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膜葉星蕨

鎖定
膜葉星蕨(Bosmania membranacea (D. Don) Testo)是水龍骨科膜葉星蕨屬植物,附生或很少土生,植株高50-80釐米。
中文名
膜葉星蕨
拉丁學名
Bosmania membranacea (D. Don) Testo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水龍骨科
膜葉星蕨屬
膜葉星蕨
分佈區域
台灣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南亞東南亞

膜葉星蕨形態特徵

膜葉星蕨線稿圖 膜葉星蕨線稿圖
根狀莖橫走,粗壯,粗0. 6-1. 2釐米,密被鱗片鱗片暗褐色,卵形至三角形,長2-4毫米,寬1-2毫米,漸尖頭,近全緣,粗篩孔狀,盾狀着生。葉近生或近簇生;葉柄短,1-2釐米,粗約5毫米,具稜,橫切面近三角形,禾稈色,基部被鱗片;葉片闊披針形至橢圓披針形,長50-80釐米,中部最寬可達14釐米,頂端漸尖,基部下延成狹翅,幾達葉柄基部,全緣或略呈波狀。葉幹後綠色,膜質或薄紙質;主脈下面隆起而有鋭脊,側脈明顯,近平展,橫脈在每對側脈間有4-6條,在主脈兩側各構成4-7個近四邊形的大網眼,小脈在大網眼中聯結成小網眼,內藏小脈分叉。孢子囊羣小,圓形,着生於葉片小脈連接處,不規則地散佈於側脈間。孢子囊隔絲通常為兩細胞,小而不明顯。孢子豆形,周壁具孔穴狀不規則褶皺 [1]  [3] 

膜葉星蕨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800-2600米的廕庇的山谷溪邊或林下潮濕的岩石或樹幹上。

膜葉星蕨分佈範圍

產自台灣 (南投桃園)、廣東 (翁源信宜) 、廣西 (大苗山河池南丹那坡容縣、天峨、田林西林修仁瑤山) 、海南 (瓊中三亞) 、四川 (寶興、甘洛九龍、瀘定、木裏、彭水、石棉鹽邊鹽源越西) 、貴州 (荔波) 、雲南 (賓川大姚峨山河口鶴慶劍川、景東、景洪金平昆明麗江臨滄、龍陵、綠春、祿勸、潞西、馬關、麻栗坡、勐海、蒙自彌勒屏邊文山武定西疇、西盟、新平、西雙版納、盈江、永德鎮康鎮沅中甸)和西藏(聶拉木)等省區。錫金、印度不丹尼泊爾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也有分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