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安春雨初霽

鎖定
《臨安春雨初霽》是南宋詩人陸游晚年時期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點出“客京華”,頷聯和頸聯寫“客京華”時的閒情逸趣,與首聯“世味薄”、尾聯“風塵嘆”拍合。因已深知“世事艱”,故厭倦官場,不願入京;而被召入京,也不肯趨炎附勢,只以“聽春雨”“閒作草”“戲分茶”消磨時光,並且急於回到山陰,免受京城中的風塵污染。首尾呼應,章法井然。 [9]  這首詩雖無陸游詩中常見的豪壯勃發之氣,但於淺淡低迴之中藴含着無窮韻致。詩人筆下的杏花春雨與鐵馬秋風有着同樣的魅力。 [10] 
作品名稱
臨安春雨初霽
出    處
劍南詩稿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臨安春雨初霽作品原文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4] 

臨安春雨初霽註釋譯文

臨安春雨初霽詞句註釋

⑴臨安:南宋的都城,今浙江杭州。 [3] 
⑵霽(jì):雨後或雪後轉晴。 [5] 
⑶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5] 
⑷令(líng):教、使,平聲。 [9] 
⑸客:客居,一作“駐”,據錢仲聯校注本改。 [5] 
⑹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彙集之地,故稱。 [5] 
⑺深巷:很長的巷道。 [4] 
⑻明朝(zhāo):明日早晨。 [5] 
⑼矮紙:短紙、小紙。 [5] 
⑽斜行:傾斜的行列。 [5] 
⑾草:指草書。 [5] 
⑿晴窗:明亮的窗户。 [5] 
⒀細乳:沏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宋人飲茶之點茶法,乃將茶置盞中,緩注沸水,以茶筅或茶匙攪動,無何盞而現白色浮沫,即所謂細乳。 [5] 
⒁戲:一作“試”,據錢仲聯校注本改。 [5] 
⒂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5] 
⒃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裏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於“素士”)。 [5] 
⒄風塵嘆:因風塵而嘆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 [5] 

臨安春雨初霽白話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得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呢?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叫賣杏花的聲音。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名茶。
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4] 

臨安春雨初霽創作背景

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寫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閒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着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州,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裏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詩。 [1] 

臨安春雨初霽作品鑑賞

臨安春雨初霽文學賞析

首聯寫詩人的感嘆,開篇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巧譬,感嘆世態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紗,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嘆,説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嘆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於陸游來説,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其實,這正是詩人內心真情的流露。當時南宋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更壞,哪裏還有什麼直道可言。在這樣的環境中做官,難有作為。因而詩人不提授職一事,只是説誰讓自己到京城來做官,這正是諷喻的筆法。 [1]  [7]  [8] 
頷聯點出“詩眼”,也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裏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緻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説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着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陸游這裏寫得更為含蓄深藴,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1]  [8] 
頸聯道出了陸游在綿綿春雨中鬱悶與惆悵的心情。在這明豔的春光中,詩人只能做的是“矮紙斜行閒作草”,陸游客居京華,閒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説“晴窗”,“細乳戲分茶”這裏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閒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正藏着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而嚴州知州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於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尾兩句。 [1]  [8] 
尾聯雖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為緇”(晉陸機作《為顧彥先贈婦》,比喻受壞環境影響變壞),卻也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願在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然回家本非詩人之願。因京中閒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詩人告訴家人“莫起風塵嘆”,表明了自己的心志,不會受到京城壞風氣的影響。“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於言外。 [1]  [7] 
這首詩借用了諷喻的寫法。全詩寫春,卻不是歡春;雖不是傷春,也是“薄春”。春天雖美,卻在心情鬱悶的作者心目中,引不起多少留戀。這與詩人那些壯懷激烈之作大不相同。在深夜萬籟俱寂之時,作者眼前沒有現實生活的情景攪擾,可以對着曠遠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馳想,説任何放言達詞。而身在繁榮帝都,作者卻身不由己。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託情於夢,只好借用諷喻的手法,借春色説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7] 

臨安春雨初霽名家點評

元末明初文學家瞿佑:陳簡齋詩云:“客子光陰詩卷裏,杏花消息雨聲中。”陸放翁詩云:“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皆佳句也。(《歸田詩話》卷中) [2] 
清代文學家紀昀:(“小樓”二句)格調殊卑,人以諧俗而誦之。(《瀛奎律髓刊誤》卷十七) [3] 
清代詩人舒位:小樓深巷賣花聲,七字春愁隔夜生。(《書劍南詩集後》) [3] 
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馬承五:全詩抒寫了在春雨初霽的美好時光裏閒居無事、急於歸家的心情,表達了對官場人情的深刻體驗和厭倦情緒。詩中三、四句意境優美、情味雋永,自然圓轉。通過“賣杏花”的細節,典型地展現了臨安春景的一幅鮮明畫面,顯示了獨具特色的江南風光。(《唐宋名家詩詞箋評》) [3] 

臨安春雨初霽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陸游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薄、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陸游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被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後,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陸游著有《劍南詩稿》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宋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文通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04:第334-336頁
  • 2.    清乾隆御定喬繼堂整理.唐宋詩醇下.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0.06:第1090頁
  • 3.    馬承五主編.唐宋名家詩詞箋評.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04:第392-393頁
  • 4.    王宗康主編.古詩五百首 歷代格律詩萃選.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5.11:第256頁
  • 5.    劉冰主編.中國傳統文化通識教育.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8.12:第19頁
  • 6.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154頁
  • 7.    陳瑞.古典詩詞鑑賞辭典 新課標教材版.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6.08:第797頁
  • 8.    王浩瑜編著.誦讀最美古詩詞 浩瑜為您讀詩詞.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8.03:第35-36頁
  • 9.    霍松林,胡主佑註釋.宋詩三百首.北京:東方出版中心,2020.06:第285-286頁
  • 10.    韓宗敏 馬德路.詩境探微.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04:第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