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公巖

鎖定
餘姚勝歸山西山崖高而開闊,象一座大屏風,石上刻有孫中山像,是民國前期所刻。惟中部為紀念歷史人物胡宗憲而名胡公巖。胡宗憲,字汝欽,安徽績溪人,明嘉靖進士,官封宮包大司馬,是明朝平倭將領,曾任餘姚縣令。他在官時,定勝歸山為縣城,北面坐鎮山,禁止採石,民間認為保護坐鎮山能保佑後人。為紀念好官,邑人李木等為其刻石山上,記其史績。
中文名
胡公巖
外文名
Hu Gongyan
地理位置
餘姚勝歸山西山崖
門票價格
免費
人    物
胡宗憲

胡公巖內容簡介

在明清兩代和民國初期,又先後在這山上鑿刻胡公石像,同時附近又鑿刻十幾尊佛像。從此遊客和香客日盛,成為姚北一大古蹟。自1981年6月餘姚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後,遊覽的人更興盛了。
1960年,在胡公巖的西北角興建了《餘姚革命烈士陵園》,園內安葬着陳洪等71名烈士,如今陵園內樟木廕庇,花卉繽紛,給勝歸山又添了新景。
勝歸山在明清時留下了遊客們的很多誦詩。清李維瓚《遊勝歸山岩洞》詩云:“徑問秋山去,不知山路深。洞門晴有雨,巖壑晝長陰。怪石懸崖掛,游魚帶石沉,會須風雨夕,來此聽龍吟。”清史官《勝歸山煙雨》詩云:“夜宿禪房花氣侵,晨鐘初動聽禽鳴。霏微村郭迷春曉,縹緲巖去鼓夕附。野草沾露來曲徑,爐煙嫋篆出叢林。勝歸遺蹟千年事,流水高山雲樹深。”
胡公巖的摩崖石刻留存尚多,不乏醒世之作。其中除了佛像浮雕以外,還有長8公尺,寬5公尺的摩崖勒石,其中有刻着孫中山的處世名言和長達336字的《親恩歌》,在濟公佛像下面刻着白居易的《慈鳥夜啼》五言律詩一首,頗具代表性。“慈鳥失其母,哇哇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終年守故林;夜夜泣半啼,聞者為淚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汝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汝悲不忍;昔有吳起者,母沒喪不臨;嗟者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鳥復慈鳥,鳥中之曾參。”遊子和香客讀了這首詩,往往會感慨萬千。

胡公巖歷史人物

胡宗憲(1512—1565年),漢族。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名將。
嘉靖十七年(1538)進士。初任知縣,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當時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縣,嚴嵩黨羽、工部侍郎趙文華奉派督察沿海軍務。趙文華依仗嚴嵩權勢,恣意橫行,打擊不肯阿附自己的浙直總督張經和浙江巡撫李天寵。將張經等的王江涇大捷之功歸於宗憲,又陷害張經與李天寵,擢胡宗憲為左僉都御史,代天寵御倭之任。後文華又排斥新任總督楊宜,以胡宗憲為兵部右侍郎代楊宜任總督。三十九年,又以平海盜王直功,加太子太保。以得明世宗寵信,晉兵部尚書,並加少保。嘉靖四十一年(1562),因南京給事中陸鳳儀彈劾其為“嚴黨”而入獄。在獄中憤然上書數千言,發出“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慨嘆!四十四年瘐死獄中。隆慶六年(1572)得以昭雪,並錄平倭功勳入國史。萬曆十七年(1589)宗憲孫胡燈奏準,御賜歸葬故里天馬山,諡號襄懋。《明史》有傳。
胡宗憲在主持東南御倭戰爭期間,發揮了一定作用。他推薦戚繼光任參將,俞大猷也為胡宗憲部將。並允戚招募新軍,使戚家軍成為浙江御倭的主力。胡宗憲聽取幕僚徐渭(徐文長)的建議與策略,又以剿撫兼行及反間計,對王直採用招撫策略,對徐海、陳東、葉麻等海盜首領採用剿滅的策略,利用徐海之妻王翠翹使其上岸投降,而後胡宗憲為了斬草除根,用反間計促使陳東殺死徐海,最後自己再將陳東處決。胡宗憲之後為了招撫王直,讓他去杭州旅遊,但是卻被死腦筋的御史王本固殺掉,胡宗憲面對倭寇的憤怒侵襲,只得採取戰爭手段。他使俞大猷戚繼光克岑港,又提拔戚繼光,使他得以大展宏圖,創造多次大捷。但他為減輕浙江壓力,曾經有意放走倭寇,縱其寇掠福建,並嫁禍於俞大猷等,使他們蒙冤下獄。
胡宗憲因為要保住自己長久地位大展才能,千方百計迎合嚴嵩,甚至送白鹿給喜好祥瑞的嘉靖皇帝。嚴嵩倒台之後,言官彈劾胡宗憲,而且發現胡宗憲與嚴嵩之字嚴世蕃的信件,於是胡宗憲二次入獄,兩次都因為嚴嵩父子所累。第二次入獄後他憤然上書數千言,發出“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的慨嘆!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病死獄中。
隆慶六年(1572年)宗憲時得以昭雪,並“史錄平倭勳”。萬曆十七年(1589年)賜諡“襄樊”。
胡宗憲原系文官,因抗倭有功遂成著名儒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