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

鎖定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是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上片亦真亦幻記述登高印象;下片抒發不甘心“身老江湖”,卻又無能為力的慨嘆。此詞采用虛實結合的寫法記述詞人重陽前登高的印象,並追憶詞人年輕時的生活,藴含着思鄉之情。“殘山”、“剩水”等感恨,既表示對北中國淪陷的憑弔,又寫出南宋面臨危亡的嚴酷現實。可以看出吳文英生當南宋危亡之際,對時事對國運所懷的隱憂,説明詞人並不冷漠。
作品名稱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聲聲慢·憑高入夢
作品題材
懷古詞
詞牌名
聲聲慢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作品原文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1
憑高入夢,搖落關情,寒香吹盡空巖。墜葉消紅,欲題秋訊難緘2。重陽正隔殘照,趁西風3、不響雲尖。乘半暝,看殘山濯翠,剩水開奩4
暗省長安年少,幾傳杯吊甫5,把菊招潛6。身老江湖,心隨飛雁天南7。烏紗倩誰重整8?映風林、鈎玉纖纖9。漏聲起,亂星河、入影畫檐。 [1]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註釋譯文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詞句註釋

1.聲聲慢:詞牌名,又名“勝勝慢”“人在樓上”“寒松嘆”“風求凰”等。此調最早見於北宋晁補之詞,古人多用入聲,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以晁補之、吳文英、王沂孫詞為正體,格律有雙調九十九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八句四平韻等,《夢窗詞》系平韻格。沈時齋:即沈義父,字伯時,又字時齋,震澤(今江蘇吳縣)人。曾向吳文英學習詞法,著有《樂府指迷》一書傳世。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八日登高:即九月八日,重陽前一日登高。因為重陽節有登高習俗,詞中又有“重陽正隔殘照”句,故斷定之。
2.“墜葉”兩句:化用“紅葉題詩”典故,據《太平廣記》載:“唐禧宗時,宮女韓氏以紅葉題詩,自御溝中流出,為於佑所得;佑亦題一葉,投溝上流,韓氏亦得而藏之。后帝放宮女三千,佑適娶韓,既成禮,各於笱中取紅葉相示,乃開宴曰:‘予二人可謝媒人’。韓氏又題一絕曰:‘一聯佳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友,方知紅葉是良媒。’”緘(jiān):本指書信,此處用作動詞,書寫之意。
3.西風:指秋風。
4.殘山、剩水:指山水在夜色朦朧,昏暗不清之時,山水被遮蔽,看不見全貌。《吳船錄·上》:“殘山剩水,間見錯出,萬景之名,真不濫吹。”多喻破碎的山河,形容亡國或變亂後的國土。濯翠:洗去綠色。暗寫秋色,山上樹木枯萎衰落。濯(zhuó),一作“灌”。開奩(lián):打開鏡匣,形容水面平靜如鏡。奩,鏡匣。
5.吊甫:憑弔杜甫。
6.把菊招潛:引用《宋書·隱逸·陶潛傳》:“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潛,即東晉文學家陶潛。
7.天南:由大雁南歸,引申為故鄉。
8.“烏紗”句:化用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詩中“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整冠”句意。烏紗:即烏紗帽。倩:請。
9.鈎玉:彎月。 [2]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白話譯文

我在夢幻中登高眺望,只見滿山落葉而引起我的傷情,又因為那山高風急吹散了濃郁的秋香而更覺傷感。落葉上不但紅消色退,而且破殘不堪,所以我想要在葉上寫上“秋去也”的消息,也難以完整封紮了。當眼前的夕陽下去,再過一宵就到了重陽佳節。我們還是趁現在西風還沒有肆虐的大好季節中,痛快地遊玩吧。讓我們趁着黃昏時刻,再去看看那些被秋風秋雨洗濯過的秋景,並在那淺水池畔顧影自憐吧。
我追憶起年輕時候在京都臨安,與三五知己一起遊玩湖光山色,多少次傳杯祭酹杜工部,又多少次獻上菊花招陶淵明之魂啊。如今我雖身老力衰,卻仍是為了生計奔走江湖,但心中是多麼希望自己能像大雁那樣,飛歸故鄉,自在地歸隱啊。頭上的烏紗風帽,今天還有哪位佳人來替我扶正?而秋風正在吹過林梢,月牙也正照映在樹梢上呢。更漏聲起,驚醒了我的幻夢,見室外星光閃爍,銀河燦爛,從畫檐間掩映室中。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創作背景

淳祐三年(1243年)癸卯春, 吳文英四十四歲,在蘇州初識沈義父,與之講論詞法。《樂府指迷》:“癸卯識夢窗,暇日相與倡酬,率多填詞,因講論作詞之法,然後知詞之作難於詩:蓋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殊可視為吳詞家法。夢窗與沈時齋唱和之作,有《江南好·行錦歸來》、《永遇樂·探梅次時齋韻》、《聲聲慢·憑高入夢》,皆無系年。這是一首和友人沈時齋重陽節登高的詞,詞中流露出弔古傷今之慨,身世、家國之悲。 [3-4]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作品鑑賞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文學賞析

“憑高入夢,搖落關情,寒香吹盡空巖”一韻寫夢中登高,扣詞題,詞人並未登高,是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引發詞人夢遊關山。一“夢”字奠定上片的基調。因為時齋已經先有詞作在先,詞人慾想和之,必定要另闢蹊徑,所以他從夢幻入手。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日。曹丕《與鍾繇書》:“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九日》詩:“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重陽節登高風俗流傳至今。沈時齋是在八日,重陽前一日賦登高詞。“寒香”句是夢中登高所見之景,空山到處飄灑着被秋風吹落的桂花,畫面極其優美。“墜葉消紅,欲題秋訊難緘”一韻,寫落葉已消失了鮮豔的紅色,想寫一首詠秋的詩,又缺乏創作情緒難於完成。詞人平平敍來,但襯出內心悲秋嗟老的心緒。“墜葉”與首韻“搖落”、“吹盡”呼應,暗示山中風勁。“重陽正隔殘照,趁西風,不響雲尖”一韻入題,應沈時齋八日登高,正是重陽節的前一天,所以説“正隔”。“殘照”點時間是夕陽半落之際。前邊從“搖落”、“吹盡”、“墜葉”等詞都暗寫風,是詞人夢中想像“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所謂“秋訊”。這一韻是寫沈時齋八日登高的景象,正是殘陽夕照,秋空無風。“乘半暝、看殘山濯翠,剩水開奩”一韻,字面仍寫沈時齋八日黃昏時分登高所見之景。上片以正面入題收束。詞的上片虛實結合,以虛幻的夢境開筆,三四韻入題。雖以平和自然之筆寫景,但從“殘照”、“西風”、“殘山”、“剩水”等字樣看,字裏行間不無懷古傷今之情。暗含一絲傷亂之情。為下片埋下伏筆。
“暗省長安年少,幾傳杯吊甫,把菊招潛”一韻,回憶青年時期的浪漫雅事。以“長安年少”自比,多少次傳遞酒杯,憑弔唐代大詩人杜甫,手端菊花酒,想招呼晉代大詩人陶潛同飲。一個“幾”字,寫出詞人年少時的歡樂、瀟灑生活。“身老江湖,心隨飛雁天南”一韻,忽轉嘆老,上韻寫年少樂事,此韻跳入“身老江湖”,這四個字概括了吳文英一生的羈旅漂泊經歷,藴含了內心深深的隱痛。少年的風流倜儻生活一去不返,如今已身老江湖,只有心兒還要隨飛雁飄向南天,可悲可嘆。“烏紗倩誰重整?映風林、鈎玉纖纖”一韻承上,寫詞人的孤獨寂寞,身老江湖,形影相弔,有誰來為自己整理衣冠,只有月映下的風林,纖纖的玉鈎。一個“重”字,暗示詞人往日曾有人為其整飾衣冠,字裏行間似有憶亡姬去妾之意。“漏聲起,亂星河,入影畫檐”一韻,以景結。星河入映畫檐,與上片“重陽正隔殘照”呼應。收扣詞題。“亂”字下得形象,美妙。結句與首句呼應,從入夢起,至驚夢結,結構完整,層次井然。詞的下片主要是抒情,今昔對比,嘆老悲秋之情,溢於言表。
這首詞情景交融,抒發詞人於重陽節之時的家國之慨。語言概括、平實、又含義豐深,耐人咀嚼。 [4]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名家點評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周茜(《映夢窗零亂碧—吳文英及其詞研究》):此詞有着身世、家國之感,如“乘半暝,看殘山濯翠,剩水開奩”, “暗省長安年少”, “身老江湖,心隨飛雁天南”等句,大概是晚年作品,此時夢窗與沈義父早已是老朋友了,秋日登高同賦,面對西風殘照,彼此都是悲從中來。雖然不見沈義父的原詞,但從他入元不仕的事蹟看來,在國事日非之際,他一定是深有感慨的。 [5] 

聲聲慢·和沈時齋八日登高韻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79頁
  • 2.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546頁
  • 3.    吳戰壘.《吳文英詞欣賞》:巴蜀書社,1999:第203頁
  • 4.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中國書店,2007:第867-869頁
  • 5.    周茜.《映夢窗零亂碧—吳文英及其詞研究》: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第210頁
  • 6.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書社,2017:第404頁