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

鎖定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是自貢市發佈的規劃文件。
《名城保護規劃》分為“總則,保護目標、保護體系及保護原則,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文物及歷史建築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名城保護的利用展示規劃,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要點,規劃實施建議及管理措施,附則”等11章、44條。 [1] 
中文名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
性    質
文件
文件解讀
《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近日獲省政府批准。省政府《關於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批覆》(川府函〔2017〕198號)原則同意《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以下簡稱《名城保護規劃》)。
批覆明確,自貢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總體目標是:歷史文化街區環境風貌得到有效保護整治,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名城山水城市風貌全面恢復和展現,名城保護工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名城社會、經濟、文化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批覆強調,要構建合理的保護框架和保護重點。構建由市域歷史文化環境、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四個層面組成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注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在重點保護歷史城區(貢井歷史城區2.27平方公里,自流井—大安歷史城區5.37平方公里)的城市格局、風貌、高度、視線通廊等基礎上,特別加強對匯柴口—火井沱、西秦會館—中華路、高山井、老街河街艾葉橫街大安街大山鋪老街涼高山老街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重視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和近現代優秀建築的保護,做好周邊整體風貌環境協調和治理工作,維護好歷史城區的環境衞生和周邊自然景觀特色。
批覆指出,統籌協調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合理疏解古城區功能、促進新城發展,將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相結合,實現歷史文化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傳承發展;以歷史文化資源、風景名勝和自然風光等為依託,做好文化遺產展示和旅遊線路組織,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及旅遊配套設施,促進旅遊業發展;優化道路交通系統,建立健全消防、防洪、防震等城市安全體系。
批覆要求,嚴格實施《名城保護規劃》。自貢市要按照《城鄉規劃法》《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和《四川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將《名城保護規劃》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歷史文化保護範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必須符合保護規劃要求,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變更保護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文物主管部門依法對保護範圍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及修繕改造等建設活動實行嚴格統一管理,加強保護管理措施,完善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增強公眾保護城市歷史文化意識。
2017年10月27日,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史上,又一個極其重要的日子。這天,省政府以川府函〔2017〕198號文對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作出批覆,原則同意《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以下簡稱《名城保護規劃》)。
1986年12月,國務院核定公佈自貢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8年市政府在編制《自貢市城市總體規劃(1988-2020)》(簡稱“90總規”)的同時編制了《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1990年該項規劃與城市總體規劃一併經省政府批准實施。
隨着國家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在城市經濟發展和名城舊區更新過程中,原名城保護規劃表現出不完全適應新常態需要。加之文保單位的升級,歷史文化街區的調增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範的修改和發佈,原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存在修編完善的必要。
為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管理,傳承名城自貢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保持和延續名城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正確處理名城保護與城市發展的關係,2011年市政府決定在編制《自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的同時,對原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進行修編和完善。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我市制定了《自貢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6—2030)》,並獲省政府批准。
《名城保護規劃》分為“總則,保護目標、保護體系及保護原則,市域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文物及歷史建築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名城保護的利用展示規劃,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要點,規劃實施建議及管理措施,附則”等11章、44條。
▶《名城保護規劃》關鍵詞點擊◀
關鍵詞:規劃重點
——明確名城歷史城區格局與風貌、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蹟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內容和措施。
——重點明確需要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並劃定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
——整理市域的文保單位和文物點,尤其是城市規劃區內市級以上的文保單位要明確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
——重點關注市域歷史文化名村、井鹽運銷文化線路、名城優秀近現代建築和井鹽、化工等工業遺產的發掘保護和申報。
關鍵詞:規劃期限
《名城保護規劃》期末期限與《自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相一致到2030年。
關鍵詞: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包括整個市域4373平方公里,以規劃城市開發邊界範圍面積262平方公里作為保護規劃重點。
關鍵詞:保護目標
1.近期規劃目標:2016—2020年。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善、整治和保護取得明顯成效,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明顯提高。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本體受到良好保護和合理利用,其周圍與文物不相協調的環境逐步整治。
名城空間形態和山水城市風貌得到有效保護。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在國內達到較高水平,為名城保護總目標的實現夯實基礎。
2.遠期規劃目標:2021—2030年。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風貌得到有效保護整治。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得到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保護好與文物相協調的周邊環境。
名城山水城市風貌全面恢復和展現,名城傳統風貌和空間形態的保護取得良好效果。
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工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名城社會、經濟、文化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
自貢燈會
關鍵詞:保護體系
規劃建立市域歷史文化環境、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四個層次的保護體系。
關鍵詞:保護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
2、堅持保護歷史真實載體及其歷史環境的原則。
3、堅持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並重的原則。
4、堅持合理利用、永續利用的原則。
關鍵詞:市域歷史文化保護
規劃將全市劃分為3個各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區。即:自貢四區歷史文化區、榮縣歷史文化區、富順歷史文化區。各區在以文物古蹟為主體內容建立區內完整的歷史文化體系的同時,統籌建構市域歷史文化保護格局。
市域保護內容及措施
1、自貢四區歷史文化區
規劃自貢四區歷史文化區涉及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個區行政轄區,重點集中在自流井、貢井、大安三個區,按 “五區、五鎮、八街、多點”的整體框架進行保護。
(1)五區:即三個井鹽歷史文化區和兩個風景名勝景區,分別是釜溪濱河區、貢井古城區、燊海古鹽井區和大山鋪恐龍風景區、尖山—農團風景區。
(2)五鎮:其中3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仙市鎮艾葉鎮牛佛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三多寨鎮,另外1個是仲權古鎮
(3)八街:是指8個歷史文化地段(街區),分別是自流井區的匯柴口——火井沱歷史文化街區、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高山井歷史文化街區、貢井區的老街河街歷史文化街區、艾葉橫街歷史文化街區、大安區的大安街歷史文化街區、大山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涼高山老街歷史文化街區。
(4)多點:包括1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和其他文物點共1061處。
2、富順歷史文化區
規劃整個富順歷史文化區涉及整個縣行政轄區,按 “一區、四鎮、多點”的整體遺存實體框架進行保護。
(1)一區:即富順西湖景區,位於千年古縣富順歷史城區,是以富順西湖文廟為中心,自然人文景觀兼勝的景區。
(2)四鎮:其中1箇中國曆史文化名鎮——趙化古鎮、1個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獅市古鎮,另外還有長灘古鎮懷德古鎮
(3)多點:包括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處,和其他文物點共725處。
3、榮縣歷史文化區
榮縣歷史文化區涉及榮縣整個縣域,按 “兩區、多點”的整體遺存實體框架進行保護。
(2)多點:包括3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8處,和其他文物點共508處。
關鍵詞:名城保護
名城歷史城區界定
貢井歷史城區(公井古城)佔地面積2.27平方公里,建成年代是從南北朝時期至1939年,以貢井老街河街為核心,外圍延伸包括旭川中學(其前生旭川書院有100年的歷史)、天池山天池寺(因鹽業發展衍生的佛文化區域)、五皇洞(鹽運水陸轉換節點)、旭水河右岸(含古鹽道,重要鹽商宅院——張伯卿公館、鹽工生活區——伍家坡)等區域;
自流井—大安歷史城區佔地面積5.37平方公里,建成年代是從明嘉靖時期至1939年,以自流井老街、西秦會館中華路片區和大安老街為核心,外圍延伸高山井(鹽運古街)、檀木林街(傳統商貿街道)、光大街(傳統鹽業生產貿易)、吉成井燊海井(自貢岩鹽生產代表)、扇子壩(鹽工生活區)等區域。
歷史城區保護規劃
1、恰當的城市性質有益歷史城區保護
2、歷史城區山水環境和歷史風貌保護
3、科學制定歷史城區更新戰略
4、合理調整歷史城區功能佈局
5、歷史城區更新建設的高度和強度控制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歷史文化街區的確定
規劃確定以下8片歷史文化街區:自流井區的匯柴口——火井沱歷史文化街區、西秦會館——中華路歷史文化街區、高山井歷史文化街區、貢井區的老街河街歷史文化街區、艾葉橫街歷史文化街區、大安區的大安街歷史文化街區、大山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涼高山老街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總體要求
1、嚴格保護街區已形成的街巷歷史空間結構和肌理、歷史風貌特色和整體空間尺度,保護構成街區外觀特徵的、包括古樹名木在內的各種歷史環境要素。
2、保存歷史建築遺存的原物,保護歷史信息的真實載體。
3、保護與合理使用相結合。
4、保護規劃的制定和管理方式應實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結合。
關鍵詞:文物及歷史建築的保護
文物保護分級
除開兩縣自貢四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處(全國級11處、省級22處、市級21處、區縣級16處),其中58處在中心城區範圍內。
文物總體保護要求——
1、文物要原址、原物、原狀進行保護。
2、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3、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養,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要重視保全歷史信息。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總體要求——歷史文化名城既要保護有形的、實體性的歷史文化遺產,又要繼承和發揚優秀文化傳統,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使有形的遺產和名人史績、川劇藝術、民俗風情、民間工藝、土特名產相互依存,相互烘托,共同反映城市的歷史文化積澱,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關鍵詞:名城保護的利用展示
名城利用展示的目的——加強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利用,充分展示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魅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的聚集和輻射功能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通過保護讓後人和外來的人們更加了解城市的歷史,增強市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增強遊客的認同感,增強城市的凝聚力,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掘、研究、保護和展示名城悠久的歷史文化,多方位地發展名城現代文化,促進名城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賦予名城以勃勃生機。
▶名城保護利用與城市現代化的融合◀
1、名城保護利用是新時期城市發展戰略
2、名城是區域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3、名城保護利用是市域旅遊核心
(1)鹽運水道古鎮遊(2)恐龍探秘遊(3)紅色文化遊(4)佛儒朝覲遊(5)井鹽尋蹤遊(6)彩燈觀光遊(7)美食購物遊
4、名城保護利用帶動市域三產發展
(1)對外文化交流與貿易業;(2)演藝娛樂業;(3)數字動漫和創意產業;(4)發展名城特產經濟
▶保護利用工程規劃◀
1、實施文物保護基石工程
2、實施鹽都文脈搶救工程
3、實施博物館新跨越工程
4、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
5、市域旅遊設施工程規劃
關鍵詞:名城保護近期建設規劃要點
1、整合井鹽文化資源,申報自然文化遺產
抓住根本,整合井鹽文化資源,將“井鹽文化”推向世界。適時組建專業班子,考察調研,學習都江堰和雲南麗江等城市的經驗,積極策劃實施“井鹽生產遺址、鹽運水道和會館建築羣”向聯合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推動我市名城保護和文化旅遊城市建築躍上新的台階。
2、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展示名城傳統風貌
(1) 申報中國、省級歷史文化街區 按照《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524號)規定,按照本規劃積極準備相關街區材料,向省、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申報核定公佈為四川省、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在更高層面加以保護,並爭取獲得更大的政策、資金支持。
(2)加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 總結自流井老街一期保護整治工程和貢井老街基礎設施改建工程的經驗,抓住國家實施舊城棚户區改造的機遇,分區適時進行自流井老街保護整治二期工程、自流井匯柴口老街保護整治工程、貢井老街河街風貌保護整治工程、大安老街風貌保護整治工程等名城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整治,重現街區活力。
3、保護修繕文物古蹟,探索合理利用途徑
借鑑我市西秦會館、富順文廟、貢井陳家祠堂保護修繕的經驗和作法,結合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整治,分區分期進行自流井炎帝宮川主廟建築羣、自流井桓侯宮、貢井南華宮、貢井貴州廟和大山鋪南華宮的排危搶救和保護修繕。在此基礎上,根據各古建築的不同區位和形制,研究制定不同的利用途徑,賦予其合理的新功能。
4、搶救近現代建築遺產,傳承工業名城文脈
規劃將貢井胡元和老宅(胡氏民居)、老街電報局、川康鹽務局職員住宅、一醫院老辦公樓、久大模範製鹽廠厂部舊址進行重點維修保護。與此同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密切關注昊華鴻鶴化工、大安真空製鹽和自貢水泥廠等舊城工業搬遷進度,及時研究確定相關工業遺產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5、廣泛深入調查研究,保護歷史文化名村
規劃擬把握名城保護規劃修編的機遇,廣泛深入調查研究,在富順懷德虎頭村、童寺清平寨、永年保和寨、趙化普安寨,榮縣呂仙村、雙古大刀寨、牛頭寨、墨林集生寨,四區衞平岱山村、大安三多寨、廟壩葛仙村、農團保安寨、自流井草堂村等諸多村寨中發掘篩選並加以保護,向省和國家推薦申報歷史文化名村,填補名城自貢無名村的空白。
關鍵詞:規劃實施建議及管理措施
1、加強法律宣傳第三十六條加強法律宣傳
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宣傳,提高對名城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增強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全體市民的名城保護意識,形成“保護名城,人人有責”、公眾積極參與名城保護的良好社會風尚,使保護名城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
2、完善管理制度
在《自貢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4)》的基礎上,結合自貢名城實際,儘快制定專門的名城保護地方實施細則和管理規定;設立名城保護專家諮詢機構,為名城保護工作中難點、焦點和重大問題提供專業諮詢服務。
3、深化規劃編制
繼續做好規劃設計工作,在深化、細化上下功夫。按批准的名城保護規劃,進一步制定保護和修建性的詳細規劃和實施計劃。市城鄉規劃管理部門應重點負責歷史文化街區的詳細規劃工作,配合文物部門進一步制定各項專題保護規劃和近期實施的可操作性規劃,作為規劃管理的依據;同時,市文物管理部門應根據第三次文物普查情況,進行研究論證,篩選申報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加強文化遺產的搶救和保護,充實歷史文化名城內涵。
4、培育專業隊伍
為使名城的古建民居得到科學、合理的保護和恰當的修繕,應選擇培育具有國家規定相應資質、掌握地域施工技藝、熟悉地方性作法的古建民居修繕隊伍,改變長期以來完全依靠市外文物保護專業施工隊伍、保護修繕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現狀。
5、建立資金保障
以政府為主,多渠道籌措名城保護的資金。將名城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規定在城市維護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經費用於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蹟的保護和環境整治,建立資金保障,解決名城保護的正常經費來源。名城保護資金應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應納入城市舊區城改建棚改資金重點列支範疇。特別重要或意義重大的項目,應積極申請國家財政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補助。鼓勵和支持社會捐助,開闢多種資金來源保護歷史文化名城。
6、嚴格規劃管理
嚴格執行批准的名城保護規劃、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規劃和各級文物單位保護規劃,切實加強對名城風貌格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蹟的保護。依法行政,嚴把歷史文化街區的重點保護區與風貌協調區以及文保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建設項目的選址關和設計方案審批關。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行為,杜絕對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建築遺產的破壞和損毀。城市規劃部門和文物管理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搞好協作配合,共同把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好、建設好、管理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