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秀芝

鎖定
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中國共產黨黨員。黑龍江林口縣刁翎鎮馬蹄溝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班長。1938年在與日寇的戰鬥中,彈盡糧絕,她與七位戰友寧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犧牲,年僅20歲。 [3] 
中文名
胡秀芝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黑龍江林口縣刁翎鎮馬蹄溝
出生日期
1918年
逝世日期
1938年10月
主要成就
八女投江”烈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胡秀芝人物評價

八女投江的壯舉,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她們身上閃現的是崇高的民族氣節和共產黨人視死如歸的革命鬥爭精神。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龍江省林口縣烏斯渾河邊,建立起一座雄偉的“八女投江”紀念碑,紀念碑正面寫着抗聯老戰士陳雷的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央廣網 評) [1] 

胡秀芝人物生平

胡秀芝(1918年-1938年10月),“八女投江”烈士。20多歲,黑龍江林口縣刁翎鎮馬蹄溝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婦女團班長。中國共產黨黨員。
胡秀芝是位久經鍛鍊的老戰士。有一次她帶着兩名戰士摸到敵人哨所前,用手榴彈炸燬了日寇據點。她因作戰機智勇敢而聞名於抗聯各軍並受到周保中的表揚。 [2] 
1938年10月上旬,東北抗日聯軍第五軍一部,在牡丹江地區烏斯渾河渡口(今屬林口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與婦女團指導員冷雲(原名鄭志民),班長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朝鮮族)等7名戰友一起,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分成3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脱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 [3] 

胡秀芝後世紀念

  • 紀念碑
“八女投江”紀念碑
“八女投江”紀念碑(2張)
建國後,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龍江省林口縣烏斯渾河岸邊,建立了“八女投江”紀念碑。正面是抗聯老戰士陳雷題詞:“八女英魂,光照千秋。”碑文銘刻着東北抗日聯軍的八名女戰士的英名和她們可歌可泣的光輝業績。高80米、橫截面為三角型的紀念碑和象徵着彩虹,跨度為75米、矢高25米的供脊,雕有展現女英雄們戰鬥風姿的大型羣雕。八女投江的壯舉,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羣眾中廣為傳頌。 [4] 
  • 影片《中華女兒》
《中華女兒》電影海報 《中華女兒》電影海報
影片《中華女兒》根據“八女投江”真實故事改編。1936年,在日本人的屠刀下,東北人民慘遭蹂躪。活動在牡丹江一帶的東北聯軍,英勇抗日,吸引了大批年輕農民。 親人遭日寇殺害的女子胡秀芝,報名參加抗日聯軍。她在革命鬥爭的鍛鍊中,人了黨,成長為一名堅強的革命戰士。冷雲是抗聯某部指導員,她經歷了丈夫在地下工作崗位上被捕犧牲的重大打擊,仍剛強堅毅地接受戰鬥任務,打擊敵人。在歸隊途中,因發現敵軍要偷襲聯軍營地,冷雲一面命人繞道給抗聯送信,一面率部分散打槍,牽制敵人,把敵人兵力引出營地範圍而至牡丹江畔。最後,參加戰鬥的同志們僅剩冷雲、胡秀芝等八名女戰士,寡不敵眾,生路已絕,她們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砸壞自己的八支槍,視死如歸地投入江中。
該片描寫了東北抗日聯軍八女投江”的真實故事,讚頌了先烈們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它以比較鮮明的紀實手法和散文化風格,展現生活和鬥爭,塑造了胡秀芝、冷雲等女英雄的形象,尤其着重描寫了胡秀芝由普通農村婦女到革命戰士的成長過程。創作者追求一種純樸的感情抒發,整個影片內藴深沉,富有激情,還具有鮮明的詩的象徵意境。影片的結尾處理,既渲染了緊張壯烈的戰爭氣氛,又較為細膩地展示了八名女戰士的精神風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片是新中國最早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之一,1950年曾獲捷克斯洛伐克第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鬥爭獎,在文化部1949年至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又獲二等獎。 [5] 
  • 特別報道《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之八女投江
2021年3月22日,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聯合全國廣播電台共同推出特別報道《中國共產黨百年瞬間》之八女投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