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腸病毒

鎖定
腸病毒是一羣病毒的總稱,包括小兒麻痹病毒三型、克沙奇A病毒23型、克沙奇B病毒6型、伊科病毒31型、腸病毒68-71型,共67種類型。
中文名
腸病毒
性    質
一羣病毒的總稱
包    括
小兒麻痹病毒三型等

腸病毒類型

由於腸病毒都棲息於人體消化道,在生化特性、流行病學及致病原因上也具有共同點而被歸納在一起。現在,小兒麻痹病毒已有疫苗可以預防,因此,現在的孩子不受到小兒麻痹病毒的威脅。流行在孩子中間的病剩下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68-71型。

腸病毒致病

腸病毒可通過消化道感染

腸病毒是由六七十個不同類型而性質相似的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所組成的一個大家族。在這個大家族裏大家最熟悉的一個成員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另外還有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其中每種類型的腸病毒又可分為許多組和許多亞型。這些病毒的抵抗力很強,不怕酸,也不怕膽汁,因此可以通過消化道感染腸道。它們可在污水中生存,在室温下可存活數天,在4℃時可保存好幾個星期,如果在-70℃的條件下,病毒可存活幾年。但腸病毒怕熱,如果加熱到60-85℃,1分鐘就死亡。甲醛或含氯的消毒劑可使之失去活性,故游泳池加些氯化物可有效防止腸病毒傳播。另外,紫外線也可殺死腸病毒。 [1] 

腸病毒引起多種疾病

腸病毒之所以叫“腸病毒”,是因為它們感染人體時主要在腸道內繁殖,再從糞便中排出。但它們很少引起胃腸道的症狀。這大家族的病毒可引起多種多樣的疾病,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引起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埃可病毒可引起無菌性腦膜炎,腸之病毒70型可引起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有時,同一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不同的臨牀症狀,如柯薩奇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炎、流行性肌痛、皰疹性咽頰炎、手足口病和腦膜炎:而不同類型的病毒感染又可以導致相似的臨牀症狀,如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病毒71型都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埃可病毒的許多亞型和柯薩奇6病毒B組均可引起流行性肌痛大多數人(50%-80%)感染後沒有臨牀症狀,有些只有輕度發燒或類似感冒的症狀;只有少數情況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心肌炎、腦膜炎、流行性肌痛等,極少引起死亡。 [1] 

腸病毒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輕微

根據報道,感染腸病毒的患者臨牀表現主要是發燒,嘔吐,手腳和口腔內出現水皰,因此診斷為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病毒中的柯薩奇A16型和腸病毒71型引起的,多見於5歲以下的兒童,年長兒童和成人偶發。潛伏期2`7天,一般沒有前驅症狀,多突然發病。典型病例表現為發燒,體温38~39℃,1~2天內手、腳和口腔內出現皰疹。口腔皰疹可發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及咽、舌和牙齦處,皰疹破潰後形成潰瘍,較大的孩子常訴口腔和咽喉疼痛,較小的孩子表現為哭鬧、拒食、流口水。手和腳上的皰疹多出現在手掌和腳掌,有時肘部、整個下服甚至到臀部周圍都可出現。皰疹最初為米粒大小的紅疹,很快在紅疹的頂部形成小水皰。這些水皰疹的形態比水痘皰疹小,尤其腸病毒71型的疹子更小,需仔細觀察才會注意到:水皰的壁很薄,大多不癢,也不會結痂。重症病例在發病2~5天后可併發腦炎、腦膜炎、肺水腫、心肌炎或類似脊髓灰質炎的麻痹。它的潛伏期是3-8日。目前此病沒有較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緩解:
(1)服用抗病毒的藥物如病毒唑病毒靈等;
(2)保持局部清潔,避免細菌的繼發感染
(3)口腔因有糜爛,學齡前兒童的常見疾病及預防寶吃東西困難時,可以給予易消化的流食,飯後漱口;
4)局部可以塗金黴素魚肝油,以減輕疼痛和促使糜爛面早日癒合;
(5)可以口服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2等;
(6)若伴有發熱時,可以用一些清熱解毒的中藥。
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會留下後遺症,但它也不是終身免疫,即以後還可以感染髮病。在預防方面,應注意在夏季此病流行時,儘可能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平日教育寶寶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對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若此病在託兒所或幼兒園內流行時,首先應將患兒與健康兒童隔離,將玩具用消毒液消毒:健康兒童可以口服板藍根沖劑預防。 [1] 

腸病毒流行與傳染

腸病毒春夏為流行高峯期

腸病毒通常在春、夏、初秋流行。腸病毒是造成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的病毒。寶寶感染後,剛開始並沒有明顯症狀,但會突然發高熱、咽喉痛、厭食,或伴有咳嗽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在咽喉處、軟顎、口腔黏膜、舌頭處出現小水皰或潰瘍。上述症狀會持續3~7天,寶寶容易煩躁不安、哭鬧、食慾不振。手足口病的症狀與咽峽炎大致相同,只是在手掌、腳掌、膝蓋及臀部附近會出現紅疹或水皰。
另外,腸病毒會引起許多器官病變,造成支氣管肺炎、肌肉炎、肋膜炎、出血性結膜炎、無菌性腦膜炎等較輕微的併發症。有極少數寶寶會發生較嚴重的併發症,如腦炎腦幹及脊髓炎等,影響呼吸中樞運動神經造成呼吸衰竭及肢體無力,還可能造成心肌炎,從而導致心臟衰竭。 [2] 

腸病毒傳染期可長達數月

腸病毒的傳染性很強,加上腸病毒的傳染期很長,在上呼吸道可存活數週,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月之久,因此,假使家中或託兒所、幼兒園、學校有幼兒感染腸病毒後,造成院內其他幼兒感染的幾率相當高。此外,玩具也是幼兒間互相傳染的重要媒介。尤其是毛絨玩具,更容易沾染幼兒的口水而在幼兒之間傳播病毒。由於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因此寶寶痊癒後仍須留意觀察一個星期。 [2] 

腸病毒高危險羣

腸病毒的病程大約是一星期,如果是重症病患,恢復的時間會比較久。哪些小寶寶屬於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羣呢?
寶寶發高燒到39℃以上
給予退燒藥或塞劑後仍然不見燒退者。
1歲以下的嬰兒。
腸病毒重症的死亡率可達到5成以上,年齡越小越要小心腸病毒的侵襲,尤其新生兒一旦感染,危險性更大。
初期症狀似感冒,家長易忽視
腸病毒71型以“手足口症”居多,患者口內、手腳會出現疹子,有些患者的疹子會發生在腹部、臀部上方,而且疹子比較小,就像痱子一樣,這是腸病毒71型的症狀特徵。而且許多患者喉嚨破的情形並不嚴重,剛開始以為是一般感冒,而且嬰幼兒不會表達,加上沒有發燒症狀,容易被忽視。
提高警覺,觀察重症的前兆
家長要要特別留意以下幾個感染初期的徵兆,只要出現其中一項,就要到大醫院就診:
1、持續嘔吐或明顯嗜睡。
2、意識不清,胡言亂語。
3、有類似驚嚇情形,身體出現抽動(抽一下、抽一下,但不是發抖)。
提醒家長,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先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痹、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症狀時,務必立即就醫,儘快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感染腸病毒71型不一定就會演變為重症,其他如克沙奇病毒也可能會導致重症。一旦演變成重症,可能會影響腦幹,或造成急性腦炎、腦脊髓炎、心肌炎等,即使救回也可能有後遺症,影響孩子日後的肢體和智力發展。

腸病毒治療

對於腸病毒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絕大多數輕症患者不用住院,經過對症治療和護理可獲痊癒。家長要鼓勵孩子多飲水,多休息。用冷開水漱口,保持患兒的口腔內清潔。進食應注意多給予涼稀飯、牛奶、豆花、蛋羹等。體温較高的孩子可適當降低室温,或採用温水拭浴等物理降温方法,體温過高者可用少量退燒藥。
如果孩子出現不吃不喝、尿少色深、哭時沒有眼淚、口腔黏膜乾燥等脱水的現象時,可以到醫院打點滴補液治療。若家長髮現孩子高燒不退、嗜睡不安、嚴重嘔吐、意識不清或抽搐、嚴重咳嗽、呼吸急促等,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1] 

腸病毒預防感染

腸病毒中只有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通過疫苗預防,其他腸病毒感染的預防主要依靠勤洗手,不要讓孩子吃手或啃咬玩具,不與別人共用毛巾、牙刷、手帕和餐具,避免病從口入。要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鼓勵母乳餵養,加強營養,多飲水,經常參加室外活動,提高孩子的抵抗力。
在集體托兒單位,要經常對兒童玩具進行消毒,注意飲食衞生,餐具要煮沸消毒。孩子的被褥和衣服要保持清潔和乾燥,經常在陽光下晾曬。在流行期間要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室內通風。病孩應該在家隔離休息,避免傳染給其他兒童。 [1] 
腸病毒在20℃的温度下,可存活超過24小時之久,所以公共場所的任何物品都可能存在感染危機,因此,有以下事項必須注意:
儘可能不要帶嬰幼兒到公共場所。
萬一孩子確定感染,最好在家休息一星期,以免在託兒所、幼兒園或小學傳染給其他孩童。
平時要教導小孩養成多洗手、確實洗手的好習慣,學校老師也要加強小朋友的衞教。
每次從外面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一定要確實洗手。
如果孩子得了腸病毒,家長不需太過驚慌,除了就醫之外,需讓孩子多休息、攝取足夠的營養,且要避免劇烈運動。除此之外,最有效而且放心的方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補鋅是個有效的方法,鋅可提升胸腺釋放胸腺素,並通過T細胞和抗體建立起強大的防禦系統,從而使機體增強免疫力減少感染各種感染性疾病。有效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相信孩子體質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讓傳染病遠離孩子。

腸病毒兒科耳鼻喉科

一旦感染腸病毒,並沒有有效的方法可避免演變為重症,家長只能提高警覺,密切觀察,發現有重症徵兆,立刻帶孩子到大醫院就醫。而如果懷疑有初期症狀時,也可以到醫院做相關檢查,包括感染指數、血糖以及肝功能變化等,用這些數據進行早期診斷。
腸病毒的治療和感冒一樣,以“支持性治療”為主。確定感染到腸病毒時,若只有喉嚨破長水泡、破皮和發燒,除了小兒科醫師之外,也可以看耳鼻喉科,給予噴藥或止痛等症狀治療,約3天后,水泡自然會痊癒。但是因為小兒科對診斷腸病毒重症的靈敏度較高,所以萬一第三、四天開始出現重症徵兆時,還是要請小兒科醫師協助診斷,以便早期發現與治療。
參考資料
  • 1.    毛東偉編.育兒掌中寶之3~6歲方案: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9~93
  • 2.    單若冰編著.寶寶養育與早教大全:青島出版社,201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