對待國君,還不如下棋認真謹慎。如果下棋的人拿着棋子猶豫不定,就一定不能戰勝對手。對待擁立國君這樣的大事,不能這樣搖擺不定。你們寧家一會兒把他趕走,一會兒又要接他回來,一定會有滅族之禍的。 [2] 
可是甯悼子一意孤行,沉浸在衞獻公回國後自己還可以獨大權的幻想裏,以“先父遺命”為藉口,不聽眾大夫勸告,執意要把衞獻公迎回國。衞獻公復位後,根本就沒有兑現自己的諾言,而是除掉了甯悼子,消滅了寧氏勢力,報了自己被寧氏驅逐之仇。 [2] 

舉棋不定成語寓意

成語中的甯悼子沒有聽從眾人的勸告,執意把衞獻公接了回來。後來,甯悼子做了衞獻公的刀下鬼。既可憐之,又氣憤之。倘若當初他認真聽取眾人建議,看透衞獻公的為人,又怎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成語告訴人們,當事情徘徊在十字路口舉棋不定之際,應虛懷若谷,仔細聽取眾人的建議,斟酌損益,再做出決定。 [3] 

舉棋不定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舉棋不定”指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步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4]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4] 
  • 運用示例
姚雪垠李自成》:“閣老大人,大敵當前,難道還可以舉棋不定?” [4] 
蔣和森《風蕭蕭》:“他看到眾人的情緒已被那人挑動起來,很難再幹下去,再加王仙芝此時也有些舉棋不定,就更難説服眾人了。” [4] 

舉棋不定成語辨析

舉棋不定—優柔寡斷
“舉棋不定”與“優柔寡斷”意義相近,都有拿不定主意的意思。區別在於“舉棋不定”多用於形容人物在某一具體事情上一時的表現,屬於比喻性;“優柔寡斷”則多形容人的性格,是直陳性。 [4] 
參考資料
  • 1.    蕭灼如編. 漢語成語組羣詞典[M]. 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 1995.06:628
  • 2.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 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18.01:49
  • 3.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305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做事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